02书屋 > 玩宝大师 > 第100章 天青云破

第100章 天青云破


  唐英送回天字罐,还上了一道奏折。

  皇上虽然让你不能补就送回来,但你要是真的只把原罐送回来,那就太不会办事了!不过,加了三对新仿的,也得解释一下。

  唐英在奏折里说,皇上,我看了看,这是成窑真品,珍贵无比,而且传世这么长时间了,要是补釉回窑重烧,新釉老釉耐受程度不一样,新釉没问题,老釉可容易裂,所以我不能贸然补。但我也照着原样,新做了三对,请皇上赏玩。

  乾隆对这个回答应该是比较满意的,御批一个“览”字,此事就算了了。

  余耀在这边慨叹,萧影却对另一件梅瓶更感兴趣,“这梅瓶,被指无价之宝,显然是要高出元青花大罐和天字罐的,究竟会是什么东西呢?”

  “要是少见的器型,那还好说,但梅瓶却是瓷器第一器型,几乎哪个窑口也烧过,也没有纹饰,很难猜。”钟毓沉吟。

  余耀却忽而问道,“荆轲刺秦王,我看过,是黑白图。那成化斗彩天字罐,也是黑白图么?”

  “不是,天字罐是彩图。荆轲刺秦王元青花大罐之所以是黑白图,是因为苏麻离青发色特殊,很难用普通的绘画颜料调出逼真的原色。”

  “那就说明,这个梅瓶上本就没有纹饰!”余耀说道,“如果有纹饰,即便调不出色彩,也会用墨笔代替。”

  “没有纹饰,只可能是单色釉,我也想过,难不成是汝窑?”

  “汝窑虽然珍贵,但传世的也有几十件,说无价之宝,似乎还是有所夸张。”余耀抬头看了看天,“而且,既然天字罐可以用颜料绘制,汝窑多是青釉,那种天青,还有粉青,我觉得绘画颜料调色并不难。”

  钟毓好似明白了,“你是说,只画轮廓,是因为本无纹饰;不画釉色,也是因为调制不出?”

  “火字口的这件梅瓶,我猜,可能就是天底下仅存的一件!”

  余耀说完,看向钟毓,两人眼神交会,异口同声:“雨过天青云**,者(这)般颜色作将来!”

  柴窑天青釉!

  柴窑,完全配得上无价之宝这四个字!

  目前,还没有发现公认的柴窑传世瓷器。

  汝窑也有天青釉,是所有窑口中,最接近“云破天青”釉色的。但是根据历史上的各种资料,包括一些鉴定类的专著,只有柴窑天青釉,才是真正的“云破天青”!

  柴窑令无数瓷器爱好者心驰神往,却始终是一个传说。

  传说中说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美得不可方物。

  华夏历史上的名窑瓷器,基本上都是有实物流传下来的,唯独柴窑却失传了。

  在明清的一些史料中,尚能提及柴窑。

  比如不少玩家耳熟能详的《宣德鼎彝谱》中提到,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柴窑,被放在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前。《宣德鼎彝谱》的可信性是很高的,这说明,明代宣德年间,皇宫内府是藏有柴窑的。

  在清代,能被确凿认定的,主要是乾隆的诗,含有柴窑的有四首,咏碗的两首,咏枕的两首。不过,乾隆有过把汝窑当成钧窑的光辉经历,这可信度恐怕得打点儿折扣。

  清代民间的一些笔记也曾记录过柴窑,但可信度就更小了。

  到了民国年间,还有一些传闻,但也只是传闻,无从稽考。比如琉璃厂发现过柴窑残片,还被磨成了三寸圆形;比如帮着袁世凯烧制洪宪瓷的大管家郭葆昌,曾经用一处大宅、数十亩良田作为代价拿下过一件柴窑。

  到了今天,并没有任何一件公认的传世柴窑器出现。

  倭国曾经展出过一件百合花瓶残器,据说是明代皇帝回赠给幕府将军的礼物,号称这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件柴窑器。

  但是很多人不信。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余耀是不信。

  可火字口的这件梅瓶,余耀虽然未曾谋面,甚至没有见过实物图片,只是根据一个手绘的轮廓猜测,他却信了。

  这应该就是一件柴窑天青釉梅瓶!

  瓷器中说到柴窑,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用木柴作为燃料的瓷窑。还有,当然就是这个专属的“柴窑”。

  柴窑,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的御窑,柴窑天青釉,也是他主持创制的。

  柴荣这个皇帝,还是比较有才能的,可惜英年早逝。他驾崩后,太子年幼,他曾经的义弟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北宋取代后周。不过,赵家对柴家还算不错,一直养着,世袭罔替。水浒里的柴进柴大官人,就是按照柴荣后代来描述的。

  柴荣有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研究矿土,烧制瓷器。皇帝一旦有了爱好,而且孜孜以求,那各种便利条件太多了,必然会成就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比如宋徽宗赵佶的书画,创出了瘦金体;比如明熹宗朱由校的木工,创出了可以折叠移动的大床。

  而柴荣,则大笔一挥: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

  柴窑天青釉横空出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凌驾于所有单色釉瓷器之上,笑傲千年。

  见余耀和钟毓两人异口同声说出,萧影倒抽一口冷气,“单单只是火字口的这件柴窑,就是无价之宝,那所有的这批重器珍玩,岂不是真成了半壁江山?”

  钟毓嘴角微微一动,“可惜,只是猜测,终究是不见实物。而且,其他字口和大掌眼的东西,我也不知。”

  余耀想了想,“东江省博物馆的那件太颠方鼎是许太炎先生送出的,这一件,莫非原先也在秘藏名单中?”

  “这就不好说了。”钟毓接口,“我猜测,集中秘藏,也是无奈之举,肯定是本想安全稳妥转移,却发现很难实现。毕竟,当时倭寇已开始全面侵略,光是汉奸的耳目就很难避开。”

  “难不成,就是因为这件太颠方鼎转移的时候差点儿出事儿,才导致了秘藏计划?”

  “出事儿?”钟毓和萧影都是面露疑惑,“这件太颠方鼎不是一直好好的在华夏么?”


  (https://www.02sw.net/0_567/4280996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