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只眼
朱瞻墡当然不是一个蠢货,至少罗炳忠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他们都共事这么久了,罗炳忠见识过朱瞻墡对风向敏锐的嗅觉,这种能力,大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永远不会站错队。
但是这次朱瞻墡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英烈祠的头上,罗炳忠就不得不提醒朱瞻墡了。
这是真的要掉脑袋的事儿。
朱瞻墡嘴角抽搐了几下说道:“孤的意思是把英烈祠利用起来,可以有效的缓解厌胜、魇镇、巫蛊之术对百姓的伤害。”
“比如设立常祭,每年定好一个时间点,祭祀这些为大明死难的英烈,是不是应有之意?”
“比如英烈祠的管理,定期对英烈祠进行修缮、打扫,负责对人们讲解这些过往?忘记历史,就是数典忘祖!”
“这些都是对英烈祠的保护,怎么会被陛下砍头呢?”
罗炳忠听到了这里,终于是松了口气,原来不是要做赦罪善功符的买卖,吓了他一大跳。
但是他疑惑的问道:“可是英烈祠的祭祀和管理,这些事和减少厌胜、魇镇、巫蛊之术对百姓的迫害,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朱瞻墡颓然的说道:“你是真滴笨啊!”
“厌胜、魇镇、巫蛊,说到底是不是神神鬼鬼之说,那都是虚无缥缈的传说和故事,但是这些保卫大明的英烈祠的英灵,都是真实存在。”
“这不比厌胜、魇镇、巫蛊来的更加真实?更让人信服?”
中原这片土地,有很强烈的崇圣和崇祖文化,利用这种文化去打败厌胜、魇镇、巫蛊这些糟粕,就是朱瞻墡想到的主意。
既然非要信点什么,为什么不能信一点真实存在的?
罗炳忠恍然大悟,这不是用鬼神之说对付巫蛊,而是用文化对付巫蛊。
朱瞻墡面色犹豫的说道:“奉祀英烈,乃是自上而下。”
“这魇镇巫蛊之术之所以泛滥成灾,其实归根到底,根本原因还是礼不下庶人。”
“百姓黔首们读书少,道理知道的少,容易受到蛊惑,想要彻底根除这魇镇巫蛊之术为祸乡里,其首要还是以推广农庄法为主,教人读书识字明理。”
“若天下庶民,皆知书达礼,自然对鬼神之说,敬而远之了,鬼神之说就没了土壤,巫蛊之术,自然只会变成志怪故事罢了。”
朱瞻墡就大明巫蛊之术的现状,找到了他认为的问题,并且分析了其根本原因。
就如何缓解巫蛊之术的迫害,谈到了自己的观点,利用英烈祠的英雄事迹,利用崇祖文化打败巫蛊之术。
对于如何彻底消灭巫蛊之术对百姓的残害,他也有自己解决办法,那就是广教化。
朱瞻墡和罗炳忠开始就贵州地方的英烈祠的现状,展开了议论讨论,最终拿出了一个祭祀的方案。
如果能够形成类似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一样的文化氛围,对云贵的移风易俗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朱瞻墡认为,想要对云贵,或者说对大明进行移风易俗,朝廷应该积极参与和引导民间风力的形成,而不是作壁上观,高高在上。
改土归流,移风易俗,是朱瞻墡在云贵的主要工作。
朱瞻墡写完了一份草稿,晃动着自己的脖颈说道:“我打算征召二十万到三十万的民夫,用三年的时间,对云贵地区的道路,进行开山平整。”
罗炳忠哆哆嗦嗦的问道:“多…多…多…少?”
朱瞻墡平静的说道:“二十万到三十万,工部和户部清吏司大使,对云贵地面进行了一番梳理,得到的这个数字,我们大约要修近万里的路,在官道进行地面硬化。”
“殿下,咱真的不是造反吗?”罗炳忠眉头都拧成疙瘩了。
朝廷到现在都没有形成对硬化路面的共识,仅仅是进行了实验性质的两条小路,云贵居然要比朝廷走的更快。
最主要的是平整路面,官道驿路会有短暂的不畅通的情况,这实在是太犯忌讳了!
驿路不通,就会有人问,这嫡皇叔到底想做什么呢?难不成是监国几个月,对权力已经有了渴望?
陛下那头,他朱瞻墡又怎么解释?
“造反是没有好下场的,而且要交三次税,孤想造反也没那个条件啊。”朱瞻墡反而不以为意的说道。
当下的年月里,最蠢的事就是造反了。
跟皇帝掰手腕,不先看看自己有多大的力气?
杨洪最后增了颖国公,大明四勇团营的都督是杨俊,眼下就在云贵。
朱瞻墡脑子有病才造反,还没出门就被杨俊擒去京师换牌子了。
朱瞻墡继续说道:“哪怕是不进行道路硬化,我们也要平整路面,大肆征调民夫,即便是不修路,我们也要移植桐树建立桐园,也要建滇铜厂,修六枝煤铁厂。”
“因为云贵川黔和内地有根本不同。”
“上曰:天下财经事务,是以留供之道,固定之道,流动之道,如四时之变迁,天地之运行是也,循环反复,周而复始。天地人,此三才,留固流,此三财。”
“云贵的固定资财实在是太少了,能够生产的流动资财太少了,供给留存的资财更少。”
“所以我们要让云贵动起来,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征调民夫对官厂、官道、驿路、桥梁等地方进行建设,是增加固定资财的不二法门。”
“同样,我们征调的这些民夫,又不是不给钱,百姓手里有了钱,才能够其购买留供资财,进而刺激流动资财的流动。”
朱瞻墡如果再活几百年,遇到罗斯福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
让美利坚焕发新生的罗斯福新政,在1935年到1942年之间,大约花费了130多亿美元,雇用了约850万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
如此大的投入,极大的拉动了市场需求,刺激、带动了经济的复苏。
罗炳忠擦了擦额头的汗,眉头紧皱的说道:“这得多少钱啊?又要调动多少人力物力?我们有那么多的管理吏目吗?一旦弄不好,就是当年莫道石人一只眼啊,殿下。”
朱瞻墡理所当然的说道:“我们有掌令官,有庶弁将啊,这些都是天子门生,他们负责调度管理。”
“怎么会弄到莫道石人一只眼的地步呢?”
谷</span> “孤算过了,我们对这些官道驿路等公物的投入,大约有四成会转化为对留供资财的需求,这对四万里水路的疏浚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我们要做的是增加百姓可支配的收入,唯有如此,才会大肆增加对留供、流动资财的需要,最终增加固定资财的投入。”
“如此方为长策。”
朱瞻墡又提到了一个数字,四成,在投入之后,大约有四成的投入,会转化为对留供资财的需求。
还有一个关键的词,叫做百姓的可支配的收入。
朱瞻墡正在逐步的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利柄的理论。
他的主攻方向是供给侧的改革的廪盈仓,希望百姓的仓里全都是粮食,这是他取这个名字的期盼,而且陛下朱批了他起的名字。
得到四成和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开始的时候,朱瞻墡也走入了歧途。
他认为是供给决定了需求,内地的供给之物,让云贵的百姓生活变好。
支持他这个想法的有三个支点。
第一个支点,就是商品的价格可以让货物达到一定的平衡;劳动报酬可以衡量劳动的价值,可以自发性的调节劳资关系,可以调整劳动平衡。
比如朝廷使用的盐引、南北粮价、棉布价格等等,就可以促进南北粮盐布的流动。
比如陛下的农庄法、官厂的鲶鱼效应等调节南衙日益不平衡的劳资关系,都佐证了这一点。
第二个支点,则是货币只是单纯的流动资财,是等价物,是媒介,商品的交换是一瞬间完成,则买卖交易在一瞬间完成,所以百姓们的消费是无限的。
第三个支点,则是陛下曾经讨论过的利息,利息可以调节固定、流动、留供资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利息的多寡,可以决定资财的流动。
以这三个支点,可以得到一个观点,那就是任何商品的生产,除了满足自身需求之外,其余部分都会用于交换,形成对其他商品的交换的旺盛需求,所以供给决定需求。
这套理论如此的完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以至于朱瞻墡在写出供给决定需求这句话的时候,就兴奋不已,甚至以为可以直接凭借这个理论,得到他想要的头条。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仅有供给侧的改革是不完整的。
在云贵,内地的商品价格的确是极高的,但这些货物运到了云贵之后,根本卖不动。
是云贵不需要这些东西吗?朱瞻墡不止一次看到了百姓眼中的那种渴求,可是他们买不起。
所以朱瞻墡很快的就发现了他这套理论的致命缺陷。
那套几乎完美的理论从根基上是错误的。
因为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云贵地区并没有劳动剩余用作于交换。
东西再好,买不起,就是最大的困难。
所以朱瞻墡得到了百姓可支配收入这个概念,手里的钱太少,根本不会想去卖什么内地来的奢靡之物。
朱瞻墡和罗炳忠讨论了许久关于需求和有效需求之间的区别,但是朱瞻墡本人此时对有效需求的概念,依旧是模糊的。
但是他却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云贵地区百姓手里没钱,官厂生产的货物都卖不掉,内地更没有商贾愿意来云贵了。
朱瞻墡总结性的说道:“孤征调这些民夫,是为了让他们劳有所得,咱们到云贵,不仅要解决劳无所得的问题,也要解决没地方劳动的问题。”
罗炳忠被朱瞻墡说服了,虽然这么干,非常的危险。
朱瞻墡换了身常服,翻身上马,向着贵阳府而去。
徐有贞已经来到了镇天洞险滩,杨俊等人已经到了。
镇天洞险滩是乌江水运的一个重要断航点,这个地方全场大约只有二里地,但是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河内有崩岩阻塞河槽,可谓是乱石穿空、恶浪滔天。
短短的二里地,成为了漕船无法通行的关键。
杨俊穿的根本不像个将军,带这个斗笠,见到了徐有贞。
杨俊和徐有贞在河套地区就合作过一段时间,自然是相互认识,也没有过多的寒暄,杨俊便聊起了这片险滩的困境。
杨俊指着上游的位置说道:“镇天洞的上口右岸,有大暗礁严重壅阻水流,水急浪高,我打算派人去炸掉它,但是这很难。”
“水中的暗礁是断航的主要困难之一,只有到了夏秋天的丰水期,水面才会淹没那块河中岩石,但是问题是丰水期的时候,水流湍急,根本无法逆流而上。”
徐有贞跟着杨俊来到了这镇天洞的上游,看了许久才叹息的说道:“这块大暗礁不好炸啊,眼下夏天到了,水流湍急,大暗礁已经淹没在了水下。”
杨俊点头说道:“我打算在岸边炸取大量石料推入河中填出道路后,走过去,将这块大暗礁炸毁。”
杨俊的法子略显有些粗犷,眼下水流上涨湍急,那块暗礁在水中隐隐约约,船舶无法旧停,那就铺一条路去炸。
大力出奇迹。
徐有贞眼皮子直跳,这的确是个法子,一力降十会。
徐有贞思考了许久说道:“其实我有个更好的主意,对大的礁石进行清除是必然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的做出丰水期的效果呢?”
“回水法,是我靖安赶到京师,再从京师赶到贵州地方一个始终徘徊不去的想法。”
回水法,就是建立堤坝,阻拦水流,开闸,人为的限制水流的大小,让险滩的水量增加,让险滩不再是险滩。
“哦?”杨俊站直了身子,思考了许久说道:“这法子听起来不错。”
“杨都督,我选了几个地方,去看看,到底把这堤坝设置在哪里。”徐有贞这次不再骑马,而是选择了步行。
他在来的路上,可是翻阅了大明乌江疏浚的水文资料,但是需要脚踏实地才能确定回水法是否实用。
(https://www.02sw.net/1_1116/6984025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