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见异思迁要不得
摇摇晃晃的马车,正在吃力的爬山。
杨元庆独自一人坐在马车上。
他手中拿着山河书院的聘书,还有一笔安家费。
据说,这是山河书院给所有先生的福利。确保大家无后顾之忧,安心教书。
马车摇晃着上了山,到了书院大门。
早有人在书院门口迎接,皆是一脸兴奋的模样。
“三元公,您可总算来了。山长说您会来我们书院教书,真是太令人兴奋。我们一直盼着这一天,总算将您盼来了。”
杨元庆下了马车,“诸位,不必称呼老朽为了三元公。平平而已,当不起三元公的名声。”
此话一出,众人皆静。
平平而已,早已经传遍了全京城。
正在通过各路人马,传遍全天下。
当年的三元公,只是平平而已。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家开怀大笑。
中书令李大人更直接,宴开三十席。因为他高兴。
京城不少人都去捧场,当着李大人的面,把杨元庆贬得一文不值。
什么三元公,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杨元庆遭受了平生最为激烈的抨击。
处境之艰难,比流放那一回还要惨。
那时候他是真才实学,他被流放,无数人惋惜他的才学。
而今,无数人都在为平平而已欢呼。
有生之年,能将三元公踩在脚下,狠狠羞辱一番,无数人趋之若鹜。
这些人将三元公当成了刷名望的踏脚石。
过时的人物,活该如此。
人性的恶无限放大。
当然,也离不开有人故意推波助澜。
比如中书令李大人,宴开三十席。
可谓是赤果果。
溜须拍马之辈,自然是蜂拥而上。用嘴巴,用文章,用唾沫,将三元公从头到脚骂了个遍,势要将他钉在文坛耻辱柱上。
当年杨元庆有多风光,而今就有多落魄。
可谓是臭名扬天下。
不出意外,平平而已,是全京城目前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就连上街买菜的大姑娘小媳妇,捡起一把菜叶子,都要说一声:“平平而已!”
心理承受力,但凡脆弱一点点,早就承受不住悬梁自尽。
杨元庆不仅没用一根绳子了结自己,反而从顾玖手上接过了聘书。
顾玖当时对他说道:“人间冷暖,杨先生早已经尝过一回。本夫人也就不瞒你,我不知道你还剩下几分才学,我用你,是因为你名声足够响亮,无论是三元公的名声还是平平而已的恶名。
山河书院需要你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先生,因为山河书院要借用你的名头在全天下刷一回名声,即便是恶名也无所谓。
充满争议,才能吸引足够的目光。有了声望,以山河书院的科举成绩,很快就能将恶名洗白。
至于先生你,能不能借用山河书院这个平台,洗刷平平而已的名声,只能靠你自己。先生可愿挑战?”
杨元庆用行动回答顾玖,他干脆利落接下聘书。
“多谢诏夫人看得起老夫。老夫蹉跎半生,满身匠气,不过教一二学生,还是能胜任。”
“能胜任就好。具体课时安排,由你自己拿定主意,本夫人不会过问。接下来一段时间,你将饱尝非议,甚至是言语辱骂。希望杨先生真的做好了准备。”
杨元庆笑了笑,“多谢夫人关心。”
顾玖又说道:“再提醒你一句,《历届状元榜眼探花会试文集合集》即将出版,之后就会接着出版李大人的个人文集,皆是他这些年积累的文章,文采斐然。
到时候,你将遭受比平平而已更大的非议,甚至连三元公的身份也会被人质疑。你若想要反击,可以随时派人找我。文青书局会优先替你出版文集。”
“多谢夫人!老夫暂无出版个人文集的想法。”
“我尊重你的想法。”
……
此刻站在山河书院大门口,面对热情迎接他的书院人员,杨元庆自嘲一笑。
“多谢诸位热情相迎,不知山长此时可方便?”
“方便,方便。三元……杨先生这边走。”
面见山长之后,他在山河书院正式安顿下来。
一栋二层小楼,就是他的安居之所。
自今日起,他将伴随着非议质疑,甚至是羞辱,传道受业解惑。
二楼栏杆处,凭栏而望。
众人好奇他,他何尝不好奇这世间。
人性的恶与善,见过,尝过,经历过。
知天命之年,他又将迎难而上。犹如当年轻狂年少,搅动世间风云,叫天下文坛侧目。
……
山河书院聘请平平而已三元公为教习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得,一天之内传遍了全京城。
紧接着,三元公杨元庆带来的影响,就凸显了出来。
山河书院内,有学子要求退学。
平平而已三元公,欺名盗世之辈。
山河书院聘请此人为教习,分明是一丘之貉。
为名声着想,为前程着想,只能退学。绝不能和欺世盗名之辈有任何牵连。
一想到,自己的师长会是恶名满天下的三元公,无数学子都觉着前程无望。
再多的奖学金也无法和前程相比。
这边有人退学,书院外,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更多的人涌到新民县,参加山河书院的招生考试。
“这些人都疯了吗?”
退学学子不敢置信。
国子监的师生,更是一脸震惊。
“平平而已三元公名声臭大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跑来报考山河书院?”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
就连山河书院的师生,也都是一脸懵逼。
本以为书院会萧条,为什么报考的人却不降反增。
不合理啊!
那些学子,脑子里都进水了吗?
无数人发出疑问。
王学成也在问为什么。
当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平平而已三元公的时候,他也生出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想着要不要放弃报考山河书院,干脆回县城读书?
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隔壁房间又来了新的学子。特意从下面的县,来到这里报考山河书院。
严辞搬去了书院,他的房间就空了出来。
新民县的房子,从来不愁租。
很快,房东就将空出来的房间租给了新来的学子。
新来的学子新陈,也是个童生,二十来岁。
王学成很好奇,“陈兄,你为何选择这个时候报考山河书院?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平而已三元公,你没听说吗?”
“听说了啊!正是因为听说了平平而已三元公,我才下定决心报考山河书院。”
“这是为何?”
王学成越发糊涂。
陈童生笑了起来,“王兄以前也是在老家读书吧。”
王学成点头。
“王兄对老家的书院,就没一二体会吗?”
王学成脑子反应慢,一时间没回过神来。
陈童生自顾自继续说下去,“像我们这样,没有家世,没有人脉,甚至连钱都没有的学子,全靠自己拼尽了全力,靠着全家人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天。这一路走来,其中到底有多少艰辛,王兄应该比我更清楚。”
王学成连连点头。
读书说起来容易,对于没家底没人脉的农家子弟,真的太难太难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非夸张,而是写实。
秀才刷下去一大批。
乡试又刷下去一大批。
可以说,能考中举人,参加会试,都是人中龙凤,运气和实力兼具。
这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学子。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能坚持到会试,简直是凤毛麟角。
九成九的贫困书生,都止于秀才。个别考上举人。
至于进士,估摸着一万贫困学子里面,才能有一个农家出身的进士。
这是现实。
只要选择读书一途,就得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陈童生继续说道:“乡里面的蒙学,县里面的书院,我们读书的地方,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除了当地的人,还有谁知道?书院名不见经传,先生同样名不见经传。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平平而已。
从这样的书院出来,王兄可曾想过,我们最好的结局是什么?考中秀才,做个蒙学教书先生,就是我等最好的结局。一辈子,止于乡间,名声不显。”
王学成弱弱的问道:“这样不好吗?”
陈童生笑了笑,“既然好,王兄为何又来报考山河书院?”
王学成实诚地说道:“我是为了奖学金。”
陈童生说道:“我亦是为了奖学金。以及我不想人生止于乡间秀才,蒙学先生。平平而已三元公,多大的名声,天下皆闻。
而冒着天下非议聘请三元公的山河书院,名声也即将传遍天下。县里面的书院,别说一百年,就算是两百年,也攒不下这么大的名声。在天下最有名的书院读书,跟随最有名的先生学习,他日还能光明正大拿国子监学子刷名望,这等好事,王兄竟然不动心?”
王学成一脸傻愣,“可这都是骂名!”
陈童生不以为然,“骂名又如何?骂名也是名声。我敢肯定,山河书院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聘请三元公做教习先生,定有后招。骂名也能变成好名声。
而且山河书院敢聘请三元公,更体现了这家书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局。像我等俗人,读书只为俗世名利的人,山河这书院定不会嫌弃。而我,亦不会嫌弃山河书院名声不好听。
山河书院,注定是我的去处。国子监的学子,注定是我脚下的踏脚石。至于三元公,无论还剩下几分才学,我一定会成为他的学生。”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
王学成:“……”
自己和对方一比,真是毫无进取之心。
而且毫无主见。
“好,说得好!”
房门打开,同住一栋楼的两位举人竟然就站在门外。
“这位兄台,你刚才一番言论,对我等来说,真正是一剂猛药。犹如醍醐灌顶。明明是个俗人,还学别人附庸风雅。风雅没有,银子倒是浪费不少。”
租住在二期的学子,经济情况都一般。
两位举人老爷,当然比旁人要好上许多。却也称不上富贵,租不起三期的房子,只能窝在二期。
王学成赶紧起来,想替陈童生介绍二位举人老爷。
却不料,不等介绍,陈童生已经和两位举人老爷攀谈起来,还称兄道弟。
这样的待遇,同为童生的王学成,瞠目结舌。
因为自他搬进来,他在两位举人老爷这里,连个正眼都没得到过,更别提另眼相看。
他一脸懵逼:两位举人老爷不和他来往,看来不单单是看不起他的童生身份。估计还是因为他比较笨的原因。
陈童生不仅聪明,而且善于应酬,时不时还有惊人之语出口。
和这样的人说话,的确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王学成思索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他不用放弃山河书院,他可以继续考下去。
陈童生说好,想来差不了。
第一次接触,陈童生就取代了严辞,成为王学成心中的指路明灯。
严辞:“……”
王兄见异思迁要不得!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02sw.net/1_1238/240014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