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帝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八百四十章行动迟缓

第八百四十章行动迟缓


  第八百四十章行动迟缓

  实际上这一套在印度是玩过的,改头换面之后,重新包装,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要让殖民地下面的人民形成一盘散沙,并且透过收买威胁等手段,培养一批新的权贵出来,让他们来治理殖民地的百姓。当然看,如果有非波斯裔的贵族愿意加入,远征军也是热烈欢迎。

  所有的计划,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重创来犯之敌,迫使奥斯曼帝国坐在谈判桌上,接受失去埃及这片领地的现实。这个时候在苏伊士登陆的好处显示出来了,如果奥斯曼帝国要来报复,那么其军队数量不能少了,大规模的军队要集结,后勤要筹备,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奥斯曼帝国采取被动防御的姿态,那么远征军可以不慌不忙的准备下去,慢慢的蚕食周边的领地,巩固占领区,逐步向亚历山大港推进。

  远征军的作战计划谋划准备了很久,总参多方收集情报后,做出了两个不同方向的计划。如果能引来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进攻自然是最好的,以逸待劳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如果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不来的话,远征军的火力可以保证,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抵挡大炮的轰击。

  第二个计划无疑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埃及这个地方,战线拉长之后,后勤压力巨大。本来这地方就没有像样的道路,对后勤要求很高的近代军队,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对整个后勤体系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现任埃及帕夏昏聩无能,驻埃及军队缺额严重。武备松弛。闻讯之后决定掩盖消息,但是其部下相劝。以其隐瞒将来必然败露承受后果,不如夸大敌军的数量,以免战败之罪。于是一个关于大明军队入,人数多达十万的消息传回了伊斯坦布尔。

  苏伊士的消息传到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雷霆震怒,易卜拉欣被叫到苏丹面前问策,作为深入过大明境内的唯一的奥斯马帝国贵族,易卜拉欣在获悉这一消息后,极为坚定的表示:“不能出动出兵,原因是没有胜算。”这一说法立刻遭到了驳斥。反对派的理由很简单,强大的奥斯马帝国,疆域旷过,雄兵百万,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耻辱,必须要打回去。易卜拉欣这家伙,被一群反对派打成了投降派。不得不黯然退下,放弃争辩。

  动嘴是最轻松的,主战派的贵族代表们却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苏丹从欧洲召回,出面组建一支大军,与入侵的大明帝国中东远征军团作战。

  穆斯塔卡可不是那些只会动嘴的权贵,长期在欧洲作战。军事上至少是内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来在欧洲有个“欧洲病夫”的美誉。最初的起源就是因为1868年穆斯塔法的欧洲之败后,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日渐下降。偌大一个国家在欧洲地位变得无足轻重。

  这个时空,穆斯塔法的欧洲之败看来是没机会了,调回伊斯坦布尔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主动登门拜访易卜拉欣。两人见面,易卜拉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还提到了一个问题,苏伊士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帝国大军劳师远征。如果强行发起攻击,未战先败,几乎是定局。为此,易卜拉欣通报了他的人从苏伊士带回来的情报。就算除以二,大明帝国的军队至少在五万万人以上(情报工作难以展开,故而不全。)抛开装备的因素  ,以这个不全面的情报为基础,精锐的奥斯曼军队要打败这五万万大明的军队,至少要两倍以上的兵力才有把握。这一猜测是建立在对埃及帕夏的了解之上,所以误打误撞之下反倒蒙着了。

  十万万大军不可能独自上路,那么多人要吃饭,每天都是不得了的消耗。物资肯定是不缺的,运输是个大问题。即便是冷兵器为主的军队,人吃马嚼的也是一个巨的大数字。更不要说,奥斯曼帝国明知道大明军队以火器为主,怎么会冷兵器军队为主呢?

  两人商议之后,决定再次向苏丹上奏,军国大事不可以轻率。这一次的结果引起了朝野重视,易卜拉欣再次被推在前台,仔细的汇报了关于大明国力及军队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欧洲强国的姿态,对于这一汇报的重视程度,并没有达到两人的预期。最终结论,由穆斯塔法和易卜拉欣联手,穆斯塔法出任埃及帕夏,易卜拉欣从旁合作,抽调精锐十万,出征埃及。

  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再次被动变化。原本主要目标在欧洲方向,进行了一次调整。实际上呢,整个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方向不在非洲,高加索和维也纳才是主要方向。如果这一次来犯的不是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奥斯曼帝国不可能如此重视。

  苏丹的意思,尽快打赢这一仗,然后跟大明和谈,避免这个大国长期为敌。这个主张,不能不说,苏丹还是很有见地的君主。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代,也就是“我大清”,中法战争明明是胜利者,却在谈判桌上妥协。人类历史上,这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因为重视对手,准备期自然增加,赶上奥斯曼帝国的衰老期,吏治败坏,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这么多事情准备起来耗时很长,一个月过去,中东远征军的人员和物资全部上岸。建立了牢固防线之后,码头扩建工程启动,为后续的物资运输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面上的远征军司令尹杰一直很小心,即便对手的消息迟迟不到,也不影响他稳固防御的同时,派出机动性较强的小部队四处出击。大物资的储存需要仓库,军队需要军营,总的来说陆军还是一直处在忙碌当中。相比之下,郑森指挥的舰队就显得很无聊了。

  这一时期的红海地区,根本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打击目标。海岸边一水的小渔村,海面上就剩下一些小渔船,大炮轰过去都不够炮弹钱,打个屁的打。海军舰队唯一的任务,就是确保整个区域的安全。其实这个任务跟没有一样,这个时代的远洋商船,哪艘不是武装整齐。一般的海盗看见大明的商船,躲都来不及。就算遭遇了海盗,凭借着新式的75口径后装退架炮的威力,一般的欧洲军舰都占不到便宜,更不要说普通海盗了。

  所以整个舰队都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只能轮番出击,巡航练兵。有心打一仗的郑森,闲的可谓穷极无聊。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了两个月,苏伊士的远征军司令部才接到一个消息,一支骑兵部队往西北方向活动,前出进二百公里,发现了一些小规模奥斯曼军队的迹象。

  这个时代没有苏伊士运河,自然也没有塞得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只能走地中海塞浦路斯内侧的航线,运输至亚历山大港口。整个过程非常的艰难,所以现在穆斯塔法和易卜拉欣的大军,还在海上漂着,还没到亚历山大港口。

  而这个时候的开罗,小股骑兵的遭遇,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恐慌。有钱人纷纷逃离,北上至亚历山大港口,逃回出埃及者不少。反观远征军这一小股骑兵,因为只有一个班的规模,加上军令要求避免接触,也没敢多留,掉头回去了。

  带回来的消息很清楚显示,从苏伊士到开罗,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踪迹。这个情报让尹杰陷入了纠结之中,登陆过了两个月,没有等到预计中的敌人反扑,旨在以逸待劳的计划,看上去要破产了。地图上的奥斯曼帝国很大,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其统治之下。尽管手握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整个军队的补给都得依靠来自印度的运输,如果能就地解决粮食的问题,未来的后勤压力将大大的减轻。

  这么说吧,尹杰和整个大明陆军的参谋体系,对于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行动效率没有清晰的认识。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思想主导下,导致这边的行动一样的迟缓。接到这个骑兵侦查结果后,尹杰力排众议,决定派出一个步兵师的兵力,沿着大路往西北方向的开罗推进。

  这个计划的初衷,在于推进至尼罗河流域,力争就地打粮,缓解后勤压力。什么叫就地打粮,简单的四个字里头,充满的了残酷的意味。对于埃及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地区就在尼罗河流域,别的地方除了沙子,没有别的产出。

  考虑到在异域作战,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再三强调了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两个日裔步兵师一前一后,稳步推进,相机夺取有价值的目标,能够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最好。别看苏伊士距离开罗不远,在国内和印度,最多走五天就能到。(未完待续  。)


  (https://www.02sw.net/2446_2446089/992849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