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代沟
最终在秦婉儿给的选择上,泰康还是选择了离开,他把自己的情况讲明,大家也都能够理解。
漫语没有再埋怨泰康,而是略有所思的琢磨了一下,为什么她就没有想要回家去陪陪家人呢?这就是年轻人和上了岁数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吧。
人会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就变的越来越是顾家,漫语是年轻人,她对家可没有那么大眷恋。
年轻人不喜欢和家人经常聚在一起的一般都有共同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是离家人太近了,那些远在他乡漂泊的年轻人就会比较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时间,毕竟一年和家里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星期。
而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的人就不同了,即便是在大城市里分开住,不能说是每天见,但是每年至少也有一百天见面的机会。
见面的机会一旦多了,人们就不会觉得珍惜了。
所以漫语从来都不会有对家人极度思念的那种状态。
她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更多,即便是她处于每天加班都很忙碌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晚上回到自己单独住的家中,也会看到前来给她送些好吃的和生活用品的父母。
所以漫语就是那一类“不懂得”珍惜的人。
当然,漫语对家人没有那么多的眷恋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代沟吧,代沟这种东西看不到,摸不到,但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漫语特别不喜欢父母给自己上“哲学课”,给自己讲一些人生道理。
其实这或许是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的矛盾,父母会想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灌输给孩子,但是孩子却并不想要去听这些东西。
这些人生道理的确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却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了,随着社会不断的飞速发展,的确有很多曾经万古不变的道理都变得远不及现在这样有道理了。
变化的不仅仅是人,变化的还有这个社会。
很多长者是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大道理已经开始被慢慢的淘汰了。
所以当他们用这种大道理来教育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就会变得不耐烦。
漫语就是如此,她的父母最喜欢给她讲一些大道理,让她听着,每一次见面都这样,所以漫语才不会依恋家里人。
对家里人有依恋状态的年轻人,一般家中的长辈都是真正可以给孩子一个放开自由空间的,对家里人没有什么依恋感甚至是会有厌恶感的,大部分都是家中长辈喜欢用那些老掉牙的道理上教育课的。
年轻人的态度,取决于长者。
其实事情是不分对错的,现在五十岁以上的年长者,当然说的是普通老百姓,对于金钱的概念还都是“积累”,说直白一点就是攒钱,就是会过日子,他们甚至可以凭借大半辈子的省吃俭用给孩子买得起价格高昂的房子。
而年轻人对于金钱的概念就不一样了,年轻人面对的跟长辈曾经面对的东西可不一样了。
年轻人面对的都是售价高昂的东西,三十年前一套房子才几个钱?两三万而已。而现如今呢,两三万是一平米,而且还是二线级别城市的非黄金地段的价格,三线城市黄金地段都要这个价格。
这年头的年轻人买个笔记本电脑都要接近两万块了吧?
戴尔的外星人,苹果的MacBookPro,但凡配置要高的,都不止两万块了。
所以年轻人意识到,如今这个社会,钱是攒不出来,靠着积累永远不可能积累出钱,现在的社会,你日积月累的一年到头攒下来的那点,还不够第二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速度呢。
但是年长一代的人,或者说是年轻人里面的保守派永远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年纪大一些的普通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是情有可原的,他们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才明白只有省吃俭用的生活,才能在孩子想要车的时候买辆车,才能在孩子想要房的时候凑出钱来买房,才能在生病的时候拿出点钱来看病……
他们不会明白纸币流通的规律,他们不会知道每年多印出来的那么多钱都是什么原因。
就说徐云他们现在调查的这件事情,每年有多少黑钱都被这种方式转移出国外?
传山这种混蛋在华夏可真不少,他们这些钱虽然是黑钱,但却实实在在的是华夏老百姓的“资本”啊!
当这些钱没有了之后国家难道不印了吗?当然印刷啊!钱不断的都在印刷中!
但是太多的普通老百姓不明白,纸币发行量绝对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
所以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
每个普通老百姓都喜欢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但是每一个生活在华夏大环境下的普通老百姓都依然在坚持不懈的攒钱,坚持不懈的存款。
真的是他们不懂吗?还是他们担心自己若是没有点存款,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因为生病住院没有钱,而被医院赶出来?
还是他们的孩子在某一天以优良的成绩考上某个名校,却会因为没有钱交学费而被拒之门外?
或许在一个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都没有的国度,攒钱是老百姓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吧。
只有有了这一份寄托,人们才能够安心的在这个国度里面生活下去,大家脑子里都在想以后的“保障”,所以才会忽略现在这一刻的生活条件。
活在当下。
这四个字虽然看似简单,可这似乎真的只适合那些任何“保障”都无需国民去担心的国家吧。
其实,华夏的老百姓更应该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一个污染严重的国家,还不活在当下?真的因为雾霾得个肺癌又能怎么样?哪怕是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花出去也根本治不好啊……
残酷的现实。
年轻人想得开,或许可以做到活在当下,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有一种潜意识,每天吸雾霾吃地沟油,能不能活到五十岁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所以为何不活在当下呢?
(https://www.02sw.net/2451_2451161/279500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