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圈大结局 > 第一八九章 大汉第三帝国

第一八九章 大汉第三帝国


  平叛的中郎将都吃瘪被锁拿回京,更没文官愿意赴冀州之汤,蹈黄巾之火,钜鹿是太平道总坛所在,来钜鹿任太守,那与去殉国无异。

  于是,郭典惊异的发现,他原来有太守命,一张委任状,直接由县尉升太守了。

  为报答朝廷知遇之恩,郭典死命向前。

  董卓攻下曲阳时,郭典跟随,负责曲阳西面,请命挖壕堑防贼突然出城袭击。

  董卓带的是西凉骑兵,对碉堡壕堑这套不感冒,以为郭典畏贼,不许。

  郭典无奈,为怕贼出,以攻代守,昼夜攻打曲阳西面黄巾壕墙,把张宝打迷糊了,全副身心都投入了守城中。

  即便黄巾反攻,与城外援军夹击官军,选的也是“弱将”董卓,没敢夹击西城“大将”郭典。

  结果董卓悲剧了,郭典一看领导被打跑了,置县吏老弟兄在前,狂呼鼓噪,主力拔腿就跑。

  县吏的狠厉与狡猾,在郭典身上表露无遗。

  其协同北方军入山,烧黑山贼积栗地的过程中,曾被青牛角设伏围于井口径,是被北方军捞出来的。

  赤备是骑兵,可其中的白甲,山地密林作战,战力还要高于骑射。

  尽管善于山地丛林作战的骑兵,听起来很令人诧异,可亲身被赤备救过的郭典,倒是敬佩有加。

  特别是李轩为他做了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更令他五味陈杂,不知如何是好。

  “李君好意,可强违上意,毕竟…”

  郭典嘴拙,身为太守,却是一抱拳,“硬徙流官,图惹人言。”

  “君业独畏人言?不畏丢官?不畏己徙?”

  李轩笑吟吟的反问,郭典说的是他本家李邵被挡驾事件。

  这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本地官民一体罢官事件。

  钜鹿郡太平道总坛被平,郭典被卸磨杀驴,明升司隶大县之令,暗降太守之官。

  新任钜鹿太守,为司隶河内郡野王人李邵,与孝经平叛的凉州刺史一样,颇有文声。

  北方军以幽州外军身份,以冀州贼乱未平,不可擅更友军主帅的名义,旗帜鲜明的协同冀州一众豪强,在司隶,兖州,冀州三州边界的冀州魏郡黎阳境内,将其截住。

  摆明车马,公开劝其南返。

  北方军明言,若擅更友军主帅,在地转输粮秣之官,将置前方作战的北方军于危难之中。

  与其如此,不如解散,冀州剿匪战事再也与北方军无关。

  若李邵坚持北上,就任钜鹿太守,北方军将返回幽州,不再参与冀州剿匪事。

  特别是最后的警告:“若李太守不辞封,坚持北上,黄巾若有反复,或由人一意孤行而致。若招损,恐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这相当于公开威胁,你敢北上就任钜鹿太守,我就扮成贼闹事,杀你全家。

  先把实话跟你挑明,警告你若再向前,我就扮贼杀你,这叫有言在先。

  但此时,我劝你的时候,我亲自扛着北方军的军旗来,黑锅我背,不煽动一干杂鱼来阻你。

  一是标明诚意,二是尊重你。

  只不过实话伤人,一般人不爱听。黑锅太黑,一般李轩从不背。

  他之所以要背这个黑锅,就是为了“代表”权,就是要旗帜鲜明的打出带头大哥的旗号。

  这杆大旗不是给李邵看的,是给冀州,给全天下希望“本乡人治本土”的地主老财看的。

  北方军是正义之师,没有私心的。不是为己牟利,而是保障冀州本地人的权利,避免发生人道主义危机。

  一个幽州土豪联军,不远万里来到冀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什么精神?

  这就是即便冀州士族门阀,都赞誉有佳的无私奉献精神,堪为造反有理之表率,忽悠的冀州土鳖们群情激奋,纷喊:“本乡治本土,有理”。

  这杆大旗竖在冀州几个月,不是北方军不想北返,实在是冀州乡亲们太热情,拉着“黑锅”不让走。

  冀州土豪遇到反抗上命的事,全朝北盟身上栽赃:“北方联盟是主犯,俺只是觉得人家说的对,所以你个徐州人,要来俺县当县令?我反对。”

  脏水黑锅全朝北盟身上推,可相对的,带头大哥这杆旗,也就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了。

  至于原准备赴钜鹿担任太守的李邵,三分尴尬三分恐惧三分无可奈何,加上一分满意的掉头折返了,途中就拟好了“疏”,向朝廷解释为何不能赴钜鹿赴任了。

  因为他不忍冀州之乱反复,不忍伤钜鹿乡亲之心。

  虽然他自信比郭典做的更好,但民心未复,贼惶未消,实不宜再惊民。

  “民既不附羽翼之下,何来强攀其首之上,视黎庶如牛马耶?”

  他宁可自损其面,退避三舍,也不愿强与民对立。高风亮节,在坏蛋眼中是无能至极,可在清流之中,并未失分,反惹赞誉,引人无限遐想。

  实际李邵没损失什么,那一分的满意,就在于北盟送的“程谊”。

  北盟市侩,用人办事一向真金白银的掏钱,谓之“谢谊”,友人为自家办事,都要真金白银的谢,卖画抽佣一成,都会反“谢”引荐来的中间人一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吃独食,利益共享。

  这个北盟的规矩,连洛阳的宦官都无比激赏,“谢谊”一词在洛阳都越发流行了。

  送人一程,当然要送“程谊”,就是按李邵“走动”钜鹿太守一职花销的双倍送的。

  亮刀归亮刀,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的玩法,才是北盟的一向准则。

  既然话都放出去了,李邵若北上钜鹿,必死无疑。

  其不死,北盟的信誉就一文不值。

  可既然李邵选择了退让,那北盟就不能让人白退白让,退的同时,“程谊”就递上:“多谢理解,祝您一路走好,有缘再见。”

  有了这笔财帛,李邵买个更富裕点的太守,难么?

  那看似北方军与李邵的敌对中,北盟的敌人是谁呢?

  没有敌人的。

  即便是敌人,都带着九分不甘,一分满意,掉头南返了。

  若是北盟将来势弱,那九分不甘,就会化为九成落井下石。

  若是北盟将来势大,那一分满意,就会化为一根攀附的棍。

  打蛇随棍上。

  所以,是敌是友,只取决于自身实力,而不是人言。

  故而,李轩根本不担心郭典担心的犯上,想上又怕犯上,那还上个屁,笑嘻嘻的冲一脸感激,又面含忧色的郭典一摆手:“国将亡,必出妖孽。太平道,五斗米教,西北羌,氐,匈奴,北方乌丸,诸胡,南方越蛮,妖孽群出。”

  说着,又环顾棚内众人一圈,笑道,“就在此间棚中,就装了多少妖孽呀。你们奉何为圭臬?是大义,朝廷,法纪?你们就是妖孽。”

  棚内冀州之人面面相觑。

  “你们口口声声冀州人文荟萃,衣冠多有,识大义,识个屁。”

  李轩骂人都是笑吟吟的,只是声音逐渐转厉,“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间,清河,在册人口皆在六十至六十八万区间,赵国在册人口十八万,独勃海郡略识大义,报册一百一十万。

  你们自己一个个隐户瞒册,要求宦官清廉?你们自己一个个联姻相隐,怨外戚当权?你们自己一个个私募部曲,让别人忠义?这就是你们的识大义?

  你们为何敢这么识大义?无需讳言,私下谈论时,诸君多予我谈及。”

  “疾在腠理,汤熨所及。在肌肤,针石所及。在肠胃,火齐所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可奈何。”

  李轩接下来的一句话,石破天惊,“今国势已颓,病入膏髓。任伊尹,周公复生,哪位名臣还世,积疴已深,药石难医。天下已乱,汉室将亡。”

  棚内稍起骚动,却无人发声,更多是猜测身边的“谁”,都有“谁”与李轩私下谈及了汉室将亡的问题。

  为什么要私下谈及这个问题?

  连冀州刺史王芬都要埋伏天子,欲谋擅立。公认的八厨君子都这样了,又能奢求外戚,宦官什么呢?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只准君子言必称正义,要正义的埋伏天子,立新君,就不许外戚,宦官这么正义?

  尽管汉室颓势早显,也确实如李轩所言,彼此私下多有谈及。

  谈的还都是造反事,所谓“名士”欲投效,必上“塌上对”,“隆中对”,言必称如何如何,是学秦以西卷东,还是效汉高祖先占汉中?

  貌似忠义,实际说的全是怎么造反,怎么割据,如何为王,如何称帝。

  时下正造反的张举就称帝了,自封“天子”。

  妖孽频出,私下谈及汉室将亡就是寻常话题。

  可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言今朝已末,还是让棚内众人浑身痒痒似的扭来扭去。

  尽管李轩的话让众人颇不自在,怨别人容易,可被人说破,汉室之所以会亡,就是你们这些隐户之人,自私自利造成的,还是令人尴尬。

  一群国之蛀虫,社稷之硕鼠,大言不惭的正口诛蛾贼,自诩识大义之时,被人看破又说破,实在令人难堪。

  “亡个国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轩见周围人忐忑,晒笑,“前汉早亡了,今汉就不是汉了?今汉再亡,又如何?前汉已去,后汉已矣,耽误有大汉第三帝国?”

  “大汉第三帝国?”

  众人一脸懵逼之色。


  (https://www.02sw.net/2502_2502707/4083171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