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节 联合做戏
军人谁不喜欢这样的大场面,大计划呢?
征北军总兵宋荣贵也不例外,跟杨克不同,他的身份背景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普通的宗族子弟出身,他是浙江人,当年还参加过朱的团练,跟大周队打过仗呢。
浙江团练被编入辅兵,一起参与北伐,他跟随同乡子弟们,沿着运河从江南打到北京,然后也跟杨克一样,被选中去法国学军事,他没有杨克表现的那么优秀,他用了四年时间,才从法国人的军校里毕业,他学的是骑兵科。之后在法军中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参加了多场战斗,接着就回国。他并没有卷入新旧两派军官集团的博弈中,因为他实在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在法国是小兵,回国后也只获得了一个队长职务,带着十个士兵。他很幸运的避过了一次次军官内部博弈,基本上是靠着混资历升到了参将旅长,然后在上次战争中,他才真正证明了自己的水平,带着一个骑兵旅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四处冲杀,尤其是机动性的避开了一开始没有经验的队对英军的不适应,后来屡立战功,俘虏了两名英国将军。战后升为副将,统领一军。
他这样的履历,即便放在这次战前也并不显眼,唯一有优势的是,他是战兵军中唯一一个骑兵科毕业的高级军官。而这次征北军团,很大一部分兵力,都来自北方地区的蒙古骑兵,将在西伯利亚的旷野中厮杀,他的军事背景,更合适而已。
开战到现在,他指挥的队,以稳扎稳打的方式,主要的战斗基本上都是治安战,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就跟正常战争一样,靠的是绝对的优势,平推过去的。这就好像二战中的美军,以美国人的文化霸权,捧红了巴顿、麦克阿瑟等将领,可一般人回忆二战,似乎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军的闪电战,是古德里安的坦克军团奔袭,是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纵横,美军名将们有什么战例,需要想象半天,也未必能想起来。
自古强国无名将,这也是一种无奈。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强,秦国打的胜仗最多,可一般人能记得秦国名将有谁?基本上能知道一个白起的,就算历史知识好的了。可白起如果不是因为长平屠杀了四十万降兵,谁记得白起其他战绩?
历史上名声最大的中国武将,应该非岳飞莫属了,而岳飞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不幸,是他所在的国家是一个弱国,所以他的胜利让人格外印象深刻,同时他的胜利也无法改变他的国家和他自己的命运。
杨克和宋荣贵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他的国家太强大了,强大到似乎获取胜利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美国人打赢伊拉克、打赢阿富汗,全世界甚至都不知道是那个美国将军打的这场仗;杨克跟宋荣贵基本上也是如此,事实上,战争打到现在这种局面,中国并没有处于下风,可两个总兵面对的舆论,批评远多于褒奖,他们胜不足娇,败却足辱。尤其是杨克,背负了太多苛责,只因为如今的战场,依然位于中国境内,这被看作是指挥不利。
现在两个将军面对着一个千古以来对武将最大的诱惑,那就是灭国之功!一旦他们的战略构想能够实现,俩人的名字将可以跟打赢了长平之战的白起、打赢了朱仙镇大捷的岳飞,这样的史上一流名将并列,而且他们打这场战役的意义,远超过没有战略意义的朱仙镇大捷,也超过长平之战的战略价值,长平之战只是彻底消灭了能够对抗秦国一统天下的赵国实力,但他们打赢这场哈萨克战役,不但能起到长平之战那种彻底消灭俄国有生力量的目的,短期内就能灭掉俄国,因为他们的君王不是当年的秦王,他们的君王已经摆明了要灭掉俄国,绝不会给俄国喘息之机。
俩人简单的密议后,宋荣贵同意了。征北军将向西发动长途突袭,切断英俄联军退路。
但征北军的战斗力无法支撑他独自完成这个战略迂回,他需要更强大的兵力支援。可一旦杨克向他大规模派遣援兵,是无法瞒过那些保守的文官的。
于是俩人开始详细商量一个既可以互相援助,又不会被文臣抓住把柄,甚至时候调查军报也无法找出理由的办法。在前期,杨克不可能向宋容克派援军,只能以征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进行独立作战,为了不打草惊蛇,以免将俄军主力吸引到乌拉尔方向上,征北军将南下攻击鄂木斯克,做出要跟征西军联手控制额尔齐斯河的假象。俄军现在控制额尔齐斯河,正好隔断了中国两只军团的联系,所以他们会极力守住这里。
征北军可以做出一次假失败,借口自己兵力不足,俄军兵力雄厚,这些都可以做出来,时候也很难验证,因为完全可以推到侦查有误方面来,或者宋荣贵可以解释为他对敌情判断失误上。宋荣贵“判断”鄂木斯克敌人兵力雄厚,俄国人如果反击,他就命令后撤,同时向国内求援。同时甚至可以“正大光明”的向征西军发出求援信,这点权力总兵在战场上还是有的。
戏演到这里,基本上就足够了。不管国内是命令征西军增援,还是从国内派遣援军,杨克都有理由向宋荣贵这里派遣援军。两只队目前距离已经很近,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上游分别由两军控制,就隔了一道分水岭而已。
杨克派遣援军,派遣什么样的队他说了算,他完全可以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调过去,不用多,二十万最精锐的部队,配合征北军精锐,足以可从托博尔斯克向秋明发起攻势。攻占秋明之后,其实就挡住了叶卡捷琳堡方向向鄂毕河的进攻路线,宋荣贵可以继续南下,攻打库尔干和车里雅宾斯克,堵住俄军北上乌拉尔的通道。大迂回战术关键的第二步完成,接下来第三步才是最关键的,那就是从车里雅宾斯克度过乌拉尔山口,进攻奥伦堡。
这一步的困难也最大,因为奥伦堡已经位于俄国腹地,背后有大量河流连接俄国核心地带,萨马河、别拉亚河可以很容易的将萨马拉和乌法的俄军送过来。而且这段道路,大多数都穿行在乌拉尔山区,有大量河流、山地阻隔,无法动用太多的队,距离上是这次奔袭距离的三分二左右,因此十分危险。军官做出这种军事行动,是要冒风险的,因为这极易被认为是乱命而遭到调查。
所以这最后一段迂回奔袭,不但要使用精锐部队保证成功概率,还要让人找不到破绽,非常困难。两位总兵绸缪了许久,决定在这里以南下侦查的名义,或者有可能的话,以追击敌军的名义,派遣最精锐的少量部队,奔袭到奥伦堡。这支孤军不求他们打胜,因为他们不可能攻陷奥伦堡这个俄军后路,但这支孤军要有在敌人腹地被包围,然后死守的能力。之后大军就有借口以救援的名义,不断调派队,最终造成骑虎之势。
此时就可以向朝廷汇报了,告诉朝廷的文官,如果能救援前方孤军有可能切断英俄联军后路,如果不救援,几万孤军就有可能全部战死,杨克和宋荣贵都确信,文官们绝对没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只能让前线不惜一切代价的救援。这时候杨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不断派遣队进入北线,向奥伦堡重点进攻,上百万队加固和完善包围圈,一定能够切断英俄联军的退路。
情况紧急,战机稍纵即逝,一旦俄国人完善了后方防御,迂回奔袭就失去了效果。所以杨克刚刚离开阿尔泰地区,宋荣贵就发动了进攻。
他能用的兵力并不多,他手里名义上拥有200万兵力,但在最前线的不超过30万,大多数兵力都用于维持沿路交通,他占据的地方实在是太广大了。就好像杨克手里名义上拥有300万大军,如果全都在第一线,那么总共一千多公里,实际正面设防只有8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防线上,一米就要堆好几个人。可实际上,杨克在丘陵前线第一线的部队,也不超过100万,其他都分布在第二线的巴尔喀什湖、以及右翼额尔齐斯河防线上,还有100万必须作为预备军。
因此宋荣贵用来进攻鄂木斯克方向的兵力就只有10万人,太多就无法保证托博尔斯克的后方安全。十万人连鄂木斯克靠近都做不到,因为敌人在鄂木斯克北方建立了数个要塞,其中最大的在伊希姆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的北方下游地区,保护着鄂木斯克和哈萨克地区的联系。
宋荣贵进攻了十天之后,侦察兵发现上游有不明数量的俄军援军,宋荣贵立刻“判断”俄国从哈萨克地区的救兵到来,下令撤退到托博尔斯克待命。同时开始“做”军报,向国内表示自己这个方向的防御力量偏弱,俄国在哈萨克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队连为一体,可以相互救援,十分不利,请求增派三十万援兵。
同时向征西军发出了协助作战的求援信!
(https://www.02sw.net/2610_2610055/4069497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