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全文阅读 > 第三百五十九节 反攻(2)

第三百五十九节 反攻(2)


  宣传很快就起到了作用,因为宣传是真实可信的。国王告诉士兵们说,他派出希腊军官,在非洲招募了五万雇佣兵,并且联合埃及已经从背后杀入了奥斯曼帝国领土。现在联军正在小亚细亚作战,现在可以说,奥斯曼帝国正在被希腊本土队和希腊雇佣兵夹攻。

  同时国王解释了他为什么消失了三个月的原因,他表示他去南非和埃及进行外交活动,一直在为希腊努力工作,不是病了,也不是被软禁了。接着国王又一次跟康妮女王联合出席各种活动,粉碎了各种谣言。

  五万希腊雇佣兵攻入奥斯曼本土,这具有极大的政治宣传意义,同时国王的行动颇富传奇色彩,大大提高了国王的威望和士兵打赢战争的信心,他们的防守更加稳固了。

  奥斯曼帝国的情况却开始不妙,当满清帝国进攻两河流域的时候,他们还能够通过动员后备兵员阻挡,但更强大的埃及队从叙利亚出击直接进攻小亚细亚,他们却无法在以后备兵员应付了。

  奥斯曼帝国终于开始从前线撤出精锐部队,前线的压力进一步降低。

  战争打到现在,奥斯曼帝国对希腊占领区的统治也开始出现问题,哪怕有地方实力派做傀儡,抵抗也一直没有熄灭。各地自发的起义活动一直没有间断,不断偷偷越过前线进入希腊的后方的占领区民众也在加入希腊队,让国王掌握的希腊队数量慢慢达到了五万人。随着自己的实力壮大,奥斯曼队的撤退,国王决定发起真正的反攻。

  反攻十分困难,奥斯曼队的实力还在,希腊队的战斗力堪忧,但慢慢也开始收复一些失地,终于逼迫奥斯曼队在没有打败的情况下撤退,奥斯曼队撤退,希腊队前进,每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希腊队收复的,是一个个残破的希腊国土。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占领期间,并没有十年前那么野蛮,没有进行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可一些压迫当地民众的事情还是常态,奸强一两个希腊小姑娘之类的事情不值一提。因为奥斯曼新军建立不久,军纪还算良好。加上上次镇压希腊革命,让整个欧洲都反对他们的暴行的情况,让奥斯曼苏丹十分重视维持军纪。

  但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大肆的破坏。此时已经顾不了什么了,烧毁一座座桥梁、谷仓甚至城市,迟滞希腊队的追击,甚至是苏丹直接下达的命令。

  北上收复失地的希腊队,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凄惨的模样,周成功亲自领兵,每到一地,必先清洗当地的地方实力派,这些人现在已经翻不了身了,在占领期间跟奥斯曼帝国的合作,把他们置于死地,真正有实力的地方派权贵们,其实已经跟着奥斯曼队撤退了。留下的,都是一些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他们是土地所有者,是基层的传统精英阶层,属于伪军小队长那一级别的较多。

  愤怒的民众将怒火全部撒在了这些人身上,许多人都不用等正规军前来,当地民众就撕碎了他们,没有审判,没有辩护。

  周成功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盘踞地方几百年上千年的名门家族连根拔起,没收他们的土地,收编他们的队。

  正规军的人数持续扩大,收复了中西希腊之后,周成功掌握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人,以现在的希腊人口数量,可以说几乎全民皆兵了。其中的骨干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还有正规军官来组织队,很快后备军官就不敷使用,周成功开始启用那些后方的起义军士兵充当基层军官。希腊人参军的热情很高,能做到全民皆兵的原因,未必是他们有多爱国,而是迫于生计,因为奥斯曼队的撤退,毁掉了地方上的经济,让大多数人不参军就无以为生,更无法养家糊口。

  周成功也敞开了招兵买马,至于财政问题,现在已经不考虑了。希腊独立革命期间,借了英国人110万英镑的债务就打了近十年,周成功通过非洲公司和欧洲公司,借到了1000万英镑的贷款,应付短期内的招兵买马绰绰有余。

  奥斯曼帝国在塞萨利和伊庇鲁斯停止后撤。就整个希腊而言,塞萨利的农业条件是最好的,这里的平原面积最大,一直就是希腊最大的粮食产地,因此人口数量也最多。伊庇鲁斯则是一个山区为主的地区,但地理位置重要,往北就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的农牧业是相对发达的,人口也比希腊多,奥斯曼帝国一直就是通过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军团在统治希腊。

  现在奥斯曼帝国则依托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后备军团开始防守两地,主力则抽调回到了小亚细亚抵抗埃及队。埃及队战斗力强大,而黑人雇佣兵则是破坏力惊人,由于周成功并没有打算约束这些雇佣兵,奴隶主和补奴队出身的黑人雇佣兵军官们,甚至开始大肆围捕奥斯曼帝国的平民,然后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做奴隶。满清帝国则攻占了整个两河流域,也已经杀入了小亚细亚半岛。

  面对这种情况,马哈茂德二世不断抽调希腊前线的精锐,一边还开始向列强求援。

  英国是支持马哈茂德二世的,俄国也因为埃及的步步紧逼,开始跟英国沟通,只要英国同意俄国获得海峡通行权,同时承认俄国在黑海建立海军的权力,俄国就会转而支持奥斯曼帝国。

  英国考虑了俄国的意见,他们只能同意俄国商船在海峡地区有通行权,但拒绝俄国军舰也有不受限制的通行权。

  英国觉得俄国靠不住,转而联合法国,法国也反对俄国势力渗透进入地中海,在这个问题上英法达成了共识,可法国又坚持支持希腊。

  奥地利坚持反对俄国在黑海恢复军事力量。

  因此在抵制俄国进入地中海上,三国态度一致,可在是否支持希腊问题上,英法奥三国又开始接近一致。

  英国人支持奥斯曼的原因,主要是限制中国势力通过希腊加强对地中海的影响;奥地利则担心希腊的扩张会带来自己境内说希腊语的罗马尼亚、波斯尼亚族群的独立诉求;俄国对希腊的感情一直很复杂,因为俄国历来自认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沙皇就是凯撒的俄语发音。俄国的东正教就是从希腊传入的,俄国一直宣扬莫斯科是继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之后的第三罗马。希腊是唯一有能力在东正教教权上,挑战俄国的国家。因此出于宗教认同,支持希腊是可以的,可让希腊太过强大又不符合俄国的利益。

  英法俄奥四大强国利益不一致,埃及、奥斯曼帝国的回教内战更加复杂,英国提出建议,召开国际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

  会议选在距离南欧最近的维也纳进行,由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主持会议。

  跟上次不一样,这次他们邀请了奥斯曼帝国和希腊的代表参加,至于满清帝国和埃及,他们则无视了。这是英国和奥地利经过谨慎协商后做出的决定,他们希望将这次战争的意义局限在欧洲范围内,对外统一口径是协调欧洲和平,埃及是一个非洲国家,满清则完全是一个亚洲势力。显然英奥两国不希望欧洲之外的势力介入进来,防备谁是显而易见的。

  会上四大强国一致认为,希腊跟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停止,迅速恢复和平。

  奥斯曼帝国是愿意接受的,他们已经放弃过希腊一次,不在乎放弃第二次。反正希腊贫瘠的国土和人口,对奥斯曼帝国都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能够跟希腊恢复和平,奥斯曼帝国可以抽调更多的力量去阻挡满清和埃及的进攻。

  但希腊代表不同意,周成功跟满清和埃及都有共同进退的协议,如果撇开这两方单独跟奥斯曼帝国媾和,如果奥斯曼帝国这次战争中被灭亡了还好说,如果他没有灭亡,以后希腊还需要继续依赖跟满清和埃及的同盟关系来对抗奥斯曼帝国,他不能也不敢毁约。

  四大强国给希腊施压,希腊转而提出了一个奥斯曼帝国难以接受的条件,那就是归还曾经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怎么可能答应,君士坦丁堡被改名伊斯坦布尔,也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东正教圣地索菲亚大教堂现在则是一座回教大寺。

  希腊人提出的要求很麻烦,消息通过报纸报道之后,是很能赢得底层民众的同情的,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或者是东正教,大家都对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异教徒占领并转为回教寺庙耿耿于怀。民众的感情,给了政治家很大的压力。

  维亚纳会议的谈判陷入僵局。战场上同样也是僵局,临时组建的希腊队,空有庞大的规模,其实平均战斗力是有所下降的。根本就无法突破奥斯曼队的防线。但是在另一个战场,满清帝国和埃及向奥斯曼帝国腹地不断逼近。

  这种情况下,战争打成什么样,希腊都很难有进一步的进展。所以周成功一方面拒绝跟奥斯曼帝国单独媾和,另一方面却开始跟埃及和满清帝国商谈战争结束的问题。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并且将埃及排除在外的情况,给了阿里极大的压力。就像满清帝国对中国一直很担忧一样,阿里王朝对欧洲列强则一直很担忧。

  因此阿里愿意考虑在不消灭奥斯曼帝国的前提下,跟奥斯曼帝国恢复和平的;志在夺取整个两河流域的满清帝国,目前的战略目标也达成了,对于是否消灭奥斯曼帝国,他们也没有强烈的动机。

  于是维也纳会议期间,一场小型的希腊、埃及和满清联盟内部的讨论也在进行,并且很快达成了一致。


  (https://www.02sw.net/2610_2610058/4077884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