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仪
“对了,孙承宗,转告一下袁可立,根据山东的锦衣卫上报的消息,莱阳县城一带有白莲教的教众出没,这个邪教有抬头的趋势,一旦他就任登、莱巡抚,不仅要配合辽东的官军抵御后金,还要清除邪教教徒。”
“什么?白莲教这等邪教再次出现了,还是在山东莱阳?”
闻听此言,孙承宗心里就是一惊,惊呼过后,进而难以相信的说道:“天启二年的时候,白莲教不是被山东总兵杨肇基剿灭了吗?邪教头目悉数伏法。”
“孙大人,难道你没听说过,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吗?”
反问了这么一句之时,贾亦韬明显楞了一下,更多的是惊讶,孙承宗会有如此天真的一面,会问出如此没有营养的问题?
贾亦韬当然知道天启二年的白莲教的造反,表面上来看,是邪教蛊惑人心,带头闹事,实则却是山东的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造反乃是必然结果,白莲教只是一个引子,头目徐鸿儒不过是带个头而已。
在这个时候,土地兼并的问题愈发的严重,再次出现白莲教,贾亦韬一点都不奇怪。
相比于白莲教的抬头,再次出现在莱阳县,隐隐有祸乱之势,贾亦韬关心的却是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也是大明王朝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加重,越来越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加入起义的大军之中。
毕竟,相比于白莲教的小打小闹,犹如疥癣之疾,随后的陕西民乱,起义军四起,层出不穷,波及数省,更加的让人头疼,而土地兼并就是其中很大的诱因。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否认,还有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和加剧,天灾不断,使得流离失所的百姓大幅度增加,双重作用之下,陕西民乱的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承宗当然也知道民乱的深层次原因,当然也明白流民是滋生邪教的土壤,张了张嘴,结果一句话也没有说出。
这时,贾亦韬笑了笑,没有继续再在白莲教这件事上纠葛,忽然抛出了一句话,让孙承宗惊喜莫名,而又意外不已。
“对了,孙爱卿,此去辽东之后,除了总兵之职,需要向朝廷报备、批准,自总兵以下,你可以任意任免武将。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不可超出军中的编制。”
“而且,赴任之前,朕赐你尚方宝剑,以及蟒袍加身,带朕巡视辽东。”
孙承宗激动了,兴奋了,布满褶子的面容颤动了起来,整个人就像吃了药一般,全身充满了干劲儿,当即就再次磕头谢恩,同时也完全相信了贾亦韬之言,这位年轻的皇帝真的是给予十二分的支持。
“老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于明朝的武将而言,最大的憋屈之处,莫过于身边有一个监军之职,还都是以宦官充当,这些人阉人根本不懂兵事,还好瞎指挥,严重影响了武将的作战。
此刻,得到皇上这样的允诺,不再派出监军,孙承宗说不完的高兴,同时心里愈发的自信,对于经略辽东更有把握。
新皇的年纪尚青,智谋或许尚显不足,无法与老狐狸般的黄猪皮正面交锋,但孙承宗相信,只要这样下去,予以足够的信任,他孙承宗就当得住后金骑兵的铁骑,并在数年之后,收复整个辽东,兵锋直指建奴的老巢,建州。
适当的放权,一定的信任,不管是奸佞之臣,还是名将干吏,都是他们最想从皇上那里获得的东西。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露出古怪之色,淡淡一笑,意味深长的看着已经站起的孙承宗,询问道:“孙大人,朕听闻你有一幕僚,文武双全,精通兵事,既有研究,年纪轻轻,就著有兵书《武备志》,自天启元年开始,名声大振,对于辽东的局势更是极有了解。”
听着贾亦韬的徐徐讲述,孙承宗已经知道说的是谁,但还是不确定地问道:“皇上,您说得莫非是茅元仪?”
“不错,正是此人!”贾亦韬轻轻点头,爽朗地脱口而出,回应了一句,进而又说道:“孙爱卿,虽然茅元仪对辽东的战事很是熟悉,对你督师辽东大有裨益,但朕还是想将其留在身边,以作大用。”
“皇上,这是为何?”
孙承宗着急了,忍不住地问了这么一句,除了袁崇焕、袁可立,茅元仪和孙元化是他最想用之人,督师辽东的左膀右臂,刚想为他们某一个总兵之职。
很显然,贾亦韬并认为孙承宗的置问是一种冒犯,反而很能理解对方的感受,对于一个主帅而言,文武兼备的部将将会大有助益,太难找了,尤其是对辽东战事。
因此,贾亦韬表现的极有耐心,缓缓讲述了其中的原因。
“孙大人,天启年间,你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之职,那么就应该知道,兵备松弛,不仅是边军,中原的驻军也是一样,其中以京师的三大营和禁卫军尤为严重。”
刹那间,孙承宗心领神会,有一丝明悟,皇上之所以要茅元仪,是想干什么了,贾亦韬接下来之言,正好验证了心中的猜测。
“据朕所知,由于常年缺少真正战争的洗礼,没有打过仗,更是几乎没有演练过,京师的三大营和禁卫军都快变成一群草包,莫说战斗力底下,就连一些火器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谈何御敌?谈何拱卫京师?”
“所以,再过段时间,朕准备整顿一下京师的防务,整顿三大营与禁卫军的军纪,将那些不合格的兵卒剔除出去,而这就需要一个懂得兵事之人,而不是兵部的那些年纪一大把之人,精于世故,碍于人情,只会阻碍改革,不利于整肃军纪。”
孙承宗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着急,听得是频频点头,深以为然的样子,对于禁卫军和三大营的战斗力,堪比草包,尤其是武将,这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
否则,不管是谁督师辽东,却鲜有人要三大营陪同,前去辽东助战,与建奴厮杀。
当然,相比于孙承宗对三大营和禁卫军的直观认识,深有体会,贾亦韬之所以知道这些,要简单得多。
己巳之变,是每个明史专家必知的事件,对于禁卫军与三大营的表现,抵御建奴兵围京师之时,居然不会使用火器,仓促现学之下,反而伤了自己人。
越是到了后期,三大营与禁卫军越是不堪,只能用作剿匪,镇压起义军。
尤其是李自成攻打京城之后,更是将三大营与禁卫军的无能暴露无遗,让后世之人嗤笑。
(https://www.02sw.net/2622_2622639/4086917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