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青梅
陶文姜端坐在镜台前,由着红裳将乌压压的青丝分成几缕,慢慢缠绕在头顶拧成一股,拿碧玉头箍束住,又将两股发丝环状垂挂在耳侧,皆用珠花小簪压在发顶。青禾望着镜中的陶文姜,当真花月精神,笑道:“小姐这样梳发倒好似大上一些了。”又从妆盒中拿起一只垂珠点翠的花盛来,要缀在文姜额发上。
陶文姜摇摇头,道:“不要这个。”
青禾忙道:“这和小姐的耳饰很相配呢。”
红裳接过花盛,依旧放在盒子,看着镜中的陶文姜,笑道:“如此于今日已是甚好。”
青禾不解,门口却响起一声轻笑来:“现在是减一分则轻素,增一分又太隆重了。今日今时确实甚好。”
原来是庄秀陪着黄氏已走了进来,正笑意盈盈的看着文姜,陶文姜抿嘴一笑,对青禾道:“穿衣打扮红裳是行家,你还是快去帮我盯着厨房那一起子人,别让她们出半点岔子。”
青禾笑道:“砸碎了一个盘子,姑娘就扣奴婢月钱。”
众人大乐,黄氏站在文姜身后,打量后,满意的问起红裳:“今日又要配什么衣裳呢?”
红裳指着放在罗汉榻上的衣衫,恭敬的答道:“有两套衣衫,一套是月白织金小袄配雪青刺绣滚边八福湘裙,还有一套是朱红蝶恋花对襟褙子配墨绿刻丝棕裙。”
黄氏点点头,走过去仔细看衣衫的样式。
庄秀拿指头戳了戳文姜,问道:“你选哪套?”
文姜歪头想了想,对黄氏道:“今天就穿湘裙吧,再拿一个大红缠枝花的荷包来,也能压得住了。”
黄氏闻言满意的点点头,看到那套衣裙袖口处有些褶子,就示意红裳再去熨烫一遍衣衫,又对庄秀道:“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也不枉我在她身上使得这些年的银钱了。”
庄秀哈哈一笑,黄氏似是自言自语道:“说来我未嫁时,倒与许学士府的长媳张夫人有过几面之缘,她那时还是张府的二小姐,是个软糯腼腆的性子,谁想到如今张府大不如前,她在我跟你爹离京后嫁人做了继室。不过你看子扬在杭州时各色俱全,并无拮据的时候,便知她为人不难相处了。”
不仅不难相处,这继母娘家落魄必不敢为难继子继媳,庄秀将脸儿贴近了文姜,小声道:“今天定会顺顺遂遂的。”又看了一眼坐在罗汉榻上的黄氏道:“姨妈疼你,也懂得你的心思,不然也不会大费周章的在府内宴请许学士一家了。”
文姜抿着嘴笑,看着镜中的自己,脸色微红眼神透亮,她和许子扬称得上青梅竹马,自第一个媒人上门要给她说亲开始,两人都无比清楚以后究竟想与谁共接连理,白首偕老了。
她不怕心思露与人知,许子扬亦然。
许大学士已至花甲却不妨精神抖擞,声音沉稳有力,一根桃木簪子束着已些微花白的头发,深衣宽大,颇为仙风道骨。他的长子人称许翰林,许是翰林院做编修久了,举手投足书生气十足,人略略有些发福,与不过花信年岁,身穿织金红袄的张氏站一起更显端方有余。倒是许家的这位长孙许子扬丰神俊秀,身量高挺俊拔,雅青色素面锦袍系着玉带,更显猿背阔肩,分外挺拔。
论官位,许大学士和陶国安不相上下,论辈分,陶国安却是晚辈,因此请了陶老爷作陪,陶老爷多看了许子扬几眼,甚是满意,这样的俊才给天家做婿也当得了,又见许家摆出了通家之好的架势,许夫人还单给了陶文姜一副八宝玲珑佩,更觉妥帖,若是两家都有此意,那便是万无一失的天作之合。
许大学士呵呵笑道:“说来子扬在鹿山书院幸得陶大人照拂,衣食周全不说,学业大有进益。老夫此时才登门道谢,陶大人不要怪我失礼才好。”
陶老爷连忙摆手道:“说谢就见外了,况论资排辈,他不过是个还算争气的晚辈罢了,大学士三朝为官,能像教子侄一般提点他几句,便能受用了。”
许大学士哈哈大笑,道:“既然如此,我就认下这个二品大员的侄子,陶兄也别一口一个大学士的,你我称兄道弟如何?”
双方给足了对方面子,许大学士夸陶国安出将入相,国之无双,陶老爷便叹许翰林家学渊源,栋梁之器。你来我往间,将对方的子孙都捧得上天入地,三头六臂一般,陶国安摆出晚辈的架势恭听,许子扬倒也还勉强坐得住,许翰林却已面有木色,他一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与正二品的一方大员相提并论,怎能不觉尴尬,好在陶国安一直亲切周到,让人如沐春风,难怪人称玉面钦差,许翰林自愧不如,更多了一层相交之意。
两位老者足谈了半个时辰,饮尽一杯热茶后,许大学士才慢悠悠道:“陶兄不必过谦,贵府礼仪传家,教养后辈更是精心,养子如芝兰玉树满庭。”又指了指陶文姜道:“教女似晓风明月入怀。老夫却没有这样的福气,他们兄弟两个也没给我生个孙女儿来,怕是上天觉得许家粗鄙,养不得好孙女儿。”
陶老爷这次却未谦逊回去,笑道:“我这孙女儿还真当得起贤弟称赞,他们兄弟忙于公务,孙辈儿进学,也唯有我这孙女儿常伴着我蘸笔磨墨,书画棋道也能谈论一二。”
许学士捏着胡须微笑:“家学渊源,咱们这样的家境,就是传话的小丫鬟也喝过二两墨汁。”
陶老爷继续道:“若只是如此,倒也不值当一说,我这孙女儿跟着他父亲走南闯北,眼界开阔,一衣一食皆有奇思.....”
他瞥到许学士端起茶盅吹了吹,不以为然的样子让他心中有些恼火,便闭口不再言讲,只笑着说:“时辰都不早了,我们这做主人的别让客人在这里只灌凉茶。”
青禾进来引着众人向花厅走去,许学士和陶老爷打头,接下来是许翰林,陶国安,张氏黄氏紧随其后,许子扬与陶文梧并肩而行,他有意回头看了看陶文姜,却得到一个小小的白眼,许子扬忍不住咧嘴苦笑了下。陶府的帖子下来,他有意撺掇着祖父父亲同往,便是想让两家再多些来往好做打算,没想到平日里待人和蔼的祖父今日清高了起来,不明祖父的心思,更担心得罪了陶家,现在看来,不说旁人,陶文姜怕是心里就记了仇。
说是花厅却并不比正堂小,又被高大的九扇红木浮雕屏风隔开,席开两桌,男客在前,女客在后,张氏听得前面的声音传来,却听不真实,可见屏风厚实,又隐约的听到许翰林的声音,正竖起耳朵待要听个仔细,已有小丫鬟捧着盘子鱼贯而入,却是四个干果盘子,四个鲜果盘子,干果不外乎是桃李枣杏脯本不足为奇,只现在仍是冬日,却能凑成四个鲜果盘子当属不易,且都是北方难得一见的橘,石榴,葡萄,龙眼一类,想必是夏日里送进京,在地窖冰室里细细保存许久的。不多时又上了摆盘精巧的八个冷盘,尤其是摆在正中用肉脯,小黄瓜,萝卜做成的孔雀开屏,栩栩如生,色味俱全,再辅以浮雪酒,更觉冷菜入口清脆爽香。黄氏此时笑道:“记得耿将军家的小姐是个能喝的,看雪要喝,作诗也要喝,是个无酒不欢的。”
想到过往,张氏也唏嘘道:“她跟着父兄喝惯了烧刀子,这样的酒怕是一坛子也不够她下饭的。什么看雪,作诗,她不过是找个由头蹭酒喝罢了。”
黄氏掩嘴笑:“说的正是,酒过三巡也不见她吐出只言片语,眼神清凉的很却要推说醉了,被扶下去还要顺走一坛子。”
张氏不禁失笑:“原来是她家里正为她张罗亲事,管的极严,正馋酒呢。”
黄氏问道:“啊......那不知她后来选中了哪家良人?”
张氏叹了口气道:“本来是柳家,也就是现在的柳御史家,只是后来家里牵扯进先太子谋逆案,虽未抄家,却也受了连累,父兄被罢官,她也退了亲,举家外放了。”
先太子莫逆案牵连甚广,受波及的又何止耿家,一时间大厦倾覆的名门世族不知其数。西街菜市口血流成河,砍下的脑袋十个就有一个是当朝一品,教坊司天天抬出寻死的官娟,任你以往千金贵躯,此时也不过破席一卷,抛尸荒野。
黄氏只做看不到张氏落寞的神情,又指着刚上来的一道热菜道:“许夫人一定要试试这道菜。”
张氏定眼一看,却是一道色泽金黄的葫芦鸡,她笑着夹了一块放入口中,肌肉酥嫩,醇香咸美,很是入味,赞道:“府上一定有一位老道的秦菜师傅,这样正宗的味道京中的大师傅们可做不出来。”
黄氏笑道:“我这里哪有秦菜师傅,不过是小女跟着她父亲去过西安,又得知夫人原是西安人,就盯着灶上的厨娘们试做了几日,如今得了夫人口彩,这些时日的母鸡也不是枉死了。”
张氏有一些动容,看陪坐的陶文姜温文雅致,又有心思必是个娴静体贴的人儿,陶文姜让侍候着的小丫鬟为张氏换上一杯青梅果酒,对她一笑道:“这酒换作翠玉酿,最能解油腻呢。”
张氏小酌一口,果然入口清香,让人气舒神爽。暗暗想道,干果用清茶来配,这冷菜,热菜配酒也是不凡,更勿论菜品上上之味,非钟鸣鼎食之家没有这般的气派和底蕴,陶府发家不过数年,这等做派怕是黄氏从娘家带来的,陶家根基尚浅,可陶文姜却有着百年底蕴的外家,如此算来家世不算差了,只还看不透公爹的心意。
心思转了一下,她笑着对黄氏道:“夫人真是好福气,我现在也觉得家中一屋子小子甚是烦人,倒不如养一个鲜花似得小女儿,又好看又可心。”
若公爹当真没有这个意思,也就不会让她这个做人继母的也赴宴,不过就是摆出两家和好的架势,来相看他最得意的长孙儿媳罢了。
文姜得了夸奖,也只做羞涩,更显乖巧。
就听前面一声中气十足的“好”声,随后一个小丫鬟转过屏风走过来,屈膝行礼道:“二奶奶,二爷请姑娘过去。”
黄氏示意文姜:“快去吧。”
待文姜走后,才问小丫鬟何事。
小丫鬟脸色红了红,小声答道:“厨房上了一条大鱼,奴婢不认得......”正说着,有两个小丫鬟抬着双层的铜温锅上来,底层透过镂空的雕花还能看到红彤彤的炭火,上面一层却是浅浅的大圆铜盘,内里鱼肉焦香弥漫,待铜锅摆上桌,众人才看清,一条硕大的清江鱼身上铺满了辣菜,花生,豆腐块,又有炸的金黄的小鱼摆了一圈,小鱼头朝下浸入咕噜咕噜滚烫的汤汁里,张氏哎哟了一声,笑着对黄氏道:“这是个什么做法?我也没见过呢,姐姐给我们讲讲。”
黄氏听她改口叫姐姐,也亲昵起来:“这八成是我们家丫头鼓捣出来的新菜,我也是第一次见呢。”吩咐那小丫鬟:“你去前面认真听着,回来好讲给我们听。”
小丫鬟忙不迭的跟去了,不多会儿便回来说给黄氏听:“奴婢听姑娘说,清江鱼本就细嫩,捉回来也要用山泉水细心养着,吐尽了沙子更是肥美,再用盐巴,香料,胡椒粉腌一下,架上枣木烘烤,最后放入这盛满了鲜蔬的料汁中小火慢炖,用炸的金黄的小鱼儿摆成一圈,这大鱼入味,小鱼儿焦脆。”
张氏一尝,果然如此,清江鱼果木熏烤过,清香诱人,小鱼儿酥脆,且汤汁中还有笋片,蘑菇,萝卜也都浸满了鱼汤入了味,满意得对着黄氏道:“我公公是爱吃鱼,会吃鱼的,怕也是第一次尝到这样的美味,想必今天是尽兴了的。不知道这菜可有什么名字没有?”
黄氏看了小丫鬟一眼,那小丫鬟忙回道:“许学士确实很高兴,也问了姑娘,姑娘说还没定下名字,许学士便让大家一起参想。”
张氏很感兴趣忙问道:“那前头的大人们都想了什么名字?”
小丫鬟笑道:“许少爷说这铜锅汤汁翻滚,不如叫做四海鼎沸,许大爷却说不如游龙入海有气势。许学士一时拿不定主意,就问姑娘,二小姐说她心里也有一个名字,叫做带子上朝。”
妙啊,张氏小叫了一声,对黄氏道:“文姜这丫头真是千伶百俐。“心里却想不管是四海鼎沸还是游龙入海都贴这菜式,却不必带子上朝得公公心意,这名字怕是起到了公爹心坎坎上了。
黄氏只笑了笑道:“她小丫头哪知道轻重,随口说着好玩的。”又问那小丫鬟:“老爷可说了什么?”
小丫鬟回答:“许老爷笑的可开心了,说这道菜若传开,带子上朝怕是读书人家的必备菜了。”
她说得热闹,陶文姜也从前头回转来,张氏打趣道:“给我们看看,长辈们可给足了赏?”
文姜摊开了手,露出白嫩粉红的掌心,委屈道:“半颗金豆子也没得着,伯母疼我,酒肆里报菜名的小二还有几文茶钱呢。”
众人顿时笑成一团。文姜在笑声中给自己斟了一杯果酒,轻挑起嘴角,总算没浪费青禾这许多心血,不信许学士依然无动于衷,这可是“带子上朝”啊!
(https://www.02sw.net/2653_2653219/4248835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