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民族大融合
匆匆处理了一下暹罗报上来的事情,那个该死的通銮简直比泥鳅都滑溜,到现在还没有被抓到。他拉起的部队再一次被暹罗政府军给击垮了,但通銮集团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再一次溜走了。
陈皇帝现在都懒得理会暹罗的折子了,离开皇宫去延寿宫看望一下父母。老太太的去世给陈惠很大的打击,人一下苍老了很多。
要不是头发、胡须都给染黑了,整个显得年轻一点,这乍然看去,就跟得病的老头差不多了。
强势的陈皇帝坐稳江山已经十五年了。当初主动放弃皇位的陈惠怕都没有想到自己那烂身子骨竟然能再活了这么长时间。
但谁也说不准,当年他要是没有退让这一步,他还能不能活到现在了。
如今,第三任内阁都已经进入任期的末尾了,十五年的发展,内阁的权威深入帝国人心,权利是越来越大了。东西两世界交流的日益紧密,让东方的不少东西传入了西方,也让西方的不少东西传进了东方。
至少就陈鸣所知,‘君主立宪’这四个字已经有人在民间谈论起了。
法国的思想启蒙著作也开始在国内流传。
但现在不是原时空的一百年后,资本社会的那一套,欧洲人自己还没有彻底玩转玩明白,所以陈鸣主导的一些政治经济制度,倒是说不上在‘学习’西方。虽然那里头的很多东西,确确实实的能从现今的欧洲政治上瞅出一点苗头来。
陈汉的行政、立法体系都不例外,所谓的内阁体系看似中国本土出产的,但细细的分析起来,也跟前明的内阁和伪清的军机处有很大不同。虽然中国的内阁在名义上还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远不是英国的首相那么牛逼哄哄,并且还触不到太多的军权,但陈汉内阁首辅大臣的权力基本上和英国首相在政治和国家事务上一样大了。
从实际权力上,内阁首辅大臣的权柄还比不得汉唐时候的宰相,但扣除了军权方面,却也相差不多。
如今中国的相权还是挺大的。只是陈皇帝太过强势了,这才映衬着内阁的老实本分。
这就像是朱明的内阁,在不同的皇帝手下显示出了不同的力量。
要是换一个皇帝来看,没有了陈鸣这样的声威,内阁肯定会有多的‘独立自主’,会主动的去撷取更多的权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定。
陈汉现在与君主立宪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真正的议会。
就连谘议局也只限制在朝鲜、安南、缅甸和吕宋等新土,是陈鸣针对新占国土而特意制定的特殊性政策,跟大陆内部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句话,这是陈鸣有意分散点好处给那些地区的土著上层,要想尽快的同化掉他们,要想消除他们当中既得利益阶级的抗拒心理,最快的法子就是将这些人纳入‘自己人’的体系里,但这与国会是完全的两码事。
谘议局有审计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权利,可以对某些财政开支提出审查,还有权对法院的判决提出异议,同时能给提出地方性法案,或者是对政府的一些工作表示不同意见……
但他们没有任免官员的权利,也没有修改法律的权利,更不具备推选官员的权利。
他们的一切异议和不同意见会反映到上一级行政机关的手中,但在上头做出裁决之前,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制止或是阻碍本地官员执行公务。
而中国本土正在搞得那个工商联,可以说是连谘议局都不如,一丁点的实权都没有,他们只能作为工商署制定各项法例和条款时候的一个智库来用。工商署通过工商联覆盖全国的成员,可以清楚的得到某些新规定和法例的执行情况和执行当中产生的各种好的不好的影响。后者就是一个详尽的资料库,可以反馈他们所需要的资料,然后工商署会通过这些资料制定和修改公布和还没有公布的法令法规,更好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前进发展。
这些跟资本主义的议会都具有本质的不同。
社会的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点点的变动,一个个的开始。
陈鸣只能说,时间是站在陈汉这一边的。现在是1790年,不是1890年。
陈鸣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间里,军事政务上有任何的掣肘。而只要他心里存下这么个念头,议会这玩意儿在中国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或许随着时间的发展,陈鸣或许还会改变一些念头,但是现在,中国不存在议会生长的土壤。
别说是陈汉皇族了,就是整个中国的社会各个阶层,要他们现在跑步进入资本主义,那也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且绝大部分的人也不认同这一理念。社会发展还没抵到这个地步,在中国念叨‘君主立宪’这四个字的人只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甚至一些老百姓都觉得内阁是帮皇帝处理杂事、小事的班子,国家大事还是需要皇帝亲自拍板,天底下的一切都是皇帝的,皇帝定下了事儿后,大臣们才能去执行。他们能够自己做主的只是皇帝瞧不进眼的小活儿,这还是为省的皇帝太过疲劳。
要真给忙的没时间休息,天天日理万机,那也不是好事不是。
所以啊,这两边社会对‘议会’的认知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陈鸣想要按照自己的理念改变中国的社会形态,更早的推到中国进入社会变革期,那他就需要强大的可以对一切说不的权利。不然,就中国的社会现况,想要跟那冬眠的狗熊一样,在‘洞’里一缩几十年,是太简单轻松的事儿了。
而世界的脚步却不会随着中国的停滞而停止。
中国停下了脚步,欧洲人可不会停下。
看看如今的欧洲,除非一场彻彻底底的战争将他们完全打趴下,不然,资本主义注定会在他们那儿发展起来的。
没有了美洲,没有了印度,他们还有天方世界,他们还有欧洲大陆。
因为之前有了美洲这块大肥肉,所以欧洲人并没有对欧洲大规模的侵入。原时空历史上,欧洲人大规模的进入欧洲还要等到19世纪的中后叶。但现在他们要是没有了美洲,英国人还没有了印度,那么他们的目标就只能转移到天方世界和非洲大陆了。
欧洲真的还没有山穷水尽。
两边遥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双方谁都没办法在眼下的技术条件下,彻底占据对方的本土。所以,欧洲人的脚步中国还真的很难彻底打断。
而且再一个让陈鸣闹心的事儿,陈汉的皇室现在真是越来越庞大了,皇子公主那么多个。这皇子们将来不好说,高层权贵都是知道的,这些人啊早晚要去美洲。
可是公主不会跑去海外啊。
南京城里,已经改建好的,和正在改建、正在建的公主府就有好几座。
地盘都是过去的老宅子,能用的就保留下,不然就推到了重建。
因为这些公主,陈汉高层可是有不少人闹了起来。
当今的皇帝不学明宋,驸马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来说不再是负担、枷锁,而是青云直上的一把助力。虽然陈汉的公主不可能同汉唐时候的公主那般,插手朝廷大事,甚至是皇位更迭的天机。
小皇子们也一个个长大了,他们的王府也或是建好,或是正在抓紧建设。
陈鸣并没有在王爵上搞出一个郡王衔,一个亲王衔之分。
不管是一个字的宋王,还是俩字的洛阳王,以及接下的襄阳王、濮阳王、莱阳王、庐阳王、岳阳王等等,待遇上都是一样的,是同一个级别。
但是鬼都知道两字的没有一个字的好。这是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
将来这些儿子到美洲就藩的,那再改一字王也不迟。日后还可以给中国的宗室定下这么一个规矩。
或者说,一字王可以世袭罔替;俩字儿的,就要一辈一降?
皇家血脉,首重的当然是那把椅子。
陈皇帝牛逼,能够找地盘给自己的兄弟、儿子都安置了基业,但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呢?
整个地球就这么大一点,澳大利亚已经是中国的了,大半个亚洲也是中国的了,美洲也是中国的了,陈鸣的子孙后代再有能力,也找不出新的地盘安置自己的兄弟儿子。
所以啊,留在中国坐龙椅的这个儿子的子子孙孙,那还要从皇室产业中寻口吃的。中国的婚姻制度可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私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可中国家庭的妾生子乃至婢生子,继承家业的权利虽然远不能同嫡子媲美,但也不能一毛不拔的将人赶出去。而且这儿是皇室,除了皇后的儿女,其他的都是庶子庶女,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这要分割的就更多了。
必须要敲定个制度,否则皇室分下去的产业再多,几辈人后也一样会有落魄户、穷光蛋出现。
再有,陈鸣自个的烦恼。
陈汉的皇帝宝座只有一张,皇子却有那么多个了!虽然有几个老早就表示要退出皇位争夺,做一藩王足矣。但藩国的地盘位置划分和皇位的定夺,真的不容有半点疏忽大意。如果除理不当,麻烦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毕竟跟继承皇位的哪一个争夺大位失败的主儿,也是陈鸣的儿子不是?
陈鸣还真没想过杀子囚子,学谁不好,这点上他可不学康麻子和李世民。
陈鸣觉得自己掌控着大权,这些儿子就算争斗,也是在自己跟前争表现。跟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子夺位拉拢军中大将、朝廷重臣,结党营私等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他觉得这几个儿子也搞不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来。
陈汉帝国是不可能把阳光之下的土地全部占有,帝国本土拿下了大半个亚洲,还有澳大利亚,从北冰洋到南极洲,只这一块地盘,就贯穿了整个地球南北了。陈鸣大致估算了一下,就这‘本土’就已经有小4000万平方公里了。比原时空的两大日不落帝国的土地都要大。绝对是一个非常非常辽阔的大帝国了!
而且因为所据土地人口稀少,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吸收消化是比较容易的。
可现在陈汉又涉足了美洲,帝国在今后的时光中还在继续扩张,藩国也是帝国的领土啊,但就要真真的考虑一下继续扩张以后的消化问题了。
当初他并没有想的这么多,只是本着对国人‘独立性’的不信任,感觉着封国更容易消化土地,就抛出了海外封国这一大画饼。倒是从而更加的团聚人心,还顺顺利利的完成了一次国家的税务改革。
可现在看,陈鸣真的是误打误中了。
他的‘海外封国’真真的解决了帝国的一个大问题。
那每一个藩国成立,陈汉中央也就抛下了一块负担。
而抛下了负担,帝国就可以轻装上阵,然后去攻略更多的美洲土地。
陈鸣虽然来自后世,但却并不大认同那种多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局面。别说是现在这个时代了,就连21世纪的兔子也没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大团结。
而现在这个时代,更不适合‘河蟹社会’的诞生。主体民族国家才会出强国,陈鸣很确信这一点。
英法普俄奥,这不都是主体民族强国么。而主次有点不分的奥斯曼,就没落了。
陈汉也是一个标准的主体民族国家,甚至可以说是单民族国家了。
现在这个时代,包括日后百年时光当中,除了老美,就没有一个是多民族强国。就连刚刚出现的美利坚,这个移民国家也是个小小的弱国。
美国的崛起是有多方面原因共同促进的。
陈汉帝国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所有外族人全部要经受着‘汉化’无时无刻的侵扰,从生活到工作学习,想要登上人生更高的台阶,就必须主动地去汉化。
所有人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和一个文化。
中国本土的汉人优势太大太大,百分之九十九还多的人都是汉民,只要用心推广汉语和汉文化教育,两三代人后也就实现民族大融合了。
(https://www.02sw.net/2708_2708709/3761391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