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627崛起南海最新 > 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渗透

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渗透


  c_t;在昌化县城以东十里,距离昌化江不到一里的旷野中有一个高达六米的凉棚。小说

  这个凉棚由碗口粗的圆木搭建而成,地板距离地面足足有近四米高,要通过一具扶梯才能上去。此时乔志亚便在这间凉棚里,端坐在一张藤椅上,手里拿着望远镜观察周围工地上的情况。这附近的地形十分平坦,在凉棚这个并不算太高的地方就能把周围数里的状况看得一清二楚。

  乔志亚放下望远镜,一伸手便有身后的侍从将水杯递到他手中。杯子里是新鲜的椰汁,不过椰子并非本地所产,而是从三亚大本营运过来的。这地方原本是没有椰树的,海汉来开发了昌化之后,才开始在这附近的海岸线大规模种植椰树,但结出果实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实现的事。

  乔志亚在穿越前是汽车行业的五金技工,当兵期间是工程兵专业,因此他对于民政管理工作其实并无太大兴趣。有空闲的时间他宁愿待在工地上当监工,虽然没有刘山夏专业,但毕竟当过工程兵,土木工程他多少也懂一些,比起那些连图纸都看不懂的归化民工头可强多了。至于民政方面的具体事务,他更愿意将其交给民政部的人去打理,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所有的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

  依照现在的工程进度,到年底的时候有望完成一半的筑路工程,这与建设部所预计的修建速度基本相符。当然也并不是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苦役营有好几千的奴工苦役可以压榨,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人员损耗率太高,可能就不太好向执委会交代了。

  虽说苦役营这些劳动力得来容易,在工地上往往被当作易耗品使用,但说到底这也是穿越集团的资产之一,正常的折损率大概在每月5%-8%之内,超过这个数字,乔志亚这个临时项目主管就不得不写书面报告向执委会解释原因了。相较于压榨现有的劳动力,乔志亚更倾向于想办法继续增加本地的劳动力数量,来加快工程的进度。至于说计划外的廉价劳动力从何而来,乔志亚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

  一名民兵来到乔志亚身边,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乔志亚点点头道:“让他上来吧。”

  不一会儿一名肤色黝黑的黎族少年便来到了凉棚里,乔志亚指了指旁边空着的藤椅道:“坐下说。来人,给黄少爷来一杯椰汁!”

  来人正是石子峒的黎人代表黄雀,这个少年在几个月之前被石子峒峒主黄三木指定为代表,跟着海汉人走出了石碌大山,去三亚参观海汉人所夸耀的“海汉式生活”。虽然在三亚只住了二十来天,但这个少年的三观在此期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虽然曾在昌化县城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大体也知道汉人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但海汉人治下的地区与昌化县城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

  那个地方人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书念,汉、黎、苗、安南乃至金发碧眼的西洋番人居然能和谐地在同一个地方生活。那里没有令人厌恶的大明官府,所有人都在海汉执委会的管理之下辛勤工作,收入也远胜过黄雀所知的普通百姓。在当地年收入水平超过百元的归化民比比皆是,而大明治下的普通民众想要年入百两完全就是妄想,更别说地处深山的石子峒了。相较于艰苦的山中生活,海汉治下的三亚地区对黄雀来说简直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如果不是记挂着山寨的亲友,他真是在三亚住得有点乐不思蜀了。

  去过三亚之后,黄雀才明白石碌之外的世界究竟有多大,而当他带着一脑子的见闻和想法回到石碌的石子峒,就已经变成了最忠实的海汉价值观的鼓吹者。黎人要过上好生活,要赢得尊重和汉人平起平坐,那就必须先得从大山中走出去——这是黄雀在三亚期间被反复灌输的观念之一。

  相较于大明官府对黎人一直以来的防范态度,海汉人无疑友善得多,他们主动向石子峒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以协助黎人走出这片大山,迎来新的生活。

  最主要的方式自然是在临海平原上为黎人修建新的聚居地,为此建设部专门抽调了一批劳工,在昌化港以东,昌化县城以北的一片山岭地区建了一片船型屋,并且还派来了农业部的专员,辅导黎人在这片地区种植一些茶叶、剑麻、油棕等经济类农作物,以维持他们今后的生计。

  当然了,种植农作物是长期计划,短期内暂时是看不到什么收益的,而在此期间也不能坐视黎人们坐吃山空,因此乔志亚向石子峒提出了另外一个补充方案,那就是让黎人来工地上做工。管吃住每个月还给发工饷,虽然工饷并不多,只是与初级劳工齐平,但肯定要好过他们过去靠着打猎卖山货所能获得的微薄收入。

  这个计划一旦得以实施,今后还可以向石碌周边的其他黎峒苗寨进行推广,尽可能多地吸纳这些朴实的山民进入到海汉的社会体系当中。乔志亚并没有亲自去与黄三木商议,而是将这个责任交给了最近经常来工地的黄雀。黄雀当下就拍胸脯给乔志亚打了包票,保证会将事情办妥。

  在此之前军委曾经专门来这边搞过一次面向本地黎苗山寨的募兵活动,当时乔志亚也是找了黄雀协助宣传。后来在为期半个月的募兵当中,军委从石碌地区募得了三百多名合格兵员,也算是收获不小了。毕竟这一地区的黎苗两族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三千人而已,一次自愿性质的募兵活动就带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青壮人口,已经算是相当理想的结果了。

  而这个过程中负责在山区宣传造势的黄雀功不可没,在募兵活动结束之后,乔志亚还专门代表军委向黄雀颁发了“特别贡献奖”的奖章和奖品——一把阳江出产的卡巴1217军刀。虽然只是仿货,不过放在这个时代来看,已经算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利刃了,一向也只有荣立军功的归化民军官才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奖励。黄雀自然也是对此爱不释手,把这宝贝一直挂在腰间,想起了便会拿出来炫耀一番。

  黄雀摘下头上的遮阳帽,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一屁股坐进了藤椅里,然后接过侍从递来的椰汁,咕咚咕咚灌了半杯下去,这才开口叹道:“乔哥,还是你这里舒服,不用晒太阳,还有现成果汁喝,要做什么事说一声就有人跑腿,小弟真是羡慕得紧!”

  乔志亚摇摇头道:“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你光看到我享福,没看到我背锅的时候。之前工地上有一批苦役逃跑进了昌化城,我带队进城把人抓回来了,抓捕过程中我杀了几个负隅顽抗的家伙,回来之后给执委会写了整整五页纸的行动报告。要是事情交代不清楚,又或是解决得不圆满,我这个小小的芝麻官估计就会被执委会给撤了。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你懂吗?”

  黄雀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他在三亚期间只看到了海汉的种种风光,富足和有序是他脑海中对三亚最深的印象,而海汉的官僚体系、规章制度,他并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这究竟跟大明的官制有什么样差异。至于说杀了几个逃跑的苦役,黄雀认为这纯粹就是乔志亚职权之内的事务。当然了,如果他当时也在现场目睹了事情经过,面对乔志亚的态度大概就会跟县城那位肖把总一样恭谦了。

  “你以后慢慢会懂的。”乔志亚也知道黄雀涉世未深,未必能理解自己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当下话锋一转道:“让你回峒里招工,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说到自己经办的事情,黄雀这才来了兴趣:“我回去说了之后,本来大伙儿是没什么兴趣,毕竟我们除了打猎也没什么别的长处,种田也不如山外那些汉人,大伙儿担心即便来了工地也还是什么都不会做。不过后来峒主站出来发话了,既然要跟汉人平起平坐,那不会的东西就得学,要是连学都不肯学,那还出山干什么?”

  乔志亚微微点头道:“黄峒主的确是一个有眼光的人,当初他送你到县城读书识字,也就是希望你能把汉人的本事多带一些回去,帮助乡亲们把日子过好一些。”

  黄雀面有惭色道:“可是我以前不懂这个道理,也没怎么认真念书,就认识几百个字,连四书五经都没学过。”

  “那没关系,你有认字的基础就好。”乔志亚鼓励道:“我们海汉的学校很快就会在昌化这边开起来,到时候我给你写一个推荐材料,你进去好好学点本事。”

  海汉的学校虽然主要招生对象是归化民群体,但穿越众都有权力推荐尚未取得归化籍的孩童入学。这种措施当然不是任何人都适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天资好,头脑聪明的小孩,避免因为户籍问题而错过了好苗子。当然家庭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例如像黄雀这样小小年纪就已经被指定为下一代接班人的黎人贵族,自然也会比较容易得到特殊的照顾;。

  在黄雀之前进入归化体系的符山峒少峒主符力,如今已经是司法部警察司的黎人事务专员,说起来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干部了,而在乔志亚看来,黄雀的综合条件并不比符力差,放任其随波逐流,今后多半就沦落为普通人,但如果能让他进入海汉社会体系接受培养,应当也能成为黎人归化民中的榜样人物。

  果然黄雀一听这话,立刻就眼神放光道:“乔哥,你可是认真的?”

  “当然是认真的,乔哥怎么会骗你?”乔志亚笑着应道:“你去三亚待了这么久,符力应该也给你说过不少事情吧?”

  黄雀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的思想能够在短短数天内发生改变,在三亚全程伴游的符力同样功不可没。他们都是纯正的黎人血统,年纪相仿,在峒里的社会地位也极为类似,都是被老一辈人寄予厚望的青壮代表,又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同样的好奇心,因此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黄雀也从符力那里接收了许多关于海汉的信息。

  符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给了黄雀一些非常实际的建议,告诉他该如何与海汉人相处,如何让黎人能够顺利地融入到海汉人营造的社会体系当中。这些话如果是别人对黄雀说,他未必会信,但符力的身份是明明白白放在那儿的,在外面经常都会有黎人主动向符力打招呼,黄雀没有理由去怀疑符力的说法。而三亚地区的黎人生活水平,也反过来证实了符力所说的那些话,海汉是的的确确给了黎人走出大山融入这个世界的机会,并且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黎人非常公平的待遇,不管是就业、入学、薪酬,各种待遇都跟汉人一致,并无差别。

  而符力向黄雀强调了多次的一个建议,就是入读海汉的学校。当初符力与好友于小宝一起入读胜利港小学,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也学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之后符力便一边工作,一边仍然在学习海汉教育机构的课程,两年下来倒也有了一点文化基础。不过在符力看来,识字多少,能写会算,这些本事都是次要的,在海汉接受了初级教育之后的最大收获,是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如何才能为自己争取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符力或许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思想在不断地朝着主流的海汉价值观靠拢,而这种意识在不知不觉当中,又在不断地通过他传播和影响到身边的人,例如刚刚走出大山不久的黄雀,就因为他的这些描述而对海汉的文化充满了憧憬。

  ...

  ="

  d-load-s"


  (https://www.02sw.net/2754_2754348/806558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