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战郾城名将陨落
宋国的太上皇,也就是前任皇帝徽宗赵佶,自从被帝国擒获之后,钦宗用最快的速度将其心腹手脚彻底的从朝中斩除,不过虽然徽宗看起来权利尽失,但他在宋国的影响力还是无处不在。
以往还好,徽宗赵佶被俘后还没引起什么乱子,只是暗中劝降了一些宋国官吏,但是钦宗赵桓走了跟金国联盟的这步棋之后,赵佶的作用就重要起来了。
宋国上下如今有三种人,一种是只认钦宗赵桓为宋国正统的愚忠派,这些人虽然对他的各项决策多有劝谏,但还是对其死心塌地,代表人物就是李纲和种师道等人。
第二种人,大多数都是宋国各路州府的中下层官吏和将领,他们一方面不想背叛钦宗赵桓和他代表的宋国朝廷,一方面又对异族屠戮百姓深恶痛绝,可以说目前都处于矛盾之中。
最后一种人就是大宋的百姓,他们已经彻底对朝廷失望,所以正在向其他国家逃离。
如今刘延庆拿出了太上皇赵佶的圣旨,这就让种师道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
按道理,赵佶现在也是宋国的太上皇,钦宗赵桓还没有能力将自己的亲父除名,但现在两军对垒,原本就被朝臣弹劾的种师道,要是真接了这道圣旨,恐怕以后麻烦多多。
“父帅,这旨意不能接!”种家长子种浩劝道。
种师道自然也知道其中关系,但他一生为人坦荡正直,要他为了自身安危而拒接宋国太上皇的旨意,却是不易。
思虑半响,种师道正要命人去接那道旨意,不想身边次子种溪弯弓搭箭,射向城下的刘延庆。
不得不说还是种溪了解自己的父亲,虽然他这一箭根本伤不到刘延庆和克雷斯等人,但已经足够了。
刘延庆见到城上箭矢射来,当即勒马回转,克雷斯等人原本也没指望种师道会遵从赵佶的旨意投降,既然如此便也作罢,直接返回军阵,开始攻城。
种师道现在驻守在郾城中的十万大军,大半来自西军,算是种家的子弟兵,常年跟西夏开战,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卒,在如今的宋国算是仅剩的一支强军了。
这支军队不但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其中半数还装备了仿制的帝国火枪,战斗力绝对不弱,据城而守,就算是金国铁骑到来,他们也不会落入下风。
但是很可惜,种师道的军队现在面对的是帝国军。
无论是火枪的威力还是射程,帝国军士兵装备的都是经过数次改造的火枪,所以在这方面种师道部并没有什么优势。
郾城位于京西北路中部,数条官道由此而过,南接西平,北通临颍,东临舞阳,西至商水,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万帝国军和归降帝国的刘延庆五万宋军,这次没有打算放走种师道的部队的意思,所以数十万大军将郾城团团围住。
战斗力强大的金兵退到颖昌府,狠辣的将宋军摆在了前方,因此帝国军也就不需要担心后方的补给线了,数百门七源州帝国兵工厂最新制造出来的小型火炮,便被运送到了前线。
炮火轰鸣下,郾城并不算结实的城墙被轰击的发颤,种师道虽有十万将士,但却连帝国军的边都沾不上,只能依靠笨重的投石机反击。
在没有金国骑兵的帮助下,郾城就是一座死城,东京城内虽然还有李纲和他统帅的军队,但是钦宗赵桓是绝对不会让这些兵马离开半步的,所以种师道孤立无援。
参加围攻郾城的是帝国第二、三、四、五军团,斯巴达克斯的第一军团和林冲的御林军团大部,为了防止金兵突袭,目前已经绕行到了颖昌府附近设防。
四个帝国军团,如今每个军团的士兵都扩充为五万人,在这场战役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最意想不到的事情是随着攻城战的持续,附近宋国百姓发生的巨大变化。
帝国军二十多万人,因为要挖掘壕沟,制造拒马、设立营帐等等杂事,所以需要到附近征用民丁。
没想到帝国士兵们谨守军规,不但不骚扰宋国百姓,还按照每日的劳动量支付薪酬或者粮食,这无疑让那些被金兵和宋兵肆虐过的宋国百姓非常意外。
帝国军主动宣传成效或者不大,但是这些百姓回去之后四处宣扬,很快就有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主动来帝国军大营找活。
一来二去之下,郾城外就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守城的宋军没有得到宋国百姓的帮助,反而是城外的帝国军营中有大量的百姓帮忙,从这一点上就看出,如今的宋国已经民心涣散到了极点了。
经过数日不间断的炮轰,郾城的城墙和城门被轰得千疮百孔,等到达临界点之后,城墙立时坍塌了几处,但帝国军这次却并未急着冲入城中,而是继续用火炮攻击。
炮弹从破烂的城门和倒塌的城墙上射进城中,前去封堵城门和城墙缺口的宋军,一时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炮弹炸的血肉横飞。
用炮火扫清了敌人后,成千上万的帝国军涌入了郾城之中……
这场战斗根本没有什么悬念,而且城内宋军的抵抗也并不激烈。
目前能在巷战中战胜帝国士兵的兵种还没有出现,在发挥不出来速度优势的情况下,即便是金国的骑兵在城市中遇到帝国军,也是死路一条。
当帝国军攻占了全城后,克雷斯、利奥尼达等帝国军将领和刘延庆来到府衙中,见到的就是立于院中花树下的种师道,只不过他早已经停止了呼吸。
种师道并非是死于帝国军手中,而是自刎而死,或许他是感觉有愧于钦宗赵桓和宋国百姓,又不想做阶下之囚,所以才会做出这种选择吧。
虽然种师道是帝国之人,但对于这位宋朝的名将,不管是诸位帝国大将,还是同样来自西北的刘延庆,都对其敬佩不已。
刘延庆来到种师道靠在花树上的尸体前,唉声叹道:“种彝叔啊,你这是何必呢?想你种家数代忠心为国,但你祖上当年就被枢密使庞籍打压,其后种家上书请功,还被那些文官集体打压。就算是你,立功虽多,也屡次被赵桓免职。君既然不仁,你又何必如此愚忠啊!”
说着说着,似乎也是触动了刘延庆的伤心处,这位宋国降将越说越是动情,最后竟然在种师道身前大哭了起来。
至此,宋国七十六岁高龄的西军名将种师道,在郾城战败后自刎故去。
帝国皇帝李南得知后,命克雷斯等人为种师道准备上好棺木,待战后将其送往故乡京兆府安葬。
种师道二子也在此战中被俘,帝国军并未伤害他们,而是将其押送到帝国京都长沙。
郾城被破,种师道的十万大军除了攻防期间阵亡的三万余,剩下的六万多全部选择了投降,宋国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彻底烟消云散。
(https://www.02sw.net/2760_2760234/4327205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