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向上蔓延的对抗(十四)
“大宋历代官家平均寿命五十一岁。官家已经五十岁,想来命不久矣。”
“不过高宗活到八十一岁。当今官家看着也不是短命夭折模样……”
“高宗是太宗子孙,当今官家是太祖子孙。太祖家的子弟普遍短命。”
“若是真如此,就太好了。我们观已经开始卖了一些地。”
“我们寺还没有卖地。不过元旦之后还是找不到佃户,那也得开始卖地。”
“唉……,官家还是早日归天为好。无量天尊。”
“阿弥陀佛。”
……
大量记载如此内容的情报不断流入情报局和肃奸委员会手中。肃奸委员会主席刘宠看着新添加不少名字的厚厚名册,已经没有生气的感觉。他曾经很生气,到后来发现如此生气的结果是在扫荡奸党之前就被气死。伸手拍了拍名册,刘宠前去见赵嘉仁。见到赵官家,刘宠平静的问道:“官家,奸党已经检索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收网?”
“不急。继续等着。”赵嘉仁淡定的答道。
“现在他们已经罪无可赦……”
“距离十恶不赦还差很远。也就是两年内,这些人会大量出卖土地。刘宠,你觉得那时候他们会怎么样?”
“更加失心疯?”
“不。他们的核心人员会把外围人员赶走,”
刘宠一愣,他根本不在乎那帮渣渣们的未来,如果可以的话,他恨不得现在就动手抓人。听了这官家对未来的描述,刘宠思忖片刻后答道:“我就再等等。”
“沉住气。”赵嘉仁鼓励道,“我也想看那帮骗子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送走刘宠,赵嘉仁从抽屉里重新拿出刘宠来之前放进去的《大宋军报》,身为管事的人,在很多地方挺悲哀。之前有人偷偷传消息,靠的就是看到赵嘉仁放在办公桌上的报纸。那厮就能靠这样的蛛丝马迹准确判断出赵嘉仁在关注什么。
这份大宋军报上没什么特别的内容,赵嘉仁关心的只有几个字‘X家军’。在21世纪的时候,赵嘉仁看到历史上的‘X家军’,觉得先辈们多么英武。现在赵嘉仁发现,便是岳飞这样的大英雄在他手下,若是真的有‘岳家军’这么一个确定的名号,赵嘉仁大概也想杀人。现在赵嘉仁脑子里已经在飞舞着抓捕,审问,整肃等名词。
花了好大气力,赵嘉仁才把这些负面的情绪勉强给关进头脑中的小黑屋。他命道:“请吴子阳少将过来。”
少将是赵嘉仁安排教育以及关照赵谦几位指导员以及学社会员之一,这些人也是赵嘉仁认为非常可靠的人员。未来赵嘉仁要建立的军队政工体系里面,他们都是重要的人员。赵嘉仁既然相信他们,说话就很直接,“吴少将,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去查一查各部队里面有没有X家军的说法。”
“……官家。我稍微问了问,可能是军报里面的人在这么讲。”吴子阳明显已经关注到这个话题。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我现在要确定基层部队里面有没有这种说法。”
“官家,以现在的制度,基层……”
赵嘉仁打断了吴子阳的话,他严肃的说道:“我要的是明确的调查报告。如果想证明到现在为止的制度建设,就不能在杭州瞎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是。”吴子阳立刻答应下来。
除了单线之后,赵嘉仁也给部队的学社成员下达了任务,名义上自然不能是调查有没有‘X家军’的说法。但是精确准备的话,实际上完全可以做到许多。忙完了这些,赵嘉仁才觉得心情稍微稍好了些。在各战区的行动需要时间以及人手,在杭州的《大宋军报》就容易的多。赵嘉仁直接动用了情报人员开始仔细调查。
此时的吴子阳少将已经出京,如果看到赵官家的做法,一定会感觉自己出京是多么轻松惬意的行动。以前从杭州到去年成立的阴山战区,最近的办法是走水路。现在局面就完全不同,吴子阳乘船沿运河一路北上。目力所及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运河需要水源来不断补充水份,赵官家对这种环境的要求非常一致,种植树木保持水源,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宽阔的运河河道里面是蒸汽车船,有各种灯塔指引,船只几乎是昼夜不息的航行。
通济渠的北头距离黄河很近,但是黄河水中泥沙含量太高,通济渠其实用的是洛水等水源。在运河尽头,有通往黄河的水道。以前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从通济渠进入黄河,航行不太久就可以进入永济渠。从永济渠一路抵达目的地幽州。现在没有开挖永济渠,完全恢复隋炀帝版京杭大运河的计划,吴子阳就在洛阳下船,转乘马匹开始北上。
通过山道向北,走过太行八陘,从张家口那边越过阴山,就抵达了阴山战区。在阴山以南,已经下雪。过了野狐岭,进入阴山以北之后,看到的一切就更加苍茫。起伏的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如果没有道路两边各种守卫或者指路的建筑,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你们是冒着雪来的?”阴山战区司令杨铁心第一句话就是疑问,如果这是一句问候,大概会更加暖心。
已经冻得浑身冰凉的吴子阳想笑笑,却笑不出来。今天是十二月初五,差不多是最冷的时候。他费力的说道:“赶时间。”他们的确要赶时间,此时天空阴云密布,若是不抓紧走,万一下起来更糟糕。好歹在刚过中午时分抵达目的地,这天看着和傍晚已经没啥分别。
“你们,真吃了大苦头。”杨铁心感慨起来。这样的冬天就连蒙古人都不敢出门,出门就是死。也就是大宋军队才能凭借之前的建设在雪地里前进。
这帮冻得够呛的家伙被放到火炉边烤着,红糖姜汤送上来,体温上升,这些家伙困了。温暖的火炕已经准备好,给他们洗了脚,在暖烘烘软乎乎的被窝里,吴子阳瞬间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饥肠辘辘的众人是被起床号惊醒的。他们穿好衣服,在警卫员带领下进入食堂。天还没亮,食堂里面灯火通明。战士们穿着能盖住小腿的军大衣,在食堂中整齐排队。
食堂里面人多,还有巨大的铁炉子,气温感觉不错。按照宋军的制度,官兵一体,大家排队打饭之后。吴子阳看到杨铁心坐在一张桌子边,他打了饭之后就凑过去坐在杨铁心对面。
“快点吃,吃完了再说。”杨铁心说道。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不适合谈话,饥肠辘辘的吴子阳迅速把饭吃完了。他知道即便是饿,也不能多吃,就把碗放到收碗的位置。杨铁心虽然吃的早,却比吴子阳吃完的晚。两人回到了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里面的火炉已经换上新媒,打开风门。屋里面也暖和起来。
“仗打的怎么样?”吴子阳问道。
杨铁心叹道:“去年我们三万人杀了大概十五万鞑子。今年军区来了三万步兵。按照计划,骑兵继续沿河扫荡。三万步兵直扑和林。只怕今年就没那么多鞑子去守护和林。”
吴子阳微微点头。根据统计,宋军到现在杀了三百万人。杀十五万人和蒙古人相比那是微不足道,但是对宋军来讲,这算是很大的数量。
“到明年能解决和林?”吴子阳问。
“不知道明年会如何。不过若是早些年就沿河进军,现在和林已经已经拿下了。”杨铁心叹道。
看着这个老战友,吴子阳衷心的说道:“你真是辛苦了。”虽然此时应该谈公事,吴子阳想到的却是来自外交部的消息。原本只是有消息,杨铁心的夫人包惜弱被蒙古王爷郝仁掳走,当了郝仁的老婆。但这毕竟是传言,也不能完全当真。最新的消息终于将传言变成了现实,看着一直未娶的战友,吴子阳想说点啥,却说不出啥来。
杨铁心不知道老战友心中装着关于他的消息,这位阴山战区司令继续谈论着工作,“就我看,明年一年若是能再杀掉二十万蒙古人。蒙古也差不多就要动摇。根据我们抓的俘虏审问,蒙古草原上的人口据说从三百万一千万不等,也不知道到底是多少。”
“是啊。只要找到门路,定然有杀光的时候。”吴子阳笑道。这话说的一半是真心,一半是对杨铁心的附和。吴子阳此行目的又不是监军,而是调查军队的情况。自然没有必要与杨铁心唱对台戏。
然而吴子阳没想到,蒙古人又不是木头,站在原地等着大宋骑兵去砍。此时已经有十几万原本在阴山军区西边的蒙古部落见势不妙,立刻向西跑。此时已经到了温暖的巴格达。宋历十二月初五,不要说阴山已经白雪皑皑,连大宋首都杭州都下起了雪。而巴格达只是下着小雨,气温在十度左右。经历过草原上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考验,十度让这些牧民们感觉到时分凉爽惬意。
蒙古大汗忽必烈就没这么惬意,大量蒙古人口正在进入阿拉伯地区,他们都是高贵的蒙古人,自然不能比作为奴隶的真神教教徒待遇还差。可这些人要吃要喝,地方赋税收上来之后根本不足以养活将近五百万蒙古人。也幸好伯颜大帅所在的埃及盛产粮食,还挖通了埃及运河,尼罗河两岸的粮食可以顺畅的运到巴士拉那边。也可以更近的送到地中海东岸。
不过忽必烈大汗也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蒙古靠的是四处掳掠获取财富,蒙古大汗把这些财富赏赐给蒙古部落,构架起蒙古社会。蒙古军主攻方向是天竺北部的邦国,敌人的轻骑兵往来如风,战象又高大强壮,很难撼动。加上北方邦国数量巨大的步兵,蒙古将领知道正面硬杠必然损失惨重,所以蒙古军陷入了无奈的持久战和长期战。
“大汗,这些人送到哪里?”皇后问道。
“送到哪里都已经人满为患,就让他们先留在巴格达。”忽必烈大汗不爽的说道。中东这个地方看着不小,气候也不错。粮食也多,但是蒙古人并不是汉人那种农耕民族,在大都的经验告诉忽必烈,就算是分给蒙古人地,他们也不会去耕种。他们只会放牧,对于种地完全没兴趣。
想到这里,忽必烈叹道:“若是他们肯种地就好了。”
皇后看着忽必烈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既然如此,不如把他们送到埃及那边。我看伯颜那边也许需要人手。”
“不行。”忽必烈果断的拒绝。
皇后讶异于忽必烈的果断,面对纷繁的朝政,忽必烈很久没有这么果断的表达态度。
“为何不行?”皇后问。
“因为……,反正就是不行。”忽必烈大汗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因为他内心真正的希望是能够将富饶的埃及收归大汗的直属,在那边派遣官员管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任命埃及总管。如果再给伯颜十几万人,很容易就让伯颜拥有这十几万部众。有几十万蒙古部众的伯颜万一不肯放弃埃及,那就是一个大麻烦。
见忽必烈这样,皇后也不说什么。她与新来的蒙古部族首领有点亲戚关系,所以帮一帮,让他们过的好些。能有给他们的地盘,那是最好。现在既然没有,留在巴格达城,也不愁饭吃。
当天上朝之后,忽必烈对群臣说道:“我听闻现在真神教教众在家礼拜,每次礼拜必然诅咒长生天。所以以后真神教不能在家礼拜,必须得去庙里礼拜。便于我们监督。”
这话说的是关于宗教,那些头脑清楚的大臣则知道事情并非如此。蒙古对于诅咒长生天的人从来不会这么温柔,蒙古弯刀一定要好好教不敬长生天的家伙重新做人。现在真神教徒去庙里礼拜,要交钱。很多人不去庙里,就是因为这笔费用。如果所有真神教徒都必须去庙里礼拜,这个钱的收入就大大增加。
有人忍不住问道:“大汗,若是真神教众闹事怎么办?”
“这还用问么!”忽必烈大汗冷冷答道。话说完,蒙古大臣都不敢接腔。
沉默了一阵,有人说道:“大汗,若蒙古人肯种地,我们就算是杀光真神教又如何。可否下令让一些穷困的牧民去耕地。”
说话的乃是真金的第二个儿子答剌麻八剌,这个年轻人的话说到了忽必烈心里,他看着自己非常器重的孙子,没好气的说道:“若是如此倒好,可这么多年根本没听说有这样的牧民。你准备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去种地?”
“我觉得郝仁那边做的农场就不错。”答剌麻八剌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爷爷忽必烈。
听到郝仁这个名字,忽必烈心中就是一震。成吉思汗有许多儿子,他的儿子们也有许多儿子,现在孛儿只斤家的子孙数量非常大。然而能够继承大汗位置的必须是皇后的亲生孩子,这就排除了郝仁的继承权。虽然他的爷爷也是托雷,却天生就与其他托雷孙子有不同。
但是这个郝仁却靠自己闯出一片天,甚至连正统的托雷子孙都不得不多次依靠他的力量。忽必烈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不安。想了想,忽必烈说道:“就让郝仁前来巴格达,我来亲自问他。”
大汗召见的消息在大宋331年正月十五传到了基辅,此时的郝仁正在黑海港口敖德萨城参观正在修建的新港口。港口上建设了不少铁家伙,这些铁家伙利用滑轮和齿轮组,组成了吊装码头。看着一人就能推动绞盘缓缓吊起上千斤的东西,郝仁就觉得大开眼界,心中欢喜。
除了这些之外,郝仁更高兴的就是有线电报建成,钱庄也开始运营起来。大宋这边靠运输建立起从敖德萨到君士坦丁堡的钱庄体系。拿着票据,就可以在两地购买商品,实施交易。根本不需要真的搬着钱走。在国内,郝仁就可以通过有线电报网来实施通讯。消息朝发夕至,让在大宋见识过有线电报的郝仁开心的要死。
有线电报网很快就起到了作用,在基辅的电报局将消息送到敖德萨的郝仁这里。看着忽必烈大汗要郝仁前去巴格达的命令,郝仁心中生出强烈的不安。
大汗今年76岁,谁也不知道大汗能活多久。郝仁坚信到了这个年岁,忽必烈大汗肯定想为他的子孙做长远的安排。郝仁是孛儿只斤家的子孙,和忽必烈的亲身子孙相比,郝仁就显得不那么亲近。所以郝仁宁肯在大汗去世后去巴格达灵前好好的哭一场,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跑去忽必烈面前。
但是想来想去,郝仁实在是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他只能乘船返回基辅,至于怎么做,见到了使者之后再说。
(https://www.02sw.net/2765_2765585/4267120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