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文魁最新更新 > 一千两百七十章 经世

一千两百七十章 经世


  林府门前。

  这时候已经入夜,但街道上却传来一连串的马蹄声。

  前方羽骑开道,后面跟着是一队仪仗,然后一顶大轿远远行来。

  如此仪仗并非一般官员可用,使用之人正是新任经略宋应昌。

  八抬的大轿在林府缓缓停下,八名轿夫动作整齐划一,显然是训练有素。

  这八名轿夫都是宋应昌出任山东巡抚时就跟在身边了,他到了北京先出任大理寺卿,到今日兵部左侍郎这些人是一直跟在身旁。

  至于羽骑护卫,这都是他身为兵部左侍郎后,朝廷新调来的出行排场。

  宋应昌于轿内数度欲闭目养神,但心却不能静,最后脸上流露出忧虑之色来。

  作为一生奉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的读书人,宋应昌明白自己心不能定,在于不能知止。

  却说宋应昌知自己出掌经略后,先拜访了同乡现任内阁大学士兼掌吏部的陆光祖,然后又去了兵部尚书石星府上,最后宋应昌才来到林府拜见林延潮。

  宋应昌官职的全称是‘往保定,蓟,辽三地等处,经略备倭事宜’。

  当时朝廷上下认为对倭用兵关系重大,总督不足表其重,于是授予经略之职。但是宋应昌因资历不足,所以出任经略后也是引起朝廷上下一阵争议。

  朝野不少官员认为经略之职,权力更胜于总督,应该派遣一名二品大员出任,宋应昌资历不足,官位不高恐怕难以服众。

  不过正是由于陆光祖,石星,林延潮三人在廷议在一并支持,最后宋应昌这才受命出任。

  宋应昌这一次不仅特事特办,受命节制大小官员,同时天子还允诺,能复朝鲜者,赏银万两,同时封伯爵世袭。

  要知道明朝因功封爵的文臣也不过三人,其中一位正是王阳明。

  但是在这样的赏格之下,若是失败会是什么结局,众官员们也知道了。当时满朝文武却都是战战兢兢,无人敢于胜任,唯独宋应昌敢于出面请缨。

  加上陆,石,林三人的推举,宋应昌因此出任,不过宋应昌出任后却遭到官员反对,认为他权势过隆同时资历不足,不是合适的人选。

  可想而知宋应昌会是何等心情,现在心情如何能定?

  “老爷,林府到了。”

  宋应昌点点头,下人替他掀起轿帘,但见左右巡骑都是举起灯笼,晃得他眼睛有些不适。

  宋应昌挥了挥手,下人还以为他有什么事,于是提着写着‘兵部侍郎宋’的灯笼上前,结果宋应昌看了那灯光不知为何心底不悦。

  宋应昌一甩手将灯笼打翻,下人不知何故,当即惶恐地跪在地方叩头请罪。

  宋应昌自知自己没有道理,苦笑道:“不关你的事。”

  说完宋应昌走进林府。

  到了林府正堂前,林延潮亲自迎了对方。

  二人在堂上入座,宋应昌此刻已是没有方才的焦急之色。

  双方寒暄了一阵,宋应昌即开门见山地地道:“宋某这一次来拜见林公,是来答谢林公之前在廷议上力荐宋某出任经略,没有林公提携,就没有宋某的今日啊。”

  要知道林延潮在官场上素有奖掖提携官员(同党)不遗余力的美名。

  现在林延潮听了宋应昌这么说,摆了摆手道:“经略这是哪里话,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宋应昌道:“林公实在太谦虚,另外宋某上门,还有一事求林公帮忙,恳请林公助宋某一臂之力。”

  “哦,何出此言?”

  宋应昌叹道:“自古以来大将在外者,若朝中没有靠山,必然遭人之忌而位子不稳。所以宋某以后出镇在外,就恳求林公出面护住宋某的后院。”

  林延潮笑了笑,然后道:“经略这一次还有陆阁老,石大司马的支持,他们一个在中枢,一个在兵部,有他们坐镇,经略的位子是安如泰山,无需多虑了!”

  “至于林某,于朝鲜之事仅剩参闻而已,暂做不了主。”

  宋应昌道:“宋某以为圣上将倭事大权委给大司马,并让宋某经略朝鲜,正是因为我们二人主战的想法契合于圣心。但是宋某以为无论怎么打,谁胜谁负,但最后彼此还是要坐下谈的。”

  天子支持石星,宋应昌是因为他们是要出兵援朝,而林延潮的主张是如何封贡,所以这一次天子重用石星,而几乎弃用林延潮,言下之意就是先打了再说。

  林延潮道:“经略放心,你是林某举荐的,能帮得上的林某一定帮得上。”

  宋应昌闻言大喜道:“有林公这句话,宋某心底就是踏实了。宋某在福建为官时深服林公之能,还请林公面授机宜,教宋某以后的路怎么走!”

  林延潮闻言点点头,思索着该怎么说。思索之际林延潮顺手往宋应昌面前茶盅一指。宋应昌欠身谢过捧起茶盅呷了一口。

  宋应昌恢复端坐后,林延潮问道:“那我就姑且问一问经略这一次援朝,准备将行辕设在何处?”

  宋应昌闻言略一思索,当即道:“宋某身为经略当然是随军入朝。”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如此就错了。”

  “愿闻林公高见。”宋应昌虚心请教。

  林延潮道:“朝廷既让你为经略,必另设一总兵官为文武之道,这个总兵官的人选虽还未定,但我探听石大司马的口风,应该是意许现在提督陕西总兵官,正在准备前往宁夏平定叛乱的大将李如松。”

  “李如松曾任山西总兵时就与当时巡抚不和,不愿受文臣节制,此前车可鉴啊!若他这一次再平定宁夏之乱,肯定是气盛一时。经略与总兵官一起入朝,可想过如何相处呢?”

  说到这里,宋应昌点点头道:“林公考虑真是周全。”

  林延潮见宋应昌如此虚心十分欣慰,于是继续道:“依林某之见,李总兵乃当世名将,援朝之事经略可以多倚重于他,该放权则放权。其实经略之职除了节制诸将,还有调度军粮,协调于朝廷,我以为这二事才是经略的成败所在。”

  宋应昌恍然道:“原来如此,那么林公的意思是劝宋某将行辕设在辽东,而不入朝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不入朝,经略仍可以遥控战事,据林某所知,倭寇这一次兵力颇盛有十几万之数,而且火器犀利,故而能够一战成功当然是最好,但若是相持,经略当保障粮道,可是据林某所知朝鲜北部多山,不说从陆上难以运输,就是以辽东现在军粮储备,就是一时也不足支撑大军在朝鲜驻扎啊!”

  “更重要是在朝廷眼底,经略之权更重于总督,不说官员,恐怕圣上也未必如此放心将大权相授。经略若身在后方,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可以立即反应。但要是入朝,难免消息闭塞,若有所迟缓则会误了大事。”

  宋应昌当即明白林延潮的意思,对方让自己行辕不要深入朝鲜,而是靠近京师的地方,意在维系与朝廷高层关系。

  现在朝廷不能完全信任你,认为你资浅权重,那么你就应当事事多请示,少自作主张,临机决断,这才林延潮教给他不让后院起火的法子。

  宋应昌闻言起身深深一揖道:“宋某谢过林公指点!”

  林延潮笑了笑示意对方坐下。

  宋应昌叹道:“林公,其实宋某之前也想过,万一前方战况不明,宋某可以暂时将行辕设在辽阳,若更不利则设在山海关。但是宋某却没有想到保障粮道上,哦,方才这么说让林公见笑了。”

  林延潮反而道:“未虑胜先虑败,此乃名将之举。”

  宋应昌道:“不敢当,幸亏这一次来请教林公。林公倡议在登莱设粮仓,将来以海运济之,如此入朝我军粮道可以保障了。宋某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将行辕设在登莱?”

  林延潮道:“不必如此,经略尽管先将行辕设在辽东就是,至于登莱暂派一名心腹打理就好,若用到海漕时,经略再移驻登莱,如此山东军政之权也在经略之手了。”

  宋应昌闻言露出佩服至极的神色。

  宋应昌当即道:“这一次援朝兵部拨三名赞画于宋某,不知林公可有什么合适人选可以推荐给宋某。”

  让林延潮派赞画给他,也就是方便二人消息往来,同时也是分功之意。

  林延潮想自己门下何人可以胜任,于是道:“员外郎于仕廉,不知经略可否记得?”

  宋应昌笑着道:“此吾同乡也。”

  林延潮道:“此人有协调之才,故向宋兄荐之。”

  宋应昌当然是欣然答允了。

  不久宋应昌从林府告辞。

  左右随从见宋应昌来时满脸忧容,去时却是神采奕奕,不由都是奇怪。

  当即师爷上前道:“东翁心事已了。”

  宋应昌抚须感慨道:“全仰仗大宗伯替我出谋划策,否则此去朝鲜怕是不能生还了。”

  师爷问道:“哦?大宗伯替东翁出谋划策,自己没有私心吗?”

  宋应昌答道:“当然有,但林侯官喜用权术不是为了私己,而是为了经世,如此又有何妨?”


  (https://www.02sw.net/2843_2843205/4813063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