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2章 立都计划
孙策收起书稿,放在一旁,打量着虞翻。“我很快就要去吴县过年,这《论衡》书稿虽然重要,也不需要你亲自走一趟,你突然跑到荆州来,一定还有事。”
虞翻收起笑容,沉默片刻。“将军,江东有四郡,会稽、丹阳眼下都没有太守,由郡丞代理,吴郡太守蔡瑁不胜任,只有豫章太守杨修合格,而他的父亲杨彪安抚关东,很快就会去豫章。将军打算如何安排?”
孙策明白了虞翻的意思。江东四郡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但吴县的问题最大,最难处理。虞翻急着赶来是担心他去襄阳时又承诺了蔡家什么。虞翻狂狷,却不是政治白痴,他清楚蔡家与他的关系,如果不能言出必践,不仅会影响整个荆州的稳定,也会影响他的声誉,动摇其他人的信心。但蔡瑁的确不适合做太守,尤其是在吴郡已经成了孙策大后方,大量文武的家属即将迁到吴县居住的情况下。
“你有什么建议?”
“我听说周公瑾之父周伯奇也来了宛城,他辞了河南尹?”
孙策眉梢轻挑,露出浅笑。“你觉得他合适?”
“周公瑾是方面大将,家眷为质是必然之事。蔡大家虽是女子,却出任南阳幼稚园祭酒,且蔡伯喈在襄阳著史,只有她这么一个独女,远离不近人情,将军仁厚,自然会将她留在南阳,能做人质的就只有周伯奇夫妇。周伯奇为官多年,治绩尚可,做吴郡太守绰绰有余。公私两便,何乐而不为?”
孙策很高兴。这正是他的计划,和虞翻不谋而合。“其他三郡呢?”
“将军坐拥四州,不必再用会稽太守的虚名,既可委任顾雍为会稽太守,安抚吴郡之心,也可另选合适人选。”
孙策听出了虞翻的言外之意。“顾雍不合适做吴郡太守?”
虞翻点点头。“吴会本一体,相互之间多有婚姻往来,利益瓜葛在所难免。顾雍谦谦君子,不肯得罪人,难免有纵容之失。此其一也。会稽依山缘海,民风剽悍,顾雍不习武事,一旦有事,难以镇服。此其二也;顾雍生性保守,不通权变,于将军所行反应迂缓,鄙郡对他多有非议。”
孙策搓了搓手指,暗自苦笑。虞翻一连说了顾雍三个理由,可见对顾雍担任会稽太守并不赞同。吴会一体,但吴会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顾雍做会稽太守的确不合适。
“这个人选要我重新斟酌一下。你有什么建议?不妨直言。”
“将军,我有一个建议,只是牵涉较广。”
“说来听听嘛,若是有理,就算暂时不能施行,也可作为方案之一,从长计议。”
“喏。吴郡是将军故郡,将军以吴为根基,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恕我直言,吴县并不适合立国。吴县西有太湖,东近海,地势卑下,耕地不足,即使大力发展水利,十年内也无法养活大量人口。中原有事,除非以水师出海,只能北上,殊为不便。”
孙策沉吟不语。虞翻提到了立国,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认定他不会与朝廷妥协,必然会走上割据的道路。二是认定他优势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平定天下,所以要考虑长期对峙。在这样的前提下,吴县的确并不适合作为国都。后来东吴立国,虽以吴为国都,历史上孙权建国,先是接受张纮的建议立都建邺,也不是在吴县,就是因为吴县不具备立都的地理条件。
“那你觉得哪儿合适?”
“就江东而言,不如迁居太湖之西的阳羡,再割丹阳、会稽增补。”虞翻说着,取出一卷纸,摊在孙策面前。纸上有地图,勾画甚明明白,孙策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指指虞翻。“虞仲翔,没想到你也是这样的俗人,我高看你了。”
虞翻嘿嘿一笑。“公私两便,何乐而不为?”
孙策点点头。“你倒是诚实,那就说说看吧,在阳羡立国有什么好处。”
虞翻指着图,详加解说。阳羡在太湖之西,地势要比吴县高不少,经过这两年的水利整顿,阳羡与曲阿、毗陵之间新增大量良田,可以安置新迁入的人口,不会与旧有土著产生矛盾。由阳羡向西,有溧江直通芜湖,进入长江。向南过乌程,直抵钱唐,水陆两便。如果将会稽也划入辖区,三百里以内,可以将江东的精华尽收囊中,的确要比偏居太湖之东的吴县要强很多。
从私心来说,孙策建国江东,将会稽划入京畿,对会稽来说既有虚誉,又有实利。这一点无可厚非。兔子不吃窝边草,从古至今,但凡有点脑子的君主都知道对京畿之民施恩,谁也不想自己身边出事。吴会一体,却又互不顺眼太久,会稽人当然不能看着吴郡人尽享恩泽,自己却不能沾光。作为会稽人,虞翻又不是圣人,自然要考虑这个因素。就算他不说,其他人也会要求他向孙策建议。
如果承认虞翻对大形势的分析成立,这个方案的确值得考虑。甚至可以说,这个方案其实比立都建邺更有优势。但这毕竟是偏安之策,从来不是孙策的首选。吴县也好,阳羡也罢,都离中原太远。
可是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似乎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立都之地。两面受敌,他既要控制荆州,又要控制豫州,没有一个位置能够兼顾。勉强言之,进则以汝南最适合,退则以阳羡最稳妥。
江东的地形适合太平盛世,可以快速发展经济,却不适合乱世,防守起来实在太吃亏。
孙策反复考虑了很久,最后对虞翻说道:“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讨论益州方略,你一起参加,到时候把这个方案一起提出来讨论,看看子纲先生他们有什么看法。”
“喏。”虞翻连声答应。他看得出来,孙策对他的建议不反感,已经倾向于接受。这件事牵涉太广,他也没指望孙策立刻答应。如果真是这样,他反倒会担心,觉得孙策未免失乎草率。
“江东秋收结束了?收成如何?”
“基本结束,郡上计的结果还没出来,我已经通知顾雍、蔡瑁、甘琰,让他们收到上计结果后不要急着公布,先送到我这儿来,统一口径。屯田是我直接负责的,从已知结果来看,今年收成不错,屯田已经实现收支平衡,明年就可以收获了。”
“这么快?”孙策又惊又喜。
虞翻难得地露出赞赏的笑容。“将军,我也没想到这么快,这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黄大匠,木学堂制作的机械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效率数倍于前;二是袁都尉,他在水利方面上的造诣无人能及,堪称大家。有此二人,屯田、水利齐头并进,至少可以少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https://www.02sw.net/2875_2875955/4225691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