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春秋大领主大结局 > 第532章:草,完犊子了!

第532章:草,完犊子了!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出现了纷争,不管人数有多少,产生死伤了没有,一概就是双方的人乱糟糟地进行较量。这种方式之下,不管参与的人有多少,充其量叫斗殴。

  有大佬觉得乱糟糟的打架不行,应该有相应的组织和队列,研究出了“阵”这种东西,自此各个势力之间纷争出现了变化。

  那种变化叫变得有组织有纪律,一切只因为想要组成“阵”必然存在约束。

  有了约束会变得有组织。而组织又需要纪律去进行约束,大佬拍脑袋一想:“人做事分对错,对和错又需要‘法’定性,部落已经有了‘法’,军队也该有!”

  然后,“法”被引进武装队伍,使得武装队伍变成了军队,管束士兵的也就叫“军法”了。

  有了“军法”的存在,军队对“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又看到了布“阵”厮杀带来的效果,将这一项知识传承给了后代。

  自“军阵”出现之后,有了约束,产生组织,用纪律来进行监管,厮杀从此不叫斗殴,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人类的纷争从“斗殴”到“战争”走了多久?史学家一再查找史料,他们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找到夏朝和商朝的资料……,其实就是夏朝和商朝文字方面很是欠缺,史料着实太少太少,只是找不到,不代表没有。他们找到了周朝的一些史料。

  周武王要求军队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

  以上就是史学家所能找到关于军阵最早的描述。

  先不管周武王到底还玩了什么招术去瓦解殷商的士气,他率领五万有组织有纪律又会摆阵的姬周(不是人名)大军,轻松击败了十七万仅是依靠个人武勇的殷商大军。这是一件明确被记载的军事史。

  姬周一朝开始重视军阵的运用,搞出了很多的阵法,后来又慢慢删减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玩意,留下几个认为切实可用的军阵。

  这么一搞,周王室分封的各个诸侯国,他们发生战争,到了战场双方一摆阵型,会纳闷:握草,俺这么弄,你也这么弄,搞啥嘞?

  因为总是会摆出相同的阵型,各个诸侯国觉得自己应该变个花样,有些玩砸了弄得人死国灭,有的则是越玩越好。

  春秋中期是属于晋国和楚国的时代,两国相争为诸夏战争史贡献了很多的经验。

  说到“经验”这种东西,有一场晋军和楚军的交战充满了“幽默”的色彩。

  “邲之战”是数十年前决定诸夏历史走向,又关乎到国运的战争,然而晋国战败了。

  那一场战争给诸夏战争史贡献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

  战败后晋国的军队太多,乱糟糟的跑不起来,楚国人在后面教晋国人把战车前面的横木抽掉,避免互相干扰。

  晋国人刚刚逃跑了一段,战马又开始盘旋不前。楚国人又教晋国人把旌旗撇掉,把车辕端的横木也扔掉。

  晋国人一边照做,一边还回头嘲讽楚国人,说自己不像楚国多次战败逃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件事情的奇葩之处不在于战胜者怎么不逮着战败者大杀特杀,春秋中期的战争根本不是为了赶尽杀绝,不追杀才是正常,追杀反倒是一种不正常。

  “邲之战”的奇葩之处在于战胜一方教战败一方怎么进行逃跑,偏偏战胜方教了反倒被战败一方嘲讽,双方一路追一路教导和反嘲讽,动手的事没发生。

  所以,明明就是一场旷世大战,弄得好像是在过家家,就问奇葩不奇葩吧!

  对于阵型的研究,不管各个诸侯国的研究成功或是失败,他们一再研究下来也就产生了“阵型文化”这种东西,又在各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习惯成自然。

  现在,吕武看着范氏和赵氏的部队进行攻城,守卫城池的成军按部就班地守城,自己看的满心尴尬,很明白“从无到有”的艰难。

  “范卿亦有克数城战绩,寡人无忧。”国君看得很专注,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是的呢。

  士匄不是没有攻打过城池,比较关键的是那些城池非常“中规中矩”。

  怎么说?要看现在的人建造城墙的出发点是什么了。

  人类一开始用栏栅在外围弄一个圈,为的是防止野兽蹿进生活起居场所。

  城墙的出现也有防止野兽袭扰的出发点,后来发现能够有效抵御敌军的入侵,开始对城墙有高更厚的需求。

  在春秋中期之前爆发的攻城战肯定有,并且一定还不少,后来姬周一朝搞礼仪制度,给诸夏各国做了相关的限制。

  在礼仪制度的约束下,晋军和楚军能在“邲之战”搞出奇葩的一幕,出现战争在野外对决也成了习惯,贵族对于攻城战感到陌生很是情有可原的。

  战场之上,只有懂得太多的吕武感到格格不入,其余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不懂太多花样和套路的人,他们看到的是范氏和赵氏的部队卖力攻城,郑军应对起来不慌不忙,感觉自己享受到了一场视觉惊艳的表演。

  认为是“表演”在当前并不是一种侮辱,相反是一种极大的赞美。这个又是当代特有的“民情”了。

  而在吕武看来,范氏和赵氏的表现只算是勇气可嘉,其余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明明搞了“花样”,想要对“冯”的东、西、北三面城墙进行佯攻,进攻北面的范氏和赵氏部队才是杀手锏,怎么搞的四面进攻的部队同样卖力?

  这样一搞,跟全力攻城有区别吗?存在区别的是士匄在南面动用的兵力较为雄厚而已。

  吕武发现城内有动向,心想:“郑国的主将可算反应过来,从其它城墙段抽调后备部队增援南面守军了。”

  没经验,不代表没一双眼睛,脑子里也全是豆花啊!

  事实上,这样才算是正常的发展后续。

  如果郑军主将从头到尾没有反应过来,吕武就该怀疑指挥郑军的主将是不是智障了。

  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入城矣!”

  是的呀!

  尽管郑军主将做出了反应,时间方面却是显得迟了,守军的后备部队没有抵达,范氏和赵氏的部队已经杀上城头,城墙上很多郑军被杀,一些城墙段已经被范氏和赵氏的部队占领。

  战事发展到这一步,范氏和赵氏的部队接下来就应该是强占城墙走道,保证现有战果的同时,拥有从城墙段下去的通道。

  国君看向吕武,低声问道:“克城否?”

  吕武摇头,声音同样不大,就实说道:“‘冯’有九道防线。”

  第一层……也就是外围城墙都还不算完全攻下,里面还有八道防线。

  再则,南面的郑军虽然败了,其余三面还在坚持,看上去没有放弃的意思,还有得打。

  国君还是在继位后恶补军事知识,看了一小会又说道:“郑人顽强,我军伤亡颇大。”

  这个就是问题之一。

  守卫城池的郑军太过于顽强,代表早就做好了相关的心理建设,不会因为第一道城墙被攻占而导致心理崩溃。

  一支军队只要不崩溃,哪怕是所有的防线失守,他们就还不算败得彻底,依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性。

  所以什么都是假的,军队没被消灭干净,甚至还有足够的反扑实力,战事就不算出现最终结果。

  属于晋军的旗帜在“冯”的南面城墙飘扬,战场上爆发出了欢呼声。

  那是观战的其余家族军队在给范氏和赵氏的攻城部队喝彩,他们却是道贺得有点早。

  在接下来,随着郑国南面守军无法重新夺回城墙,范氏和赵氏的攻城部队成功占领“冯”的城墙段,他们又配合其余方向的袍泽占领西面城墙段,东面和北面的郑军进行了主动的撤退。

  战事发展到这里,范氏和赵氏的进攻部队完成了对“冯”第一道城墙的占领。

  他们趁势对“冯”的第二道防线发起攻击,再次成功突破郑军设立的第二道防线,马上又对郑军的第三道防线发起进攻。

  看着攻势凌厉,郑军也在节节败退,吕武却对国君说道:“我军伤亡过甚,将士体力亦是不支。如不减缓攻势,恐将有不忍言之事。”

  国君犹豫了一下,召唤来韩起,命韩起去前线提醒士匄。

  随后,国君唤来了中行偃和程郑,命令要求他们随时让部队进城。

  吕武就安静看着国君的一系列作为,发现魏琦在看自己,给了一个温和的微笑。

  国君让韩起去找士匄,是想让士匄欠韩起一个人情,暴露出了他对韩氏的真实态度。

  仅仅是这一个,吕武就觉得自己大赚特赚了。

  另外,是吕武指出了那些问题,错了会是国君和韩起的锅,正确了则少不了吕武的人情。

  从这一点来看……,又或者从吕武一贯的做法来解读,后世的史学家会认为“阴”着实太适合吕武,少不了给一个“老阴逼”的称号。

  事情的进展也如吕武所预料的那样,攻得太猛的范氏和赵氏部队,他们已经陷入一种强弩之末的状态,哪怕得到韩起的及时提醒,还是差点被逆推,付出重大伤亡才将战线很惊险的维持住。

  士匄进行了紧急的伤亡清点,铁青着脸与赵武一阵对视之后,说道:“无以为继!”

  


  (https://www.02sw.net/2904_2904459/6499485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