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

        众人缓缓出了大帐篷,窝阔台激动慢慢与众人告别,随后回到自己营帐中,刚刚还一脸愤懑的窝阔台,立即抱着自己的美妾,高兴大笑。

        之前所有的愤怒和丧气话都是装出来的,他明白自己达到了目的。

        作为父汗的第三个儿子,他不像大哥那么耿直,不像二哥察合台那么悍勇,但他更聪明。

        他明白自己虽是三子,却比两个哥哥更有继承父亲军队和财产的机会,蒙古人向来讲究“幼子守灶”。

        所以他对于两个哥哥并不戒备,却不放心聪明的姐姐。阿刺海别吉太聪明了,每次都能在父亲面前出风头。

        父汗在几天前和两个叔叔喝酒的时候甚至说过,如果哪天他带兵出去打仗,会让阿刺海别吉作监国公主,为他掌管大蒙古国。

        当时他正好进去送酒,在帐篷外面听到了这句话,心里很不舒服。

        已经准备让海别吉监国了,如果她是个男人,那岂不是要让她继承大蒙古国…

        虽然很难受,但窝阔台没有办法,海别吉掌管着蒙古国的贸易,对于他们这样草原上的王国来说,贸易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东西都需要买,所以格外重视。

        他有时甚至会想,得想个法子把他那聪明的姐姐赶快嫁出去,这样他会好受些,不用那么担惊受怕。

        偏偏他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那么做。

        可就在这时,金国前线传来让父汗暴跳如雷的消息,景国的皇太孙,那个打败辽国,打败金国的人,居然为了他的爱妾出兵,要求他们蒙古国退兵,到明年春天才能南下。

        这不只是侮辱,更多的还是损失,他们已经取得众多胜利,消灭金国大量军队,攻破乌沙堡,只要再等几十年,甚至几天,上京城就会被攻破。

        就在这样紧要关头,景国人要求他们撤兵!还把大军囤驻在木华黎大军三十里外。

        这样的举动窝阔台也非常气愤,可有想不出什么能够解决的办法,景国的强大天下人都看在眼里,甚至回来报信的信使还描述了景军如何纪律严明,如何轻而易举做到山崩地裂,河谷坍塌,如何恐吓他们的情景。

        气愤之后,他很快想到另一件事,或许这是个机会?

        以他的聪明也觉得李长河不太可能只是为了一个美妾就做出这样的事。

        可如果是真的呢?哪怕不是真的,也将这件事说成真的呢?

        如果李长河可以为一个金国的女人调动大军,那他完全也可能为一个蒙古的女人调动大军!

        窝阔台当时就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父汗虽然宠爱海别吉,甚至要让她监国摄政,可如果涉及家族利益,国家利益,就全然不会带着那种私情。

        就像他即便再宠爱阿刺海别吉,当初也想让她嫁给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只因这样能控制汪古部。

        如果让父汗相信李长河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色鬼,李长河愿意为他的女人发起一场战争,或许就能把海别吉送到景国去!

        一个足够聪明而且漂亮的女人,能够和景国人斡旋,能够控制李长河。

        所以他之前看似愤慨激动,却一直向父汗强调一点,都是女人的祸,李长河保护金国,不惜派出大军,挑衅他们,都是因为金国女人的原因。

        父汗不用全信,只要他觉得有这种可能,或者信了一成,他很可能就会去尝试,他了解父汗,他既然包容,又残忍,而且不择手段!

        果然,最后父汗下令召回哲别和阿刺海别吉,窝阔台已经隐约猜到父汗起了那样的心思,他可能真的想要试一试了…

        年前,关于王府新船的事情紧锣密鼓进行着,市舶司也开始不断讨论和规划关于航运和海上贸易的各种法规。

        年前,李长河正在王府和美女们打麻将,有人告诉他宫里来人召见,于是便匆匆进宫。

        到了养居殿,并没见到皇上,福安告诉他皇上和皇后、田妃到宫后游园去了,只是把一堆奏报留给他。

        福安派人给他摆上茶水和精致点心,备好火盆,然后说:“殿下,这些茶点都是皇后和田妃娘娘为你精心准备的,这些奏报是王相、何相他们挑出来的,皇上说全由殿下自行批画,随后交予中书处理,无须再向他禀报了。”

        李长河明白怎么回事了,皇上是想让他学着处理国家大事。

        政事堂看过的折子,重点都标注过,奏折都会有简练的语言概括,并在旁边注上建议的解决办法,如果同意直接直接勾上就行。

        如果不同意再批注解决办法。

        这些折子大多都是好事,都是不那么重要的事。

        比如浙地今年进贡的细酒、海味、姜瓜多少,湖南乳糖、白砂糖如何之类的话。

        还有就是各地上报的案件和今年一年的收成总结。

        这些都大同小异,由政事堂按惯例批复就行。

        但也有几个奏折引起李长河的重视,一个是延州权知州事禀报州内有藩属村落发生叛乱,已带兵镇压。

        可旁边的州县又有人上奏,说延州知州利用职权侵占藩族百姓土地,逼迫他们反抗,随后趁机抓住族长在街上碎尸处死。

        李长河看了皱眉,这几个奏折被德公他们贴心的放在一起,说的都是一件事,可此时延州远在千里之外,他哪里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就按自己喜好或臆想来批?

        李长河觉得很有可能大多数皇帝就这么干了,毕竟远在千里之外,又懒得大费周章,自己也眼不见心不烦。

        就像一项有趣的调查,在现代战争中,平均十几万发子弹打死一个敌人,步兵杀伤效率已经非常低,但步兵确实最有负罪感的,因为他们会直接目睹敌人死亡。

        而轰炸机杀伤敌人是最有效率的,可以说杀人如麻,可轰炸机驾驶员,投弹手却没什么罪恶感,因为他们看不见地上如何惨烈,如何死人,虽然知道自己杀死无数人,罪恶感却远不如杀人少得多得多的步兵。

        皇帝大概也是这种心态,随便钩判就能觉得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可偏偏自己却是看不见的。

        如果经理过民间疾苦,懂得世态人情的皇帝还好,如果不懂可不总想着推脱了事,毫不在乎么。

        李长河感慨,不过他自己不可能就这么草草做出判断,决定派人去查查再看。

        接下来则是西北边境和蜀中来的折子,说的是最近边境州县有些商人把兵器、铁器偷偷卖给外国的。

        甚至还有军器监的奏报,最近抓获一两个夏国派来的探子,旨在打探火器生产工艺和设计图纸,而他们两的户籍,居然是和地方高官买的。

        关键是他们说的高官也是骗子,卖的户籍文书都是假的,与朝廷的各式都不对,入京没多久就被抓,拷问之后交代了。

        李长河看得也火大。

        为了国家富有,支撑打仗,李长河前期一直在给商贸放宽管制,没有更多限制。

        但也随着限制的放开,很多人不老实了,比如向外国藩族卖兵器和铁的。

        这在以前都是能处死的大罪,结果现在又跳起来,以前两国若是敌对,别说铁和兵器,就连粮食也不准流通。

        到现在,李长河已经给了极大的贸易自由,除了一些特定物品都可以卖,这特定物品中就有铁。

        这也越发让他觉得在利益面前,人是靠不住的,所以很多安国立命的根本,必须握在自己手中,有些可以开放买卖,但有些绝对不能。


  (https://www.02sw.net/2919_2919228/1068249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