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小说阅读 > 第21章 不毛之地

第21章 不毛之地


  “让糜竺从海路运粮支援前线围城?倒是可以考虑,不管怎么说,可以作为后手、有备无患。如今仍然是敌军众而我军寡,还是得做好耗粮持久的准备。”

  刘备对李素的建议还是比较嘉许的,略一思索就答应了这一建议。

  他知道李素临阵作战指挥不一定行,但大战略和后勤保障还是想得很透彻的。

  谁让李素后世念书期间经常看战忽局的视频节目呢,还得研究分析外交战忽的实战案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内行打仗拼看后勤”的思维境界。

  李素便继续建议:“兄长如今已经位列郡国相,可以属官职务笼络糜竺,如国相‘治书’,比六百石,以结其心。”

  刘备微微一笑:“伯雅,这回你可见机慢了,我早已如此做了。”

  李素微微汗颜,果然刘备在笼络人心这方面根本不用别人教,倒是多此一举了。

  看样子军粮是暂时不用担心了,眼下最关键的,还是敌众我寡,解决掉这个大问题,才是关键。

  如今刘备麾下汉军不过万余人,这还是去年击溃张举后收编败兵中的年轻力壮之辈,才凑够次数。

  而张举的叛军,起码有四万人,胡多汉少,论兵力数量优势太大了,不用点计策还是很难剿灭的。

  ……

  一行人快马加鞭,走了两日,先到临渝,也就是后世的山海关,回到大军的驻地,然后跟着后营兵马一起北上。

  第一次进军北上还是稳一点,要沿途确保建立桥头堡、扫清障碍、熟悉地形,所以全军都选择了走陆路,还没坐船——坐船还是等后续持久战运粮时再说。

  也正是到了这一刻,李素亲身经历走过一遍路,才理解为什么三国时期中原政权一直任由辽东自行割据种田,哪怕雄如曹操袁绍,也都坐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渊三代自闭——主要是这个时代的辽西走廊太荒凉了!

  从临渝县出发,沿着海岸走了四百里路,居然都是丘陵无人区!一直要到靠近辽西郡治阳乐县,才能看到点人烟。

  阳乐县在小渝水(小凌河)拐点的北边,而如今还控制在张纯叛军手中的辽东属国的要隘徒河县,则在小渝水的东边。

  徒河县与更东边的昌黎县,分别背靠大小渝水,这俩县的地盘加起来就等于后世的锦州,构成了辽西走廊末端的扼守要害。

  “这一路看着草木葱茏,怎得会毫无人烟垦荒?百姓不会在这儿耕种的么?”

  李素跟着部队行军了几天,路上风沙风雪愈紧,他也是苦不堪言。

  有那么一瞬间,李素甚至都在怀疑——要不是他还年轻,加上过去这一年来又注重营养、锻炼和养生,说不定他也会在远征辽东的路上,跟郭嘉一样水土不服染病。

  刘备和其他将领也是第一次深入到这种苦寒无人区,同样觉得非常辛苦,不过他们都是习武出身,比李素这种文士好多了。

  “来人,腾出一辆篷车来,让伯雅坐车前行,车轮包上布匹,减少颠簸。”刘备倒也礼贤下士,就如同后来曹操对郭嘉的安排那样,给李素搞特殊化礼遇。

  坐上车之后,李素觉得好点了,至少不用被风沙吹袭。

  每到傍晚驻军,刘备也亲自来探望情况,还让士卒到海边抓鱼,给李素开小灶熬鱼汤开胃调养。

  这天傍晚,李素刚喝上鱼汤,刘备又来了,还带来一些消息。

  “伯雅,你前日问的‘此地为何荒无人烟’,今日总算逮到附近百姓问了。这辽东苦寒之地,每年开春时雨水稀少,全靠融雪汇入河流形成凌汛、提供灌溉。

  若是附近没有河流,靠人力汲水浇灌,则极为费力。大汉朝又不是没地可种,故而这卢水与渝水之间的四百里地,并无人耕种,朝廷也才没有设任何乡县。”

  李素用他后世的地理知识琢磨了一下,又要来了地图,验看核对,这才了然。

  原来,辽西走廊在这一段太狭窄了,燕山山脊距离海边只有不到二十里宽。而因为燕山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所以绝大部分降水都被隔到了山北,形成渝水,要到徒河县附近、燕山延伸到了尽头,渝水才突破山脉阻挡往南拐注入渤海。

  这四百里长、二十里宽的走廊,一条常年有水的大河都没有,还拿什么种田?

  李素心中暗忖:“难怪古人开发东北那么难,据说一直到唐宋,对东北土地开垦最大的制约,就是水利工程不足。

  而且因为北方太冷,冬天的降水都以冰雪状态积存下来,蒸发量很少,春天的降雨也就少,只能靠冰雪融化形成凌汛。但凌汛都是沿着河发洪的,有河的地方涝死,没河的地方旱死。

  如此说来,东北真不是一个争霸天下的好根据地,除非是走海路把物资和兵源运出去,否则就算在这里种田种得不错,靠陆路把物资运到外面,损耗也太大。光一个辽西走廊要走四百里无人区,难怪中原王朝也懒得越过无人区来收拾公孙度,因为他们收拾了也无法把辽东的人力物力高效调度出去。”

  想明白这一切之后,李素也为刘备在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波选根据地筹划上,多留了个心眼。

  如果未来机缘巧合,一切顺利,也不排除在辽东起家的可能,顺其自然就好。但如果要在辽东,两个事儿必须解决,第一个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扩大灌溉,否则那么多地皮都不能种太可惜了。第二个就是继续改良海运船只。

  如果这两点做不到,辽东就不是好地方。

  而修水利肯定是需要大量官方密集组织劳动力的,目前辽东人口太少了。

  按照官方的最新统计,辽东四郡当中,辽东属国加上辽东郡,一共也才22万人口。玄菟郡和乐浪郡更是分别只有4万人和3万人的汉人户口,四郡加起来才29万人。

  后世公孙度末年和公孙康时期,辽东倒是号称巅峰人口过百万,但那是因为幽州和冀州比辽东多打了15年仗。

  公孙瓒、袁绍和曹操反复洗来洗去,所以幽州西部和冀州的渤海平原等郡的流民大量涌入辽东。加上辽东没有战争自然繁衍生息人口增长了近30年,直到曹丕都篡汉了的时候,辽东才达到破百万的巅峰值。

  而这样来显然太慢了,得种多少年田?

  提前跟公孙瓒翻脸推出去倒是可以,但那样一来,也没必要再在辽东种田了,反正到时候天下人口都被杀得比较稀疏了,直接在幽州腹心之地种田不好吗?种辽东还白白多一道运输损耗。

  而且公孙瓒是刘备师兄,刘虞更是刘备和李素最大的恩人,无论对谁下克上都会留下天下骂名。

  除非袁绍抽风把刘虞和公孙瓒都杀了,给刘备扫清障碍让刘备挟大义复仇。否则,难呐。

  争天下不是打三国志游戏,有些恶名是一辈子洗不掉的,不像游戏里“外交-和睦-送钱”,别人就忘了你曾经做过的丑事。

  所以游戏才是地利最重要,现实世界则是人和最重要。

  “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管是否在辽东起家,在不暴露科技树的情况下,适度种田,对得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是袁绍真能把刘虞公孙瓒都杀了,咱就勉为其难留下。”

  李素心中最后定下了这么一个“隆中对”的基调。

  ……

  刘备的一万多人马,很快在小渝水两岸夹河扎营、构筑起防御工事,对眼前的徒河县城形成三面包夹之势,并且隐隐然防备敌军从昌黎县增援徒河县。

  同时,刘备派赵云亲自带领斥候哨骑四出,侦察敌情。稍微花了两三天功夫,就抓舌头拷问到了敌军大致分布情况。

  “主公,敌情已经探明,徒河县有乌桓乌苏部残部为主力驻守,主将是乌延和乌苏的一个族叔、名叫乌仆,他是如今乌苏部在辽东残部的头人。张纯还分给他们两千汉人叛军协防监督,总兵力在八千人左右。

  昌黎县则有乌桓难峭王镇守,麾下有难峭王全部主力,总兵力达一万五千人之巨,没有配属正规的汉人叛军,但张纯派出的联络官阎柔为难峭王提供参谋,充任军师。

  另外,从俘虏口中拷问得知,张纯率领汉人叛军主力远在辽东郡治襄平,以及襄平下游辽河三叉口的辽隧县。两处总兵力不下两万人,另外各出郡县或还在当地豪族土著控制之下,或被张纯攻破后留兵数百人至千人驻守、征粮,除此之外应该再无大股叛军活动。”

  赵云如是回报。

  听了赵云的回报,刘备非常满意,还有些惊喜:“子龙打探得详细啊,在这渝水沿岸侦查,怎得连数百里外襄平的布防兵力都能打探到?敌军斥候能知道这么多?”

  赵云拱手解释:“哨探时,遇到了两拨率千余骑出巡剽掠军需的胡虏头人,射翻刺杀他身边数十护卫、将敌酋生擒而来,便知道了。”

  说罢,还一挥手,就有麾下骑兵押解了一个俘虏上来。

  原来是乌苏部下属的一个小部落酋长,被赵云抓了,此刻的造型已然是被拷打得不类人型,浑身伤痕血污。

  刘备看了都有些无语:原来子龙打探军情,都是直接杀入敌军小部队阵中,把酋长活捉回来严刑逼供的……

  刘备嘴角抽动地吩咐:“子龙还真是办事妥当啊……来人,赏赐黄金十斤,把这个胡酋推下去斩了,以首祭旗,为大军初战图个吉利。

  去把军师和子敬请来,看看敌军如此分布,该如何破敌是好。”


  (https://www.02sw.net/2997_2997720/5680077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