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袁绍拥立
贾诩被擒、张辽袭击安邑的水路军遭到重创反杀。如此重挫之下,即使张辽本人亲率的陆路军还保存得比较完好,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当时吕布倒是让张辽“歼灭安邑城外水寨的敌军主力后,趁安邑守军虚弱,围而不打、同时分兵南下翻越中条山截关羽后路,稍微拖住几天就行”。
但张辽自己心里很清楚,此战他要是仗着两万多人马、把徐晃张任歼灭半数、让安邑守军只剩不足万人,那他是可以考虑围住安邑,分兵南下的。
现在形势完全逆转,他自己只剩一万出头人马,徐晃张任那边却几乎纹丝不动,两万人实力保存得好好的,还围困分兵个屁啊。
拿五千人围两万人?再分五千人翻中条山堵关羽后路?那不扯淡找死!非得被徐晃和关羽反过来包饺子,全军被歼灭在中条山里不可!
张辽非常识时务,立刻带着人马往闻喜退却,打算靠他剩下的一万人守住闻喜这个沟通湅水和黄河中游流域的桥头堡,为袁绍阵营下次再从这条路进攻关中保存火种。
毕竟,只要闻喜县还在袁绍军手中,袁绍军就可以慢慢往这边增兵、然后在这儿花一年半载甚至更多的准备时间、广造船只。
造够了船还能一路往下游打,破安邑、解良,通过蒲坂津袭击长安。
可惜,诸葛亮怎么会让张辽如愿呢,所以在张辽败退的次日,诸葛亮就请徐晃亲自带兵追击。
徐晃之前负伤躺了几天,如今伤势也恢复得不错了。诸葛亮很清楚关羽帐下诸将的禀赋,既然是打防守反击,防守阶段可以暂时依赖张任,那反击阶段就非得徐晃亲自出马不可了。
徐晃的地位按说不是张任可比的,他也不用听命于诸葛亮。但考虑到诸葛亮此前化腐朽为神奇的操作,加上诸葛亮的后台,徐晃也不敢以官爵品秩高低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何况诸葛亮也给他留了面子,基本上是用商议的口气建议他如何如何,徐晃很上道地选择了虚心接受。
徐晃带走了一万五千人反击闻喜县,只留下不足五千交给张任守安邑。
按说一万五千人攻打一万人防守的城池,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防守方有明显的地利优势。
但张辽已经失去了谋士,对战场时机的把握能力大大降低了,让他不敢像历史上在合肥那样轻易出城反击。
另一方面,闻喜县本来半个月前还是刘备阵营的,张辽自己也猛攻了两三天、最后利用城中少量守军绝望士气崩溃才投降。
这种并非郡治的小县城,防御设施本就不是很坚固,闻喜位于湅水源头,附近河水也不宽深,水量较小,所以闻喜县的城壕也非常浅狭。
之前张辽攻城的时候,两三天内就把城壕的要害河段填平了,让云梯冲车等攻城武器能够直达城下。后来他还想进取安邑,把所有人力都集中在了伐木造木筏上,根本没想过修复闻喜这种乡下地方的城防。
所以徐晃、诸葛亮和典韦追到闻喜的时候,闻喜城的城防设施状态,还是上次刚被攻破时的样子。
护城河关键河段无效废弃,城墙上的夯土崩落垛堞缺损都没修补。甚至当初张辽主攻的那座城门上的城楼塌了一半也没人管。
而诸葛亮这样的攻城大师,连当初攻长安的战役都参与过,可谓攻坚调度经验已经挺丰富了。年轻的诸葛亮,相比于野战,更擅长攻守城。
部队一靠近闻喜,诸葛亮在典韦的保护下稍微巡视了一下,就做出决定:暂时围二缺二,围住城池的西边和南边,放出东面和北面。
因为闻喜的东面是濒临湅水的,北面则是张辽的来路。这个姿态典型是为了逼迫张辽弃城、守不住主动跑。
徐晃对于围城阵地的部署没有异议,只是忍不住追问诸葛亮:“诸葛司马,你觉得张辽会跑么?”
诸葛亮也不托大,坦荡承认:“说实话,我没把握。但这么部署不亏。不管张辽跑不跑,他肯定会担心闻喜迟早守不住。
关将军已经撤退成功了,大王肯定会把关将军的疲惫之师换防到后方保卫长安,这样无论是换马将军还是别的谁来增援我们,肯定比吕布、文丑来得快。
而且李师说过,袁绍此人极为贪图小利、优柔寡断,是很难做出随机应变扩大战事的决心的。如果他一开始的计划只是抢雒阳、抢河东,确保东西分陕而治,如周、召故事。
那么,一旦袁绍发现偷袭阶段结束、后续再要扩大战果得投入成五倍十倍的决心,他未必能马上下这个决心。所以,只要我们让张辽意识到这一点,他不会不考虑后路的。
之前闻喜被夺取时,城内府库还有不少物资,闻喜更东北面、湅水源头的周阳邑码头更是如此。我相信,张辽之前处于攻势,他拿下这些地方后,不会立刻想着把物资往回运。肯定还指望这些军械物资用于后续攻打安邑、蒲坂,扩大战果。
现在攻守易势,他不会不考虑把这些地方的物资后撤到东垣甚至河内的——虽然河内到这儿的距离,比上党还远一些。但是由此到上党全程都是翻王屋山的山路,所以张辽绝对不会吧掠夺收获抢运回上党。
只要张辽觉得闻喜守不久而分兵抢运物资,就是我们施压破城之时。不过,城内已经被缴获的军械和其他贵重之物,肯定是免不了被张辽掠夺一空了。最多把沉重的粮食留下一些,看张辽是否会在破城突围之前放火烧了粮仓。”
诸葛亮对敌人的心理判断非常扎实,剩下的就是攻城压迫的体力活儿了。
部队花了几天时间慢慢打造攻城武器,各种攻心喊话打击敌人士气、告诉城内守军袁绍不会来支援他们的,而关羽已经撤退成功,不日会转进收复河东故土。
各种物理的心理的打击配合着上,效果还不错,尤其是城内原本投降被俘的河东军士兵也渐渐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让张辽不得不考虑后路。
闻喜的重新光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管是否能等到马超来给最后一击,都无伤大雅了。
……
在跟徐晃等人分析河东战局时,诸葛亮还有最后一点考虑没对他们说。主要是诸葛亮觉得,那些政治上的考量,没必要跟纯军事将领分析。
诸葛亮意识到,如果李素对袁绍的个性分析没问题,眼下这个东西二帝即将称帝的节骨眼上,袁绍既然知道自己没有把握短时间内再扩大战果,就肯定会趁着自己领土面积最大、短时间内胜仗打得最多的时候,让刘和正式称帝。
因为要是将来再被刘备阵营反推回来一些地盘,袁绍再拥立刘和称帝,不成了“趁败称帝”了么?
就好像历史上刘裕北伐光复两京后,急吼吼就回去取代东晋,但刘裕刚称帝,他收复的长安就重新丢了,又被北朝占领。
诸葛亮虽然不可能知道后世已经不会发生的史料,但道理是相通的,任何军阀要称帝,都要趁军事威望上升期的风口把事儿办了。
所以,袁绍现在就更不会分心让嫡系部队增援张辽了,就好像刘裕忙着称帝的时候连长安雒阳的守军都没工夫增援。
一切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张辽虽然为了转运后撤物资,死守了闻喜好几天,但也不过是堪堪拖到了六月初一。
而就在六月初一这天,在河北邺城,袁绍在邺城行宫为燕王刘和举办了登基大典,国号当然还是汉,也依然以雒阳为国都,以邺城为战时的行在所。
这样的设计,也是考虑到雒阳过于靠近东西对抗的前线,不如邺城安全。而且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便于更好的傀儡。
很显然,袁绍为刘和挑的登基日期,比刘备计划的登基日期,早了刚好一个月——谁让刘备在筹备期时,仓促遇到了关羽被偷袭这个利空因素,为了防止大喜之日有噩耗或者打击士气的因素传来,他不得不稳妥一些。
邺城这边,新帝登基之后,第一件国政大事,就是再次重申“九品官人法”为大汉官制的基本国策。
这一政策还是非常得世家子弟人心的,加上雒阳城确实是投降了袁绍,最近半个多月里袁绍把雒阳的旧朝百官大多迁移到了邺城。
之前刘协死的时候,朝廷里那些没什么实权只有虚名的吉祥物型官员,还足有三百多人(四百石级以上,更小的不算),袁术昙花一现控制雒阳的时候,杀了几十个特别不合作不识时务的愣头青,所以袁绍接手朝廷时,还有二百七八十人。
这二百七八十人里,有超过二百二十人归顺了袁绍,继续在刘和这儿做官,只有五六十人在袁术控制期间逃离了朝廷,辗转投奔刘备。可见那些“朝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家伙有多么被九品官人法吸引。
旧朝廷的吉祥物百官八成都投了袁,这让袁绍很开心,觉得自己愈发正统了。
刘和称帝次日,就颁布了好几条重要的册封:
封袁绍为大司马,总统全国军政;封沮授为尚书令,执掌内朝六曹诸事;
许攸为司空,杨彪继续为太尉。重设御史大夫之职,以田丰为之,主监察百官。
其余冀州布政使审配、青州布政使郭图、幽州布政使逢纪,均为袁绍帐下谋士升迁兼任。
而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高干),也各自先担任一州观察使。
麹义、文丑、张郃、高览分别得前后左右将军。
外镇将领方面,吕布为骠骑将军,曹操为车骑将军,孙策为卫将军,此三人地位尊崇,以笼络诸侯,但实际上并不带来额外实权。他们的权柄还是靠实际掌握的地盘决定,该领的州牧也继续照样领。
爵位方面,袁绍本人被创设性地封为公爵,封地为渤海郡,称渤海郡公——这是刘和称帝后,明显改变了汉朝祖制的一个册封。不过,受到的阻力却没有原本历史上曹操封公时那么激烈。
主要是袁绍也让了一步,没有要求这个“公”设祖宗祀庙。
因为公爵汉朝虽然没有,但严格来说也不算违反高祖皇帝的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只说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至于公爵因为本来就不在汉承秦制的二十等爵之内,压根就没提及。
都四百年过去了,要学周天子时旧制重设公爵,也不是不能商量。
曹操封魏公时引起那么大反弹,主要是因为曹操要建立一个“公国”,然后自建宗庙祭祀,那就犯忌讳了。
袁绍现在暂时退了一大步,他只要郡为封地,不把那个郡改为国,也就不立宗庙,旁人自然不好说太多。
说白了这个公待遇还是侯的待遇,只是普通县侯封地一个县或者几个县,而郡公的封地有至少一个郡。
另外,为了运作这一切政治上的操弄,也导致了刘和称帝前最后这段时间里,袁绍的军事冒险变得收敛了一些。他不再给前方派兵孤注一掷扩大战果,也跟他需要分出精力稳住内部、压制反对有关。
而袁绍成功设立了郡公爵位后,曹操、孙策依然暂时只是县侯,曹操被封为鄄城侯,孙策被封为吴侯(吴县不是吴郡),各领五县和三县封地,分别食邑三万户和两万户。
袁绍为了换取曹孙的支持,也暗示他们将来只要同心同德好好对付刘备,只要从刘备那儿打下新的地盘,他们也有当郡公的一天。
虽然曹操和孙策心里很清楚,这些虚名不值什么,哪怕他们将来有五万户甚至十万户食邑,那也是他们自己辖区领地里拿出来的、左手倒右手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形势注定了他们暂时还要跟袁绍抱团取暖,也都纷纷上表、欢迎支持。
邺城之内,一时欢声笑语,张灯结彩,似乎天下重新太平了。谁也没想到,这边称帝封公一系列典礼还没演完,河东战场张辽已经丢了闻喜、只带了七八千骑兵灰溜溜撤回了东垣。
闻喜县被诸葛亮徐晃等人光复了,刘备那边也攒够了称帝前的军事胜利——至少最后一战是刘备的反攻,还收复了失地。
两军暂时实现了分陕而治的格局,双方在北方的领地,有崤山函谷关为界,过了黄河则以王屋山、中条山、吕梁山为界。因为各自都没有渗透到对方水系的跳板,暂时也没有骨鲠在喉的风险。
袁绍军在吕布张辽吃亏、关羽逃走之后,也是充分意识到了跟刘备阵营的后勤差距,从这年秋天开始就疯狂钻研新式车船。
一方面想从曹操那儿山寨一点好船,另一方面也根据复原战场上损毁的刘备军水陆两用大篷车,开始复制和改良,投入量产。
以弥补袁绍军此前多年“从未离开老巢五百里以上作战”的后勤经验短板,为全面远征做好准备。
刘备那边,等诸葛亮班师、把最后一战胜利的喜讯带到,再把贾诩老贼斩首祭旗,刘备也差不多可以登基了。
(https://www.02sw.net/2997_2997727/6476880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