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节 > 第692章 还没打就跑

第692章 还没打就跑


  李青山起义的地方是寿张,正好属于不在丁毅控制下的东昌府。

  李青山起义后率军驰骋中原,抗官兵,截漕运,攻打州府,屡屡攻陷附近州县,震撼山东。同时,他还控制运河沿线的安山、韩庄等八闸,凡过往官府粮船,均需缴纳所载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以截漕之举解决了义军的后勤供应,这种有限制的截漕法在于效仿水浒中的宋江为以后谋取招安铺平道路。

  原历史李青山也没有往登莱地区打,主要是往河南和附近山东各地。

  这次李青山更知道登莱地区也不好惹,且临清方向有王卫忠兵马在,于是他只往河南和山东以西,连东面都没敢去。

  寿张县在东昌府内,西面临河南,山东境内距离最近的有驻守临清的山东总兵王卫国,还有兖州总兵刘泽清。

  朝廷第一时间派兖州总兵刘泽清和登莱总兵丁毅去平叛,而山东总兵王卫国,没有调动。

  刘泽清接到命兵,立马带兵去平叛。

  丁毅当时正准备攻皇太极,那有空去平叛,他下令王卫国出兵,并嘱附其慢慢打。

  历史上李青山打到第二年才灭,丁毅可不想王卫国上去就把他给灭了。

  经过李青山这事一拖延,丁毅出兵晚了两个月,于八月中旬,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你还别说,这也要谢谢李青山,因为六月的时候,清兵和洪承畴的决战还没有完全打起来,皇太极要知道丁毅攻他屁鼓,搞不好会撤兵回家,放弃攻打锦州。

  现在因为李青山的事拖到八月,这时就算他得到消息,都不愿意撤了。

  ------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趁势攻占锦州外城,祖大寿不得不退到内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军的外援给养都断绝,并且在这次叛乱中,祖大寿丢弃了一批粮食,情况更加艰难。

  四月下旬,洪承畴部终于来到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来攻,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史载:“清人兵马,死伤甚多”,初战清军失利,几至溃败。

  清军居然吃败仗了,不得不说,大明朝在松锦之战中,还是有些亮点,打过胜仗的。

  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初战告捷后,洪承畴还是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又说农民军到处肆虐,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崇祯帝果然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为催他决战,陈新甲又给洪承畴派来三万兵马,这时洪承畴的兵马已经和历史上一样,达到十三万。

  明军在数量上就有了优势。洪承畴这下子就被架到了烤炉上。

  “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

  挨了皇帝一顿训斥,又得到了兵力补充,监军张若麒又催得紧,“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于是明军“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无可为矣”。

  这会想想当初毛文龙不让袁崇焕往东江镇派监军也是有原因的,动不动剥夺主帅之权,自己指挥,明末这种监军制度真是害死不少人。

  前面说过,崇祯在去年四月已经收回各镇监军,但这次松锦战役爆发,他又派监军,前后言行完全不一至,可能觉的,这次不是一个镇,是几个镇,所以可以派监军吧。

  因为有监军在逼着,还抢着指挥,洪承畴再没有什么动作就恐怕要惹祸上身了,只好放弃原定的稳扎稳打,“逼以车营,毋轻战”,逐步推进的计划。

  7月26日,明军推进到乳峰山一带,决战正式打响。

  而清兵这边,因为济尔哈朗先败一场,皇太极又换了多尔衮来指挥。

  洪承畴突然改变战术,让对面的清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之所以敢大举进攻,除了上级压力外,也是因为他自信在火力上完全压制对手。

  当时,明军携带了3273门的各式火炮。有新式红夷大炮,也有仿造的佛郎机炮。但大多数是土制的大将军炮为主。

  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结果杨国柱中箭身亡,明军又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

  多尔衮看到明军有大将阵亡,兴奋过头,下令八旗军队发起全线冲锋。

  根据他和明军对战多次经验,明军的野战能力很差,总是躲在车阵后方,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还击。但这一次,清军吃了大亏,明军的炮实在太多,这也是徐敷奏没带丁毅的炮过来,不然他们将更惨。

  清兵被明军一阵炮火覆盖,伤亡惨重,多尔衮无奈下令部队后撤60里。

  清兵又一次败于洪承畴手下,这时明军诸将连胜两场后,都开始有点飘了。

  由于明军缺乏大规模的野战突击能力,或者说根本不敢趁胜追击,清军得以从容撤退,再次扎营固守,多尔衮向皇太极请求增援。

  皇太极听到消息气得流了鼻血。“上行急,鼻衄不止”,他怒火万丈,率领所有余下的军队,星夜兼程赶往乳峰山。

  这样,清军当时总共有五万老满洲部队,科尔沁为首的三万东蒙古军队,还有两万汉军,共计九万人马参战。

  清兵数量与明军相比,并不落下风。除了兵力稍少,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方面上,更是超出很多。

  为了在火力上与明军抗衡,清军孔有德所部的精锐炮兵,两千鲁密铳兵全部带上了,这也是几乎是清兵全部的火器部队,必竟他们大量的工匠已经被丁毅炸死,以后补允将变的极难。

  经过丁毅细作的运作,清军这两年重点都在造铳上,火炮比较少,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远少于明军,却有26门红夷大炮,还征调了大量民夫运输大炮和弹药。

  清军的红夷大炮不仅数量比明军更多,质量也更好,关键是射程比较远。

  增援清军赶到了乳峰山,皇太极一边流鼻血,一边观察明军防御。发现明军后卫不足,就下令扎营在松山和杏山之间,并且在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等处扎营。每个营地都深挖壕沟,断绝交通要道,将明军全部包围了起来。

  洪承畴看到八旗的阵势后大惊失色,他知道一定要打破包围圈,不然自己只有被困死在当地。鉴于明军普遍守强攻弱的特点,他将主要进攻手段放在了炮兵身上。

  8月20日,明清双方开始了一场炮战。

  明军这边虽然有三千多门火炮,但是大部分射程很近,真正有远程威胁的只有6门红夷炮。

  清军情况恰恰相反,小型火炮少得可怜,却有26门重型红夷大炮。

  等炮战开始,明军的炮兵阵地上,硝烟四起,震耳欲聋,炮声隆隆,但几千发炮弹,都落在清军营地的前方,真正能打到清军营地的,则只有6枚。加上炮手久疏战阵,校准手法很差,没有几发能中命中目标。

  徐敷奏当时就在现场,看到明军几千门炮齐响,声势逼人,最后只有六发打到清军营地,差点吐血。

  战前,丁毅让他出兵时,他也问丁毅,要不要带炮,丁毅反问他,你自己看着办吧。

  徐敷奏思来想去,决定不带。

  因为明军诸军都带了大量的炮,而且他感觉带着炮,跑路不好跑,没错,徐敷奏根本不打算帮明军好好打。

  他现在已经是丁毅的人了,于是徐敷奏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不带跑。

  事实证明徐敷奏有先见之明,明军一到大战,必有人跑,带了炮怎么跑的掉?

  徐敷奏选择是对了,但这样就害惨了明军。

  清军这边声势虽然不大,每次发射也只有26枚炮弹。但每一枚炮弹都能飞到明军的阵地,技术有差距,结果自然不同。

  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本方红夷炮也被击毁了两门。

  此时清军趁着明军被牵制在松山,皇太极派出阿济格带奇兵突袭,拿下了附近的笔架山,夺取了明军的粮草。

  这下就搞笑了,清兵原本粮草都不多了,突然夺了明军粮食,明军反而没粮食。

  粮草失陷,明军上下陷入恐慌,此时他们只剩下了三天的补给,“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

  21日,洪承畴决定组织突围回宁远。

  当天明军主帅大帐内,诸将商议分兵突围,由总兵王廷臣带领左路明军突围,总兵马科带领右路明军突围,并让蓟镇总兵徐敷奏领兵断后,等到晚上7点左右,同奔宁远。

  得知消息,明军上下军心立马就不稳了。

  徐敷奏听的直摇头,这还没打几场就开始跑了,还好没带炮来。


  (https://www.02sw.net/3045_3045816/7220899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