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生命的希望
生命的希望张宝同 2018.8.26
生命是可贵的,可是生命却是靠着希望来支撑。如果一个人没了希望,那么,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是这样,没有人想死,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让我们怀念和珍惜的东西。这些美好的东西像阳光雨露一样在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着期待和希望。如果想一想,生命中没了期待与希望,没了阳光雨露的滋润,那么生命该会是怎样的状况?
印尼有位老人叫Mbah Gotho,出生于1870年12月,今年已是145岁了。他的10个兄弟姐妹、4任妻子以及所有的子女都已去世,最后的一位亲人是在30年前去世的。他现在是和孙辈以及曾孙辈们在一起生活。可是,这些孙辈和曾孙们和他毫无共同语言,感情也很淡漠,所以,他觉得活在世上极其地无聊,十分地孤独,只想早早地离开人世。因为他早就没了期待,没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了。
曾经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对项羽乌江自刎很不理解。我觉得他完全可以过江,回到江东,带领江东子弟东山再起。可是,后来我才明白项羽不是不能再回江东,而是他觉得带出去的江东子弟差不多都死光了,无颜再面见江东父老,而且,他也知道如果他回了江东,会把汉军引到江东,会使江东人民遭受生灵涂炭。所以,他才悲叹道,“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因为他认为之所以有如此的失败,是因为上天要灭他。这就是项羽彻底绝望的原因。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我国的半壁河山,疯狂地烧杀抢掠,妄图要把我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可是,当日本战败之后,许多日本关东军为了不被苏军俘虏,表示对日本天皇的效忠,他们采取了集体自杀。那些日本军人先把重伤员和儿童全部杀害,再杀随军的日本女人,最后喊着天皇万岁,全部剖腹自杀。日本军人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极端残忍和歇斯底里的行为?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那些极端疯狂的希望和梦想全部破灭了,他们继续活下去只能受到正义的惩罚。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惨痛的自杀事件发生在崖山海战之中。公元1279年1月,元军攻至崖门,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小朝廷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宋军决定放弃海湾出口,与元军进行最后决战。宋军千艘战舰摆成连环长蛇阵,少帝赵昺的龙舟坐镇中央,准备迎接大战到来。元军却封锁了海湾,切断了宋军的淡水,打起了消耗战。2月6日,元军兵分四路,汉人降将张弘范发动正面进攻,用伪装好的大型楼船,居高临下,大破宋船,直抵宋军中央。宋将张世杰见大败已定,带领残部突围而去。不久在狂风暴雨中坠海身亡。幼帝赵昺被困在船上,43岁的丞相陆秀夫见突围无望,毅然背着仅8岁的赵昺跳海殉国。杨太后闻讯后也跳海自杀殉国。军民纷纷投海自杀殉国,义不降元。第二天,海上竟有浮尸十万多具,山河为之变色。这场海战标志着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悲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也有“好死不如赖活着”及“活着就是希望”的诸多说法。我曾看过余华的《活着》,说的是人活着并不是为了某种希望,而是一种忍耐。忍耐着生命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给予我们的无聊和平庸,甚至是给予我们的绝望与恐惧。其实,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主张让人自刎身亡。人死了,化作轻烟,魂飘体散,从此便在人间永远地消失。因为希望的破灭,世道的不公,身体的病痛,感情的绝望、极度的哀伤和滔天的罪行,依然有许多人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如崇祯皇帝、金哀宗、商纣王、夫差;如屈原、项羽、伍子胥、吕不韦;如关天培、闻天祥、陈天华、丁汝昌;如亚里士多德、海明威、玛丽莲·梦露、梵高等。他们每个人的死都有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也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希望的破灭和人生的绝望。
从外国人的自杀倾向来看,多数是因为疾病、贫困和感情而导致人生的绝望。而从中国人的自杀倾向来看,许多是与当时的社会原因和背景有关。特别是在我国近代和当代的许多名人里,因希望破灭而自杀身亡的人也有不少,如老舍、三毛、顾城、傅雷、阮玲玉、容国团、严凤英、赵树理、范长江、张国荣、赵丹和杨朔等。对于他们的自杀身亡,我们深感痛心和惋惜。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说,他们实在是不该因为一时的绝望而结束生命。因为有多少和他们一样的人都在忍受着政治的迫害和生活的煎熬,有多少和他们一样的人也在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和感情的磨难。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是生是死,这是个问题。”如何对待生命,实在是一项非常严肃和沉重的问题。人活着就要去面对人生,面对世上的一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灾多难,苦难沉重,有幸运和快乐,也有倒霉和悲惨;有长夜漫漫,有冬去春来;有卧薪尝胆,也有柳暗花明。如果他们能坚忍一些,顽强一些,度过寒冬腊月,就能迎来春暖花开。
爱惜生命,就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就得要把生命以外的金钱、爱情、亲情和责任等看得轻淡一些。实际上,与生命相比,这些东西也实在是无足轻重。珍爱生命,就要让生命充满着快乐和希望。因为快乐和希望会让生命变得无比的欣喜和美好。海伦.凯勒是一位又盲又哑又聋的女子;她的老师沙利文小姐是一位高度近视眼,晚年时最终失明。可是她们却一直在顽强快乐地生活着。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 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我去看。”这是一种何等乐观与美好的心态!拥有这样的心态,生命就会变成一种奇迹。而这种奇迹就是能把生活的平淡看得生动美好,能在生命的寒冬里闻到春天的气息。
人活着就会有希望。有了希望,人就有了生命的阳光。是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https://www.02sw.net/3070_3070690/4304374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