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推心置腹
会议于晌午时分结束。众官员离开水军衙门之时似乎如释重负,但又似乎忧心忡忡。
张延龄要的便是这种效果。从今日起,张延龄不会允许外廷这帮官员再有凝聚在一起结为朋党的机会。这一次,要将他们的优越感全部打掉,让他们小心翼翼的夹着尾巴做人。
大明文官集团中的不良习气若不清除,最后会酿成大祸。根据已知的历史来看,大明党争之祸也是大明朝最终灭亡衰败的原因之一。必须要逐渐的改变官僚习气,让务实做事的风气占据上风,而不是为了博自身清名而夸夸其谈,假作清正之臣。
当然,目前而言,各级衙门还是需要正常运转的,这帮人还是有用处的。目前张延龄需要他们稳定局面。之后再逐步替换,榨干他们的剩余价值之后,这帮人便将会被彻底舍弃。杀了他们固然是一种可以震慑人心的手段,但却是下策。
自己要他们相互揭发,并写下悔过书,便是让他们不但被自己牵制,而且相互间也会互相的牵制。这是分化文官集团的一个步骤。
处以罚金的目的,便是要他们拿钱买命,一方面是惩罚,一方面更是要以此为理由清退官僚们侵占兼并的土地和田产。莫看这帮人只是文官,侵占的庄园田产的数量固然和勋戚们不能相比,但是他们个个敛财有方,富得流油。正好借此拿他们开刀,罚出一大笔财物以弥补大乱给朝廷带来的财政上的损失。
让刘璟和洪钟主持审讯杨廷和等人,自然是一颗糖豆。让刘璟和洪钟觉得他们并没有受到排挤,依旧可以正常履职。这也会让其他官员感受到这一点,放下戒心,慢慢的安心下来。对于整体局面的稳定也是有益的。
张延龄并不担心刘璟和洪钟会在审理之中出什么幺蛾子。一方面,自己会派人坐堂监督。另一方面,在目前这种情形下,刘璟和洪钟定不敢徇私,他们只会查的更仔细,定罪更重下手更狠,以表明他们的立场。
这一切都是张延龄思虑之后精心的安排。张延龄知道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有城府和算计,或者说更加的狡诈阴险。但他知道,这是必须要做出的改变。因为现实如此,位置也不同了。
如今的自己,眼光要更开阔,考虑的更周详,行事要更有谋划,张弛要更有度。因为自己即将肩负着这个庞大国家中兴的重任,里里外外的设计。不能随性而为,简单粗暴行事了。
在送走了众官员之后,张延龄请徐光祚和朱辅前往后堂小坐。两位国公知道张延龄有话要跟他们说,于是跟着张延龄来到衙门中堂公房内。
杂役奉上茶水之后退下,张延龄请二位国公落座。晌午的阳光从花窗之中照射进来,茶水的热气在阳光中升腾,茶香弥漫在空气中。
“岳父大人,成国公,请喝茶。”张延龄微笑道。
两人连忙道谢。端起茶盅喝了两口后,张延龄放下茶盅微笑道:“二位国公认为,适才我对外廷众官员的处置是否得当?”
徐光祚呵呵笑道:“延龄,老夫认为是很得当的。我大明此刻不宜大乱。若是如太祖当年处置四大案一般,株连甚广,杀戮太多的话,会闹的人心惶惶,朝野难平。延龄不兴杀戮之风,那是心胸开阔,顾全大局的举动。老夫是佩服的。”
张延龄微笑转向朱辅,朱辅点头叹道:“徐公所言甚是,我也有同感。来之前,我还在想,此番从杨逆之人甚众。内外廷,乃至军中都有牵扯。若要论罪,牵连诛杀几千乃至上万人掉脑袋,也是不违律法的。我本以为,靖海王这次定以雷霆手段清除杨逆同党,绝不留情。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本人没有考虑到大明社稷的安定,没有大局之想。惭愧惭愧。靖海王只惩首恶,宽恕为怀的做法,利于大局,利于安定,其格局令人赞叹钦佩。难怪朱麟在我面前常说,靖海王是他见过的胸怀最大,格局最广之人。普通人难望项背。今日我可是见识了。”
张延龄呵呵笑了起来。适才他已经看到了朱辅在自己决定宽恕这些官员的时候眼中的惊讶。随后,他表现的甚为恭敬。那便说明,他想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适才这番话,虽有恭维的场面话,但应该也有发自内心的成分。
“那就好,我还担心二位国公说我妇人之仁,不肯以雷霆手段处置他们。看来二位国公也是赞同我以安定为先,稳住局面的做法的,那我便放心了。”张延龄笑道。
“延龄,你放心,你做的任何决定,我们都会支持的。你放心大胆的行事,老夫和成国公还能拖你后腿不成?”徐光祚微笑道。
张延龄起身拱手道:“多谢岳父大人,多谢成国公。”
徐光祚和朱辅拱手还礼连道不敢。徐光祚继续说道:“不过,老夫倒也要多嘴两句。妇人之仁是不能有的,否则必受其害。这些人不会有什么感恩之心的,延龄心里要明白这一点。要约束他们,靠着恩惠和宽恕是不成的。昔年,太祖高皇帝为下狠手诛杀牵连众多大案从者,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张延龄叹息一声道:“延龄明白。如此大案,皇上太后都被杨逆所害,十余万将士的冤死,京城涂炭,百姓死伤无数。皇宫,正阳门,正东坊等数处民坊被焚毁,损失巨大。杨廷和犯下滔天罪行,外廷这帮官员自然难辞其咎。但此时大明和立国之时的情形是不同的。太祖立国之时,天下尚未安定,必须以雷霆手段巩固局面,立威于天下。故而对敢于篡逆谋反者绝不容忍。那也是合乎当时局面的做法。况且,我猜测太祖高皇帝也是为儿孙计,臣子权势太大,今后皇权难以约束。所以借机铲除一些将来威胁皇权之人,消除对未来即位者的威胁。故而不肯宽恕。如今我大明的局面,却是大大不同了。一切以稳定局面为先,此为社稷大计。所以,延龄才认为,只除首恶是最好的做法。”
徐光祚和朱辅甚为惊讶,倒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张延龄对太祖当年血腥屠戮四大案牵连者的看法。事实上,即便在大明臣子看来,四大案牵连太广,杀人太多,过于严苛。对太祖高皇帝的声望有损。但经过张延龄这么一分析,似乎情有可原了。
“呵呵,老夫只是这么一说,延龄,你也莫要在意。一切你自行斟酌便是。总之还是那句话,你做的决定老夫和定国公都是支持的。呵呵呵。”徐光祚打个哈哈,不再多言。
露怯不如藏拙,张延龄的眼光见解谋略都胜于自己,自己其实根本不必多言。
张延龄微笑点头,喝了口茶水笑道:“二位国公,延龄其实想和二位商议一下接下来朝廷的几件大事。现如今,朝中唯有二位国公可让延龄推心置腹。所以,我想,我的一些想法还是应该和二位国公坦诚相告。”
徐光祚笑道:“延龄客气了。我等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延龄若有差遣,我们拼着这把老骨头散了架,也是必须要尽力的。”
朱辅也笑道:“是啊,靖海王但说便是,有用得着老夫之处,老夫自当尽力。只怕老夫帮不上什么忙。”
张延龄拱手道:“二位国公太谦逊了。当此之时,你们便是朝廷的定海神针。论威望地位,无人可及。延龄年轻,许多事考虑不周,自是需要二位给予指正。”
徐光祚呵呵笑道:“客气话也不用说了,有话直说便是,跟我们用不着拐弯抹角。”
张延龄笑了笑点头道:“那好,那我便直说了。首先,尽快立新皇,安民心,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件事已经请岳父大人出面,那便不用再提了。延龄要说的是,关于朝廷未来的架构,二位国公可有什么想法?嗯,这么说吧。当初皇上在世之时,在延龄率军北征之前,曾来延龄府中,和我畅谈未来朝廷的架构的变革之事。皇上同意了重设丞相之职,以及设立大都督府。同时废除锦衣卫衙门,废除内阁制度,废除内廷司礼监披红等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所以,我想新皇即位之后,朝廷机构变革当遵循皇上遗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不知道二位国公对此怎么想?”
徐光祚和朱辅一听,顿时心如明镜一般。
其实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朱厚照同意改革朝廷机构的事情早已被证实,许诺张延龄任大都督府大都督的事也是事实。但之前普遍被认为是皇上为了让张延龄能够领军出征而给张延龄画的饼,未必会遵守诺言。
但现在,张延龄显然是要付诸实施了。张延龄并没有掩饰他要掌控朝廷局面的想法,他确实要当这个大都督了。
(https://www.02sw.net/3107_3107353/1105264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