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免费 >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节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节


而且晏家作坊每年捐赠给朝廷的银钱,其去向,也一直是由小五爷组织的人手核查,这些年,他私人也从每年所赚的银钱中,拿出了一半,加入了晏家村各个作坊捐赠的银钱中。

也是有他把关,那些捐款,才能保证都用到了实处,无人能从中贪腐。

用小五爷的话就是,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在保证给儿女一份传家的产业,并且保证自己一家人的生活能过的富贵后,当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小五爷已至中年,再不是曾经那个爽朗俊俏的少年,但他初心如故,便依旧还是那个少年郎。

迎亲队回来后,两队三人摄影组会合,七寻还抽了个空,看了点大师侄和佛子拍摄的影像,没想到,除了宾客没自家多外,何家那边热闹程度,不下自家。

何家也是个大家族,新娘子光是未出五服的族中兄弟,便有三十多人,还好自家这边迎亲队伍都是精挑细选的各种人才,要不然,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才能成功接到新娘子呢。

未出七寻所料,迎亲队那二十来辆车,拉风程度,足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要不说,何家那边的热闹程度,不比自家这边差呢。

最重要的是,迎亲队那一水儿的俊俏少年,差点闪害了府城老百姓的眼。

整个府城,但凡过来看热闹,且家中有适龄女儿的岳丈和丈母娘们都沸腾了,围着迎亲队直接开口问,小郎君可有婚配否?我家有美丽温柔知书达理一娇儿,与小郎君正相配啊。

迎亲队的小郎君们被问的目瞪口呆又面红耳赤,这府城人也太奔放了,吓的直摆手:“多谢抬爱,已有婚约。”

要不是何家人当机立断,派了族人、家丁来维持秩序,这些俊美小郎君,差点便被杀疯了的岳丈丈母娘们,生生抢家去。

小郎君们又羞又臊的样子,逗乐了围观的人。这一闹,差点儿就抢走了新郎官的风头。

对此寄奴只觉得庆幸,还好今儿他是何家女婿啊,要不然,被打趣的,没准也有他一个。

好不容易到了何家大门前,学院里的才子们终于派上了用场,一首首诗文下来,总算成功踏进了何家大门,接下来文武全上,智计百出,闯了一关又一关,才把新娘子哄出了阁。

众小郎君们在新娘子终于上车后,个个擦汗,松了口气。

总算完成任务了!

真没想到,娶个媳妇,比金榜题名还难呐。

新娘子出门上车,那一身华丽的大红金绣嫁衣,可把看热闹的老百姓给惊着了。

平生见过不少出嫁新娘,就没有哪家新娘子的嫁衣,能比得上这位何家姑娘的。

发出这句惊叹的人不少。

边上听了的人,不由回道:“那可是文圣家的长媳,能和咱普通老百姓一样么?我从前去京城,有幸见过一回王爷家的郡主出嫁,那嫁衣,也不如何姑娘的漂亮华贵啊。”  

“这也正常,我有个亲戚家的闺女,便在何家一位庶出小姐院里当差,听说何姑娘身上的嫁衣,是文圣家的小闺女亲自裁剪绣成,那位晏家小姑子,不只是文圣的女儿,还得文圣亲传,又修武道,如今已经是武尊境的修士啦,将来怕不是又一位圣人。

这么厉害的人物,那出手的嫁衣,能是普通嫁衣可比的?听说这套嫁衣和凤冠,皆是修士用的那什么法器灵器啥的,是可传家的宝物哩。放上个千百年,都不带变旧的。你们想想,将来何姑娘生的女儿出嫁,若是穿上这套嫁衣,这可是圣人亲手绣制的,那得多体面!”

众人听了,又是一声声羡慕感叹。

还有人道:“说不准,人家以后传给自家儿媳呢?众位赶紧回家生闺女呀,生个漂亮闺女,好好教养,没准家里祖坟就冒了青烟,以后还能和文圣家成姻亲呐。”

说的众人哈哈大笑。

“要照这么说,生个儿子也有机会嘛。”

众人对着这位说要生儿子的翻白眼:“高门嫁女,低门娶媳,你家得什么样的家族,才能娶文圣家的女孩儿?”

这一段是佛子拍的,七寻看到的时候,被逗的直乐。

“小佛爷,还是你拍的影像更有意思啊。”

没想到这位看起来一派高华,不识人间烟火,拍起影像来,挑选的人物角度内容,都这么灵性。

佛子淡然一笑:“历练红尘,眼里该看的,不就是人间烟火么?世间还有哪个阶层,比这些普通百姓,更有烟火气?别看他们皆是些不过百年的凡尘之人,然听其言,贫僧常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感。难得的是,大夏百姓于四大陆的百姓不同,他们眼中有光,不见麻木,似乎个个活的都更有希望。”

七寻点头:“辛圣是个很伟大的人,大夏皇庭存在的意义,不就是如此么?以民为天,可存万世。纵然皇朝有许多不足,但历史的车轮是向前的,总会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受教了。”

大夏确实不同,修士更多的,是皇朝武力的保障,除了三卫,不得参与皇朝管理,修士可享爵位,但不得任工部外的其它五部实职。

为防有修士操控官员,武修不得任实职外,文修却可实任官员。因为文士修行的本质,与武修不同,文修修行的本质,是教化百姓,代天子牧。入世,是文修修行的根本。

事关修行,文士修行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离不开普通百姓,又怎会放任武修在人间生事霍乱?两相平衡,又有文武两修对官员的监察,毕竟三卫可不是吃素的,如此大夏的统治,自然平稳。

政治平稳,官员清民,百姓们的日子,自然好过。

要不然,七寻又如何会说,那位尚未得见的辛家老祖辛圣,是一位雄才伟略的伟大的人呢?

大夏有这样的基础在,自家兄妹又给工部和农司,提供了不少发展大夏农业和工业技术,这些年,大夏百姓的生活质量,是肉眼可见的提升。

大夏百姓的精神面貌,能得佛子夸赞,七寻与有荣焉,毕竟这其中,也有她们家一份功劳啊。


  (https://www.02sw.net/3114_3114225/1001511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