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的姐夫是太子在线 > 第二百六十二章:加封

第二百六十二章:加封


  朱棣板起了脸,恢复了严厉,道:“那酒,你卖啦?”

  张安世道:“是,卖了。”

  说着,张安世拿起了一本账簿,送到朱棣的面前,才又道;“这是账目,以及未来的营收,臣的预计,单单这酒,每年能给商行的收益,是纹银千万两上下,而且还是供不应求。”

  “这么多?”朱棣惊讶地道:“世上有这么多人要喝这酒?”

  “有时候酒未必一定要拿来喝。”张安世笑了笑道。

  朱棣:“……”

  显然,朱棣还品味不出张安世这话里的意思。

  张安世便耐心解释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初的冰敬炭敬,至少有记载的以来,从宋朝的花石纲到生辰纲,再演化到元朝迄今的冰敬炭敬,这天下可谓送礼成风。这样的情况,一直是屡禁不止,如当初陛下所言,即便是太祖高皇帝,也难以禁绝。”

  “臣就在想,既然这难以禁绝,那么为何……就不从中谋取好处呢?陛下,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即用新的思维去应付这老的问题。”

  朱棣低头继续看账簿,越看越心动,口里道:“继续说,继续说,别停。”

  张安世道:“所以臣在想,臣没办法帮助陛下禁绝冰敬炭敬,可是从这里头挣钱,总可以吧。”

  顿了顿,张安世接着道;“既然要挣钱,那么就得选择一样东西,我们暂且称其为……礼票。”

  礼票?

  朱棣有时恨不得锯开张安世的脑子,想看看里头,到底都装着些什么。

  看着朱棣发亮的眼眸,张安世笑着道:“对,我们可以将礼物的本质,剖析出来。礼物是什么呢?虽说这礼之上,有诸多光鲜的词汇,可它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交换!问题的根本,还是在这个利字上头。”

  “通常我们说到利字就想到金银,也确实是如此,这金银所代表的就是利,那么我们为何不拿一样东西,来取代金银呢?”

  朱棣若有所思地看着张安世,下意识地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世上要取代金银,何其难也。”

  这让朱棣不禁想到了宝钞,宝钞到了他的手里的时候,几乎上已经是玩崩了。

  一想到这个,朱棣就满肚子的怨念。

  张安世道:“金银之所以也有价值,一方面是稀有。而稀有这方面好办,只要商行这边能够控制住源头,这物品的稀有与否,还不是商行说了算。”

  朱棣道:“还有呢?”

  “还有就是它必须得有价值。”

  朱棣道:“这酒,你敢卖十两银子,就是有价值?”

  “陛下,价值的本质,不在于它是否真正存在价值与否,就像远古的时候,人们认为贝壳有价值,所以拿贝壳拿来做为货币与人交易一样,直到后来,冶炼和铸造的工艺成熟,金银铜才渐渐的取代了贝壳的地位。酒水是否有价值,就必须得让人们认为,它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朱棣此时就像一个好学的学生,继续问道:“那怎么让人认为值这个价?”

  张安世就直接地道:“让掌握话语权的人,拥有它!”

  朱棣:“……”

  这其实是个并不复杂的问题,至少朱棣能够理解!朱棣所不理解的是,入他娘的,这样也可以?

  张安世笑吟吟地继续道:“当许多达官贵人,还有许多商贾们都拥有它,并且能从它的身上谋取好处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必陛下和臣去鼓吹,便会有无数人去吹嘘它的价值。”

  说到这里,张安世沉思了一下,才又道:“这就好像,拥有大量土地的人,会不断地宣扬土地的价值有多高。猪肉贩子们,会吹嘘这吃猪肉的好处一般。”

  朱棣点头,这么个说法就易懂多了。

  张安世道:“而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将酒塞到这些诶达官显贵们的手里。当然,商行也不是不可以徐徐图之,办法总是有的,可以进行宣传,可以慢慢地推广。可臣在想,这个效果太慢了,所以臣就干了一件……事。”

  不用张安世说出来,朱棣就接了话:“你召了那锦衣卫,四处盘查!”

  张安世点头笑道:“对,四处盘查,就是杜绝那些送冰敬炭敬的人四处活动,让他们的金银送不出去,教他们心急如焚。”

  朱棣颔首:“最后就不得不送你这酒了。”

  张安世继续分析道:“送酒,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可是这酒,也必须得满足送的条件,比如,它独一无二,这独一无二最是重要。这其次嘛,就是它的价值高昂,价值高昂的好处就在于,只需提上几箱,就可登门,也比较便利。”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是,它的价值一目了然,譬如臣定价五两又或是十两,这东西一送,接受礼物的人,心里立即就有一个数,一下子就晓得……对方礼物的轻重。”

  朱棣不禁失笑道:“这倒是,你一说多少酒,朕就立即能算出大致能值多少的银子,原来这里头还有这样的名堂。”

  张安世道:“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虽然大家都有了这酒,甚至是不少涉嫌买卖的商贾,也因这酒而得利。因此,人人都会吹嘘这酒的价值,可要维持它的价值,却是不容易。”

  朱棣便又好奇地道:“那又该怎么做?”

  “前期的时候,臣将酒卖出去的同时,还偷偷让人进行高价的回收。五两卖出去,却让一些商贾,以五两三钱银子大肆收购。”

  朱棣一听,不解地道:“这岂不是亏大了?”

  张安世嘿嘿一笑:“不亏,不亏。陛下,实际上,虽然进行了回收,这收回来的酒,也没有多少瓶。”

  朱棣诧异道:“这又是什么缘故?”

  张安世乐呵呵地道:“陛下,当你知道一个东西,它在涨价,你还舍得卖出去吗?就好像,许多百姓,打死也不肯卖土地一样。别看农户们老实,可他们却坚信一点,那即是……土地从长远来看,价格总是会越来越高的。因而,在乡间,但凡作卖土地的人,无论是否高价卖出,都会被邻人和同族同宗之人斥责为败家子。”

  朱棣恍然大悟的样子,点头道:“你说的有理。

  张安世接着道:“所以这才是保持价值的不二法门。原本收了礼的人,应该会很快将酒倒卖出去,造成市面上到处都是这酒,只怕用不了多久,这酒的价格就要暴跌。却因为这酒在市面上开始上涨了,原本收了酒的人,反而就不急着卖了,在他们的心里,反正这酒随时都可以换钱的,将来的售价,可不好说,再加上臣这边控制了产量,大家便更不愿意卖了。”

  朱棣哭笑不得:“你这家伙,算是将他们的心思给拿捏住了。”

  张安世道:“人嘛,总是趋利避害的。当然,也是这酒水的好处,酒水易于保存,而且……话又说回来,这酒水保存的时间越长,在人们的心目中,价值就越高。所谓十年佳酿,百年佳酿,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只怕现在许多人家,都在拼命地挖酒窖藏酒呢!”

  “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的酒,就都在达官贵人们的窖藏里头,自然而然,也就不必担心市面上的酒太多,这酒水的价格下跌了。而臣再在源头上控制产量,自此之后,这将酒水当做赠礼的事很快就会风行起来,这酒水的收益,也就有保障了。”

  “臣这一招,学的乃是唐朝的,当时的达官贵人们,以储存昂贵的香料为风尚。唐朝时,尤其是在晚唐的时候,抄家所得之物,大多都是一个个仓库的香料,这些香料,俱都价值不菲。这是因为香料也易于保存,价值很高,而且用香料代替了金银,也可避人耳目。只是香料这东西,毕竟是外来之物,大家储存这个,便宜的也只是贩运香料的胡商。可这宫廷御酿,却是对陛下有着实打实的好处,等于是达官贵人们家里源源不断的金银,都流入了陛下的手里。”

  朱棣听罢,大喜道:“说得对,你说的对,他们得了酒,朕得了银子,不过……”

  这时候,朱棣却又皱眉起来:“朕终究乃是皇帝,这样干,无非是将他们盘剥百姓所得,转移到了朕的身上,这天下都是朕的,朕实在于心不忍。”

  张安世道:“陛下,既然这些钱,已不可避免要流入他们的口袋,那么陛下取之,又有何不可?陛下若是当真爱护百姓,那大可以拿这些银子,造福天下百姓!总也比流入到他们的手里,任他们挥霍要强。”

  “所谓两相其害取其轻,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朱棣却是若有所思地道:“如何才能造福天下?”

  “造船,安置天下百姓,将来再以模范营为样本,缔造一支精锐军马,用最低的成本,为陛下开疆拓土,这些开出来的疆土,可以安置百姓,除此之外,建立这样的军马,就必须得扩大钢铁和大量作坊的生产,这些都要银子。”

  这世上,想要让人过得好一些,无非就是两种办法,一种是占别人的,一种是抢朱家和士绅们的。

  资源只有这么多,总得消灭一点什么,才能让人的日子富庶一些。

  可显然,张安世从出生起,就与皇族捆绑在了一起,总不能告诉朱棣,我看我们吃的比较多,要不,来个自上下而下的……

  那么,摆在张安世面前的,其实从一开始,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条路已经有许多人走过了,行得通。

  而且张安世的这番话,某种程度而言,正合朱棣的心意。

  朱棣眯着眼道:“模范营现在如何?”

  “除了费钱,一切都好。”

  朱棣道:“这模范营,确实堪为天下军马的表率。”

  说到这个,朱棣很是心动,于是道:“过一些时日,你上一道章程来,这事儿,朕与你好好地合计。”

  张安世却是突的道:“臣还有一事。”

  朱棣道:“说罢。”

  张安世道:“现在下西洋,再加上商行在海外的开拓,还有诸藩王的安置问题,都已有了眉目。将来必须营建港口,建造许多的舰船。臣在想,这件事,已越来越重要,可谓是刻不容缓,不如在这六部之外,再设一处海事部,如何?若能如此,无论是对商行,还有造船,以及各处口岸,甚至是对驻扎海外的藩王,就都可进行管理了。”

  朱棣却是皱起眉头道:“你认为百官肯同意吗?”

  张安世干笑道:“这个……臣不好说。”

  朱棣顿了顿道:“朕再思量一二吧。”

  说着,他低头继续看这酒水的账目,又不禁一阵心热。

  现在,朕也算是富可敌国了。

  而朱棣的性情,本就是不甘寂寞的那种,他脑海里,已有无数的念头纷沓而至。

  沉吟良久,朱棣道:“你那加的那五万食户,你自己选吧。”

  “啊……”张安世一愣,这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朱棣道:“朕早说过,你立了功劳,朕便少不得你的好处,你想就食哪里,朕都一概准了。”

  顿了顿,朱棣加了一句:“京城除外。”

  张安世怦然心动。

  虽知道,立功就有好处,可这真是意外之喜!

  五万户,不是小数目,他若是选在了任何一个富庶的地方,就等于是接近半个府几个县的税赋,就都在张家的手里,世世代代……都可以吃下去。

  张安世沉吟了很久,道:“臣希望……以轻罪流放之人……为食。”

  此言一出,朱棣大吃一惊,他本都做好了将江西或者江浙的几个县给丢出去得了。

  毕竟张安世给他挣的实在太多了,功劳又大,若是不重赏,实在说不过去。

  可哪里想到,张安世的要求,竟是这样的简单。

  每年朝廷都有大量流放的人,有的是抓捕的流民,也有一些偷窃或者其他罪行流放之人,而一般情况,朝廷流放的地方,要嘛就是让他们去边镇戍边,要嘛就是去琼州或者是广西、贵州等地,充实那里的人口。

  张安世却想要这些人!

  要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没有一技之长,但凡有一技之长,也不至犯罪,而且大多穷困,从他们的身上,是揩不出油的。

  朱棣听罢,深吸一口气,看着张安世也显得有些不同了,道:“哎,若是人人都如张卿这般,不计个人得失,只为朝廷分忧,天下哪里还会有什么内忧外患?”

  张安世做出了最差的选择,自然,令朱棣颇有触动。

  朱棣还是觉得这样不妥,便道:“朕可以赐你宁波府,或者吉安府的人口……”

  张安世却是摇头道:“陛下,臣觉得……有这些囚徒就可以了。当然,也需要一些匠人,还有其他一些手艺人,数目……在五千上下。”

  朱棣看着张安世很是认真的样子,便也没有再反对,他脸上的赞许之色怎么也盖不住。

  他点头道:“准,都准了。只是这些人,你打算如何安置?”

  张安世道:“陛下不是说,郑公公他发现爪哇东南一处岛屿吗?那地方偏僻,不如就让臣将人安置在那里吧。”

  朱棣皱眉起来,他立即想起了什么,随即道:“你说的是,那有袋子的老鼠的所在?”

  张安世道:“对对对,就是那儿。”

  朱棣皱眉道:“那地方太偏远了,连爪哇都不如。”

  张安世道:“臣这个人,与世无争……”

  一听与世无争四个字,朱棣的脸就不自觉地抽了抽。

  张安世继续道:“在那儿,安置一些流民,将来……等臣老了,亦或者是子孙们长大了,至少也有了一个去处。臣原本也是想去安南的,毕竟此前,陛下在安南给臣赐了一块食邑,可臣左思右想,这安南之地,终究还是臣的兄弟朱高煦做的总督,他在安南,呕心沥血,怎好白白占了他的地?不如去那岛,与袋鼠为伴也好。”

  朱棣听罢,不禁唏嘘。

  他真是觉得张安世亏死了。

  就不说其他地方,就说当初的食邑安南那地方,也算是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至少人口还算是稠密。

  可那一处岛,却完全是另一个模样,据说十分荒芜,而且也不知这岛有多大,当地土人十分稀少,且较为原始,至于物产,那更是少得可怜了。

  就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说狗都会嫌。

  可偏偏,张安世却偏要去此处,这摆明着,是希望不与朱高煦争夺安南,连安南的一个小小州府,都舍不得拿走。

  张安世这个家伙,平日里见他干坏事,可以说是坏得流油,可本心还是很善良的,

  张安世心里想的却是,那地方,之所以荒芜,原因有很多种,因为早早的就和大陆隔绝,一方面,无法对外进行文明的传播和交流,这就如同在大陆上,一个文明发现了耕种,那么很快,这种方法就会传遍欧洲至亚洲每一个角落,可偏偏这地方,却几乎没有任何文明传播的途径,技术水平低下。

  除此之外,就是没有可供蓄养的畜牧,没有驯养的牛马,这就导致,生产力更为低下,也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当地的土人大多还处于原始的部落时期,人口稀少,更是无法产生社会的分工合作,继而演化出文明。

  可这地方,一旦开始对外交流,有了大量的移民进入,且这些人带来更好的农作物,还有驯养的牛马,那么……这个七百多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大明关内两京十八省还要辽阔的土地,完全就是天府之国了。

  大量的煤炭、铁矿、铜矿,以及金银矿产的资源。

  大量的草原,足以发展畜牧业。

  还有数不清的良田,可以种植小麦以及其他农作物。

  再加上四面环海,许多地方,可以作为天然的良港。

  至于它地处偏僻,可一旦天下的文明中心在大明,那么地理位置,也算是得天独厚,毕竟距离爪哇和吕宋很近,将来只要海贸发展起来,就足以可以和大明、安南、爪哇、苏门答腊、天竺等地,进行贸易联系。

  这个地方,张家若是及早先去站住脚,不敢说是未来的王霸基础,可至少也足以子子孙孙享受富贵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张安世能得到大明的承认,与此同时,能将地方控制住。

  张安世现在就怕朱棣不答应呢,于是很认真地又道:“臣决定了,就去这地方,这地方的名字,臣都想好了,就叫南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棣叹道:“好吧,好吧,这既是你的意思,那么……就以南州为食邑,朕封张家在那地方,子子孙孙,永镇南州。你此前在安南的食户,也有几万户吧,再加上这五万流放的囚徒以及匠人,朕统统赐给你。”

  张安世心里终于舒了口气,憋着乐,面露感激道:“臣谢陛下恩典,陛下……要不要颁一张铁券比较好?”

  朱棣很是大气地道:“你要几张,都给你,丹书铁券,朕有的是。”

  张安世突然又觉得这丹书铁券,好像也不保险了。

  不过思来想去,眼下会不会被人摘桃子,还得靠自己的魅力,这地方……想让人免生觊觎,一方面需要朝廷对他的关照,不过现在想来……至少在他的外甥朱瞻基那个小子驾崩之前,他是可以确保,绝对安全的。

  瞻基外甥,你要争气啊,争取活个五百年。

  除此之外,怕是还要和靠近这南州的爪哇、安南、吕宋等地,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这宁王、赵王,还有朱高煦,都要很好生地笼络!

  很好,回头就修书给他们,叙叙旧,讲一讲江湖情义,回顾一下当年的感情。

  朱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有几分亏欠,感触地道:“张卿这样做,实在是太大度了,朕还以为张卿要狮子大开口呢,今日才教朕看到你也有高风亮节的一面,朕的那些儿子都不如你。”

  这是肺腑之词,想想那两个想要夺位的儿子,再看看人家张安世。

  哎……

  张安世心里其实也有些惭愧,不过细细一想,那南州,现在确实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我张安世何曾忽悠了什么?

  于是他便道:“臣以外姓,蒙陛下恩典,加封食户和食邑,已是羞愧难当,哪里还敢有其他的指望?”

  朱棣道:“过几日,等旨意吧,噢,还有……那鞑靼人阿鲁台,还有兀良哈部的首领,不日就要入京,朕觉得……他们的部众留在辽东,终究让人不安,也下旨命他们缴了武器和战马,迁徙南下。”

  朱棣对此二人不放心,毕竟有了兀良哈部的前车之鉴,显然不愿意再放虎归山了。

  朱棣似乎此时想到了什么,又道:“朕昨日又下了旨意,命天下诸藩王来京城觐见。一方面呢,这些人多为朕的兄弟和子侄。另一方面,现在宁王、赵王都去了海外就藩,可这些藩王,却还在观望。”

  “朕年纪大了,太子性子又太宽和,若是朕有一日,但有什么不幸,只怕这事就要拖延下去,还是趁朕还处盛年的时候,早早想办法,让藩王们早做决定吧。”

  张安世道:“陛下一定长命百岁,何须要说这样的话呢?”

  不过张安世却也知道,朱棣已经想要快刀斩乱麻了。

  那些兄弟子侄们,不是还在犹豫吗,那就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将这些家伙们逼去海外。

  朕的儿子,还有战功赫赫的宁王,都去了,你们还想留在大明享福?真以为我朱老四好说话吗?

  朱棣笑了笑道:“诸王来京,届时就让太子与你负责款待,他们多是朕的兄弟,不可怠慢。”

  顿了顿,朱棣道:“朕不是建文。”

  张安世一脸无语,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不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要逼人家到海外去,还要显得不是强迫,是他们自愿的,让天下人看一幕兄友弟恭的好戏。

  陛下,真有你的。

  张安世顿时感觉压力很大,他现在就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到时会是怎样闹哄哄的场面了。

  可朱棣下了命令,他张安世能怎么办?

  张安世只能乖乖地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协助太子殿下,教诸王宾至如归。”

  朱棣满意地微笑着道:“如此甚好,尤其是……周王……”

  周王朱橚,乃朱棣的胞弟,一个娘胎里出生的,而且朱棣是老四,他是老五,正因如此,所以关系更为亲近一些。

  朱棣显然是想和平地解决这些事,所以格外强调他不是建文皇帝。

  可怎么把人赶去海外,却很需要考验功夫。

  张安世其实不想干这差事,你们朱家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可毕竟……他的姐夫太子主持这件事,张安世就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

  他行了个礼,应下道:“臣明白。”

  朱棣高兴地点点头道:“好好地办事,朕是信得过太子和张卿的。”


  (https://www.02sw.net/3147_3147017/72225995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