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章节目录 > 第384章 风波(4000)

第384章 风波(4000)


第384章  风波(4000)

        昭德元年(548年),九月二十七日,高澄去信萧渊明,暗示自己需要在江南采购物资,由丹阳运往江北,希望镇守丹阳的萧渊明能够提供便利,愿意拿百分之一的利润作为报酬。

        齐主高澄亲自去信要做的生意,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利润,换算成铜钱,也足以将萧渊明与他麾下的3000巡江水师给砸死。

        十月初一,高澄即收到萧渊明的回信,他表示自己回到江南以来,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报答高澄的恩情,如今既然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又何必再说什么报酬。

        但高澄还是大手一挥,依旧许了百分之一的利润,命散骑常侍王伟坐镇历阳,专门负责与萧渊明接洽,安排人采买、运输,以及贿赂。

        随着第一批淮南足陌钱在萧渊明与巡江水师的掩护下运抵江南,高澄也为南梁埋下了一颗经济炸弹。

        十月初二,高澄再次发布诏令,为了方便安插大将镇守,将淮南划分为寿、合、扬三州。

        任段韶为寿州刺史,出镇寿阳,领淮南北部地区。

        命高岳为合州刺史,出镇合肥,领江北西部地区。

        以厍狄干为扬州刺史,出镇广陵,领江北东部地区,节制五万水师。

        同时,王伟被任命为扬州长史,只是他这个长史不处理政务,专职负责采购、转运江南物资。

        偌大的淮南之地,只被分为三州,其实并不妥当,当北齐在淮南的统治深入人心,日后自然会对三州进行细分。

        高澄为淮南三州各留了一万战兵,归于三州刺史直接统辖,又迁徙家属至淮南,以安将士之心。

        此外,三州各有三万州郡兵,这一次高澄倒并没有如关陇一般与三河州郡兵对调防区,究其原因是宇文泰也分田,高澄无法施恩,便也不敢让他们与旧主相邻。

        而淮南不同,萧衍可没给淮南州郡兵分配田地,如今高澄以土地施恩淮南州郡兵,为了防止南梁卷土重来,士族收回土地,这些州郡兵们也得一心一意跟着北齐,更何况州郡兵也是有军饷的,虽然少于战兵,但也不是给南梁卖命能够比拟。

        安排完淮南诸事,高澄对段韶、高岳、厍狄干一一叮嘱交代。

        尤其是他姑父厍狄干,命其分批分次与对岸的萧渊明发生水战冲突,既是练兵,也是给萧渊明刷功劳,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偷运物资打掩护,一举三得,说不准还真能让萧渊明刷战绩刷成当世名将,而非如今只局限于口头上。

        万一真让萧衍误以为萧渊明水战无敌,让侄儿当上水师大都督,那更是意外之喜,萧渊明有几斤几两,连他自己都被吹迷糊了,信以为真,可高澄哪还不清楚,就是自己手里的玩具。

        镇守扬州期间,厍狄干出色地完成了高澄交待的任务,屡战屡败,甚至险些将北齐水师的信心都给打没了。

        甚至到最后,高澄都不得不调北齐水师去剿巢湖水匪,才让他们重振信心。

        不过水战技艺倒是越发老练,都是跟萧渊明搞军演,练出来的。

        在厍狄干屡屡战败的情况下,弹劾他的奏疏络绎不绝,高澄每每发文训斥厍狄干,却又不做任何惩处。

        以致后世有人以此为由,抨击高澄任人唯亲:你看啦,这厍狄干当了那么多年水师大都督,打萧渊明赢过的没,没有啦,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而细数南北朝名将,萧渊明绝对是不能被绕开的人物,后人总要感慨,他打了一辈子胜仗,最后一战却输了个彻底。

        不过哪怕最后一战输了,连北齐都承认,这不是萧渊明的错,而是队友拖后腿。

        高澄硬生生给吹捧出了一位青史名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十月初三,高澄领五万骑卒,七万步卒以及剩余州郡兵由合肥启程北上回朝。

        同行的除了高洋、高演两兄弟以外,还有萧渊明四妾章、于、王、阮,高澄准备将她们四人送入洛阳瑶光寺安置,那间尼寺如今早已变了性质。

        高澄篡国时,曾有意放出那些未被他宠幸过的北魏妃嫔,但她们都不愿意走,在瑶光寺里住了一二十年,早就不指望再寻夫家,回娘家也是受兄弟白眼,还不如留在寺里,由国家供养,有婢女侍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富贵悠闲的日子。

        说不准哪天高澄来瑶光寺串门,进错了庭院,还可得一夕欢愉,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一路不紧不慢,高澄于十月二十渡过淮水,抵达豫州。

        随着淮南之地尽为高澄所得,豫州、徐州已经不再算是前线,故而接任段韶、高岳二人的都是曾经大将军幕府的幕僚,属于文官,只掌政事,州郡兵由出身高澄亲信都的中级军官担任州郡都尉,代为统御。

        如今北齐各地,除淮南前线以外,基本完成了州郡军政分离,只不过出任都尉掌管地方兵权的,几乎都有高澄亲信都的背景,而刺史也大多都是高欢、高澄两父子的幕僚出身。

        故而对高澄执政初期这一现象,又有‘幕僚当刺史,侍卫作都尉’的说法。

        确实有任人唯亲的嫌疑,但高澄对于不能胜任之人,也不会顾念旧情,予以宽纵,往往会第一时间将其降职、撤职。

        这样的现象,直到高澄幕府之人老去,通过科举制走上官途之人逐渐高升,以及后续武举的展开,才得以改变。

        高澄有心办武举,但不是现在,如今南征大胜,军中的将官位置都不一定足够封赏,而各地州郡都督也是自己侍卫出身更让人放心,哪还有职位提拔武举考生。

        昭德元年(548年)隆冬,十一月初四,南征大军踩着厚厚的积雪,终于行至洛阳城外。

        洛阳文武在窦泰、高隆之、司马子如等人的带领下,于建春门迎驾,高澄五个儿子,太原郡王高孝璋、京兆郡王高孝瑜、广平郡王高孝琬、兰陵郡王高孝瓘、河内郡王高孝琮也与百官并列,专程迎接父亲。

        高澄与窦泰等心腹寒暄几句,又耐着性子与儿子们说了几句话,便急匆匆地返回了皇宫。

        渡过淮河以后,按照原本的日程安排,高澄还要在河南诸地趁机巡视一番,可后续收到蠕蠕公主病危的消息,他才冒着风雪着急赶了回来。

        但终究还是迟了一步,行至虎牢时,便得知蠕蠕公主病故,当他赶到偏殿的时候,玉人已置身棺中。

        “陛下,这位便是小公主。”

        乳娘将襁褓中的女婴呈给高澄,说道。

        蠕蠕公主在八月份为他诞下一个女儿。

        女儿的出生,并没有给蠕蠕公主封闭的心房打开一扇门,她还是那个来了中原八年,始终不愿学习汉话,一心向往草原的倔强女子。

        整日郁郁寡欢,只有在与高澄走马游猎时才会露出笑容,但高澄南征,不可能将身怀六甲的她带在身边,更不可能放任怀孕,以及难产后身子虚弱的她纵马奔驰。

        丽人香消玉殒,高澄经历丧妻之痛,他怀抱着熟睡的小公主,站在棺木前,凝视着面容安详,却又消瘦的蠕蠕公主,不发一言,就这般站了许久,回味曾经与她的幸福过往。

        殿外,娄昭君、尔朱英娥等人都没有进门打扰,就这般静静地等着,蠕蠕公主的死无需阴谋论,确实与她们无关。

        包括其叔父秃突佳,也是一天天看着她因思念故土而把身子骨给折磨垮了,尤其是经历过一次难产。

        许久,高澄才开口道:

        “将秃突佳召来。”

        秃突佳闻讯,火急火燎入宫面圣,这些时日他着实憔悴了不少,与侄女在洛阳生活了八年,尤其是前六年,可以说是在燕然馆里相依为命,这份感情无论如何也掺不得假。

        内宦通禀,秃突佳以至殿外,高澄命人召他进来,不等秃突佳见礼,背对着他,始终凝望棺中玉人的高澄语气哀伤道:

        “皇后不喜中土,我若是将她葬在洛阳,或许她会怨我,希望义兄能亲自将她的灵柩送回漠北,以皇后之礼安葬,她盼了故土这么些年,是时候该回家了。”

        秃突佳闻言,泪如泉涌,哽咽道:

        “外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怀中的小公主被吵醒,哭闹个不停,高澄却没有一丝不耐烦的神色,他屏退了秃突佳,偏殿内除了小公主的乳娘,也不留旁人,让娄昭君、尔朱英娥、元仲华等一干人先回各自寝宫,自己则陪了蠕蠕公主整夜。

        到底还是留有现代人的思维,第一次面临丧妻之痛,做不到真正的冷酷无情。

        翌日,高澄怀抱小公主,送秃突佳与蠕蠕公主的灵柩出洛阳城,望着他们在一千骑卒的护卫下渐行渐远,逐渐模糊,直至再也望不见身影,高澄才收回目光,时常在群臣面前哭泣的他,背着侍卫们,悄悄抹去了眼角泪水。

        十二岁的萧妙淽被送往了金陵馆安置,高澄少有过问,仿佛忘了有她这个人,倒是十一岁的高宓出于好奇,时常出宫往金陵馆跑,向她询问江南风景,居然也成了手帕交。

        送走蠕蠕公主的当天,高澄即下诏为参与南征的将士们发赏。

        战兵得布绢二匹,州郡兵得布绢一匹,若是在南征中立下功勋,另有赏赐,比如此前八公山之战,就已经为参战将士发过一次赏。

        此前赏赐是酬功,这次则是酬劳,只要是参与了南征的将士,无论是否立下功绩,都能获赏。

        不包含将官,高澄为五万骑卒、十万步卒、五万水师共发四十万匹布,十五万州郡兵共发十五万匹布,合计五十五万匹。

        阵亡的将士,无论战兵、州郡兵,其家属除了抚恤以外,也能拿到这笔封赏。

        战前封赏的风气开不得,但高澄绝不会吝惜大胜后的战后封赏,有王伟与萧渊明配合,源源不断用淮南足陌钱,运来江南物资,他也有这份阔气。

        当然了,有关北齐天子利用淮南足陌钱搞垮南梁经济的描述,绝不会出现在史书上,毕竟从南梁掠夺来的利益,终究会由南梁底层民众承担,永远不会落到士族豪强的头上。

        至于随军的六十万民夫,高澄早就下旨免去了他们今年的税赋。

        虽然九月上旬与南梁达成协议,高澄就已经放归民夫,但他们到底是赶不上秋收,不过高澄在事前已经下旨各州县,为他们组织人手,为随军民夫代为收割。

        当然了,由于免役钱的存在,地方官府不能征发劳役,便只能出钱雇人,高澄在自己制定的规则内,他一直都是讲规矩的。

        而对于填埋寿阳护城河时中流失、飞石而死的民夫,以及八公山诱敌,投水而死者,高澄也都为他们的家眷发放抚恤,只不过金额不可能与士兵等同。

        高澄的这一番操作,在江南物资运抵洛阳前,着实将国库给耗空了。

        本就丧妻,情绪低落,又兼国库空虚,更是心情不佳,偏偏还有人给他添堵。

        昭德元年(548年)十一月二十一,也许是见时间过了半月有余,便有礼部下辖祠部郎中祖珽上疏,言道:皇后,国母也,其位不能空悬,请陛下再立六宫之主。

        一时间,许多官员跟风,纷纷为尔朱英娥、元仲华、宋氏三人鼓吹造势,只不过多是中低级官员,如窦泰、高隆之等人久伴高澄,知晓他多疑的性格,不曾参与其中。

        毕竟名为立后,实质是立储。

        高孝璋、高孝瑜曾由高欢抚养,能得高欢旧僚拥护,而高孝琬则有心念元魏恩义的臣子吹捧。

        不过高孝瑜因其出身,更受汉人士族青睐,毕竟其生母是汉人女子,故而声势最大。

        这一次立后风波,基本没有大将参与其中,那是文官该干的事,将领掺和立储,尤其是在主君盛年的时候,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高澄看着那一封封呈上来的奏疏,原本沉郁的心情更为恼怒。

        本来想晚上更五千,但是坐久了脖子后面颈椎酸痛,先休息会,早上八点会有。

        感谢书友无痕在行之远的打赏。


  (https://www.02sw.net/3158_3158375/1163950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