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封赏(3000)
第362章 封赏(3000)
庖丁将早已准备好的黑色公牛屠宰,高澄站立在祭台上,朗声宣读即位诏书:
“皇帝臣澄,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魏室践年一百六十有一,然自正光以降,国朝多难,苍生涂炭。
“时值尔朱暴政,臣父献武,发愤兴兵,破尔朱兆于韩陵,匡扶社稷;驱宇文泰于渭水,混一疆理,有再造魏室之功,海内蒙恩。
“魏帝卜世告终,天厌其德,遂以神器授臣澄,臣澄畏天命,乃有九辞,魏帝、诸公十请,咸曰:‘天命不可辞,天位不可虚,群臣不可无主。’
“臣澄乃于元日,登坛受禅,设祭祀以告大神,定有天下之号曰齐,祈我齐祚永昌。”
公元548年元旦,齐王高澄于受禅台接受元善见禅让,即皇帝位,改国号齐,定年号为昭德。(抓阄选的年号)
因自家境况与曹家父子类似,都是父亲打下基业,由子得国,于是遵循曹魏故事,以开创基业为太祖,为高欢定庙号为太祖,谥号武皇帝。
至于杨坚、李渊为杨忠、李虎冠以太祖庙号,自然是将他们当做开创基业之人。
而立国的杨坚、李渊则是遵循曹丕旧例收获高祖这一庙号,可以想见,待高澄死后,必然也是被子孙尊奉为高祖无疑。
毕竟开国之君庙号需为祖,而世祖、太宗等庙号则包含小宗承继之意,如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明太宗、明世祖朱棣皆是以小宗承继,根本不可能放在高澄这个嫡长子的身上。
至于为高欢上谥号武皇帝,则是高澄如曹丕一般,打算将更胜一筹的文皇帝留给自己,《训谥》言:经天纬地曰文。
想来曹丕为曹操谥武,也是有自己统一四海,功盖其父,再由其子谥文的壮志。
只是这一番雄心壮志却因其短寿,而将遗憾带入棺椁。
高澄与曹丕同样的做法,亦是怀揣相同的抱负,统一北方的最大功劳终归是算在高欢身上,要想超越父亲,在死后无可非议的将文皇帝这一谥号拿下,唯有混一南北。
禅位的当天,元善见就搬出了宫城,由高澄在洛阳安排了一座大宅院暂时落脚。
昭德元年(548年)正月初二,洛阳宫城迎来了他新的主人。
正月初三,高齐王朝第一场朝议在明光殿召开,天子高澄颁下第一份天子诏,大赏军中将士,中兵每人赐布绢二匹,外兵每人赐布绢一匹。
高齐中兵有京畿军十一万、梁、陕、广三州鲜卑兵九万、水师五万、辽兵二万、晋阳驻军二万、陇右驻军一万、关中驻军一万,共计三十一万,共赐布绢六十二万匹。
外兵经过多年裁撤,关东地区有州郡兵三十万,关陇地区有州郡兵十万,合计四十万,共赐绢布四十万匹。
只这一条诏书,便要从国库拨去一百零二万匹布绢,这也是高澄直到今日才肯篡位的原因,没有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以及盐利积累,他真受不起这样的负担。
至于文臣武将,则多是爵位上的赏赐。
高氏代魏以前,承袭北魏后期做法,仅北魏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能受王爵,所谓异姓王,只有高欢、高澄两父子。
如今高氏建国,自然不可能再严格限制勋臣进位王爵,历史上北齐一朝固然王爵滥封,但所获得的回报也是巨大,任凭北齐皇室如何荒淫无道,勋臣们都牢牢替高氏看紧了家业。
高澄得国之前已经与心腹们议定,王爵仅维系一世,彰表其功,子嗣继承,无论亲疏,皆降为公,哪怕是高欢诸子,以及高澄后世无望大统的子孙,亦不例外。
若勋臣子孙立下大功,仍可由公爵再升王爵,只不过也只能维系一世。
首先被授予王爵的,自然是高欢诸子,高澄改高洋为丹阳郡王、建州刺史高浚受封永安郡王、胶州刺史高淹受封平阳郡王、高浟为彭城郡王、高演为常山郡王、高涣上党郡王、高淯为襄城郡王、高湜为高阳郡王、高济为博陵郡王,追封高湛为长广郡王。
又封长子高孝璋为太原郡王(晋阳)、次子高孝瑜为京兆郡王(长安)、第三子高孝琬为广平郡王(邺城)、第四子高孝瓘为兰陵郡王、第五子高孝琮为河内郡王。
这一批册封,属于直封,即无论有无功劳、无论之前有无爵位,凭出身册封为王。
高澄并未将其余宗室、外戚纳入直封体系,他们是否封赐王爵与其余将领大臣们一样,全看功劳。
毕竟高澄不同于高洋,根基不稳的高洋为了拉拢人心,但凡宗室,尽数封为王爵,如高显国‘神武从祖弟也。无才伎,直以宗室谨厚,天保元年,封襄乐王’这等事,在高澄手上断然不可能发生
至于封王的大臣,高澄颁布三条标准,参加过信都建义,立有卓著功勋,且在建国前身居郡公之位者,尽数封王。
如舅父娄昭被追封濮阳郡王。
授予水师大都督厍狄干章武郡王、侍中窦泰广阿郡王、徐州刺史高岳清河郡王、大将高敖曹永昌郡王、大将彭乐陈留郡王、秦州刺史潘乐河东郡王等等。
唯一例外的是段韶之父段荣,其生前未得郡公爵位,但高澄依旧为其追封平原郡王,与娄昭、尉景等人配享高欢庙廷,其子段韶依例降爵一等,受封平原郡公。
段韶与斛律光、高季式等人都是建国前爵位过低,不在封王之列。
而侯渊、侯景、可朱浑元、刘丰、王思政等人则是未曾参与信都建义,故而不在封王之列。
高澄勉励众人,建国后,若立大功,亦可封王,不再受佐命元勋的身份限制,如今南征在即,也是期盼众将努力,在沙场建功。
高澄自己最亲近的三位将领段韶、斛律光、高季式都严格遵守这三条标准,未封王爵,众人也不好置喙。
唯一闹情绪的是尉景之子尉粲,希望高澄为其父追封王爵,尉景确实满足信都建义、位列公爵这两项条件,但不在功勋卓著之中,被高澄一口回绝。
尉粲哭闹:‘天子不封父为王,尉粲不如死’,高澄派遣回京叙职的段韶带去一条白绫,见表弟来真的,尉粲终于闭了嘴,不再闹腾。
高澄与尉景的旧怨举世皆知,朝中勋贵倒也没有在意这一出闹剧。
此番封王,多是武将,毕竟文臣虽然升官快,但爵位获取可远不及武将,能得王爵的仅有高隆之、孙腾以及刚刚卸任幽州刺史的高乾三人。
有升就有降,高氏代魏,元魏宗室自王爵以下,依例降爵一等,最低级的乡男则被贬为平民。
元魏末代天子元善见则被降封平阳公,保留天子礼仪,允许他在其封地奉魏正朔和服色,建魏宗庙以奉魏祀。
当然,欠了高澄的五万匹布,还是要用食邑来慢慢偿还。
高澄又以劝进有功,封赐杨愔、陈元康、崔季舒、崔暹等心腹为公爵。
其余大臣未得王爵的文臣武将们,则效仿西晋代魏的旧事,一律保留原有的爵位,不升不降,对于他们多以物质奖励为主。
安排了男人们的封赏,接下来自然是大齐天子的后宫。
高澄尊嫡母娄昭君为太后,考虑到与柔然的关系,立怀有身孕的蠕蠕公主为皇后,只是蠕蠕公主尽来身体一直不好,孕后不能骑马射猎,更是终日神色郁郁,高澄忙于篡国也无暇为她分心。
又立元仲华、尔朱英娥、宋氏为三夫人,为皇后以下,后宫之最。
其下又有九嫔为元明月、小尔朱、李昌仪、李祖娥、宇文小姑、王思政之女王氏、元玉仪以及元善见两个年幼的女儿。
有尧舜旧制,以及曹丕故事在前,高澄还是按着规矩来,只是两位前大魏公主太过年幼,最大的不过八岁,最小也才六岁,便只当是养在宫中,反正他也没少干过这种事,等起成年再行礼。
九嫔之下又有二十七世妇如元静仪、李祖猗、卢道虔之女卢氏、西域大又白等,但高澄始终没有将瑶光寺的妇人们纳进宫中,毕竟作为曾经大魏的最后一位忠臣,大齐皇帝陛下以前、现在、未来都不可能与瑶光寺沾上半点关系。
当然,在宫里住久了,大晚上的出宫透透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嘛。
在二十七世妇以下,尚有八十一御妻,只不过如今连世妇的位子都没占满,更别提是御妻了。
既然后宫空缺了这么多位子,自然要给想办法补上,高澄命温子昇再度出使南梁,向萧衍求娶其孙女,太子萧纲之女,溧阳公主萧妙淽。
传闻这位南梁公主虽然才满十二,但其通音律,爱诗词,容貌更胜鲜花,深得萧衍的疼爱。
温子昇此行在明面上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向邻邦告知北方社稷变更,高澄还分别派了人往柔然、吐谷浑、高句丽等。
唯独没有去巴蜀,毕竟在高澄视角,宇文泰等人已经向南梁纳了降表,当了梁臣,无需再多跑一趟。
构思前面那段即位诏书花了不少时间,修修改改,有点来不及了,先发3000吧,明天第一更在下午五点左右。
(https://www.02sw.net/3158_3158380/11639505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