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小说最新章节 > 第314章 合兵

第314章 合兵


第314章  合兵

        作为东魏西进的桥头堡,纵使大军未至,玉璧城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晋阳这等名城、大城尚且容不下九十余万军民,更别指望西征军民能住在玉璧城里。

        王思政已经提前征召华州当地民夫,在城外搭设营寨,以做临时安置。

        大兴土木之余,王思政也没忘了广派哨骑,毕竟玉璧地处两魏边境,哪怕得到了宇文泰正在灞上聚集兵力,并无北上之举的确切消息,但小心无大错。

        忽地,东方传来轰鸣地马蹄声,连大地也在跟着颤动,巡视营地建设的王思政循声望去,先印入眼帘的是之前派出的哨骑,一骑绝尘而来。

        “大将军已至!”

        哨骑高声呼喊道,却被身后越来越大的动静给盖了过去。

        等奔至王思政面前,不再需要哨骑阐述,王思政已经瞧见了遥远东方逐渐粗大的黑线,那是由无数黑甲骑士组成。

        黑甲骑士们放缓了速度,他们身后也出现了步卒身影,旌旗蔽空,一众将旗之中,独属于高澄的帅旗最是显眼。

        大军行至眼前,一名黑甲骑士越众而出,对王思政笑道:

        “翁丈,劳你镇守西陲,两败宇文泰,着实是辛苦了。”

        他卸下面铠,露出俊美容颜,可不就是小高王么。

        在战场中身穿鲜艳明亮的铠甲,有利有弊。

        利则是能让将士们知晓主将所在,弊端也是会将自己位置暴露在敌方视野中,极易遭遇敌方精锐斩首突击。

        惜命的高澄没有在战场上打开位置共享的想法,他一身黑色盔甲,也只是最普通的亲卫制式。

        王思政赶紧躬身行礼,丝毫不敢以岳丈身份自居,他谦卑道:

        “末将以白身受用于大将军,纵有微末功劳苦劳,亦是大将军识人之明,末将又如何敢居功。”

        身居高位就这一点不好,很难听见真心话,每天围绕自己的都是阿谀奉承。

        当然,也要看奉承的人是谁,例如张师齐马屁拍上天,还不如身为塔防大师的王思政几句谦让之言让高澄更受用。

        高澄翻身下马,紧紧握住了王思政的双手,恳切道:

        “翁丈无需自谦,你的功劳,澄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若无翁丈扼守玉璧,又哪来关东三年休养生息。”

        说罢高澄又笑道:

        “若非女眷不便随军,澄真想将王娘带来,与翁丈父女相见,但请翁丈莫要心急,战后必有相见之时,那时翁丈回朝叙功,少不得一个郡公的体面。”

        高澄的许诺也让王思政眼前一亮,与女儿相见倒只是其次,更重用的是郡公爵位,这是可以流传子孙的荣光。

        也就是这年头没有微博,否则真要给重男轻女的王思政头都给锤烂。

        在高澄与王思政之间,作为侧室与女儿的王氏才最可怜。

        对于父亲来说,她只是昔日恩主元修贵为西魏天子时,用来与高澄化解猜疑的工具。

        对于丈夫来说,她也只是高澄用来拉拢王思政,也使自己能够信任对方的一个理由。

        但好在高澄从不独宠,哪怕是艳冠关东的李祖娥进门,也得按日子来轮值,王氏虽不受重视,却也在一个循环里,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一天。

        斛律光看着高澄与王思政翁婿情深的模样,不由撇了撇嘴。

        九年前,这两人初见时,高澄只因王思政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便栽赃王思政口蜜腹剑,暗地里想要谋害自己。

        命斛律光绑了对方,关在牢里一年时间,不闻不问

        如今在看两人握手言欢的模样,谁又能够猜想到他们当初的仇怨。

        当然,要让王思政知道了他肯定要对仇怨这个词保留自己的看法:那分明是小高王为了阻止自己误入歧途,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王思政这人自我催眠一向都可以的,拿捏得很死。

        高澄在王思政的邀请下与他一同巡视城防,驻守玉璧三年有余,王思政对城中每一片土地都了如指掌。

        他详尽地为高澄介绍起了玉璧城的防御措施。

        高澄为华阴改名玉璧,但确实是第一次亲至,这座城中发生过许多故事,也有许多传奇人物。

        近一点的就有西魏老将王罴,他被高欢俘虏后,拒不投降,在司马子如等人的挑唆下,被高欢所杀。

        高澄对这位耿直刚强,处事公平的老将军一直心存敬意,就连司马子如,在以口舌杀人,报当年华阴战败之耻后,却又以自己的行径为耻。

        司马子如因留守洛阳,还特意请求高澄代他前往祭拜。

        巡视城防期间,听着王思政提起每一段城墙在被宇文泰围攻时的危急时刻。

        高澄却并未置身其中,反而游离于外,想象王罴困守孤城,被高欢二十万锐气正盛的并州胡破取时的绝望。

        随王思政巡视了城池,高澄亲自携带了酒水往王罴墓前祭拜。

        “老将军为政清廉,嫉恶如仇,是澄所仰慕的人物,奈何明珠暗投,只能在这与野草为伴。

        “上天让将军生在了关西,而非关东,否则澄定要与将军把酒言欢,好好论一论这世上的公理正义。”

        高澄在王罴坟前,倒下一杯酒水,说罢,回头朝斛律光感慨道:

        “当年我交代长猷(陈元康),让他劝说父王取华阴为根基,明知道司马子如、韩轨等人以华阴之败为生平奇耻大辱,却不曾与长猷提及王罴生死,纵使是司马子如唆使父王下令杀死王罴,可元凶又何尝不是我高子惠。”

        斛律光不知道为何高澄突然触景伤情起来,他稍作思考回答道:

        “王罴若是求活乞降,纵使大将军不说,相王亦会留他性命,此人虽冥顽不宁,却也是个硬汉子,自己选择以死殉道,与大将军又有何干。”

        高澄微微颔首,他近来多愁善感,无非是战前紧张而已,也算是老毛病了,真等两军对垒的时候,反而能够恢复常态。

        这一次发动倾国之战,就不允许失败,这不只是关系到父子两人的威望,更因为这场西征对财政的耗用。

        战后无论胜败,都有着巨大的亏空等待高澄填补。

        输了自不用说,光是抚恤金就得让高澄愁得直掉头发。

        若是胜了,对于关西的重建,也会给财政加上极重的负担。

        偏偏这也是高澄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之中,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由不得他不慎重。

        高欢大军抵达玉璧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二十三,天空落了一阵子的雪,气候严寒。

        所幸高澄在出兵前极度重视后勤,甚至亲自询问民夫的冬衣预备情况,这才没有造成大面积冻死的现象,不过每日里都要干活,冻伤不可避免。

        高欢来到玉璧,也没有急着进城,而是继高澄之后,也去祭拜了王罴。

        其实不只是高家父子,王思政受命镇守玉璧,初至玉璧时,就当着全城百姓的面为王罴扫墓祭拜,以收玉璧人心。

        王罴公正无私、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在权贵之间不讨喜的同时,也注定能得到治下百姓的忠心拥护。

        高欢不只是祭拜,更是在坟前诵读了一篇声情并茂的祭文。

        当然,这是由高欢的幕僚魏收为他代笔,贺六浑可没这文采,当然,他不学有术的好儿子高澄也没这能耐。

        明明是他高欢下令杀的王罴,此时却在坟前假惺惺的演戏,但奈何底层民众就吃这一套。

        通过这场戏,高欢成功洗白,所有人都认为贤明的高王只是被如司马子如这等小人蒙蔽,才误杀了王罴。

        没看高王诵念祭文时还两眼含泪么,可见高王对此事有多悔恨。

        说到底还是华州百姓与高家人接触少了,太过单纯,晋阳、洛阳两座城,随意打听打听,这年头谁还会把高家父子的眼泪当真,不过都是配合他们演戏罢了。

        不过主君是个戏精,总好过暴虐不仁不是么,谁还没点小爱好。

        无论是拉拢下属,还是闺房情趣,也碍不着平民们的事,反倒为他们新增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丰富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需求。

        祭拜过王罴,随着高欢军令传达,除先前已经入驻的高澄所部,及随他先行的十万民夫以外,其余八十万军民也陆续在王思政建造的临时营寨落脚。

        而此时由南梁武陵王、益州刺史萧纪与副将兰钦统率的五万蜀兵也终于穿越了子午道。

        昔年魏延请命领骑兵走子午谷,十日内奔袭长安,当然胜败难以分说,毕竟这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但入关助战的五万蜀兵确实是由子午道来到了长安城下,由宇文泰派最看重的侄儿宇文护以及外甥尉迟迥前来迎接。

        双方如今是唇齿相依的盟友,也能称得上是互信互敬,一番交谈后,萧纪已经在内心感慨北方多才俊,宇文护也惊讶于被北方士民编排已久的南梁皇室,却有如此人物。

        与宇文护一同迎接的尉迟迥,反倒对蜀地的山川地理,人物习俗更感兴趣。

        如今萧衍年迈,萧纪以王爵坐控蜀地,万一皇位更迭,新皇是否还会信任自己这个兄弟,将蜀地交付与他。

        尉迟迥可是知道萧纪与一众兄弟关系都不和睦。

        在西魏东出路线被堵死的情况下,况且迎面就是东魏都城洛阳,据说洛阳有传言称‘大将军守国门,天子死社稷。’

        若想冲破关东封锁,难度可想而知。

        吐谷浑坐落在青海湖,对于以农耕为主的西魏来说,多少有点鸡肋的意思,北方又是柔然。

        在东道不畅的情况下,图谋蜀地似乎就是西魏崛起的唯一希望。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这一战打完再说,若是能趁胜攻入河南,那最好不过,毕竟萧衍已经做到这般地步,自家再去图谋他的蜀地,着实说不过去。

        作为原时空里最先赞成宇文泰夺取巴蜀计划,并亲自领兵南下占据蜀地之人,尉迟迥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宇文护并没有多做寒暄,立即领着萧纪等人往灞上与宇文泰汇合。

        双方在灞上合兵当日,宇文泰就广设酒宴,宴请南梁诸将,与他们拉拢感情,希望能同心协力共御高贼。

        大家有着共同的敌人,彼此利益一致,都是为了阻止高氏一统北方,故而两帮人相谈甚欢,酒席上言笑晏晏。

        酒宴过后,宇文泰并未立即挥师渡渭水北上。

        一来是他打算诱敌深入,对方走得越远,补给线也被拉得越长,也更有战胜的机会。

        二来则是蜀兵跋山涉水来到灞上,急需修整。

        如今东魏西征大军屯驻玉璧不见动静,也是同样的道理。

        自十月初三出晋阳以来,一连行军半月有余,士卒早已是疲惫不堪,不将精气神养足了,哪敢就带着一群疲敝之士上阵搏杀,那不成了送人头了么。

        这等兵家大忌,高欢可不会犯,相较于上一场西征,如今的他确实谨慎了许多。

        毕竟一场西征大败,让他落下头疾病根,并白了头发,若再来一场大败,只怕命都要丢在这件事上。

        正当两方在玉璧与灞上两地蓄势待发的时候。

        塞北,柔然王庭。

        阿那瓌也终于得到了东魏出兵的具体消息,为此他立即下达动员令,征得兵马二三十万。

        不过他并不打算插手两位亲家之间的纷争,而是要尽起倾国之兵,攻灭高车,一统塞北草原。

        也不能说是两位亲家,长安传来消息,嫁给西魏天子元宝炬,年仅十五岁的长女因难产而死,据说死前见到了种种灵异现象。

        例如看见了被元宝炬赐死的前任皇后乙弗氏的鬼魂。

        阿那瓌不信值此关键时刻,宇文泰、元宝炬等人敢害了自己女儿的性命,但凡有点理智,也不会犯下这等祸事,否则一旦柔然与东魏联合出兵,宇文泰等人拿什么抵达。

        因此,他也相信了十五岁的女儿难产而死的这一说法,有长女的例子摆在这,阿那瓌也开始考虑传信秃突佳,让他暂时无需急着逼迫蠕蠕公主与高澄生育,以免重蹈长女难产而死的覆辙。

        华夏大地在公元540年的末尾,一改过去三年的和平,各地都将掀起大战,就连漠北也不例外。

        而此时的高车贵族却还沉浸在酒水歌舞之间,安于享乐,殊不知阿那瓌已经决心洗刷高车这个曾经的小跟班,带给自己的屈辱。

        秃突佳是知道兄长阿那瓌具体计划的,这些时日他时常向北眺望,作为郁久闾氏的一员,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加入这场复仇大战。

        可看着时常出现在自己面前,年仅十岁的小侄女蠕蠕公主,最终也都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高澄整合徐州、东徐州、北徐州三州之地,将它们合并为徐州,曾经犯下严重错误,却被高欢原谅,深受感动地高岳被堂侄高澄任命为徐州刺史,坐镇东南。

        每每想起高欢重回晋阳时,顶着满头白发来见自己的憔悴模样,高岳便总是懊恼自己当初不能坚定立场。

        堂兄的恩情,这一辈子只能拼上这条命去还了。

        随着二十三万余战兵西征,关东之地不可避免的出现空虚,幸有与柔然交好,故而能够征发河北与济州十万大军南下驻守,以策周全,否则真要面临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

        随着大军入关,南梁也开始在边境增派人手,这给了高岳极大的压力。

        豫州刺史尧雄、荆州刺史侯景都要面对这份压力,所幸三人都堪称一时名将,虽压力巨大,但在有娄昭、段韶所领的十万大军为后盾的情况下,倒也不缺信心。

        其中,以侯景面临的压力最小。

        侯景也是先苦后甜,这么多年坐镇襄阳,直面陈庆之。

        陈庆之去年过世,江陵军心为之动摇,毕竟也是坐镇近十年,不管是谁来接替,都难以达到陈庆之的威信与才能。

        而这也是他在王伟的劝说下,放弃与南梁合谋的想法,最重要的原因。

        本就是处在难以抉择的境地,突然听说南梁少数几个能看得上演的将帅之一,陈庆之病逝,也使侯景决定继续给高氏做忠臣。

        如今的北方武人,大体对南方军将含有一份蔑视,毕竟这群鲜卑化的六镇各族胡人连自己内部的汉军都不大瞧得上眼,更何况是南人。

        若非有高敖曹撑着汉军颜面,还不知要被他们怎么欺凌。

        不过这一时空有高澄大肆招募汉军将士,不止京畿军中汉军占据半数以上,两万盐兵更是全员汉人。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个道理放在军队与国家的民族属性问题上同样适用。

        军队即是经济基础,哪一族占据了军队中的大多数,其所属的民族文化,也将决定国家民族属性这一上层建筑。

        高澄虽然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归于他治下的只有河南、河北。

        如今东魏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其在洛阳与晋阳军政二元制下,是属于割裂状态。

        可以说奉行洛阳政令的河南、河北属于汉化国家,而奉行晋阳政令的河东以及北疆六州,则是彻头彻尾的鲜卑国家。

        没想到吧,居然还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更新。14号的万字完成了,明天尽量在晚上十二点前写完,不拖到凌晨,看能不能办到吧。


  (https://www.02sw.net/3158_3158386/1163951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