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最新文章 > 第211章 大明新经济实验区

第211章 大明新经济实验区


第211章  大明新经济实验区

        谈判……

        那也就只能谈判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局并不是杨丰自己搞的。

        他们的最高统帅也有份。

        皇太孙也有份!

        既然这样大家还纠缠个屁,无非就是陪着人家演戏而已。

        所以最终经过杨大使这个中间人的奔走,山西百姓也都同意了,这个也很合理的,上次参与的主要是太原府和平阳府,实际上平阳府也有几个州县因为各种原因没参与。而泽州潞州另外还有也算山西的大同府,这些都没参与,哪怕大同府不算,光剩下的山西人口里面,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没有推选都头参与。

        还有军户也没参与。

        既然是要民意,那就应该所有民都参与。

        最终新一轮大会得到确认。

        皇太孙本人对此很满意,认为这种方式,也给以后处理一些事情做出了范例,一不用死人,二不用耗费钱粮,和平解决争端。

        足以垂范百世。

        当然,这些都头们向开封的汇聚还需要点时间。

        而且他们也有条件,比如之前的均田免粮,比如军户分地,这些才是真正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后面的军户分地问题,这个涉及大明国策。不过杨丰本来一直在游说朱元璋修改军户制度,而且干脆让刘姐传了些明朝军户制度后期糜烂的记载,直接都让皇太孙拿给他看。老朱本来也有些动摇了,说到底他维持军户制度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但如果财政宽裕百姓负担本来不重,那么修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代价是将领们不满,毕竟这样会动他们的利益。

        但也仅仅是不满了。

        毕竟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田,有自己的俸禄,还都经商。

        朱元璋不禁止军户经商,明初军户经商很普遍,而且这时候也没有单独的商籍,民户军户都可以经商,所以将领经商很普遍。

        剩下均田倒是很简单,其实皇帝陛下也很乐意借着这个机会,把山西的大地主们地分了,这一场事件,让皇帝陛下也看出山西的大地主们还有一定实力,这是必须要打击的,正好现在百姓要分地了,也不会再听他们的,那就给他们把地强行分了。

        看你们以后还怎么搞事情。

        免粮的确不好办,但山西终究也就一年两百万石,仅仅相当于大明岁入的十五分之一,如果杨丰能够通过经济改革,让山西的工商业税收超过这个数字,也可以接受。

        而且山西的税粮主要供应大同一线的驻军,只要杨丰能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其他各省效仿的问题……

        那先看看山西的改革再说吧!

        如果山西能够通过杨丰的经济改革发展起来工商业……

        那可以推广啊!

        皇帝陛下收税是收粮食,就算工商业发展起来,还是买粮食交税,粮食安全没什么影响,反而会逼着商人开荒。毕竟真要是买粮交税,必然会导致交税期粮价上涨,那么对于商人来说,与其买粮交税,还不如开荒种粮交税。

        至于开荒需要的人力,那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

        可以用奴啊!

        杨丰在会宁已经这么干了。

        当然,不是杨丰干的,事实上会宁的开发是绿奴管着,她早就引入了这种先进模式,扶桑的卫所将领从南边倭国购买倭奴,龙泉府的卫所贩卖朝鲜奴卖给垦荒队,不过目前以女的为主。

        那些垦荒队员们本来身边女人不是倭女就是朝鲜,也不存在适应问题。

        这些女人很能干的。

        实际上这个计划就是杨丰和皇太孙合伙,试图在山西搞出个经济实验区,并不是杨丰自己搞的,朱允熥也一直想试验新经济政策,但他爷爷严禁他在江南搞。朱元璋对江南的农业区看的很紧,甚至视为底线,怎么搞都不能动产粮区,直隶,浙江,江西包括湖广,这片区域不能给他动,这是大明粮食安全的根基。

        所以只能往山西发展。

        毕竟搞这个一则需要地方能够粮食自给自足。

        粮食自给自足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

        粮食都不够吃还发展个屁!

        二则要有工商业传统。

        山西最合适。

        从始至终杨丰都不是在胡搞,他的每一步都通知了朱允熥。

        当然,也可能没来得及等他同意而且行动方式完全自主,但这是一种交换,毕竟朱允熥是要他解决周晋二藩,他可以给皇太孙解决这两个危险的叔叔,但他怎么搞,那个用不着皇太孙管了。

        京城。

        杨丰站在龙江关,看着江面上试航的新式战舰……

        他当然没必要一直在开封。

        这时候那里还在修祭坛,包括把周王府改成敕建宋祠,朱元璋给韩林儿加了个宋献宗……

        当然,不要过度联想。

        献属于很好的谥号,只是曹家开了个头,才让人联想,但这个谥号本身是极好的,至此龙凤政权得到了明确的承认,就是宋朝的延续,历史上可以称为后宋了,北宋,南宋,后宋一脉相承,类似于后汉。同样龙凤政权的那些大臣也得到承认,包括朱元璋自己当年的宋仪同三司,江南道兴台左丞相,吴国公,乃至于后来的吴王。刘福通,毛贵,关先生等人,乃至于朱元璋他老丈人郭子兴,统统都作为宋臣,虽然他老丈人已经封了大明滁阳王,但至少人家死的时候还是大宋元帅。

        总之这些人一并放到这个宋祠之中祭祀。

        包括宋朝其他皇帝。

        反正周王府大的很,正殿放帝王偏殿放群臣。

        能找到尸骨的另外修墓,找不到的就算衣冠冢,关先生这些连衣冠都找不到的就立个碑,而且专门在开封给宋祠设了一个卫守护,另外也守护在巩义的宋陵。

        给足面子了。

        所以现在就等昭告上天了。

        至于河神当然回他的黄河,不过临走前还给大明皇帝提了个建议,就是重修黄河北流故道,引黄河水恢复北流,趁着现在河北人烟稀少,尤其是宋朝故道沿线更没多少人口,让黄河北流以繁荣河北。同时减轻黄河的维护压力,另外也避免南流继续堵塞淮河出海口导致两淮洪水泛滥,甚至洪泽湖不断升高,甚至河神还警告说再过几年,恐怕就得修洪泽湖大堤来阻挡湖水淹没淮扬了。而且就算修了也没用,以后随着黄河泥沙不断在清口淤积,这个大堤隔几十年就得加高甚至重修。

        当然,他只是提建议而已。

        是否采纳,这个是大明皇帝的事,毕竟这个工程太大。

        不过这件事在明朝的确有人试图干过,成化年间就有个大臣,提出引黄入卫以通漕运,但被否决,那时候京城在北平,河北早就人口稠密,引黄入卫一旦决口,淹的可就是大明的京畿了。

        但这时候不存在这些问题。

        整个河北加平津目前也就两百万人口而已。

        很轻松可以让出一片河道。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修河堤,所以这是个大工程,但如果从现在开始干,花十几年时间还是能完成的。

        “大使,老朽活了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听说君可以与民为盟。”

        刘三吾站在杨丰身旁说道。

        “那您应该庆幸自己活的久,能看到这种盛举。”

        杨丰说道。

        “如此,君臣之道何存?”

        刘老头很平静地说道。

        “民为贵,君为轻,这可是你们儒家说的,既然民为贵,那尊重民意有什么问题吗?至于君臣之道,我记得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不正,民起攻之也是你们儒家说的吧?

        那你们这君臣之道何存?”

        杨丰说道。

        刘老头笑而不语。

        其实这种局面对他们有利,这也是这些文臣不捣乱的原因。

        之前山西各都的推选,只不过是那些耆老乡贤们脑抽,主要是怕事后担责,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推选结果要么是他们,要么是他们扶持的人,不可能出现之前那样把些刺头推出的情况。

        也就是说以后如果真在这样重大事情上让地方推选来议事,那肯定就是耆老乡贤们控制局势。

        也就是士绅们。

        这是好事。

        只不过这次被杨丰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已,但以后不会这样了。

        实际上现在泽州等地的都头推选就已经开始士绅化。

        而他们之前孜孜以求的,无非也就是从皇权手中争夺权力,现在杨丰搞出的这套,正好可以让他们以民意方式争夺权力,当然不能反对。就算因为是杨丰搞出,所以不能公然支持甚至要指责一下,但却是要在一旁坐收渔利的。

        “刘公,听说您是这一科的主考?”

        杨丰突然笑着说道。

        新的科举得过完年,不过主考已经定了。

        “正是。”

        刘老头点了点头。

        “那就祝您能给陛下再选些才子了。”

        杨丰说道。

        所以南北榜该开始了。

        虽然现在局势改变,但要说这老头再搞出南榜,应该也是很有可能。

        教训一下北方文臣啊!

        这一次来恭,暴昭这些北方文臣扮演了什么角色,刘老头他们可是清楚的很,这些北方文臣明显已经效忠皇太孙了,这样南北文臣事实上已经对立,有这个机会不教训他们一下才怪呢!更何况北方文臣只要有一科出现断裂,那就是南方文臣多出数以百计的官职,然后形成巨大优势,反正刘老头今年都已经过八十了,也不在乎出事。

        他已经超越谋反谋大逆谋叛和杀人以外的所有法律了。

        而且这已经不是储君之争的问题。

        而是南北之争。

        儒家内部的派系之争,这个甚至比储君之争更严重,毕竟储君之争可以改换门庭,大不了不再支持朱允炆转而支持皇太孙。

        可南北之争不行。

        你总不能搬家到北方吧?

        南方籍文臣对北方籍文臣的蔑视是根深蒂固,一则他们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北方文臣在他们看来,某种意义上算被征服者,二则北方籍文臣儒学的确差些,毕竟胡化已久,能通文墨就不错了,不能指望他们有多么大的学问。

        三则……

        当然是以正统自居。

        毕竟我大宋靖康之变后,衣冠南渡,留在北方的都是些渣渣。

        这正统性的问题可是原则性的。

        所以他们搞出个南榜,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

        刘三吾没有在意,他们继续看着面前的新式战舰,这是燕王督造的第一艘新式战舰,也就是为远赴美洲准备的远洋船。按照大明的标准,属于三千料海船,船型当然是英国式的盖伦船,龙骨是铁力木制,其他部分也多数都是荔枝木,樟木,舵则是乌婪木。

        可以说全都是最顶级造船木。

        好在这时候是明初,这些木料还不缺。

        尤其是以后打下安南,那就更不缺铁力木之类了。

        其实杨丰很想让朱棣用金丝楠木造一艘船看看,毕竟这时候金丝楠木还没被他修皇宫,四川那边数量还很多,这东西应该可以拿来造船,唐朝就用过。这样一艘金丝楠木战列舰作为大明燕王的座舰,那绝对的高端大气,虽然朱棣不是亲自去美洲,但这样的战舰作为他的使者乘坐效果也一样。

        而且未来可以专门用来巡视那些海外属国,让他们感受一下天威。

        “大王,这些人操船还有些问题。”

        杨丰看着走过来的朱棣说道。

        新式战舰可是软帆,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行。

        “大使,您先别管船了,皇太孙五百里加急,让您赶紧回开封。”

        马和笑着说道。

        “呃,又出了什么事,我刚回来还没三天呢!”

        杨丰说道。

        “听说是泽州那边有人因为选都头打起来酿成了械斗,而且还动了火器,死了十几个人,皇太孙说既然您是中间人,如今这时候也就得您去处理。”

        马和说道。

        “大使,看来这些刁民依旧顽劣不堪啊!”

        刘三吾说道。

        “也叫武德充沛!”

        杨丰说道。

        这种事情毫不稀罕,甚至属于他计划好了的,毕竟他搞这些的目的可不是让那些耆老乡贤控制民间,推选都头的重要性,他早就已经在民间散播开。出现械斗是好事,意味着老百姓真重视起来,已经开始学会用武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https://www.02sw.net/3194_3194640/1169823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