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无意间的功劳
《百家姓》只是启蒙读物,但从它现世的那天起,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重的。
古代有蒙学,就是启蒙之学。然而华夏历史从上到下数千年,一直到辫子朝,真正的启蒙读物只有三种,《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
如今的唐朝,在李钦载之前,三字经和百家姓还没面世,孩童启蒙所读的只有《千字文》。
昏庸的君主希望的是百姓愚昧,因为愚昧才好管理,容易煽动,也容易糊弄。
但对英明的君主来说,他希望看到的是知识经义的普及传播。
因为读书才能明理明德,知礼义廉耻,犯罪的人就少,造反的人就更少,不仅维护天下治安,更能巩固统治。
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这特么才叫天下大同呀。
李治无疑是英明君主,他很快便看到了百家姓的价值,不仅仅是启蒙方面,还有政治方面的。
“《百家姓》么?来得正是时候。”李治眯眼笑了起来。
武皇后不解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悠悠道:“两年前,朕的舅舅长孙无忌去世,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对朕表面恭顺,然而背后却颇有怨恚,父皇在世时,这些世家门阀对父皇可谓忠心耿耿,可父皇崩逝后,他们便有些不安分了……”
武皇后能在李治的后宫中厮杀出来,废掉了王皇后成功上位,她的政治嗅觉也是非常敏感的,闻言凤眼一亮。
“陛下是说,借《百家姓》继续打压世家门阀?”
李治拈起桌上的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正是李钦载所撰《百家姓》全文。
屈指弹了弹薄薄的纸张,李治悠悠道:“昔年父皇在世时,曾旨令高士廉修撰《氏族志》,高士廉三易其稿,终于合了父皇的意。”
“氏族志中,我李家皇族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各大世家门阀为第三等,父皇这一举动,将天下的世家门阀狠狠敲打了一次。”
“父皇能做的,朕为何不能做?”
武皇后凤目放光,低声道:“陛下欲重修《氏族志》?”
李治笑而不答,眼睛盯着面前的百家姓,忽然叹道:“英国公的这位孙子,大才也!”
武皇后掩嘴笑道:“听说是为了给他的孩子启蒙,又觉得千字文太深奥难懂,于是索性亲自编撰了《百家姓》。”
李治一愣,意外地道:“李钦载有孩子了?朕未听说他成婚呀……”
武皇后哼了哼,道:“臣妾着人打听了,李钦载也不是省油的灯,孩子都快五岁了,早年间与府里的丫鬟私通生下的,无名无分连庶子都算不上,但他对那孩子倒是颇为疼爱。”
李治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道:“男人嘛,难免有冲动失智之时,朕当年与你还不是……”
武皇后脸蛋儿一红,轻轻推了他一下,嗔道:“陛下,光天化日的,又是大殿之上,不可胡说忘形!”
李治大笑,随即突然眉头一皱,双手用力按住脑袋,痛苦地呻吟起来。
武皇后慌了,急忙站起来道:“陛下风疾又犯了吗?”
扭头望向殿外,武皇后沉声道:“来人,快宣太医!”
李治呻吟片刻,这才摆了摆手,道:“无妨,朕好些了。”
武皇后担心地看着他,叹道:“陛下的风疾发作最近越来越频繁了,请遍天下名医都无法根治,可如何是好。”
李治苦涩一笑,道:“朕自问未做过残害忠良荼毒百姓之事,为何受此天罚,朕也不知道。”
指了指面前的百家姓,李治继续道:“科举要推行下去,世家门阀的阻力很大,恰在此时,李钦载编撰了《百家姓》,岂不是与当年父皇的《氏族志》相呼应?不得不说,这是天意呀。”
武皇后也点头,若论对世家门阀的痛恨,她其实比李治更甚。
当年废王立武一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世家门阀代表,对她可是口诛笔伐,那一次她与王皇后争锋,谁若败了,结局必死。
后来王皇后败了,果然也死了。
而武皇后,等于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这些全拜世家门阀所赐,教她怎能不痛恨世家?
“陛下欲向天下推行《百家姓》,以此敲打世家门阀?”武皇后当即问道。
李治点头,沉声道:“对世家门阀,朕既要用,也要防,从朕登基开始,便决意要推行科举,打通寒门子弟入仕的道路,世家门阀给朕阻力,朕就要不时敲打他们。”
“这篇《百家姓》,表面上是孩童启蒙之物,可若是推行天下,百家姓上对姓氏的排名人人皆知,效果可比当年父皇的《氏族志》好上无数倍。”
武皇后再次看了《百家姓》几眼,嫣然笑道:“这李钦载倒是好才情,编撰的百家姓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将天下世家之姓的排名有意排到后面,莫非他是故意迎合陛下的心思?”
李治大笑道:“这年轻人,不仅聪慧,心眼也不缺,甚合朕意。”
说着李治神情一肃,道:“传旨尚书省,将《百家姓》颁行天下,各州刺史,县令,学政博士,皆需在各州各县各乡张贴《百家姓》,告诉尚书省,此举只为天下孩童启蒙之用,并无他意。”
武皇后抿唇轻笑。
理由很强大,跟掩耳盗铃似的。只为孩童启蒙用得着到处张贴?连乡下村庄都贴上,同样是启蒙读物的《千字文》怎么不见你到处张贴?
武皇后目光闪动,轻声道:“陛下,可有算过英国公之孙最近为大唐社稷立了多少功劳?”
李治一愣,然后若有所思地喃喃道:“神臂弓,马蹄铁,百家姓,有文有武,而且每一桩都是大功,英国公家的这位孙儿不简单,国之大才呀……”
武皇后点头,又道:“陛下,这等大才之人,不可不重用,可不能真的任其懒惰放荡,好好的人才扔在家里混吃等死,对社稷对天子,都是莫大的损失。”
李治苦笑道:“你可曾揣度过英国公的意思?”
武皇后睁大了眼:“孙儿出息了不是好事吗?”
李治摇头:“英国公功勋显赫,他其实并不愿孙儿被委以重职,怕的是木秀于林,更怕李家权柄过重,引朕猜忌。”
武皇后蹙眉:“陛下非狭量之辈,老国公怎能……”
“有卫国公李靖之前车,英国公怎能不引以为戒?”
武皇后恍然,卫国公李靖,大唐当年击败东*突厥的首功之臣,正是因为他击败突厥,军中声望达到了巅峰。
就算胸怀宽广如李世民者,也不得不悬起了心,当年李靖班师回朝后,朝臣们不仅不赞其功,反而纷纷参劾李靖纵兵抢掠,很难说背后是不是李世民的暗中授意。
后来李世民与李靖关上房门深聊了一次。
君臣二人聊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从此以后李靖便交卸兵权,闭门谢客,一直到临终老死,也不曾再参与军务和朝政。
站在帝王的立场,李世民如此处置,也不能说他错了。毕竟李靖的存在确实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实在是他在军中的声望太高了,高到只需登高一呼,千军万马便很有可能帮他推翻立国不久的大唐。
李世民没有弄死他,而是让他平安活到寿终正寝,其实也能说明李世民确实是个胸怀宽广的帝王,能做到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了。
武皇后终于明白了英国公李勣的心理。
他害怕步李靖的后尘,不愿让孙儿李钦载掌握太大的权柄,皆因对皇权的敬畏。
敬畏皇权的家族,才能活得长久,家业百年兴旺。
人越老越精,李勣无疑是个精明又聪明的老人。
弄清原委后,武皇后哂然一笑,道:“李钦载才气本事都不缺,又正是锋芒毕露的年纪,老国公拦了一次两次,还能拦他一辈子不成?”
李治犹豫片刻,道:“编撰百家姓亦是大功,有功不可不赏,但看在英国公的顾虑份上,朕又不能重赏……”
“着舍人拟旨,可晋李钦载谏议大夫,着赐宫中骑马,金鱼袋一,紫金玉带一。”
说着李治顿了顿,又道:“李钦载那个儿子……是私生子么?”
武皇后点头:“与丫鬟私通所生,确是私生子。”
李治笑道:“他那么疼爱孩子,亲自为孩子编撰《百家姓》,倒是给朕帮了不小的忙,按理说,那个私生的孩子也不能不赏赐。”
“便给他那个孩儿封个‘轻车都尉’的虚衔吧,长大后若是个人才,朕再重用。”
武皇后笑道:“陛下仁义慷慨,臣妾拜服。”
李治咂了咂嘴,忽然笑道:“说来朕倒有些想念李钦载了,上次与他接触后,朕才知道他也是个秒人,与他闲聊亦有所得。”
武皇后颔首道:“臣妾也听过陛下与他聊天,确实言中有物。不过臣妾听说李钦载如今在渭南县的庄子里,主持李家秋收后,李钦载便留在庄子里没回长安。”
“那就着舍人去宣旨,然后把他带来长安,朕欲与李卿奏对。”
(https://www.02sw.net/3200_3200992/6991678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