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北美洲再造中华大结局 > 第360章 时隔十年,重开科举

第360章 时隔十年,重开科举


  对于细分明人族裔一事,郑克殷发现殿中群臣没有什么意见——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明朝”已经在去年年终正式走到了其国祚的尽头,“明人”本来就已经不再是合适的概念了。

  这几年里,“明人”“汉人”俩词已经被文人和民间所混用,甚至还有少数人会说“福建人”“台湾人”“扶桑人”或者“金门人”“圭谷人”,其实是有些混乱的。

  而且在这一时代,真正的“皇汉”其实并未成型,“汉人”的边界在哪,在人们的认知中是模糊不清的,绝非刻写在身份证上被反复提醒且一辈子都无法改变的一种身份。

  郑克殷要推行的细分明人族裔之策也只是在官府公文和群臣文书中做要求,他根本不打算做民族识别、写在户籍档案之中——对于有意打造国家认同的统治者而言,这种民族识别极需警惕和忌惮——因而这些族裔称呼依然属于是“主观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他也在大殿上强调,除了“瀛洲人”或者称具体的府、州之人(如橡阳人、鹰阳人)以外,所有的这些族群称呼都尽可能地少用、不用。

  甚至连“澳龙人”“苗国人”也都是如此,郑克殷希望过些年将只剩下“澳龙语”“福部苗国语”等概念。

  此事敲定之后,郑克殷便也也将群臣的注意力印象这场殿议的重点内容——

  “我们知道,神州东渡以后,冯、刘奸党不再举办科考;我们在去年以殖民司新招官吏为名办了一场称不上是科考的考试募官,作为试水。

  “由于殖民司的特殊性,我们看得到,在金京这儿这场考试的响应者寥寥无几。

  “所幸我们还是得到了像沈一葵沈大人这样的英才,这令我认为重开科举是必要的。

  “科考断绝了十年,也使得大批书生文人在神州东渡以后郁郁而不得志,不过随着我们瀛洲青丘国的不断开拓,我们仍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吏来管理越来越庞大的领土。

  “不过,诸位大人,我得提醒你们,殖民司在这些年的实践之中愈发认识到,管理社会、管理臣民的才能,与钻研四书五经的才能绝非一回事。”

  也只有在郑克殷确保自己能有足够的威望和兵力控制这个王国的情况下,郑克殷才会敢对儒家这样步步紧逼,揭示出这种无情的、赤裸裸的事实。

  书生们十年寒窗苦读尽在钻研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对于当官有用的能力,也不过是那点文书写作能力以及可能的道德修养——后者甚至可能会形成极为保守的思想观念,颠倒会带来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

  甚至,明朝的儒家文官们所过分强调的繁文缛节,也是明朝灭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语文能力本不必通过苦读四书五经来获取,这是不符合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科学规律的。

  “所以,为了重开科考,或者说设计一套适合于我们瀛洲王朝的科举体系,我们将全面检讨考试科目。”郑克殷斩钉截铁地说道。

  蔡济等人先前已经被怼得无话可说,此时便是更加没啥表示了。

  唯一叹息之人,便只剩下了林佚。

  接下来的话,则是由陈梦球来说——

  “臣以为,郑安良公子领导的觅腾学堂其实给出了很好的范例,该学堂给澳龙‘孤儿’们提供的课程为国语、文字、族语、宗教、武艺、农艺六科,可以说皆极为实用。”

  除了六科以外,实际上郑克殷还有意增设理工科的课程,只是在明清两朝,中国人根本没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完全没有放进科考或者庠序之中,这也使得郑克殷即使想开相关的课程也没有教材可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似乎是引入懂科学的红夷,而这自然是有很大难度且需要时间去完成的。

  郑克殷便暂时不将数理化列入科考,而是打算在这几年间凭借自己的记忆,将算术、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科目的基础知识——也即是小学至初中的级别——汇编成册,起码要让瀛洲人首先学会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啥都云里雾里的。

  目前来说,重开科考的科目,最好还是对应觅腾学堂。

  郑克殷仍然将国语和文字分成两科,前者专指官话,考察的是考生讲官话的发音和口语能力,以及字词和语法的使用能力;后者指书面语和汉字,仍然通过写作来考察。

  郑克殷已经有意改革书面语,他将倡导使用半文半白的三及第文体,允许使用个别字面上通俗易懂的闽南语单词以及被借入到瀛洲人的闽南语或官话中的澳龙语词,所谓三及第,便是文言文、官话白话文和方言(目前仅包括闽南语和澳龙语)三者混用形成的文风。

  在谈及重开科考所涉及的其他科目以前,郑克殷也重点谈论了这一问题。

  “之所以提倡三及第文,原因在于以《大学》《中庸》《尚书》为代表的上古文言,对于今人而言已经极为晦涩难懂。

  “而我先前说过,钻研四书五经的能力,与为官的能力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书生用多年时间掌握那些现在根本没人讲的词句,并不能让他更好地管理士兵、商人、工匠和农民。

  “实际上我们在这几年中已经在实践这种新文体,经过实践我们也认为,像已然汉化的澳龙熟番,还有农夫、渔民们,是能够大体听得懂、看得懂这种文体的,只是对于他们而言仍然显得文绉绉了些。

  “当然我们的实践属于是每人有套自己的表达习惯,因而制订新文体需要一定的规范化。”

  对此郑克殷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允许不同的同义词使用,比如“来势”、“利害”(在这一时代“利害”使用得比“厉害”更多),比如“照枝”“见面”,比如“诤怀”“争论”,但大体上官方会推出更推荐的词组,像是上面这些案例之中,“利害”、“照枝”、“诤怀”就被认为是更文雅的用词。

  而在这三及第文体中,相较于文言词和官话词,方言词可能才是最需要规范的部分。


  (https://www.02sw.net/3203_3203358/1095548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