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李旦与颜思齐
第441章 李旦与颜思齐
朱由校对汪应蛟的反对毫不在意,反而饶有兴致地望向毕自严。
“爱卿既然这么说,看来你已经有了招安的对象了?”
听见皇帝没有露出不耐烦,反而耐心地询问详情。
“陛下,据微臣所知,目前海上有势力的海盗无非有二,一名为李旦,二为颜思齐。此二人均以日本为基地,拥有武装船队。
平日素来在大明西南、日本,东南等航线进行贸易跟船只抢劫。只要朝廷能招揽此二人,委以官职,招纳船队,则海寇自平。”
这二人大名鼎鼎,朱由校自然听过,只是这二人雄心勃勃,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接受朝廷招安。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子来回踱步,心中权衡招安的利弊。
毕自严跟汪应蛟也跪在地上默不作声,等皇帝思考后定夺。
“招抚海盗一事也不是不可,但朕有几个顾虑,一则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招安。二则他们之前不受朝廷约束,如果招安后,打着朝廷名号肆意妄为,岂不是更加败坏朝廷的名声了。”
“陛下不用担心,臣之前对此也有了解,发现他们之所以为海盗大多是形势所迫。”
毕自严一听皇帝赞成其想法,心中甚是欣喜,当即开口想要打消皇帝顾虑。
“李旦、颜思齐等人本就是大海商,其纵横海上进行贸易,不仅要跟我大明商贾展开竞争,更要与葡萄牙人、佛郎机人展开竞争,西洋人船坚炮利,因此他们也必须铸造火炮,打造战船与之抗衡,也是十分费力。
因此只要朝廷派人招安,臣不敢说他们一定会同意,但臣可以保证,这个选择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只要李旦等人不是傻子都能明白,招安后可背靠朝廷与西洋人抗衡,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但没想到汪应蛟一听这话,对毕自严更加不满了。
什么背靠朝廷跟洋人抗衡?
这不就是皇帝担忧的事情嘛,这些人连火炮都敢私自铸造,摆明有造反嫌疑。等背靠朝廷兵强马壮后不知道要干出什么事情来。
“这些人先是违背朝廷禁令私自出海,现在又私自铸炮。朝廷有令,私自铸炮罪同造反,这种人就是目无王法,胆大妄为,实在不能重用,还请陛下三思。”
听着汪应蛟的反对,朱由校也不禁点点头。
汪应蛟说的很有道理,拥有后世记忆的他,自然知道这些人归顺朝廷后会是什么样子,出不出力不知道,但打着朝廷旗号经商,乱来是肯定的。
“汪尚书这话恕在下难以苟同,朝廷招安他们,不就是看中他们有火炮跟战船嘛。并且这些人纵横海商多年,对西洋人也甚是了解。
如果招安就可获得其战船为朝廷重用,不知能给朝廷节省多少花费,汪尚书是户部尚书,这一笔账应该能算清楚吧。”
听着汪应蛟连声反对,毕自严也不禁摇头。在他看来汪应蛟这种人就是太讲究朝廷尊严,根本不考虑现在现实的问题,如果不招安,那东南贸易该怎么办?
但毕自严心里清楚的很,汪应蛟的意见并不重要,他只要皇帝支持就行了。
“陛下,据臣所知,李旦、颜思齐等商贾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招安以后,慢慢分化其众,随即加紧训练朝廷水师,这些人自然不足为虑,还得俯首听命尔。”
他说完就望向皇帝,见皇帝还在思考没有下决断,于是接着说道:
“而且他们二人都在日本定居,与日本官府往来甚密,如果能招安的话,我大明商贾去日本贸易岂不是更加方便。”
朱由校闻言心中暗笑,这毕自严为了能劝自己招安,真的是什么理由都用上了。
难道有他们二人在,大明的商贾就去不了日本了嘛,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毕自严这话有些荒谬。
不过话说回来,毕自严的建议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现阶段朝廷招募李旦跟颜思齐确实是最好的策略,并且朱由校也有自己考虑。
明年荷兰人就要来了,到时候李旦这些知道怎么跟西洋人打交道,还精通海战的人的作用就很大了。
并且毕自严最后一句话其实也打动了朱由校。
根据朱由校的记忆,这个李旦还资助过德川家康,所以在日本的地位颇高,未来如果要对日本下手,他们二人可能会是个助力。
想到这里朱由校便站起身,望向毕自严缓缓点头道:
“既然爱卿这么坚持,那朕就同意招安。此事就由你亲自负责,只要他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就对其以往事情既往不咎,朝廷也可授予他们参将、游击之职。”
“多谢陛下,臣遵旨!”
毕自严一听大喜,立马躬身行礼,感谢皇帝的恩准。一旁的汪应蛟见皇帝居然同意其所请,当即就要反对。
<div class="contentadv"> 朱由校见他如此,立马摆摆手,让其冷静下来。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非常时期就用非常之策,招安又不是什么有违朝廷体面的事情,朕看可以试一试,不过具体能不能成行,就要看毕爱卿的了。”
朱由校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又扭头望向毕自严。
“招降海寇,朕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个人才,此人叫郑一官,本身精通海贸,说不定跟李旦认识,到时候还可以帮上忙。”
毕自严自然知道此人,他现在在京城中可是传奇人物,其故事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听闻此人不知怎么被皇帝看中,让皇帝和勋贵给其投资将近一百万两银子,组建大明商社,专门经营海贸。
现在利用皇帝投资的名号,等同于皇商,做生意无往不利,获利颇丰。这让毕自严就对此人印象贼差,居然蛊惑皇帝做生意,这不是行武宗开皇店的故事嘛。
想到这里毕自严就想出言劝谏皇帝,但其想了会还是忍住了。内阁诸人都没有说什么,他为何要出这个霉头呢。
“多谢陛下!”
朱由校见毕自严同意,当即满意的点点头,颜思齐他不敢保证一定会投靠朝廷,但李旦他却是有信心的。
因为他知道在明末海盗中,李旦是资格最老的,也意味着其年龄也是最大的,在他的印象中再过两三年,李旦就会因病去世,整个李旦集团也会分崩离析。
这种人现在最希望做的就是安稳下来,朝廷招安他,不就是让他安稳下来的最好的方式,只要朝廷一招安,他定会欣然同意。
可见南直隶的水师事情不仅确定下来,还有了招安李旦等人的提议,这让朱由校心情不由大好。
此事解决后,下一个事情便是商议改革漕运之事。
但此事关系重大,如果只是跟他们两个商量就确定的话,着实有些草率了。
“铛!铛!铛!··”
突然几声钟声从远处传来,毕自严闻言稍微一愣。
他以往还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心中有些奇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想循声找找哪里发出来的声音。
但朱由校跟汪应蛟等人却对这个声音习以为常,见毕自严面露惊异之色,朱由校摆摆手呵呵一笑道:
“爱卿勿忧,这是西洋僧侣进贡的自鸣钟,每过一个时辰都会发声提醒。听声音应该到巳时(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了,时间不早了,下午我们还要去文华殿议事,伱们两个不用回去了,就陪朕用个午膳吧。”
毕自严跟汪应蛟自然是感恩万谢,连忙应了下来。
一旁的汪伯雨早就让乾清宫小厨房做好了午膳,见皇帝开口后,当即就让人端了上来
见议事完毕,众人纷纷轻松不少,吃饭时候朱由校问了毕自严许多关于南直隶的见闻。
他虽然也微服私访过,但最远也就是在京城内晃悠,对于民间的许多情况远远没有毕自严了解的多。
毕自严也知道皇帝喜欢听一些奇闻,专门挑一些民间趣闻讲给朱由校说。
有些故事甚是有趣,惹得朱由校哈哈大笑,乾清宫内好不热闹。
乾清宫内热闹声传不了太远,但皇帝在乾清宫内会见毕自严、汪应蛟的消息却传得很快。
“景会(毕自严的字)是个能人,当时力排众议前往南直隶上任,接下了那么大一个烂摊子,现在又运送一千万两到京城,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文渊阁内,众人也都票拟完了题本,刘一燝一边茗着茶,一边向孙承宗、叶向高等人感慨起了毕自严。
不过目前朝中最大的事情无非就两个,一是西南大捷,二就是毕自严押送盐两银入京了。
而相比较西南大捷,他们更在乎的是毕自严。
毕竟能把整个南直隶官场搅个天翻地覆的人,都不是简单人物,上一个人还叫做海瑞!
“确实如此,朝廷未来两年的用度完全够了,这种功劳任谁都会被另眼相待。就是不知道陛下对其是怎样安排,是要升迁还是继续留任?”
孙承宗对毕自严十分认同,觉得其做事干练,十分有能力,正如刘一燝所言,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但饶是如此,他现在却不敢对毕自严未来的动向发表意见。
(https://www.02sw.net/3215_3215578/1160013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