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我为天下师在线阅读 > 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么追更?

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么追更?


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么追更?

        紫禁城文阁当中,朱元璋难得的没有沉迷奏疏,或许是因为渐渐入冬,他老朽的身体也跟着变得越来越迟缓呆滞。

        自从在坐了一趟火车回来,实验室的事情已经慢慢落实,宫里直接委派了太监进驻科研院,但只负责审查监视,不对具体的事情进行干涉。

        之后的几天朱元璋越来越少的批阅奏书,事情多数都扔给了朱标,身体精力的衰退不容得他不接受。

        因为一开始工作的话他总是不自觉就发呆,所以现在的他更多的是做些放松和愉悦的事情,就比如现在他就躺在躺椅上,听着朱标给自己读报。

        他一向重视报纸,如今关中报社划归礼部之后,第一期的《大明官报》样板已经出来,第一时间就送来了朱元璋这里过目。

        相较于《关中周报》来说,官报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广泛了,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关中区域,真正有了官方报纸的一点模样。

        整体听下来,新闻的选取上南北都有,有宏观叙事,也聚焦小民,尺度都拿捏得非常合适,之前朱元璋觉得是很不错,士子们若是看了这份报纸,可以对大明的一些重要事情有基本的了解了。

        当然,搞官报有好处也有坏处,那就是相较于关中周报时效性更差了,因为范围大了之后,获取信息和输出信息的周期也就拉的更长,反而不如地方性质的小报,而且搞官报之后,距离京城越是远,其滞后性也就越高。

        要想完全打破这样现实因素的制约,只能等到哪一天电报机鼓捣出来,抹除信息的传递障碍,那时候才能有真正高时效性报纸,一日一报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虽然如此,也不能否认对大明人来说,有着这样缺点的报纸依然是他们最好的信息渠道,而且因为其全面性,更容易被广大地区的人接受。

        “父皇,近日解缙递上了一封奏疏,是关于在大明全国分设印刷厂以及分销网的建议,其大体都是按照当初关中报社扩张的路子来的,直接照搬当初的成功经验,倒也是不错的法子,儿臣觉得可行。”

        报纸念的差不多了以后,朱标就说起了与这相关的事情。

        朱元璋虽然现在慢慢远离事务,但其实并不怎么习惯这种生活,朱标也只能平时略微聊一聊政事相关,缓解老父亲的下岗焦虑症了。

        果然一说起这个,朱元璋就精神了不少,精力不够也不影响他了解国政事务。

        “解缙这小子虽然说言行死板了些,但才华还是有的,光看这个报纸,他对内容的把控还算是精巧,不枉朕当初让他去报社学习,如今看来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朱元璋呵呵笑起来,朝廷里面的这些个年轻人里他看得上的不多,除了许良这个太过耀眼的,剩下的数得上的也就解缙,蹇义,夏原吉几个了。

        偏偏解缙做事又太过死板,不懂得奉迎君主,经常搞得朱元璋下不来台,慢慢也就被边缘化了。

        但是他的才华朱元璋还是认的,当初殿试点名,还差点给他点了个头名,如今给他安排了个合适的差事,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慧眼识珠。

        想了想,他又看向了朱标:“解缙此人就是太追求儒家君子做派,朕看着是迂腐了些,但还是可以用的,以后你做事莫要学朕,对待臣属该宽容还是要宽容的,朕竖威权,你便要立仁和,明白吗?”

        朱标连忙点头:“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会亲善臣属。”

        或许是预感到了什么,朱元璋放下政务之后,一有机会就喜欢逮着朱标说教,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朱标其实也明白,这是老父亲放不下大明这个帝国,更担心朱家后代受不好这个社稷,只能通过这种说教来缓解焦虑,所以每次这种时候,他也都会乖乖配合听话。

        朱元璋似乎是思维有些跳跃,刚刚说完解缙的事儿,沉默片刻后又想起了报纸。

        这官报的第一份样报总体来说,听下来体验还是不错的,就新闻质量而言甚至远超过原本的关中周报,毕竟朝廷中枢消息通达,各地发生的事情这里都有信息,解缙只需要略作整理,很容易就能定下新闻稿。

        虽然如此,但是朱元璋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听的时候还没感觉到,听完了回味到不对,他就很不舒服。

        “不对,咱官报怎么没有《天下地理志》的连载了?”

        好一会儿朱元璋才醒悟过来是哪里的问题,原来是《天下地理志》的连载断了!

        这不应该啊,自从许良发表第一篇以来,《天下地理志》就长期连载,一期的内容都没有掉过,这也让读者之一的朱元璋产生了习惯,所以这一期没了连载,他立马就感觉到缺了东西。

        <div  class="contentadv">        “嗯?”朱标愣了一下,拿起报纸再翻了翻,但确认之下依然没有看到连载:“报纸上确实没有。”

        朱元璋顿时皱眉了,难道是许良断更了,这也不合理啊,这么多年都没断过更,偏偏到官报的时候就断了?

        虽然说现在的报社成了朝廷正式的衙司,报纸也成了官方的报纸,但一切也都是从关中报社继承过来的,许良要发表的话还是一样要用原来的渠道,多少年的连载了,岂是说断就能断的。

        “把许良算了,还是把任亨泰叫过来问问。”

        朱元璋原本想着直接问许良什么情况,但还是决定先弄清楚什么情况再说,以他多年当皇帝的丰富经验,立刻就能有不少可能的猜测,他感觉这个事情问题不在许良身上,大概是在礼部这里。

        上期连载才刚刚看到非洲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生民,大多数仍然都处于部落时代,但其上也曾诞生过埃及这样的辉煌文明。

        朱元璋正看得新奇的时候,就等着连载要看下期呢,这突然就断了可太难受了。

        这么多年了,许良的连载下来的《天下地理志》所包含的外部世界信息,不断的丰富着大明人对世界的认识,这其中就包括了朱元璋,他们由此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一样是无比广阔的。

        某种程度上,这甚至是目前为止许良最为世人所熟知,也是评价最高的一部作品了,毕竟儒家人可能不认可科学相关的东西,但是这样有助于开拓视野认识世界的书,他们还是不吝啬称赞的,这可以说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最全面的作品了。

        几年时间的连载,《天下地理志》已经算得上是一篇巨著,其内容包罗万象且浩大深入,不仅仅只是介绍世界大陆的分布,更多的是对各地文明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风俗习惯进行详细的讲述。

        就连朱家父子他们都感觉,自己的视野因为这本著作而变得更高,似乎真正把大明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

        以前极远之地是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上面的人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些什么物产,这些事情对大明人来说都太过缥缈,他们没有兴趣知道,就算知道一点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半点影响。

        但是看过这本书,他们的视野才一下子拔高,真正对这个世界有了全面的审视,然后不少人发现,华夏之外一样也有强大文明。

        这一点尤其以朱元璋的感受最为深刻,他作为华夏文明如今的掌舵人,甚至隐隐中能够预感到一些东西。

        如果他现在还年轻,出于对世界的全新认识,他或许会更加倾向于向外开拓,但是现在他只能把这种想法寄托在朱标的身。

        这世界远比想象中的更大,那么大明也应该更大更强一点.

        其实朱元璋的政策从保守转向进取,跟视野的开阔也有很大关系,说到底原来他只是农民出身,小农思维让他倾向于保守和稳定,但是重新认识世界之后,这也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起大明了。

        如果把整个世界都联系起来看,大明目前所奉行的保守政策,究竟是不是合适,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任亨泰来的很快,进了文阁之后便向着朱家父子分别行礼。

        看到朱元璋手里捏着《大明官报》的第一期样报,他就明白大概是朱元璋对这个有些什么特殊的意见了。

        “还请陛下示下,是否样报有何处不妥的地方!”任亨泰小心拱手道。

        朱元璋慢慢放下报纸,淡淡道:“朕想问,官报上为何不见许良连载的《天下地理志》,是他没有投稿吗,还是其他的原因?”

        任亨泰顿时一愣,没想到朱元璋最关注的地方,居然是许良的投稿。

        这让他感觉很不好,朱元璋对许良的一个稿子都如此关注,长此以往下去那还得了,以后不得真的迷信了许良的那什么科学?

        越是这样,任亨泰的抗拒心理就越是严重,他见不得皇帝和许良相关的东西沾边。

        “启禀陛下,许侍郎是有投稿的,只不过《大明官报》乃是朝廷发行的官面报纸,其主要功能应该是朝廷面向民间的一个宣扬渠道,是为了帮助朝廷正肃天下风气,加强思想教育,而许侍郎的投稿却并不能起到这般作用。

        这样的无关内容不必要予以刊登,臣以为发表在官报上是公共资源的浪费,是极为不合适的,是以就把许侍郎的投稿退回处理了。”


  (https://www.02sw.net/3266_3266404/1159368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