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舆战
第287章 舆战 “国师回来了。”
大殿中,朱棣看向风尘仆仆的三人,由衷露出了一丝喜悦之色。
主持变法,还是得姜星火和还俗的姚广孝来弄,让他自己面对群臣如同苍蝇振翅一般的反对声,还是太麻烦了。
虽然受到了景清血誓的阻碍,先要处理好巨大的舆论风波。
因此拜国师的仪式,以及成立总裁变法事务衙门,都得暂时拖延一阵子。
但在朱棣这里,姜星火已经是国师了,从狱中破壁的那一日起就是了。
“见过陛下。”姜星火作揖行礼道。
有朱棣的特许待遇,姜星火见任何人,哪怕是皇帝本人和皇后,都不需要下跪,只需要作揖即可。
“嗯。”朱棣微笑颔首,随后说道:“来人,给国师和荣国公赐座。”
待姜星火与姚广孝在小锦墩上坐下后,朱棣把朱高煦离京后,南京城里又发生的一些事情说了说。
主要是受到景清血誓的影响,反对变法的官员、士大夫们纷纷上书,奏折都要把内阁给堆成山了。
朱棣的态度统统是“已阅不回”。
坐等姜星火和姚广孝回来再商议处置。
说罢,朱棣问道:“关于朝野间反对变法这件事情,国师可有良策教朕?”
“这种事倒也不意外,其实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对策自然是有的”
姜星火思忖片刻,才将自己心中所想缓缓道来。
“舆论战,想要破敌,无非三个方面。”
“喔?”
朱棣没想到,姜星火的对策一开口,听起来就很像那么回事。
这让他心中对于姜星火的能力,不由地又多了一分肯定。
“第一方面,疲敌。”
姜星火的手搭在膝盖上,有节奏地敲击着,缓缓说道。
“所谓疲敌,便是不在敌人的舆论战场上纠缠,而是从其他不能决定舆论战胜负,但可以令其疲于奔命的其他舆论战场上发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令其疲惫。”
“具体来讲,通常是攻其所必救,也就是找准敌人必须要辩驳、却偏偏不好辩驳清楚的内容。”
姚广孝白眉一挑,这个说法,他倒是第一次听说。
真是另辟蹊径。
不愧是姜圣! “不过。”姜星火话锋一转,“疲敌是与敌人势均力敌时所采取的办法,如今陛下高高在上,其实还有一种进阶版的疲敌之策。”
听到这里,朱棣这些日子被文官士大夫烦的不胜其扰的大脑,终于清晰了起来。
虽然知道双方并不在一个地位层级上,但朱棣之前想的,都是利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怎么把他们的嘴缝上.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皇权也办不到。
而如今听来,姜星火似乎另有办法。
“还请国师速速道来!”朱棣急迫道。
姜星火说道:“让绝大多数上书反对的在野士大夫们,以及一部分文官,都去做一件事,以此疲敌。”
“什么事?”
“修书。”
朱棣蹙眉道:“朕已经任命解缙为总裁官,主持重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了。”
这里便是要说,某某事务“总裁官/副总裁官”,都是明代的处置具体事务的特设职位,也就是类似于姜星火前世的“项目组组长/副组长”这种,没有级别,办完事就交差取消职位。
“总裁”也不是舶来词,始见于《宋史·吕蒙正传》,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而即将成立的“总裁变法事务衙门”,虽然“姜总裁(官)”听起来有些错乱感,但确实是明代正常处理特事特办的惯例职位。
如果拿宋代以来的官场惯例来比喻,相当于,姜星火的国师是官职、变法总裁官是差遣,跟解缙的侍读学士是官职、内阁和实录总裁官都是差遣是一样的道理。
说回正题,姜星火点拨道:“非是《太祖高皇帝实录》。”
“国师的意思是?”朱棣忽然想起了什么。
“陛下一直想修的巨著。”
朱棣,以藩王之身造反夺位,武功彪炳,而文治不足,自然有心效仿此前历代帝王,修一部巨著彰显文治。
这个念头,早就有了。
只不过,想要修成“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这种规模的巨著,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难以计数。
所以,朱棣打算等国库充裕后,再考虑,眼下只能先提前准备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然而,朱棣听着姜星火的话语,眼睛逐渐亮起。
国师果然不愧是国师,仅仅几句话,却直指核心。
如果能把大部分反对变法的在野士大夫,以及一部分文官,都扔去修巨著,那自己的耳根子可就瞬间清静无数倍了!
因为,这种巨著,对于在野士大夫来说,参与其中在编撰组留名,那都是能名垂青史的事情!
这种诱惑力,对于文人、尤其是没有官位的在野士大夫来说,无疑是比天都大的! 反对变法,也就图嘴上痛快。
想要真赢得生前身后名,还得去修巨著。
毕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修巨著基本占全了。
而且,这里还有一层引申的、可供士大夫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含义,那就是王安石变法时,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余年,就在洛阳埋头修史,主持编纂了涵盖上下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不过,永乐帝不是宋神宗、姜星火不是王安石、这些士大夫更不是司马光,等修巨著修个十来年,修完的时候,估计大明都开始跑火车了,到时候再提什么反对变法,那可就太晚了。
而如此一来,不仅把反对者都派了他们心甘情愿的大活,还让他们自愿被折腾疲惫,可谓是妙计。
朱棣很兴奋,他感觉这一次自己找对人了,国师简直就是天生适合搞舆论战的料子啊。
朱棣忍不住询问道:“朕打算命名为《永乐大典》,国师觉得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当然很好,但是”
朱棣闻言问道:“那依国师看,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永乐大典》这个名字,可是朱棣非常中意的。
“既然要修不朽巨著,自然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必须是足以震撼世界的。”姜星火沉吟道。
“哦?”
朱棣闻言有些意动:“那国师觉得应该用哪个名字更加合适呢?”
“当然陛下也可以它叫《永乐大典》,但也不妨起个别名。”
“——别名可以叫《大明百科全书》。”姜星火淡淡道。
“不仅是诸子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还要陆续加上自然科学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学,再加上子分类,如此方为百科。”
“而且,如此知识,也不应该敝帚自珍,修好后就束之高阁,只供帝王参阅,而应该是一部分一部分地修,修出来就印,给天下读书人作为工具书来看,如此方不负陛下这般耗时耗力,也才能真正起到宣扬陛下文治,继而则被万民之效。”
这里便是说,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记录人类过去积累一切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
而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正是姜星火前世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全书一万一千余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只可惜,由于明朝皇帝不对外人开放这些知识,甚至有嘉靖驾崩后以《永乐大典》原本陪葬,只留下部分手抄本的说法.而这些手抄本,被女真人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摘录走了一部分,又毁掉了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也因为列强劫掠、监守自盗、拳民焚毁等因素,最终只剩下一百余册,可谓是百不存一。
这种人类文明的巨大遗憾,姜星火不想让它再发生一次了。
另外,姜星火也有借助这部注定引起世人瞩目的巨著,来不断推广科学的想法。
毕竟如果改良版的《永乐大典》,也就是《大明百科全书》,在修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印刷送到全国,那么在加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学等学科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科学推广的过程。
这相当于,一个连续出版的期刊。
姜星火的这招,其实也是启蒙运动,法国王室让卢梭、伏尔泰等人不断出版《百科全书》,以至于形成了“百科全书派”思潮的办法。
最好不同观点能相互碰撞,带起热度。
开启民智,这种连续剧一样的思辨,是最有效果的。
毕竟吃瓜是人类的天性。
而科学是不怕辩驳的,因为科学能实证。
朱棣闻言,颇为心动。
这相当于是“一石二鸟”的对策,不仅可以满足朱棣修一部巨著彰显文治的心理,还可以给反对变法的在野士大夫们找点事干。
但朱棣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国师,钱从哪来?”
是啊,修巨著,找好几千个文人,干十年的工程,吃喝报酬倒还在其次,问题是收集、购买、寻找民间孤本,需要的钱可就海了去了。
“刚才陛下提了一句,安南有变。”
姜星火瞥了一眼龙案上的地图,道。
“陛下,若是变法开启,则南直隶纺织品产量必将剧增,安南国三百万人口沐浴王化,难道不需要穿新衣吗?”
“更何况,想要催生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引入安南、占城廉价的稻米,让农人从农田中解脱出来,这可是必要的前置条件。”
朱棣的眼眸中,闪过了一丝精光。
征安南,看来是势在必行了。
PS:还欠两章月票加更,争取明天补上,最近在捋第二卷细纲,已经差不多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268_3268096/111108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