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大结局 > 第112章 戏精附体,显眼包夏竦的哭戏表

第112章 戏精附体,显眼包夏竦的哭戏表


第112章  戏精附体,显眼包夏竦的哭戏表演

        “昭誉,不欺主,如朕臂膀。”

        这个“欺”字,不仅是指欺骗,还有欺压之意。

        自赵祯登基以来,多次受宰执之气。

        曾经的张士逊、吕夷简、章得象、晏殊,都曾令赵祯颜面全无,甚至将赵祯逼得回到后宫掩面哭泣。

        而今,赵祯做官家做得愈加有经验,自然乐于选择自己用着顺手的宰执。

        此话令陈执中老泪纵横,连忙上奏谢恩,并表示绝对不会辜负圣恩。

        这位从龙之臣的首相之位,就这么定下了。

        欧阳修、唐介、苏良等台谏官虽有些不悦,但也知官家自有官家之意。

        台谏与宰执本就相互制衡。

        若选了台谏喜欢的宰执,那君权就会被削弱,这是历代君王皆忌惮的。

        值得庆幸的是,夏竦未能成为首相。

        陈执中为首相,最多会让中书变成一只乖巧的猫,而夏竦若为首相,那中书可能就是一匹张牙舞爪的狼了。

        ……

        腊月二十四日,小节年,亦叫交年节。

        这一日。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蔬食饧豆”祭灶。

        汴京城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迎傩”的祭神队伍,敲锣打鼓,甚是热闹。

        苏良在月初时,雇佣了同巷的刘嫂为佣。

        刘嫂已生过五个孩子,甚会照顾人。

        她不住在苏宅,主要负责苏宅的一日三餐及做一些家务,与桃儿一起照顾唐宛眉。

        前些日子,苏良的丈人唐泽来信,他年节时老友太多,将会在年后才能来到汴京城。

        这一日晚上。

        汴京城各个衙门的官员、各行各业的商人、一些志趣相投的结社人,如:蹴鞠的齐云社、相扑的角抵社、花绣纹身的锦体社等,都会选择聚餐,分享这一年的收获与喜悦。

        台谏官们自然也不例外。

        平日里,大家为了避嫌,私下聚餐很少。

        但年节时,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入夜。

        御史台和谏院的台谏官们聚在一起,喝酒畅谈,一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今日之后,各个衙门便不再应时点卯。

        苏良每日去一趟御史台,应付应付公事即可,直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后,衙门的各项公事才会陆续恢复正常。

        冬天,汴京的夜甚冷。

        苏良睡了个大懒觉,直到天大亮才缓缓醒来。

        他醒来洗漱后,第一件事便是去门口瞅一瞅。

        每日清早,刘长耳都会命人将最新的小报或一些小道消息从门缝塞进门内,风雨无阻。

        这些信息是苏良了解汴京城情况的最好媒介,其内容比朝廷的邸报要细致丰富许多。

        “咦?”

        苏良俯身拾起地上的纸张后,不由得一愣。

        除了两张小报外,还有一个信封。

        苏良与刘长耳有约定,但凡有惊动朝堂的大事,才会用信封记蜡存。

        “大过年的,能有什么大事?”苏良面带疑惑,打开了信封。

        当看到里面的内容后,苏良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其自言自语道:“希仁兄,威武,实在是威武。这下子,汴京城要热闹了!”

        信封里的内容是——

        昨晚,包拯带着开封府的衙役,冲进一座私宅,抓了一群淫乱赌博的和尚和两名官员。

        和尚们全都来自大相国寺,其中三个大和尚还是讲经的首座。

        两名官员。

        一人是鸿胪寺寺务司主官许栋,一人是三司户部勾院判官于得海。

        鸿胪寺寺务司,主管僧尼簿籍与度牒的保管和发放;三司户部勾院,主管三司出入账籍,防止贪墨舞弊。

        这两个衙门都与大相国寺有关联。

        不过,大相国寺的直属上司衙门,乃是开封府。

        开封府掌管汴京各项宗教事务,比如任命僧官(讲经首座),僧尼的考试,名额等。

        苏良看完信件内容后。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那两名官员,官位定然不保。

        淫乱赌博这两种事情,私下并不是没有官员做,但一旦被发现,绝对会重惩。

        当下正值年节。

        外国的特使都在汴京城。

        大相国寺又是外国使臣常去烧香祈福之地。

        此事若传出去,大宋丢脸恐怕就要丢到辽夏了。

        苏良想了想,觉得包拯这次极有可能是要拿汴京城的和尚们开刀,当即换身衣服奔向了御史台。

        汴京城的僧尼,特别是大相国寺的和尚,早就成为了汴京一害。

        这群和尚,根本不算是和尚。

        喝酒吃肉,娶妻生子,逛勾栏瓦舍……

        普通百姓能做的事情他们都做,普通百姓不敢做的他们还做。

        卖猪肉、开旅店、制墨冶矿、开典当行(即质库,高利贷)、开赌场、甚至拐卖妇女……

        只要是赚钱的生意,都有汴京城和尚们的身影。

        而朝廷之所以没有动这群和尚,有多重原因。

        其一,源于宋太宗定下的国策。

        太宗曾言: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

        宋太宗认为,佛教有助于规范百姓道德,兴佛可劝天下。

        这导致大宋开国之后,建立了许多佛寺,印制了许多佛经。

        帝王祈雨、祈福、或有重大的祭天庆典,也都会选择在佛寺中进行,这导致僧尼的地位与日俱增。

        其二,和尚可为朝廷牟利。

        比如,大相国寺万姓交易的所有摊位都是收费的,还有各种香火钱,各种诵经活动等等。

        其中,最赚钱的还要数度牒。

        度牒,即僧人的身份证。

        在大宋,想要成为僧尼是需要参加考试的,且难度不亚于科举考试。

        每个地方的僧额都有定额。

        而证明僧尼身份的,便是度牒。

        自唐开始,持度牒者便可减免赋税徭役,而到了大宋,犯罪之人若剃度出家,取得度牒,罪名可以既往不咎(如水浒的鲁智深,武松做行者是因没钱购买度牒)。

        多一张度牒,就是多一条命。

        这使得度牒成为了硬通货,达官贵人们都愿意囤积。

        见有巨利,朝廷也开始制作空头度牒。

        对朝廷而言,一张度牒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外售出可卖一百三十贯,可谓是暴利。

        而和尚们囤积度牒,倒手去卖,甚至能卖三百贯一张。

        ……

        半个时辰后,苏良来到了御史台。

        而此刻。

        包拯抓捕大相国寺和尚和两名官员的消息已经在各个衙门传开了。

        苏良听到周元的描述后,只感觉甚是辣眼睛。

        昨晚,足足有四十多个女伎被抓。

        屋内现状,白花花一片,实在难以言说。

        那群和尚玩得实在太花了!

        与此同时,包拯一大早便去面圣了。

        片刻后,御史台得到消息。

        包拯建议令全城百姓主动揭发汴京僧人罪行,在惩处一批僧人后,望朝廷下令,禁止僧尼经商。

        至于赵祯,大家不用想就知道,肯定不会同意。

        这里面牵扯着祖宗之法。

        且年节之下,突然搞这种事情,大宋的脸面岂不是在外国特使的面前都丢完了!

        这时,新任首相陈执中气呼呼地跑到垂拱殿,弹劾包拯没有将此事汇禀中书省,实乃擅自做主行动。

        <div  class="contentadv">        包拯对此解释道,事发突然,他在抓过人后,已于清晨向中书汇禀。

        其实,这就是个托辞。

        若中书知晓此事,包拯绝对抓不到一个人。

        包拯对此甚是明白,他就是想趁着这个时候,彻底整治一番这些披着袈裟的恶商们。

        很快。

        官员们就开始陆续前往垂拱殿面君或呈递奏疏。

        有人希望将此事压一压,年后再办。

        有人称此事不过是年节时酒后乱了秉性,重罚几人即可,不必牵连到所有僧尼。

        还有人称包拯不听中书之令,依势犯上,应当重惩。

        ……

        此事令整个朝堂都热闹起来,被搅和地甚是头疼的赵祯当即宣布,午后廷议此事。

        午后,垂拱殿内。

        两府三司、翰林院、御史台、谏院、开封府等各个衙门的官员齐聚。

        赵祯微微皱眉。

        他本以为小年过后,下一次朝会便是元日大朝会了。

        哪曾想,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丢人现眼的事情。

        包拯率先出列,高声道:“官家,臣昨晚抓捕这些人,并非一时兴起,在翻阅过多件开封府僧人犯案的卷宗后,臣便想着铲除这群披着袈裟的败类。开封府僧人,苦百姓久矣!”

        “开封府僧人,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包养小妾,这些有违佛法,私德不检的行为,臣便不再赘述了。朝堂之上,人人皆知。”

        “今日臣要讲的,乃是他们对朝廷与百姓的危害!”

        “其一,僧人私建质库,收取百姓高额息,以利滚利,有些百姓甚至被逼良为娼,卖儿鬻女,甚至选择跳河自杀。”

        “其二,利用僧人身份敛财。一个个身披袈裟,却腰缠万贯,将百姓良田化为寺田,将百姓之产化为个人之产,穿佛衣而做恶魔之事,赚得都是侵民之财。”

        “其三,当下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市场已成官员销脏之地,官员们将行贿之物迅速转化成现钱,大相国寺的僧人助纣为虐,与不良官员合谋,贪墨的都是民脂民膏!”

        “其四,僧人们大量倒卖度牒,一张度牒倒一倒手,便能赚取百贯之上。”

        ……

        “追根溯源,皆为僧尼经商之害,臣之所言事例,在开封府案宗中皆能寻到。故而臣恳请立即禁止僧尼经商,令僧人回归佛法,而非竞相逐利!”

        包拯说完,三司使王尧臣便站了出来。

        作为三司使,他能看到的是僧尼经商为朝廷带来的各种益处。

        “包学士,此言差矣。大相国寺香火鼎盛,百姓们祈祷礼佛,皆去此处,说明佛寺确实有助于规范道德。”

        “僧尼经商,乃是寺庙繁盛后的必然趋势。每年科举,汴京上百座寺院皆以廉价供举子们吃住,城内哪家正店脚店可如此做?至于质库,确为高息,但比之民间商人的还是要便宜很多。此外在旱灾蝗宅之时,流民挤于汴京城下,是僧人为他们无偿施粥……”

        “包学士,你莫因抓到了几名行为不检点的和尚,在开封府办了几件和尚枉法的案件,便要将僧人们的功绩一棍子打死!”

        “你可知,数年来,在我们军费、俸禄经费、救灾经费不足时,大多都是以度牒或寺院之钱添补,此外,厚待僧尼乃祖宗之法,僧尼经商,绝不可废!”

        王尧臣乃是完全站在僧尼提供的利益来讲,他觉得自己所言没有任何问题。

        “哼!”

        包拯冷哼一声,反问道:“吃人之虎,献虎血自保,便任由其吃人乎?”

        “三司将一群恶僧贪墨民脂民膏的钱财说得如此正义并视之甚重,实乃是你这个三司使无用!”

        “伱……你……”王尧臣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不远处,副相张方平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放弃三司使之职,其实就是因为处处受气。

        自打真宗泰山封禅,将国库之钱几乎耗之一空后,三司使就是个苦差事。

        无论现任的三司使能力有多强,有多么负责,钱都不够用,都会被人骂。

        垂拱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时,陈执中站了出来。

        “僧尼难道就只能整日吃斋念佛,不问世事吗?僧尼经商乃是正途,不能因为个别不良现象,便禁止僧尼经商,此乃因噎废食之法也。”

        唰!

        知谏院欧阳修大步走了出来。

        “敢问陈相,你可去开封府看过有多少僧人做过恶事,你又可知汴京僧人在百姓心中是什么口碑?若你都未曾调查,便将其认为‘因噎废食’,是不是过于武断了一些?”

        随即,御史中丞唐介也站了出来。

        “僧尼吃斋念佛外,自有许多事情可做,但前提是不做恶事,昨夜那些僧人之行径,实乃禽兽所为,陈相觉得这只是个别不良现象吗?”

        一旁的殿中侍御史范镇补充道:“汴京城僧尼已成百姓心中毒瘤,臣以为不得不除,让他们只去吃斋念佛,反而能利国利民!”

        ……

        陈执中面色铁青。

        他没想到这些台谏官如此不给他面子,他就说了一句话,便被一群人怼了一顿。

        实在是下不来台。

        他顿时意识到,首相比副相难做多了,怪不得杜衍大多都是闭口不言,或者到最后才说话。

        他站出来说话,显然是站早了。

        这时,一直都没开口的枢密使夏竦站了出来。

        “唉!”

        他先是长叹一口气,然后缓缓道:“官家,臣没想到杜相致仕后,朝堂竟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开封府无视中书,以下犯上。中书无法辖制开封府,软弱无能。一群台谏官更是说了一堆无脑的话语!”

        夏竦一句话,将中书、开封府、台谏全骂了。

        顿时,所有人都望向夏竦。

        陈执中眼里冒着杀气,分明是在说:你有能耐,首相怎么不是你呢!

        夏竦环顾四周,道:“臣以为,当下的重点是如何留住我朝的脸面,不能让那些外国特使们看了笑话!”

        “年节之下,多国朝贺,我们是要让他们听到经常为官家讲经的和尚聚众淫乱,还是我大宋的官员日日赌博?此事无论要如何处理,都必须放到年后再论!”

        “至于禁止僧尼经商,能说出此话者,不是没脑子,就是大奸大恶之臣!”

        夏竦骤然放大了声音。

        “他敢去天章阁望着太宗和先帝的遗像说这句话吗?他敢去太宗和先帝的陵墓前说这句话吗?”

        “太宗曾言: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我们若打压僧尼,便是在逆祖宗家法做事,逆祖宗家法,我大宋将要亡国啊!”

        这时,夏竦突然抽泣起来,并用衣袖擦了擦眼角几乎看不到的眼泪。

        “官家,我大宋立国至今,能一直国泰民安,无战乱之忧,靠得便是祖宗家法,是太祖太宗和先帝留下的规矩。我们为了富国富民,可以施行各种新政,可以尝试各种策略,但是绝对不能违逆了祖宗家法!”

        “祖宗家法,乃是我大宋的治国之本。近日来,老臣觉得我们的路走歪了,台谏官们已忘了祖宗家法的约束,而今更是提出违逆祖宗之法的建议,实乃大逆不道。臣今日若不能阻拦,死后将无脸面对先帝,面对太祖太宗!”

        说罢。

        夏竦突然跪在地上,双手一扬。

        嘭!嘭!嘭!

        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此时的他,脸上尽是泪水,鼻翼下还有一道透明的鼻涕。

        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

        让人感觉到,整个朝堂,就他聪明,就他敬畏祖宗,就他是为了大宋江山着想的忠臣、能臣、良臣。

        “夏枢相,拨乱反正,一语道透我朝堂乱像,实乃耿臣,臣认为夏枢相所言甚有道理!”一名官员站出来高喊道,其脸上也挂上了泪花。

        “臣附议!”

        “臣附议!”

        ……

        紧接着,数名官员都站出赞同夏竦的观点。

        夏竦此番话,确实很高明。

        至少比陈执中高明。

        以祖宗家法,压倒了所有言论,且还将自己标榜成了朝堂唯一清醒的识大体之臣。

        赵祯听后都有些感动,连忙道:“夏枢相,快快请起,朕怎会忘了祖宗家法!”

        就在众臣都以为此事将会依照夏竦的建议,年后再议的时候。

        苏良大步走出来,拉长了声音道:“臣以为,夏枢相所言,大错而特错矣!将此事压制而年后再论,实乃纸包火之策。”

        苏良正值青年,嗓门宏亮,气势十足,一下子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官家,大相国寺僧人是什么成色,做了多少丑事,汴京百姓尽皆知晓,将此事压下去,完全是自欺欺人。”

        “去年,民间流传,一名商人携妻去大相国寺求子,当时的大和尚给一药方,承诺一年内必生子,而后那大和尚与商人妻私通,生下婴孩,气得那商人服毒自尽!”

        “此事,诸位谁人不知,汴京百姓哪个不知!”

        “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大相国寺僧人的名声早就臭了。而开封府此举,只是将这些臭名声扒出来而已,此事已经出来了,那些外国特使们不可能不知晓,我们要做得是雷厉风行,给百姓一个交待,给天下一个结果,这才是大国之风!若此等气度与胸襟都没有,与辽夏那般野蛮人何异?至于是否要禁止僧尼经商,完全可年后再论!”

        苏良说完后,朝堂再次安静下来。

        那些刚刚支持夏竦的官员,突然觉得苏良之言,似乎更有道理。

        写了很多,又删了很多,宁可少写,也不能让诸位看不好的,今天真的尽力写了,查了大半天宋朝和尚的资料,但又没用上。


  (https://www.02sw.net/3275_3275667/1158910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