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府兵制的弊端
第161章 府兵制的弊端
第161章 府兵制的弊端
朱元璋见人来齐了,开口问道,
“这河南两地州府的老年户口数量怎么会差这么多?
你可知道?”
朱元璋这句话,看似是在问所有人,
但目光看着的方向却是兵部尚书,
见兵部尚书眉头紧锁,朱元璋用眼神示意徐司马上前,把自己手中老年户数调查的数据,给兵部尚书拿过去,
兵部尚书双手接过,朝着徐司马道了声谢,
便低头看了起来。
关于大明户口问题,不去问户部尚书,反而去问兵部尚书,看起来有些奇怪,
但,其实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户部手里掌握的是民户的户籍,而兵部手下掌握的是军部的户籍,
更何况现在是大明初年,
各州府遍地都是都督府,这些都督府的府兵都是在军籍上的,
朱元璋规定都督府没有战事的时候就地屯田,规定屯田和备战士兵的数量比例是八比二,
但实际情况是,除了京中的都督府以外,其余各地州府的都督府,几乎每一个府兵都需要屯田,
屯田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像是征战辽东,朝鲜,各武将调出的兵马都是由京中都督府调出来的,
京东都府的兵马,才是最有战斗力的,
至于各边境有塞王来防御,他们手中有自己的兵马,
所以就像是茹太素说的,老朱要想弄明白这事,问户部问不明白,得去问兵部。
兵部尚书还真没注意过这情况,可既然陛下问到自己了,他也只能往府兵制上面想,
再一看南阳府和汝宁府两地,兵部尚书似乎明白了。
“陛下,这两地其实有差异。”
朱元璋哦了一声,
问道,
“是何差异,能差出这么多老人?”
兵部尚书沈晋恭敬道,
“陛下,汝宁府近淮河。”
朱元璋一愣,随后更加豁然开朗了。
户部尚书茹太素的话和兵部尚书沈晋的话,
加起来就是答案。
这就是说明,老朱之前的思路没问题,
同时叫来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都督府大都督,
这事就离不了这三个人。
兵部尚书沈晋继续道,
“陛下,
都督府府兵耕种所得,要全数交给朝廷,再由兵部划每月俸粮一石,一年就是十二石。
河南为粮食大仓,中原的腹心之地,汝宁府又近淮河,为漕运之重地,所以其主要就是种地。
汝宁府耕地不荒,粮产高,百姓也多,老人自然就多。
而反之,
南阳府之都督府,近陆路,为边地塞王借兵之重地,
按照大明军制规定,塞王可调都督府兵马,但调出的兵马就要去作战,而无暇耕种。
不种地,不交粮,他们就没有每月一石的俸禄。
所以,被调出去之后,他们只能花一年八石的价格,再雇人种地,自己得分四石。
但,这也是半数,省下半数索性就拿塞王军费,原州府的地,荒也就荒了。
南阳府地不能年年大收,还要摊负和汝宁府一样的税收,
一万人分也是那些钱,一百人分也是要交那些钱。
虽然圣孙殿下一条鞭法已推,但南阳府跑户的情况却难以逆转了,
人是越来越少,老人自然也就少了。”
兵部尚书沈晋说了一大堆,但算是彻底把这件事给说明白了。
简单来说,
同地不同命,
汝宁府得漕运,府兵们全功率种地,
粮产高,政策好,人多,老人也就多。
大明战事频频,南宁府府兵时不时就被调,
府兵一调,军屯的田荒一部分,粮食少,人少,老人也就少。
说来说去,关键还是在这府兵制上。
也就是说,
很明显,
府兵制有些不合时宜了。
种田就种田,打仗就打仗,把这两件事混一起来做,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大明而言,有些落伍了。
当然,
府兵制在大明朝开国之初,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不止是在大明,可以说在很多朝代建国之初,走得都是耕战路线,表现就是府兵的存在,
闲时种地,战时作战。
辽金元进入中原前,基本也是这种战斗模式,蒙古人的千户制,即是生产组织,又是战斗单元,
能保证极高的战斗力的同时,又保证生产。
但,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现在明朝的府兵制就进入了一个停摆状态,
打仗用不着他们,可有时候缺人还得调他们,这让他们到最后,仗也没打明白,地也没种明白。
而且,现在是洪武二十年,也就是说,大明建朝已经二十年,最初的那些府兵,早就换过一轮了。
以前的府兵是真的能做到,闲时耕种,战时直接换锄头为弓箭,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
但现在的府兵不行,甚至有不少一部分的府兵,连战场都没上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就会越来越丧失战斗力,
府兵主打的就是一个耕战,你连战斗力都没有的话,我还不如直接把军屯的地划给农民种呢,何苦还留着府兵?
所以,
明朝中期时的府兵,与洪武、永乐年纪的府兵,
除了都叫府兵以外,没有任何共同点。
明朝中期的府兵,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了。
唐中期也遇到过这种困境,府兵越来越废,用他们种地不如直接用农民。
唐朝给出的解决方法是,
改义务军人为职业军人。
直接把府兵遣散,撤回民籍,
再拿朝廷的钱去雇佣职业军人,只负责打仗就行,其余啥也不用管,也不用你种地。
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说完全解决了府兵制存在的问题,
徐司马眼睛一闪,适时的问道,
“陛下,可是要改为雇佣军人?”
朱元璋摇摇头,
没看出同意,还是不同意,
只是陷入了沉思。
(https://www.02sw.net/3280_3280633/111107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