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全文免费阅读 > 第877章 瓦岗山上再举旗

第877章 瓦岗山上再举旗


瓦岗山上,

    灾民安置点,各个小营,都有武家新设的一个慰问点,派医送药,每个点旁边立了杆招工旗。

    招工旗下,有两个大桶,一桶熬的很浓稠的小米粥,一桶是红糖水。

    招读书人、招各种手艺匠人,

    既不识字也没技艺,但只要年轻健康肯吃苦,也一样招。

    开出的条件都不错。

    无数人排队来问询,招工点的武家管事伙计们十分热情,排到了先送上碗粥,或是来碗红糖水,边喝边谈。

    谈成签约,立马给笔安家费。

    手印一按钱就到手。

    吸引了大量灾民问询、报名,

    滑州刺史也被惊动了,

    这位贾刺史听闻手下汇报此事后,细细思量了许久。

    武家这是在挖滑州墙角,若是在太平之时,这种大量招工挖人的行为,滑州官府肯定不会容许的。

    因为户口人丁是地方官员重要的政绩考核条件之一,

    以人为本。

    人就是税赋就是役夫,就是一切的基础。

    人口增添是有功绩,有口流失减少那却是过。

    “我去跟武相问问。”

    贾刺史年过花甲,也算是历经隋唐两朝,按朝廷七十致仕的规定,他身体还行,还能再干几年。

    “叔父,我倒觉得这事不必管,甚至还可以配合下武家。”一个长的跟贾刺史挺像的人在旁边道,他是贾刺史的侄儿,在滑州做个参军事。

    “哦?”

    “一来武相公深得圣人宠信,不能轻易得罪。二来,如今刚经大灾,虽然水开始退却,但后续救灾重建却更麻烦。一时半会,许多受灾百姓都不好安置,

    现在武家愿意来招工,招走许多灾民,这是给咱们减轻负担啊。”

    既交好武相,还减轻了些负担,多好的事。

    至于说人口流失什么的这些,这不都是遇大灾了吗?

    以往遇大灾,朝廷也都是允许灾民外出就食,甚至暂时客居他乡的,这根本是特殊情况,不会当成地方官的过。

    “武家这次招的人好像有点多,而且主要是招读书人、工匠走,我们灾后重建,也需要这些人。”贾刺史道。

    “叔父,三思。”

    贾刺史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不得罪武怀玉,不过他也没打算就不闻不问,他直接去找了李靖。

    李靖现在是巡省大使,这位还是政事堂的右仆射,兼着隔壁濮州的世袭刺史,现在这几州都由他统筹。

    贾刺史找到李靖,开门见山把武家招工的事情一说。

    请李靖拿主意。

    李靖则又把武怀玉叫来。

    怀玉跟李靖和贾刺史把具体情况一说,“现在黄淮受灾百姓很多,一时半会恢复不了,全靠官府维持救济,虽说暂时有粮,但天渐凉,官府负担也重,百姓也忧,”

    “我这也是组织大家另寻出路,生产自救。”

    “这也是给朝廷和灾区地区官府减轻负担,”

    李靖详细询问了一些招工细节,

    武家这边准备的挺全面,在灾区招工、面试,地方衙门见证下签约备案,还马上给安家费,

    并全程负责把人送到各处工场等,安排食宿,基本上不用这边担心。

    武家给的工钱也挺不错,其它待遇也好。

    并不是趁火打劫。

    不像有些人打着招工的旗号,就差把落井下石剥削压榨写脸上,甚至有些人公然在灾区买卖人口。

    贾刺史其实就关心一条,

    这些滑州百姓被招到外地做工,以后怎么办。

    “他们这是去做工赚钱,到外地属于客户,会在当地登记,不会做为盲流的。”

    李靖煮茶,

    在旁边安静的听着,

    贾刺史其实也没想着阻拦武家招工挖墙脚的行为,毕竟年过花甲的老吏,岂会不懂人情世故,他很清楚现在他最关键的还是把救灾、重建这事做好,起码不能让滑州的灾民饿肚子,不能乱起来,

    稳定压倒一切,

    至于说武家招点人,那算什么事。

    “贾公,我也知道这次水灾严重,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武家其实哪都可以招到工人,比如说江州造船厂,根本用不着来黄河这边招工,江船与河船都完全不一样,

    长江沿线,造船厂大小得有几百家,哪招不到人,还更熟悉江船制造,生活习惯也相似,人也好管理。

    我这完全是为了帮一下灾区百姓,也缓解下这边地方官府的困难,我始终还是信奉那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武家有些产业,做的还可以,但越是如此,越要回报社会。”

    李靖频频点头,

    武怀玉是他学生,但他说的这番话确实很值得赞许。

    不像有些人贪婪成性,

    好比长孙顺德、刘弘基甚至唐俭这些元老,那都是开国功臣,但为何这几年没啥声响了,就是因为过于贪婪,还不知道收敛,

    这些元老贪,他们的家人自然更贪,吃相难看,胃口又大。

    就好比长孙顺德堂堂元老,还是皇后和国舅的叔叔,结果侍卫和内侍勾结偷盗宫中财物,他都敢收礼包庇。

    怀玉捧着茶杯,又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

    他在滑州每招一人走,就会捐赠给滑州一笔钱,最后折算成药品粮食等物资。

    钱可能不多,但积少也能成多,何况这本来也算是意外所得了。

    武怀玉这么给贾刺史面子,贾刺史岂能不懂事。

    当即两人达成一致,

    滑州这边会全力配合武家招工,

    而且不仅是武家招工,武怀玉接下来还会动员武家的合作伙伴们来招工,甚至还会安排岭南六府,来这边招人,

    招人去屯田垦荒,

    暂时不说移民,只说雇佣灾民过去垦荒赚钱,但实际上老贾也清楚,这人招过去了,垦着垦着,到时他们熟悉了那边情况,给他们分田授地,只怕那些人就没谁愿意再回来了,

    到时直接就在那边安家落户,甚至把妻儿老少都带过去了。

    看破不说破,

    老贾很识时务,他六十多岁了,就算真干到七十岁致仕,其实也没几年,何况武怀玉什么年纪?

    人家可还是太子师。

    将来是属于武怀玉他们的,老贾老了,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家族和子孙未来。

    老贾双手捧杯敬茶,提了个小请求,

    “感谢武相能够帮我们滑州安置灾民,缓解我们的困难,这么多滑州灾民,以后可要多劳烦武家的照顾了,”

    “我派贾参军事专门负责此相关事情,遇到麻烦可以直接让他帮忙解决。”

    贾参军,

    自然是他侄儿,

    安排负责居中联络,其实就是安排他跟武家这边相处,熟悉了就是他的人脉关系,甚至成为将来仕途靠山了。

    说不需要说太透,大家都懂,武怀玉一口应下。

    招工,

    全面铺开,

    黄淮水灾三十州,武家的人在各州都树起招工旗,有武怀玉这面大旗在,各州都很配合,

    而武家开出的条件很不错,对灾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一船船的人往南边运,

    读书人、各种工匠,然后没技能的青壮百姓也照样要,

    工场里做工,种植园里耕种,甚至是去岭南垦荒,

    武家没骗人,待遇确实还不错的,

    就比如那些去垦荒的,可以是雇佣拿工钱做长工,也可以是伙种土地做佃户,甚至还可以有更长期的合作,比如合伙垦荒一片地区,武家提供耕牛农具种子,甚至是开始还提供住房衣粮等,但以后慢慢的可以把一些地转到他们名下,

    比如干满三年五年,能得到多少亩地,干满十年八年又能得到多少,只要是肯签长约,就还有土地赠送的额外好处。

    ······

    武怀玉在滑州没呆太久,又去了濮州。

    跟李靖一同去的,

    “老师对濮州怎么安排的?”

    濮州是李靖的世封刺史地,李靖其实是愿意接受世封刺史的,但现在朝堂上大多数世封功臣却不愿意接受这封赏,

    李靖也就保持着很超然的态度。

    他甚至对这世封地很低调,直接把濮州交给长史代为主持,对濮州的官吏也没有考核、任免更替过。

    一切照旧,

    甚至都没有派李家的人过去,

    要不是这次大水,李靖都可能不会踏上这块地。

    “世封刺史,只怕难以长久,所以我也懒得折腾,”李靖直言。

    武怀玉在江州是折腾了一番的,

    不仅严格考核了官吏,甚至还搞起了江州举人考试,考的还那么严,连长安都惊动了。

    而武怀玉把世封刺史的护军府、亲事府、帐内府都给辞了,不要一兵一卒一护卫,

    换得一年八百贯代课钱。

    李靖当然知道武怀玉不是看上这点小钱,而是很谨慎小心不越线,

    得世封又拥兵马,这可是很容易引起危险的事了。

    若是换成侯君集张亮那些人,他们肯定不会拒绝拥有这样两三千兵马的。

    但武怀玉却很主动果决的拒绝了。

    “我最近写了一篇奏疏,关于世封刺史的,想请老师帮忙看看,若是老师同意我的观点,可以联名上疏陛下。”

    李靖听了微微皱眉,

    他虽是右仆射,也是世封刺史,但李靖性格向来谨慎,如今站的高,就越发小心,在政事堂都不轻易发表意见,一直想着如秦琼一样隐退的,哪愿意掺合进世封之争中。

    “老师先看看再说。”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288_3288053/111102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