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校对版 > 第4章 家的味道

第4章 家的味道


  这个时候养猪,跟养活孩子差不多,也基本上是放养。虽然有个猪圈,但白天的时候都把猪放出来。

  夏天的时候,就把猪交给生产队的牛倌儿一起放养,到野外吃野菜。晚上回来关进猪圈里面,防止猪去祸害庄稼。

  夏天会到地里拔一些野菜回来,象苜蓿草、三角菜、马齿苋等,都是猪的饲料。

  冬天的时候,就用玉米秸、豆秸秆等粉碎,这叫做秕谷,在锅里煮熟了,就可以喂猪。

  至于用粮食和饲料喂猪,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人有时候还吃不饱呢,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喂猪?

  猪能够吃到粮食,也就是在接近过年的两个来月,这是为了给猪催膘,赶着过年的时候杀了吃。

  林驹喂完猪,就去压水。

  自家院子里就有压力井,其实也不费多大事儿,打了两桶水,二姐林驰回来,就帮着林驹拎水。一共七八桶,水缸满了,明天一天的水够用了。

  林驹的大姐是家里的老大,已经出嫁,姐夫是一百多里外的铁矿上的工人。

  家里的老二是哥哥,前年考大学的时候没考上,就到了外地的水电站去出民工,每天能挣一块三毛三分钱。

  这个收入,已经是很不错的。还是在公社当干部的舅舅给找的差事。

  这个时代,农民要想招工进城当工人,几乎是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唯一的机会就是当临时工,其实就是后世的农民工。从事的自然都是重体力劳动。

  根据劳动强度不同,临时工的工资分为三个等级,每天一块八毛七,一块五毛六,一块三毛三。

  虽然很累,但是这个收入对于农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另一个优点,就是从来没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时候。

  除了冬季农闲,春、夏、秋三个季节,父亲林甲寅几乎都在外面当烟把头,哥哥出民工在外,家里就没有人在生产队干活。

  这样不仅对家里不利,分粮食的时候吃亏,队里的其人也有些怨言,于是二姐就提前辍学,两年前开始在生产队里干活。

  二姐收拾好了饭菜,老五也出去把老六和老七找回来,一家人就开始吃晚饭。

  晚饭是玉米面大饼子,在锅边上贴出来的,一面有锅巴。

  菜就是土豆炖白菜,都是冬储菜,外加罗卜咸菜。

  虽然只有一饭一菜,但至少可以保证吃饱。

  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能有这个水平,已经是很不错的生活。

  至于肉,虽然还有一些,但是已经腌上了。这是今年留着做油水用的,只有来了重要的客人和过节,才能见到点儿肉。

  “妈,今天二舅叫人捎信儿来,说家里口粮不多了,要是家里有富余的,下个月就借给他们点儿,上秋了就还给咱们”。

  二姐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唉,咱家也不多了。但总是比你二舅家好点儿。你明儿个就去一趟,叫他们到时候来拿吧。顶多能凑个一百斤,要是不够,叫你二舅自己再想办法”。

  二舅家在郊区,那里人多地少,家里人口多,几乎每年粮食都不够吃,经常需要亲戚接济。

  “用不用跟我爸商量一下再说”?

  “不用了,就你爸那个死要面子的,他还不得给二百斤,都给人了,咱们这一家子吃什么”?

  林驹记忆中的父亲,确实是这样的人。

  在亲戚朋友面前,总是充大个儿。宁肯自己背地里吃苦,也要在面子上装大方。谁要是求到他什么事儿,头拱地也要给人办成。

  可以说他有侠义之风,也可以说他虚荣心强。在林驹看来,其实是两者兼而有之。

  林驹在前世,也颇有这个性格,这就是受他父亲的影响。

  不过,这一回,林驹不打算再做那样的人。

  总结自己的前世,林驹得出了一个教训。

  人的成功,最关键的不在于能干什么,而在于不干什么。

  有所作为固然重要,有所不为更加重要。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错误,就可能毁了人的一生。

  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就是胜利,也才能走的更远,笑到最后。

  胜者可能为王,但更多的是剩者为王。

  “老四,昨天遇到你们黄老师了,他说你的语文成绩赶不上以前,这是怎么回事儿”?

  赵杰英问道。

  “最近我有点偏科,总是看数学,这几天我就改回来”。

  “唉,你们现在四个念书的,哪怕将来有一个考出去,我就知足了”。

  “妈,你放心,我一定考上大学,将来把你接到城里去享福”。

  “你自己能考出去就行了,我才不跟你进城呢。将来娶了城里的媳妇儿,看不上我这个农村老太婆,没事儿我去受那份儿气干什么?还不如在乡下自在呢”。

  “在乡下也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也能退休领养老钱,到时候城里人想到乡下来,还来不了呢”。

  “傻儿子,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还能有那一天?除非太阳从西边儿出来”。

  唉,老妈啊,你怎么不相信呢,这一天,用不了多久就来了。

  啪地一声,二姐用筷子在老五的脑袋上敲了一下。

  “妈,你看二姐又打我”。

  老五林骥一脸委屈。

  “哼,你看你那样儿,鼻涕都淌到碗里了。就你这鼻涕鬼儿,将来连个老婆都娶不上”。

  “二姐,你别小瞧我,我将来非要娶上十个八个老婆给你看看”。

  “哎呦,那可不行,现在是新社会,只能娶一个老婆。要是多娶老婆,人家批斗死你,叫你住法院去”。

  母亲赵杰英说着,拿起毛巾,给老五揩去鼻涕。

  老五林骥的一番话,叫林驹简直无语了。

  这个老五,在他前世的时候也发了财,搞了一个度假区,成天风流潇洒,女人总是一个接一个地换,无论谁说他,都没有用处。

  看来有些东西,就是命中注定的,三岁看到老,这个因果,在今天就种下了。

  吃完饭,二姐林驰收拾了碗筷,林驹要去帮忙,被二姐给赶了出来。

  “快去学习,这点活儿不用你干,老五、老六老七,还等什么,都写作业去”。

  林甲寅和赵杰英虽然都是普通的农民,但有两点难能可贵。

  一是从不重男轻女,二是鼓励儿女读书。

  只要想读,就尽力供儿女读书。除非像林驰那样,自己实在不愿意读了,才放弃。

  林驹的大姐和大哥都是高中毕业,虽然以前盛行读书无用论,学校里也没有什么读书的风气,但毕竟把高中读完了。

  剩下的几个儿女,也是尽力鼓励读书。

  两口子有一种朴素的认知,就是读书早晚是有用的。

  林甲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就不信,一筐木头也砍不出来一个楔子来”。

  意思是自己七个儿女,总会有一个靠读书出息的。

  在林驹看来,父亲的这种比较开明的思想,可能来自于他小时候受的教育。

  林甲寅在一九四零年代的时候,曾经上过五年小学。那个时候能上五年小学,已经勉强算是个文化人了。


  (https://www.02sw.net/329_329678/4129116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