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公交
第359章 公交
编辑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之一就是催稿,这事儿没办好,她都已经准备好挨批了。
谁知道刚点了她名,苏珊就收到了消息。
这位编辑庆幸不已。
“十有八九是江洋了。”
石溪的编辑老师笃定。苏珊负责的作者不多,大多还都是老作者了,时间安排的很稳,能这么突然的,只能有风头正劲的那位了。
“啧啧。”
那位本来要被喷的编辑有些羡慕,“老大这可真是抱住一个香饽饽啊。”
江洋的书畅销,为出版社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还有就是让他们出版社版权编辑的工作也变轻松不少,版权编辑重要工作内容是跟国外出版社、图书公司,作者、版权代理机构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在他们出版社也是那些公司维护的公司之一了。
出版编辑以前联系的时候,对面接电话,在自报身份以后,都会来一个“衣可克油子米”,再问一遍什么出版社。现在打电话过去,对面都是“啊,小王子出版社”。
这就叫地位。
石溪的编辑老师让这位编辑别羡慕了,“快去催稿吧,不然逃过今儿,也逃不过明儿。”
这位编辑无奈,她站起身:“我这就去堵他家门。”
编辑老师带着石溪回到了工作岗位。
石溪现在还是实习编辑,主要是跟着老师学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就在她忙手头的工作,不知道时间过去多久的时候,石溪看见老大回来了。老大在编辑室环顾一圈,招呼石溪的编辑老师,老师过去一会儿后回来,交给石溪一项工作:为江洋老师的新书做校对。
“啊。”
石溪惊讶。
她一个实习编辑还能接到这么重要的工作吗?
石溪当然知道江阳,风头最劲的一位作者,也是他们出版社近期热捧的一位作者。
作为一名即将入行的编辑,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石溪都看了江洋所有作品。
她最喜欢江洋的《小王子》。
从专业角度而言,这本书有成为常销书的潜质。常销书不是畅销书,常销书是十年过去,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这本书依然销量很好。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有畅销书和常销书的潜质。由此可见,那位编辑说苏老大挖掘出一位香饽饽不是戏言。
从个人角度而言,石溪喜欢《小王子》之外,最喜欢他的《解忧杂货店》,读起来挺治愈的,然后就是信箱穿越时空的设定,挺惊艳的。
至于余下的书,她也觉得不错。
可能没到影响她很大的程度,但看完以后总要有所感触的。
当初为了进入出版社实习,出身小县城的她还专门研究了江阳,以至于在面试的时候,她多次拿江举例,而且江洋这位作者也的确是一位对编辑有挑战的作者。
因为他的书时而天上,时而地下,昨天还童话,今天就推理了,明儿就跑爱情了,有一天写恐怖小说,再有一天写科幻上天,石溪也毫不奇怪。
这就导致,编辑也得对这些类型小说有所涉猎。不然,改天江洋大神整个科幻,啪啦啪啦冒出来许多很硬核的词汇,编辑一脸懵,什么都不懂。这可怎么办?
石溪猜,他们出版社就达不到应付江洋的程度,不然推理小说怎么就没收入囊中呢。
现在。
这么牛皮和有挑战的一位作者,怎么就让她来做校对了?
老师还以为石溪觉得任务艰巨,拍了拍她肩膀,“大家手头都有工作,你只要做一些基础校对就行了。这是个好事,你可是大魔王之外,第一批看到江洋老师这部小说的人。”
“好,好的。”
石溪点头答应下来,甚至觉得跟偶像有联系,还挺荣幸的
但相比于荣幸,说实话,她有点紧张。
这跟刚实习就接了这么大一个项目,她压力挺大的。
她拿了稿子,坐在工位上,深呼一口气。
她在面试时说过,做江洋老师的编辑,就要做好开盲盒的打算。
她调整好状态,打开稿子。
然后——
石溪算是知道为什么让自己校对了,这标点,这“的得地”不分,还有不期而遇的错别字,这还真是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校对工作啊。不是,这稿子也太急了吧,怎么看起来像草稿啊。
石溪想哭,江洋老师,滤镜碎了啊。
她以前觉得老大特幸运,挖掘出江洋这么一位又有质量,又畅销的作者。她现在为以前的想法谢罪,老大能挖掘出这么一位作者,真的牛皮,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为这样的稿子,一些编辑很可能看个开头就给毙了。
还有——
石溪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在一群优秀的实习生中脱颖而出,被老大收入麾下了。因为她面试的时候说的真对,江洋大神的书就是开盲盒,现在她开到了一本现实题材的小说。
一个老师即将死去,他望着窗外回想,描述这个乡村的贫困,巴掌大的田,农机的油钱都挣不回来,学生好赌的父亲差点打死儿子;女学生的母亲是个菜刀砍人、放火烧房的疯子;村里盖庙拆校舍,打断老师肋骨,然后老师查出食道癌,本来早期能治好,但他没钱……
压抑!沉重!
虽然文笔并没有如严肃小说作者写的凌迟一样疼痛,但作为农村出来的一个学生,石溪很容易对这些沉重感同身受。就她一个同学,母亲也是精神有问题。她忘记为什么了,有一次去了同学家找她,然后在低矮黑暗的屋子里,看到了床上她妈。
她永远忘不记同学母亲脸上,在光线不好屋中,那怪异的笑。
这位女同学也早早嫁人了。
她学习成绩并不好。
许多故事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往往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什么的也很好。这是有的,但那得有一对,至少有一个知道知识重要的父母,否则得这孩子需要大智慧才能脱离其中。因为环境潜移默化下,人很容易变得麻木和习惯,慢慢地学习根本就不在计划内了。
所有一切都是在钝刀子下变化的。
石溪能从村子里走出来,因为她有一个知道读书好,能挣钱的父母。
当然,老师也很重要。
她真正学习好是从六年级开始的,那时村里学校换了一对夫妻老师教六年级主课,男人教语文,女人教数学,夫妻给他们在学习之余放电视,谈理想,并不是科学家之类空乏理想,也不是挣钱后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的有钱,而是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斑斓。
譬如,在公交站牌等公交车,买票以后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去买书去买书,想看电影去看电影,想去公园去公园——
石溪当时觉得,好方便啊。
(https://www.02sw.net/3315_3315020/1171032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