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文小说 > 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

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


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

        奉天殿。

        胡惟庸站在大殿上,大声道:“正如前些日子,太子殿下所说,杨大人既然能够顺利解决北方边军粮饷问题,我相信他同样也能够解决三晋之地的灾情。”

        话音刚落。

        大殿上,立马响起了群臣低语讨论声。

        “是啊,扬州府去年大丰收。每亩水稻收成足有1500斤以上。”

        “只要他们扬州今年继续保持,他一府之存量,将等于五府之存量,援助三晋之地绰绰有余。”

        “我说,当初就该把扬州的稻种推广全国的。”

        “听说开春的时候,有大臣提了,但是被太子殿下直接否了,理由是水土不服。”

        朱标昨晚才赶到京城,有关土豆一事还没来得及和朱元璋汇报。

        因此在听了胡惟庸的话后,朱元璋才会像现在这般露出为难的神色。

        海外仙稻无法繁育的真相,他是知道的,今年没了那些海外仙水稻扬州又怎么可能还能像去年那般创造出丰收奇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宪再有本事,没有粮食,又怎么可能解决得了此次灾情。

        就在朱元璋准备开口为此事缓颊时,朱标忽然开口了。

        “儿臣也赞同胡大人的提议,儿臣认为此次拯救万民于水火非杨神侯不可。”

        老大?

        怎么你也来凑这个热闹,他胡惟庸不明就里就算了,你可是知道海外仙稻的真相的啊。

        朱元璋看着朱标,迎面而来的是朱标坚毅的眼神。

        出乎对自己好大儿的信任。

        朱元璋点了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么此次救灾就交由杨神侯与太子一起负责。”

        下朝后。

        朱元璋立马就找来朱标,问明其在早朝上力挺杨宪救灾的缘由。

        当朱标把自己在扬州的所见所闻,以及有关土豆的一切和朱元璋讲了一通之后。

        朱元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亩产几千斤?!

        这土豆如果能够大面积种植开来,可不仅仅只是解除这次灾情那么简单,这简直就是救了天下万民啊!

        有了这种祥瑞之物,大明以后几乎再不可能出现饥荒。

        “只是父皇,眼下有一点比较难办。”朱标开口道。

        “何事?”在朱元璋眼中,只要粮食问题能够解决,其他都是小问题。

        “眼下应天附近几府之地,良田基本上都已经插好了稻苗,剩下能够种植土豆的田地不多了,而且大多都是劣田。”朱标将手上有关应天诸府田地调查报告递给了朱元璋,开口道。

        朱元璋看了一眼,便将其扔到了桌上,大手一挥道。

        “这有何为难的,通知下去,让他们全部拔掉,重新种土豆!”

        “他杨宪当时有这个魄力,我反而不如他?”

        “老大,你记着。只要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好的事情,尽管去做就是了!百姓们看事情的角度是片面的,如果事事都求他们理解,那么我们朝廷也就不要做事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这就是洪武帝的魄力。

        “知道了,我马上去办。”朱标开口道。

        相国府。

        “相国大人,计策已经顺利实施了,怎么下官见你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胡惟庸开口问道。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在胡惟庸看来,杨宪要不了几个月就要倒了。

        要知道赈灾不力可是大罪,轻则脑袋落地,重则流放。

        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要是各地再出一些暴动的话,民怨四起,总要找人出来抗这个罪责。

        难不成,皇帝陛下自己站出来,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吗?

        开什么玩笑?

        这可是洪武帝!

        在胡惟庸看来,只要赈灾失败,即便杨宪到最后能够侥幸活下来,日后政治前途算是彻底毁了。

        等李善长、刘伯温这批人退下来后,这满朝文武,还有谁有资格与他胡惟庸竞争?

        胡惟庸此时甚至已经开始畅想自己日后入主中书省的日子了,全然没察觉到李善长神色。

        “太子殿下对此事的态度”李善长欲言又止。

        “有什么不对吗?”

        胡惟庸开口道:“太子殿下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海外稻种无法繁育之事,会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吧。”

        “是啊,如果不知道此事,换做任何人都会是这个反应。”李善长长叹一声,接着开口道。“可惟庸啊,你难道没发觉当时在大殿上,有一个人和众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吗?”

        听了李善长的话,胡惟庸这才警醒。

        他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只觉后背一阵发凉,脑子立马清醒过来。

        “相,相国是说陛下?!”

        “没错,正如你方才所言,如果事先不知道海外稻种无法繁育之事,陛下没有道理对你的提议,考虑这么久吧。他杨宪就是最佳人选。”李善长开口道。

        “可陛下要是知道此事,那么太子殿下没道理不知道啊,那么他”胡惟庸只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李善长沉声道:“这也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要么此事,陛下连太子殿下也没有告知。要么就是太子殿下有了新的解决灾情的方法,当时才会如此自信替杨宪将此事给应承下来。”

        上面这两种情况,在胡惟庸看来可能性都太低了。

        满朝文武谁都知道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

        太子参政,朱标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权柄最大的太子了,朱元璋如果知道此事没理由瞒着他才是。

        至于李善长讲的第二种可能,在胡惟庸看来更是天方夜谭,要是灾情真有这么容易解决,满朝文武还用得着如此苦恼吗。除非他杨宪能够凭空变出粮食了。

        因此胡惟庸宁可相信第三种可能。

        他看着李善长,开口道:“相国大人,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一切都只是我们想多了。其实陛下和太子事先都不知道此事,陛下之所以考虑这么久,完全是出于赈灾之事兹事体大,需要慎重考虑。”

        李善长看了信心满满的胡惟庸一眼,叹了一声。

        “但愿如此吧。”

        话虽如此说,可以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大半辈子的经验来看,他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https://www.02sw.net/3330_3330359/1159684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