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
“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大明流过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要见太上皇,我要见皇上……”
蒋??一脚把抱着自己腿嚎哭的壮汉踢翻,不耐烦的道:
“把他的嘴堵住,拖走。”
马上有锦衣卫上前,将一团破布塞进他的嘴里,然后倒拽着给拖走了。
“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
蒋??不屑的说了一句,然后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被抓皱起的裤腿。
站在他旁边的锦衣卫百户沈剑星,立即蹲下小心的给他捋直。
蒋??非常的满意,嘴上却说道:“也是堂堂百户了,做这些事情被人瞧见了多不好。”
沈剑星说道:“若无指挥使,哪有属下的今日,属下想一辈子伺候在您身边呢。”
蒋??用腿踢了踢他的肩膀,说道:“好了起来,精神点,别丢了咱锦衣卫的份儿。”
沈剑星顺势起身,说道:“指挥使您放心,我保证不给您丢人。”
蒋??叮嘱道:“在杜指挥使手下做事机灵着点,他是陈伴读的人,真犯了事儿我这点面子不好使。”
沈剑星连忙道:“您是知道我的,为人最是憨厚老实,哪敢惹事。”
“憨厚老实?”蒋??哑然失笑,你在逗我呢。
沈剑星老脸一红,转移话题道:“不都说您和陈伴读关系也非常好吗,为何……”
蒋??说道:“若我和陈伴读关系不好,你还能当这个百户?”
确实是这个道理,锦衣卫这么特殊的机构。
新统领上任,一大半的核心层都会被陆续替换。
他能被留下,就是因为给蒋??面子。
“但陈伴读是陈伴读,杜指挥使是杜指挥使。”
“我和陈伴读关系好,却并未和杜指挥使打过交道,你明白了吧?”
沈剑星点头道:“属下明白,谢指挥使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两人谈话间,那边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查抄工作。
一名锦衣卫总旗过来汇报,案犯八十七口全部缉拿归案,钱财等物已经清点封存完毕。
蒋??一挥手:“去下一家。”
二月份刚刚走出新年,洛阳却被肃杀笼罩。
锦衣卫和禁军联手,对在京的部分勋贵进行了抓捕。
短短的几日时间,三百余高高在上的权贵沦为阶下囚。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比如晋王朱?,就出手拿下了西亭侯在内的三十几位勋贵,还包括他们的亲信六百余人。
西亭侯是最近几年才崛起的新一代将才,洪武十五年在征云南时崭露头角。
后南征北战功绩赫赫,短短数年就被封侯。
然而他为人跋扈,与不少同僚起过龃龉,还纵容家人为恶乡里。
他封侯时衣锦还乡,将当年有矛盾的人家叫过来一顿羞辱。
因为这事儿没少被弹劾。
朱标念在他有大功,就只是罚奉斥责,没有动他。
前不久被锦衣卫查出他家里人为了兼并土地,害的几户百姓家破人亡。
地方官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次大清算,也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被朱?出手给拿下了。
朱棣、傅有德等人,也都出手拿下了不少人。
这也是朱元璋拖到今年二月份才动手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全国一起动手,在短时间内结束这次事件。
拖的太久,会影响到朝廷下一步的计划。
——
即便大家早有心理准备,朝野依然为之震颤。
大家能想到,愤怒的太上皇会下重手,却没有想到竟然会重到这种程度。
勋贵集团瑟瑟发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和傲气。
再也没有人认为,朝廷离了他们不行,变革需要和他们进行利益交换。
尤其是太子朱雄英私下放话说道:“荣誉、特权是朝廷给他们的奖赏,不是利益交换。”
“不知道感恩,嚣张狂妄,就是这个下场。”
这话更是将很多问题摆在了台面上,让勋贵们彻底认清了现实。
非但如此,朝廷很清楚舆论的重要性,在动手的同时就公布了这些人的罪状。
证据确凿,死有余辜。
本来还有些害怕的百姓,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就变得义愤填膺起来。
他们没有想到,这些表面光鲜的权贵,背地里竟然是男盗女娼。
抓的好,必须要狠狠的惩罚。
一夜之间,民间舆论从同情变成了痛恨。
其他没有被抓的勋贵,也颇有点过节老鼠的架势,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
换成以前,他们早就派人去打人了,现在只能装作没听到。
非但如此,朝廷还把这些人的罪行印刷成书籍,分发给军队和官僚。
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缘由。
之前设置的抚慰使制度再次起了关键作用。
深入基层的抚慰使,给底层士兵解释了朝廷这么做的原因,有效的稳定了军心。
四百多勋贵被抓,最后竟然没有引起军队的骚乱。
这让老朱和朱标等人都非常的高兴,连夸抚慰使制度制定的好。
以后必须要强化这个制度。
至于这些人空出来的位置,立即就被后面排队的人给填补了。
军功爵制推行以来,军队涌现了许多的人才。
这些人许多都被当成后备干部培养,随时都能拿出来顶上去。
所以,这么大的混乱,几乎没有影响到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这也再次给勋贵集团提了个醒。
他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朝廷可以随时将他们替换。
有了这个认识,勋贵们骄纵的心终于冷静了下来。
开始思考以后如何行事。
面对这场风波,文官集团也是五味杂陈,勋贵倒霉本来他们应该很高兴。
可面对这么强硬的手腕,他们实在高兴起不来。
尤其是对于那些老臣,朝廷此举不禁让他们回想起了洪武十五年的那场大案。
数千人被处死,前后牵连人数达十余万。
朝堂为之一空,天下官吏的缺口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就是借着那次机会,才得到晋升爬到今日的位置。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感谢那场动乱。
午夜梦回,脑海里都是那血淋淋的场景。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经历类似的事情。
没想到……
虽然事情发生在勋贵身上,可依然让他们感同身受。
受震撼最大的还是年轻的官吏,以及待考的士子们。
他们本以为,自己当了官改变了阶级,就能成为人上人,可以做一个体面人。
还有些人则梦想着,出仕后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次的事情就像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即便朝廷公布了勋贵们的罪行,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原来做了官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
勋贵能如鸡鸭一般被宰杀,官僚也同样可以。
做事不讲究,下一次被抄家的就是自己了。
当然了,大家心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不在名单上。
所以那些没被抓,自己心里又有鬼的,就开始四处走门路。
只是到了这会儿,大家都在忙着自保,谁还有心思去救别人啊。
少数确认安全的,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老朱对着干。
要么选择闭门谢客,要么就亲自参与进来。
比如汤和、冯胜、蓝玉等,都是这次大清洗的操刀人。
选择置身事外的有李善长、徐达等。
李善长喝醉酒不小心摔破头请了病假。
据传临安公主孝顺,亲自在病床前照料。
但李祺却加入了这场行动,动手抓了不少人。
徐达在刚过完年,就借口背疽复发闭门养病去了。
不只是他,就连徐允恭都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去了神机营统领一职。
事情发生的时候,父子俩就默默的待在家里。
徐达老神在在,似乎外界的风风雨雨都与他无关一般。
徐允恭就有些坐立不安了,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才忍不住问道:
“咱们真的什么都不做?”
徐达反问道:“做什么?”
徐允恭说道:“在这种关键时刻,咱们至少要站出来表达对朝廷的支持吧?”
“韩国公虽然生病,可他也让李都尉出面,向陛下表示了忠诚。”
“咱们什么都不做,陛下会不会不高兴?”
徐达摇摇头,说道:“咱们家还需要做这些表面文章吗?”
徐允恭说道:“有些事情,需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徐达笑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主了。”
“不过你是想到了其一,没有想到其二。”
徐允恭不解的道:“什么其二?”
徐达解释道:“其二就是妙锦,有她在宫里,咱们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做的越多,对她就越不利,这也是陛下同意你请辞的原因。”
见徐允恭依然一脸茫然,他提醒道:“外戚。”
外戚?
徐允恭恍然大悟。
是了,皇帝杀伐果断,大家虽然难受,但也不会说什么。
但你一个皇后或者皇后的家族,要是也这样,群臣就该担忧了。
如果徐家参与了这次针对勋贵的清除计划,群臣必然会做出针对徐妙锦的动作。
你说是报复也好,说是防范也罢,这都是难免的。
就算无法阻止她成为太子妃,往后也会拿放大镜盯着她。
说白了,显眼的外戚不是好外戚。
你作为外戚最好老老实实的,不要参与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至于表忠心?
外戚老老实实不犯错,就是最大的忠诚。
——
就在锦衣卫和禁军展开行动的时候,朱标在一次早朝拿出了全新的变革方案。
一、着国子监编写一套全新的教材,供海外明人学习。
“这套书尽量采用口语,必须通俗易懂。”
“读完之后,要让人对华夏历史脉络,华夏的主要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来国子监的官员还挺高兴的,这套书编好了可是大功一件。
搞不好还能青史留名。
然而,当他们听完朱标的要求,一张脸顿时就苦了下来。
这要求,真是既要又要啊,不是为难人吗。
但可惜,他们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项变革,是着礼部和吏部编写一套关于礼仪、责任义务方面的书。
朱标直接点名缘由,根据反馈来看,勋贵们身份阶级变了,思想没变。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勋贵。
朝廷有义务教导他们。
于是命吏部建立书院,对勋贵和刚出仕的官吏进行培训。
由皇帝朱标担任院长。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正式授予勋爵,允许出仕。
非但如此,朱标还特意强调,做官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
要转变心态,要有服务意识。
接着他有讲了什么叫服务意识。
百官虽然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反对。
因为真正说起来,服务意识还挺契合先贤家国天下思想的。
更何况,朱标也只是让他们转变一下思想,没有要求必须当一个服务者。
这要是还反对,怕不是当场就被叉出去了。
朱标见群臣很顺利就接受了这个概念,心下暗喜,计划第一步成了。
接着,他做了进一步试探。
要求礼部和吏部,在编写书籍的时候,把服务意识也加进去。
群臣依然没有反对。
还是那句话,只是提倡,没什么可反对的。
当然,大家没反对的根本原因,还是被吓到了。
几百勋贵被抓,谁还敢在这时候和皇帝唱反调?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忍受的。
一旁的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朱标的手段,真是将温水煮青蛙这一套玩到极致了。
——
早朝结束,朝堂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对于朝廷的这两项决定,朝野自然是交口称赞。
尤其是读书人,对皇帝朱标一万个满意。
这两项计划,都是和教化有关,实在太符合他们的胃口了。
至于杀人……那是太上皇干的,和皇上关系不大。
二十天后,抓捕行动终于结束,四百多勋贵无一漏网,受牵连着达一万九千余人。
至于审判环节,直接省略了。
朱元璋一声令下,主犯全部处死,从犯发配南洋。
当时恰好赶上会试放榜,朱元璋下令所有取中的士子去观刑。
两千余人被集体处死的场面,是非常吓人的。
据说当时场面一度失控,不少士子被吓跌坐在地,个别甚至屎尿齐出。
陈景恪听说之后,只能为他们默默的默哀三秒钟。
还没上任呢就赶上这档子事儿,实在是人生大不幸啊。
但反过来说,也可能是一件幸事。
相信有了今日的经历,这群人出仕后,行事会比较收敛。
从而能平平安安干到退休。
吵吵闹闹进入四月份,这次的风波终于过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标对外宣布了大分封的决定。
(https://www.02sw.net/3338_3338271/111107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