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免费阅读小说 > 第286章 前往塞北,改造大明

第286章 前往塞北,改造大明


第286章  前往塞北,改造大明

        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激动地猛拍大腿:“七五,你这话说的在理,就得是这样!”

        “不管是哪儿的百姓,都是咱的子民!不管是肥沃还是贫瘠的土地,都是咱的土地!不管是再穷乡僻壤的地方,那也是在咱的治下!”

        朱元璋一口气说了好多,都是对朱瀚的认同:“七五,你说怎么干,咱就怎么干!”

        朱瀚说道:“修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排除一切困难,让天堑变通途!”

        “我记得云贵土司说过,有个地方的人生活在山里,而且还是在没有路的山顶上,进出一趟就要半个月,这怎么能行?他们与世无争,但也不知道外面换了天地!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是大明的百姓,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大明都不会忘了他们!”

        “现在大明正在飞速发展,可百姓的收入却赶不上大明发展的速度,我们就要想办法,让百姓的收入提升上来。”

        朱元璋听到后连连点头:“就按你说的做,咱在开朝会的时候就让他们去做。”

        朱瀚在说修路的时候,只是说了此举利民,同时也可以提升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但还有一点朱瀚没有说,那就是一旦道路畅通,那就意味着政令通达,他朱元璋的政令,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传到大明治下的所有角落。

        一定要修!

        朱元璋答应朱瀚后,随即问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件事,你打算交给谁去做?”

        既然把问题都提出来了,那解决的办法你一定有了吧?

        最重要的是谁来做这件事。

        朱瀚?

        不可能!

        朱瀚可以发现问题,但不会去做一件事,他嫌麻烦。

        朱瀚说出了一个名字:“刘基!”

        “他?”

        朱元璋听到朱瀚提起刘伯温,有些犹豫:“他合适吗?”

        “他是江浙的世家子,代表的是士族利益,可他作为大明的臣子,代表的就必须要是大明的利益,代表的是哥你的意志。”

        朱瀚知道刘伯温不合适,但还是选择了他,他就是要告诉刘伯温,以后放弃你那所谓的士族、世家利益,老老实实跟着朱元璋做事才是最正确的利益。

        果然,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点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

        “行吧,那就让刘基去做吧。”

        ……

        大朝会上,朱元璋颁布了他的新政令。

        命令资善大夫、诚意伯刘伯温前往云贵,对云贵地区所有的人口进行调研,无论多么偏远,不可遗落一人……同时,朱元璋向户部、工部下令,让他们配合刘伯温,对云贵地区的道路进行修缮改造,调集钱粮、工匠,全力配合刘伯温。

        朱元璋在对刘伯温下令的同时,也对全国各地的州府官员同时下令,让他们统计清查属地的百姓聚集所在地,但凡遇到道路崎岖或者无路可走的情况,清查统计后上报,然后由朝堂和地方上的资金同时调拨,修缮大明境内道路。

        刘伯温站在朝堂上,脸色很不好看。

        他不过是个资善大夫,也只是个虚职而已,可朱元璋偏偏盯上了他。

        去给百姓修路……这完全不符合刘伯温的认知。

        在他看来,能够帮助朱元璋治理天下,并且能让大明长治久安的,是士大夫们,是大明的贵族,朱元璋只要给这些士大夫们足够的利益,他们就可以帮助朱元璋去管理那些百姓。

        现在朱元璋让刘伯温去为百姓做事,这在刘伯温看来这是逼他背叛士大夫阶层。

        “这里面,一定有朱瀚的影子。”

        现在的大明到处都是事,伊利那边帖木儿和徐达的战事还没结束,陈友谅和王保保还没有解决,大明对外扩张,每天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飘到朱元璋的案前,这么多事朱元璋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的?

        再说,大明之前的政策,是把偏远地区的百姓迁移出来,转到交通便利和土地肥沃的地方,根本不用费心费力的去云贵做统计、修路。

        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刘伯温觉得朱元璋这么做是劳民伤财,国库里的钱本来就不多,要花到刀刃上。

        心中对朱元璋命令持反对意见的刘伯温,却不敢在朝堂上反对朱元璋,因为刚刚朱元璋说了,不管是哪儿,只要是在大明的版图内,那大明朝堂就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建设好。

        朱元璋布衣出身,不到十年的时间,大明人口超两亿,其功劳远超汉唐,刘邦和李世民在朱元璋面前就是弟弟,朱元璋野心勃勃的想要成为千古一帝,而今天下的命令,就是朱元璋通往千古一帝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刘伯温怎么敢成为朱元璋的阻碍?

        “臣,遵旨!”

        刘基内心苦涩的接受了朱元璋的命令,他心中已然确定,当士大夫们知道他帮朱元璋做的事情后,会把他当成士大夫中的叛徒。

        ……

        刘基会不会成为叛徒,朱瀚才不在乎。

        士大夫阶层就很牛逼吗?他们仗着千百年来形成的阶层,就能左右朝堂?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朱瀚心里也清楚,士大夫阶层是不会被消灭的,哪怕是从底层成长起来的普通百姓,只要他们拥有了一定财富,或者说家里有人成为大明的官员,他们就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然后周而复始。

        既然无法消灭,那就把底层贫苦的百姓都变成士大夫阶层。

        朱瀚和朱元璋这么做,为的是模糊士大夫阶层的概念,让阶层消失。

        大势所趋,别说是刘基,就算把现在所有的士大夫阶层绑在一起,都无法阻止的大势!

        在给朱元璋出完主意后,朱瀚就准备带着刘三娘往北边转一转,顺带还有娜塔莉、索菲娅、周芷若三女,一起去北方去玩。

        其实,就是为了避暑。

        现在的应天府马上就要迎来三伏天,虽然有冰窖,住的地方也是冬暖夏凉,但也不能一直呆在屋子里吧?

        干脆,朱瀚带着人到北方去,到草原上好好地转一转。

        朱元璋也不管他,知道朱瀚要出去玩,他只是善意的提醒朱瀚,现在他的孩子还少,要赶紧想办法再要几个孩子,让朱瀚趁着出去游玩的时候努努力,给老朱家再开枝散叶。

        朱瀚听到后哭笑不得,但想到自己如果不答应,朱元璋还会一直絮叨,干脆爽快的答应下来。

        “七五,你别不当回事。”

        朱元璋看出了朱瀚的敷衍,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你看,咱大明现在的版图都扩大多少倍了?陆地和海上都有,如今咱的交通不便利,来回一趟甚至可能要小半年的时间,未来怎么治理?还得依靠咱们自己不是?”

        “大明是老朱家的大明,大明的治理,还得依靠咱们老朱家来做啊。”

        朱瀚点头认同,并且非常严肃的回答道:“大哥说的是,我一定加倍努力。”

        朱元璋满意朱瀚的回答:“这还差不多。”

        朱瀚作为朱元璋的亲弟弟,大明唯一英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非常多的关注。

        即便朱瀚是出去玩,但沿途官员在朱瀚还没走出应天府的时候,已经开始探听朱瀚的动向了。

        当然,朱瀚的随从也会把朱瀚的行踪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朱瀚的行程变得更轻松,撇除一定的麻烦,再说各地官员都有迎接朝堂官员的责任,朱瀚作为英王,地方上招待朱瀚更要隆重。

        朱瀚也知道,但他并没有阻止,他们招待归招待,如何能让招待满足朱瀚,就要看他们自己的智慧了。

        过了长江,朱瀚停留的第一站是在滁州,这里也算是朱瀚和朱元璋真正起家的地方,朱元璋在这里走出了濠州,摆脱红巾的身份,然后一步步越过长江,直取集庆路……

        滁州,对大明意义重大。

        朱瀚把休息的第一站放在滁州,也在不少人的预料范围之内。

        滁州府府尹叫韦成波,是滁州韦氏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前元的进士,虽然中了进士,但却并不被重用,再加上元朝遍地烽烟,韦成波刚被派到滁州,滁州就被朱元璋打下来了,韦成波一看……行吧,跟着谁都是混,干脆就投靠了朱元璋,然后从一个书吏开始,一步步成为府尹,成为出州府的最大的人物。

        朱瀚到了滁州南城外,韦成波带着滁州的一众官员已经在外面等候,等朱瀚靠近后,他带领官员跪在地上:“下官韦成波,见过英王殿下。”

        “起来吧。”

        朱瀚让韦成波站起来,自己带着刘三娘等人往城里走,韦成波站起来后,赶紧来到朱瀚身边,对朱瀚说道:“英王殿下,下官听说您路过滁州,只是晚上的时候在城里酒楼中备下薄宴,其他的准备,也都在城中。”

        朱瀚听出来韦成波话里的意思:“哦?你是让我在滁州城中随便转?”

        “滁州城比以前扩大一倍,可容纳百姓四十万人,英王殿下您一人能转多久呢?”

        韦成波摇摇头,反而对朱瀚道:“不止是您,您的随从也可以在城中任何地方转,如果哪里有违纪和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您和您的随从为滁州的发展提出意见,下官感激不尽。”

        “哈哈哈,你这人有点意思。”

        朱瀚答应下来,“好,就按你说的,胡一八,今天给兄弟们放假,让他们到滁州城去玩,每人十两银子,拿去花!”

        胡一八立刻答应下来:“是,王爷!”

        朱瀚说给兄弟们放假,胡一八却并没有离开,而是带着三十多人一直跟在朱瀚身边。

        朱瀚在韦成波的带领下,来到了南城的贸易市场,不少百姓从市场进进出出,出来的人手里拿着的都是已经购买好的生活必需品。

        韦成波在给朱瀚解释:“殿下,在滁州,类似的贸易市场有两个,一个在南城一个在西城,这两个区的百姓最多,他们也是最需要贸易市场的,不仅可以满足吃穿用度,还可以当成休闲场所,带着家人到贸易市场转转,权当休息,为了应对人流量,在修建的时候专门留出了足够多的通道……”

        “东城是富人区,不少商人和大家族生活在东城,他们那边也有贸易市场,不过比较高端,我找到一些家庭条件不好,但干活麻利的人到那边去,比如青菜或者水果,都是洗干净了再售卖,赢得了东城人们的信任,赚到的钱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改善自己家庭的条件,东城的贸易市场所有权在官府,三年轮换一次……”

        韦成波把他在滁州的一些政策告诉朱瀚,朱瀚听到后也很开心:“不错,你把滁州管理的不错……韦成波,我们离开后,你把你在滁州制定的政策,实施的办法写成折子递给陛下,让他在大明境内推广滁州的治理办法。”

        “是!”

        朱瀚把一些问题向韦成波询问,韦成波不慌不忙的一一作答,可见朱瀚在滁州看到的,并不是为了迎接他而东拼西凑的。

        这样的官员,如何能不重用呢?

        晚上,朱瀚去参加韦成波举办的酒宴,他发现滁州城的官员对韦成波都非常服气,几乎没有二心的人——朱瀚又给他打了一个标签:他不仅有能力,而且手腕也非常强硬,回到住的地方,朱瀚把韦成波的情况写成一封信,让身边的侍从快马加鞭交给朱元璋。

        朱瀚给朱元璋信的最后,留下了最重要的一句话:韦成波,可取刘基而代之!

        韦成波是滁州韦氏出身,刘基也是江浙士族……可为什么韦成波能为百姓做这么多实事,你刘伯温做个事为什么要磨磨唧唧,拖拖拉拉?

        哪怕韦成波比不上刘伯温,朱瀚也愿意用韦成波,最关键是他们的心是一条心,不像刘基在大明和士大夫两个阵营中摇摆不定。

        朱瀚也不会放弃刘伯温,如果他能做出改变,朱瀚和朱元璋也会给他更大的权利,可他如果还是执迷不悟,依旧在两个阵营中摇摆不定,刘伯温必定是会被放弃的那个。

        大明如今缺少官员不假,但却不会把官位留给尸位素餐的人。


  (https://www.02sw.net/3340_3340075/1172869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