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汴梁的背刺
虽然老太太更看好贺弘文,认为贺弘文是明兰夫婿的头号人选。
但是盛长柏觉得李郁的各方面条件也不错。
单纯因为老太太受过科举读书人的伤害,就给李郁减分,多少有些不公平。
从李家拒绝掉品兰,就可以看的出来李家是一户讲规矩的人家。
讲规矩总要比没规矩好,最怕的就是不讲规矩的人家。
品兰直爽,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不受拘束的性格是很可爱。
但也只是自家人会觉得这个女儿,这个妹妹可爱。
作为婆家来说,没哪个长辈,会喜欢以后要管家理事,相夫教子的儿媳妇是这个性格。
如果品兰不是盛纭的亲侄女的话,就是盛纭一样很难接受品兰的性格。
不可能选择品兰,嫁给自家泰生。
‘野蛮女友’这一套,在大周的大户人家是不存在市场的。
讲规矩的人家,保护的也是正房大娘子的利益。
盛家二房就是不讲规矩,才让盛紘把林檎霜搞大肚子进了门,造成了盛紘的宠妾灭妻。
王若弗二十年的憋屈,委屈,都是因为盛家二房没规矩造成的。
有规矩的话,有长辈、规矩的约束,就算以后男人变了心,要纳妾进门,妾室也不可能跟林檎霜一样,爬到正房大娘子的头上。
指望这个男人可以正常三妻四妾的年代,男人不好色,不纳妾,太过于困难。
就是女人可以依靠一时的感情,美貌,吸引住男人一阵子,也很难永远阻止得了男人的色心。
没有女人可以永远十八岁,但是总有女人十八岁。
不如让规矩约束保护女方的利益。
让盛长柏来看,两个人的样貌、人品、才学家世都不差,可以算是旗鼓相当,都可以算是明兰的良配。
完全不必因为老太太更中意贺弘文,就直接把李郁直接给排除掉。
可以给明兰一些自主的权利,和两个人都接触一下,自己挑一个合适的。
“六姑娘倒是很喜欢宥阳……”许三继续的说道。
老太太回到宥阳,要陪伴大房老太太,帮着明兰相看人家,帮着大房震慑三房的一家子败家,无赖的族人,事情很多。
但是明兰回宥阳什么事都没有,被各位女眷相看也只是见上几面。
明兰这一次回宥阳,主打的就是一个放松。
在宥阳玩的很欢乐,找到了品兰这个兴趣相投的小伙伴,钓鱼,爬山,打猎,在宥阳玩了一个痛快。
“许三你这趟差事办的很好,老太太和六姑娘这一路平安,多亏了你。等等了你直接去账房领赏,我再给你一段假期,你也好好歇上一阵儿。”
“多谢公子,我不过是按着公子的吩咐做事。”
“老太太和六姑娘能一路平安,也是你办事尽心,去领赏吧。顺便其他人的赏钱也领了,为他们分发下去,然后就让他们各自回家探亲去吧,有什么事要办了会再通知他们。”
许三当初带的人手,大部分都是徐州的本地人。跟着许三外出,护送老太太跑了这一趟宥阳,汴京,已经半年时间甚至过年都没有回家,现在给发点钱,放个假,也是应该的。
“刘韬,汴梁的家里,最近没什么事情发生吧?”许三走后,盛长柏继续问刘韬道。
“听我母亲说,家里这一段时间还算是太平,林小娘最近也没闹出什么事情,就是一直缠着主君,想让主君为四姑娘选一门夫君出身高门的亲事。”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刘韬也知道盛长柏最关心,汴梁家里的什么事。
刘韬的母亲,就是王若弗身边最信任的刘妈妈。
刘韬从自己母亲这里得到的消息,也算是最准确的消息。
看样子是随着墨兰的年纪越来越大,马上就要及笄,将要嫁人。
林檎霜的眼界也就没在只盯着后宅争宠。
要指望王若弗带着墨兰出门相看,林檎霜也就不大得罪的起王若弗。
更多的目光已经是开始盯着了外面,谋划着怎么让墨兰高嫁。
“家里的其他人可还好,父亲母亲的身体如何?”
又问了一些家常,知道家里的情况算是安稳,和谐。
盛长柏接收了两人从京城,稍过来的衣食和信件之后,就结束了这次问话。
然后盛长柏当然还是查看起来,这次家里寄过来的信。
这次盛长柏收的信多,毕竟是过了一年。
有老太太的一封感谢叮嘱信,有盛紘,王若弗日常关心的一封,有长枫少有的寄了一封,有如兰应付式的写了一封,还有明兰的感谢信。
除了一些每次必有的一些感谢,叮嘱,思念之外。
家里的来信之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
京城的局势更紧张了,老皇帝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怎么露面。
近一个月的时间,老皇帝也就是在新年祭礼的时候露了一下面。
从年轻时候开始,就还算勤政的皇帝,现在开始不怎么上朝了。
老皇帝这样搞,除了几个正副宰相之外,其他人见不到皇帝。
搞得汴梁城里,流言飞起,人心惶惶。
对于老皇帝这种异常举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猜测。
认可度比较高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说老皇帝,这段时间被群臣逼迫立储逼迫的厉害。
老皇帝不露面,不举办朝会,是为了躲避群臣的逼迫。
一种说法就是,老皇帝身体已经不行,时日无多。
已经病重,身体已经不允许老皇帝听朝。
不管出现的是上面哪一种情况,都不是什么好事。
老皇帝一搞事情,朝廷就动荡,满朝的大员,就又没了什么心思干正事。
从盛长柏穿越过来,每过一段时间,朝廷上就要经历一段这种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闹的厉害,动荡的时间更长。
也是这个年代人口平均年龄不长,从老皇帝将近五十岁之后。
对于皇帝的身体,所有人就都没了信心。
老皇帝还喜欢颤颤巍巍,表现出一副虚弱的样子。
让人感觉随时会噶,所有人就都被皇帝搞的心里没底。
老皇帝这次来这一出,可能是想试探一下邕王、兖王。
老皇帝这样搞,不露面,汴京就成了邕王、兖王的舞台。
有皇帝镇着,邕王、兖王两伙人尚且争的头破血流。
皇帝要躲回后宫看戏,邕王、兖王这俩能把狗脑子都打出来。
总之汴梁现在的局势,就是一个字—乱。
盛长柏申请外放出来还是对的,要不然在汴梁就是空耗时间,什么事情干不成。
不参与两党相争,也要整天小心着不被波及池鱼。
……
汴梁的事情距离徐州挺远,邕王、兖王毕竟都不是什么名正言顺的储君,触手没那么长,争夺的是朝堂的声势,汴梁城内的权利,波及不到地方。
盛长柏除了对朝廷上的局势,多了几分关注。
多留意一下汴梁方向传来的消息之外,还是忙着自己本来再做的事情。
还是继续修河渠,去年冬主要是疏通了一部分的河道。
年后主要就是在修水渠,方便耕地灌溉,先让这些百姓,不管是乡绅大户,还是普通的自耕农,得到一些好处。
等到今年冬的时候,才会更乐意,更卖力的干活。
天气稍微暖了一些之后,盛长柏也开始种起了土豆。
一共就五斤的土豆,也没必要去庄子特意种植。
盛长柏把宅里的花园铲了一片,就足够种下这几斤土豆。
虽然土豆的产量挺高,但是就这么一点基础。
就是一年可以种上两季,想要推广出规模,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盛长柏还没有二十,够年轻,有时间,等得起,不着急。
盛长柏到徐州上任,也有小一年的时间,基本理顺了徐州城的各项事物。
处于一个工作最顺手的时期,以后的工作,就是做好监督,让徐州城按着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发展就行。
稳定了之后,徐州算是进入到一个安心种田,积蓄力量的阶段。
盛长本来想着可以在徐州安心耕耘一段时间。
只是没想到时间刚过了六月,盛长柏给朝廷多交了两层的夏税上去了之后。
徐州的夏税能多交两层,一成是良种的功劳,一成是兴修水利水渠的功劳。
徐州的农业还不算到达巅峰,就是单纯的在徐州修水渠,水车,开荒田,也有挺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盛长柏为朝廷好好治理着徐州,想着能安心在外,躲过皇权交替这个混乱时期的时候。
没想到遭受到了汴梁的“背刺”,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盛长柏接到了朝堂的旨意,让盛长柏回京述职,令有任用。
而且催的时间挺急,通判这职位,也不算一个必备常设职位。
这个职位,本来就是用来监督,制衡知州而设的。
没有了通判,也完全不影响州衙的运转。
盛长柏都不用等新通判上任,就要尽快的回返汴梁。
给盛长柏留出处理后事的时间都不多。
公事上没有太多需要交接的,盛长柏手头上本就没有还在做的事情。
就是把自己对徐州的水利规划,留给了黄知州。
黄知州如果愿意按着盛长柏的规划,继续施工的话,当然最好。
不愿意麻烦的话,问题也不大,盛长柏去年带着几万的役夫,忙活了几个月。
也不是白忙,在不遇特别异常的天气,下特别大的暴雨,发大水的情况下,也足够保证徐州二十年没有水患的困扰。
有二十年时间,也足够盛长柏爬到高位,有影响力让这份规划,继续下去。
盛长柏要离任,回返汴京,需要处理的私人事务,不算太多。
盛长柏自己孤身一人上任,没有拖家带口。
就没有在徐州置办大宅,直接住在了官衙,不需要卖大宅。
虽然在徐州城置办了几间铺子,但也不是必须的变卖出去。
价格不适合的话,铺子托管给大房管理,以后慢慢的变卖,问题不大。
盛长柏去年为了推广良种,置办下来一个田庄。
今年看好徐州没有水患之后的农业潜力,又置办下了两个田庄。
陆陆续续的置办下来这几十顷田,算是固定资产。
种田没有那么强大竞争性,在封建社会是可以长期持有的投资。
经过了盛长柏的治理,徐州不担心水患,徐州的良田就成了优质资产。
盛长柏毕竟在徐州当权一年多,还是一个官员,当然罩得住几十顷田,不招人惦记。
只要留下几个放心的管事,帮着打理就行。
盛长柏到徐州雇佣的几十个仆人,处理起来更简单,直接撕掉契约,放归仆人自由就行。
盛长柏雇佣仆人签的都是一些短契。
这么多人,也就损失一百多贯钱,对盛长柏来说只是毛毛雨。
大周朝的整体情况就是,不支持完全卖身为奴,但是可以签订几十年的长契。
这种家里几代都和主家,签几十年长契的就是世仆。
一般人家也不会愿意去养太多世仆。
养世仆要照顾仆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就是仆人孩子的生计,也需要主家帮着张罗。
比简单的雇佣人手,代价大太多了。
封建社会,不讲计划生育,无病无灾的话,人口繁衍的很快。
每一代人口都是成几何数的往上翻倍。
以培养心腹为目的话,大户都不会去培养太多的世仆。
最后就是和徐州这些官吏,乡绅,富商,大户告别。
盛长柏在徐州这一年多,和各方相处的还算是开心。
当然了也是因为,和盛长柏处的不开心的人,都被盛长柏充军发配了出去。
这一次盛长柏回汴梁,虽然没说任什么职,但大概率也是升迁。
送别宴,践行宴自然参加的就多。
花费了五天的时间,盛长柏匆匆处理了徐州的各种事物,就带着去年一同来徐州的仆人,坐上了回返汴梁的官船。
盛长柏这时候离开徐州,有一点遗憾,就是多少有一些对不起大房。
大房在徐州投资的工坊,刚建好投入运营没有多久,盛长柏就离开了徐州。
虽然黄知州,知道大房和盛长柏的关系,也会照顾一下大房。
但是别人相帮,总不如盛长柏在徐州任上的时候,大房生意做起来方便。
(https://www.02sw.net/3358_3358695/7594218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