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免费 > 第103章 我有三计

第103章 我有三计


朱棣知道大多数官员,尤其是言官,都是收了好处拿钱办事,索性直接扣俸禄。

反正调兵御令已经下达,我只需拖着就成,挨骂就挨骂吧,至少不用发俸禄了。

他的这一招很绝,世家出身的官员是有钱,但也架不住给那么多官填补亏空,一天就一个月的俸禄,地主家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不给钱,谁给你办事?

给钱,又给不起。

虽然言官的俸禄不算高,但人多啊!

很快,内部就产生了分歧,幕后大佬就扛不住了。

群臣只跪了三日,便老老实实回去干活了,不过弹劾朱棣的奏疏,却是一封接着一封。

朱棣一律留中不发,同时,又以宣纸采购出了问题,把官员写奏疏的宣纸供应减半。

娘的,想天天弹劾我?

可以,自己花钱买宣纸去!

这时代的宣纸可不便宜,有买宣纸的钱,买斤肉,包顿肉馅饺子不香嘛,没过几天,弹劾奏疏就少了大半。

虽然仍有弹劾的,但已经形成不了舆论。

这次朱棣没有打破规则,却也打赢了这场舆论战。

群臣暂时老实了,朱棣也有了笑脸,不过,半个月后,他再次郁闷起来。

鞑靼跑了,根本没来攻打大明。

朱棣被虚晃一枪,气得直骂娘,群臣却是暗暗窃喜。

~

御书房。

“鞑靼有取死之道,这一仗,朕必须要打!”朱棣一上来就定了调子。

蹇义、夏原吉对视一眼,默不作声。

小胖也没吭气,他知道父皇一旦决定的事儿,根本劝不住,好在国库也不缺钱了。

朱棣看向李青,“你有什么意见?”

“臣没有意见。”李青问道,“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发兵?”

“明年吧!”朱棣目光湛湛,“这一次,朕要一绝后患,彻底将他们打怕,打服!”

听闻今年不发兵,夏原吉、蹇义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夏原吉拱手道,“皇上,玉米有了种植经验,现已开始在山河数省多地种植,永乐豆的种植技巧还未普及,恳请皇上拨一笔钱,让地方官府培养佃户,教授百姓种植技巧。”

顿了顿,“百姓对新作物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臣建议,朝廷可以做出承诺,若收成达不到种植常规作物,损失的部分由朝廷弥补;

这一来,百姓旱涝保收,自然也不会闹出乱子。”

朱棣点头:“可以,你回头估算一下,递个折子上来。”

“皇上圣明。”夏原吉神色欣喜。

蹇义清了清嗓子,讪讪道:“皇上,臣也有本奏。”

“说吧!”

“一是关于宣纸,二是关于俸禄。”蹇义支支吾吾道,“官员清廉,没多余的钱来买宣纸,俸禄也……还望皇上明察。”

朱棣冷笑一声:“宣纸可以照常供应,俸禄以后也照常发放,朕宅心仁厚,之前的事儿就不计较了。”

蹇义:“……”

这也就是说,罚的俸禄是真不给了。

“皇上,其实……”

“天子一言九鼎,岂可出尔反尔?”朱棣打断蹇义,他就是要让群臣长长记性。

蹇义:-_-||“皇上圣明。”

“没别的事儿,你们先退下吧!”朱棣摆了摆手,“李爱卿留一下。”

~

“李青,朕总觉着,这次有些鞑靼寇边有蹊跷。”朱棣皱眉道,“太快了,朕刚准备揍他们,他们就跑了,会不会是朝中有人通敌?”

“这个……应该不会。”被朱棣这么一说,李青也觉得有些快,从鞑靼寇边,到朱棣决定出征,再到鞑靼跑路,消息送回;

前后不过二十天,确实有些不符常理。

但李青还是不认为,不有人会做出这样的事儿。

“朕倒觉着很有可能。”朱棣哼道,“连三大殿他们都敢烧,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做的?”

端起茶杯抿了口茶,他苦笑一声:“朕老了,权威大不如前,这些年太子辅国,把大明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这其中,文臣确实出了大力;

但同时,文官也得到了成长,只怕朕驾崩之日,就是他们反击之时。”

李青默然。

就目前这个情况,这几乎是必然的,而小胖……也确实压不住。

文臣现在跟小胖一心,是因为有朱棣这个‘恶霸’在,一旦恶霸没了,他们则会成为恶霸。

“其实朕倒是有一个办法,你看可不可行?”

“皇上你说。”

“直接传位于太孙。”

李青摇头,“皇上,哪有这样的?”

“那你觉得太子能顶得住文臣反扑?”朱棣哼道,“他有治国的本事,却没当皇帝的本事,若让他掌权,只怕是还要迁回去,甚至还会推翻朕的诸多政策。”

李青无言以对,朱棣这话虽然偏激了点儿,但未必不会发生。

沉吟半晌,李青道,“不如折个中吧!”

“如何折中?”

“皇上千秋万世之后,传位于太子,太子登基后,过渡一下再传位于太孙。”李青无奈道,“当年太祖传位于皇太孙,是因为懿文太子英年早逝,可哪有太子建在,直接传位给太孙的啊?”

朱棣摇头:“一旦坐上这个位子,谁想再下去?

你这建议看似不错,实则根本行不通。”

“皇上你想多了,太子对皇位并不是很执着。”李青道,“他甚至不想当这个太子。”

“朕不信!”

“……”

僵持了一会儿,朱棣最终同意了李青的建议。

他自己也觉得直接传位太孙,多少有些不靠谱。

“权力交接至关重要,也最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朱棣神色凝重道,“你一定要看好了。”

李青严肃道:“皇上放心,臣竭尽全力。”

朱棣凝视李青良久,神色缓缓放松,叹道:“有你看着,朕也就放心了,大明的江山啊……不知会延续多久。”

“定能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李青安慰。

“呵呵……”朱棣摇头苦笑,刚登基那会儿,他的确是这么想的,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皇帝也有太多的无奈。

“陪朕喝两杯吧!”

“好啊!”李青笑着点头。

……

酒菜上齐,君臣二人谈笑风声。

“李青,你在朝堂待了这么久,也对朝局有了深刻认知,可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棣问。

“有一些,但……眼下不是施行的时候。”

朱棣斜睨了他一眼,“听你这话的意思,得等朕死了才能施行?”

“啊哈哈……”李青打了个哈哈,却也没有否认,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说来听听。”

李青为难道:“我怕我说了,皇上你会迫不及待地施行,反而会起反效果,江南官绅的利益已经严重受损,若是……

怕到时候反抗之猛烈,太子加太孙都未必稳得住。”

“说,朕保证不施行。”

你说话跟放屁一样,谁信啊……李青翻了个白眼儿。

朱棣知道他的心思,无奈道,“朕也没几年好活了,你就当安安朕的心还不成吗?”

“好吧!”李青点头,“我有三计!”

“哦?”朱棣来了兴致,给李青斟了杯酒,“展开说说。”

“第一计,对士绅施行推恩令,无论嫡庶长幼,都有平均继承的家产的权利;

这一来,再有钱的士绅,传承几代人下去,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小。”

朱棣精神大振,目泛异彩,压了压情绪,继续道:“第二计呢?”

“改科举制。”李青道,“南方有钱人多,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官员大多出自南方,洪武三十年太祖定南北榜,然,随着建文新政的推行,基本名存实亡。”

“重新分南北考场?”

“不,分省考场!每个省,录取的进士都保持一致,部分省份的人考不上进士,就退而求其次选用举人。”李青解释道:

“拿江.西来说,一个省几乎占了大明三分之一的进士名额,这些人入仕途后,极大概率会形成一股势力,分省平均录取,便能极大程度的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

朱棣喜色更甚,继续道:“第三计呢?”

李青稍稍犹豫了下,“第三计有些无情。”

“尽管说。”

“北方人少,南方人多,让南方的人来北方。”李青道,“皇上知道洪武赶散吧?”


  (https://www.02sw.net/3365_3365304/106038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