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489章 你以为是汉高祖,其实是秦始皇

第489章 你以为是汉高祖,其实是秦始皇


{为了恢复经济,老朱确实采取了许多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的措施。}

    {比如为了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在洪武元年发布硬性命令}

    {凡农民家有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如果有田十亩以上,则种植面积加倍。}

    {各级官员要亲自督察,如果不种桑树,就罚他交绢一匹,不种麻和木棉的,罚他麻布、棉布各一匹。}

    {这一规定,要求全国统一执行。}

    {不几年时间,全国的桑、麻、木棉产量就翻了几番,有效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

    {不过,就像他的强制移民一样,朱元璋的惠民政策也是全国一刀切,并且以国家暴力作为执行力的后盾。}

    {这种粗糙的计划经济方式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中国地方之大,许多地方不适合种桑、麻、木棉,但是皇帝命令一下,种也得种,不种也得种,如果不种,惩罚性的课税必不可少。}

    {你像南边诸省如福建气候土地条件当时就不适宜植棉栽桑,可是仍然得上交绢布、棉布。}

    {再如河南,种不了桑,直接就演变成了一种税收。不种桑、不织布,每年却还得交绢布税}

    (朱元璋的计划偏好,但经济指令详细刻板到令人无法接受。}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脸上带了一丝怪异。

    他也是走南闯北的人。

    地头上的百姓是什么心态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对于他们来说,人生无非四件事。

    春耕、夏播、秋收、冬藏。

    人生亦无非四个头。

    休养于炕头、劳作于地头、最远来到村头、最终走向坟头。

    终其一生,仅此而已。

    在一个百姓的心目中,土地是维系他们生存的根本。

    巧了,他现在就看到了大农民。

    这整个天下好像就是他的田间地头。

    “不好治啊。”

    郭荣看着那些制度,感叹不已。

    “大治倒是大治了……可是……”

    托宋朝的福,这会儿功夫他就看到一堆坑了。

    “这天下可不是田地啊。”

    “它不是一层不变的。”

    “有时候就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大。”

    ……

    【摸完了汉高祖,朱元璋又看向了汉文帝】

    【改善农民社会地位的同时,他又强调要“取之有制,用之有节”】

    【把赋税徭役的征派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洪武年间的田赋征收,一直维持“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的税率】

    【官田的税收是地租和赋税合而为一的,故税率较民田为重。】

    【民田一般亩征三升三合五勺,按当时亩产最低一石而论,为三十税一】

    【在商税方面,也作了整顿,规定“三十而取一”的税率】

    【农具、书籍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眯着眼睛,不停捋须。

    脸上全无半点喜色。

    因为这个盛世的缺陷太大了。

    朱元璋是贫民,还是最穷的那种。

    这种人受够了别人的欺凌,最知道受人欺负的滋味。

    因此,他也知道每个人的土地和财富大体平均,谁也不必遭受嫉妒心的折磨,是最好的。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以皇帝与底层农民联起手来,开始共同挤压社会中间的地主豪强了。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景观。

    那么问题来了。

    豪强地主与官员是密不可分的。

    就朱元璋的性格,刘恒现在完全有理由相信那批明朝官员得不了好。

    可是,朱元璋总会死的。

    “物极必反啊。”

    而且,他怎么感觉这人做事有些过于雷厉风行了。

    不太像阿父……

    反而有些像……

    秦始皇。

    “生之、任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

    刘恒喃喃自语着。

    可以凭一己之喜怒,把国家像揉面团一样揉来揉去。

    这不是件好事啊。

    ……

    天幕上。

    一张文书缓缓铺开。

    朱重九,嘉兴府嘉兴县零宿乡二十三都宿字圩民户。计家五口。

    男丁二口:成丁一口,朱重九,年三十九岁。

    不成丁一口,男阿大,年五岁。

    妇女三口:妻马一娘,年四十岁;女阿标,年十二岁;次女阿娣,年八岁。

    产业:屋一间一披,田自己民田,地六亩三分五毫。

    洪武四年×月×日

    ……

    【而徭役的征派在洪武初期则没有定制。】

    【一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下令,将天下的府县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的结果要编订成黄册,作为征派赋役的标准】

    【黄册里不仅登记人口信息,还包括每一户的财产和土地信息,作为征派赋役的依据】

    【在全国清查户口、编制赋役黄册后,又将各地的民户编为里甲】    

    【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里长】

    【其余一百户编为十甲,每甲十户,以一户为甲首。】

    【按每户丁粮的多寡,编定十年的轮当次序。】

    【每年由一户里长率领一甲十户承担里甲正役】

    【负责“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出办上供物料及支应官府一岁经常泛杂支费”】

    ……

    {是啊是啊,不止订户,还定户籍呢。}

    {直接把全国人口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大类,三大类再分为若干小类}

    {什么乱七八糟的户籍有八十多种}

    {“籍不准乱,役皆永充。”职业先天决定,代代世袭,任何人没有选择的自由。}

    {你是军人,那么你的子子孙孙都是军人,除非做官做到兵部尚书一职,否则不许脱离军籍。}

    {同理,如果你爸爸是掏粪的,那么你和你的后代永远都得以掏粪为生,不管你是六指还是残疾。}

    {这就是从根本上扼杀每个人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他们驯化成专门提供粮食的顺民!}

    {这样,他和他的子子孙孙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用人民的膏血,即使是最无能的后代,也不至于被推翻!}

    ……

    大汉。

    刘邦愣了一下,喝了口酒。

    “大秦还真就是万世一统了……”

    分类登记制就是秦法为了方便掌控地方而设立的。

    好处很明显,随叫随用。

    坏处吗……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事啊。

    “清查人口征派赋税就够了的东西。”

    “偏偏搞这么复杂……”

    吕雉轻蔑的看了他一眼。

    “这是治乱之法,就是因为像你那样三不管。”

    “你才没有什么汉高之治。”

    刘邦笑了笑,没说话。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看着竹简上记载的东西,一脸懵逼。

    “这……”

    小刘彻同样一脸疑惑。

    “阿父,这不对吧?”

    何止不对啊,都不对大了!

    汉代继承秦朝的户口登记制度,也将全国的豪强、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

    编户齐民吗。

    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其与户主的关系、财产等等。

    也都十分详细。

    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

    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

    但我们不搞限制户籍这套啊!

    八十多种?

    你有病啊!

    “起猛了,看见秦朝了?”

    ……

    大汉·武帝时期

    “哈哈哈哈哈!”

    刘彻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放声大笑!

    “什么啊!”

    “朕还以为真是摸着大汉过河!”

    “哈哈哈哈!难怪没人造成动乱!”

    “好大的一张网啊!”

    “朕就说!法术势才是王道!”

    “这不是好事吗!”

    可以一直保有相当数量的人干这个行当。

    再一个呢,这样管理起来也很方便。

    盖房子都不用满大街现拉人了!

    拿着户籍一查,木匠瓦匠就都有了。

    职业世代相承,技术水平应该能有保证。

    至于什么个性、主动性、创造性……

    刘彻看不懂,也懒得懂。

    年岁相差太大,毫无意义。

    他倒是觉得这军户制度不错。

    “子胥,朕记得曹操就是屯兵改制了吧?”

    霍去病欲言又止。

    本来还面带笑意的刘彻,渐渐收敛嘴角笑容。

    “子胥可有话要说?”

    霍去病沉吟着,抬眼看向刘彻认真道:

    “陛下军人职业化猛一听好像是个好主意,他们的作战水平应该高于临时士兵,农户也打不过军户子。”

    “只看三国初期似乎也的确如此,曹操手下军队的作战能力,就高于东汉的军队。”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军队的待遇问题。”

    “均田制下都会崩解。”

    “臣……不看好这种制度。”

    ……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381_3381279/111106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