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永乐盛世
天幕里的老人揣着袖口看着疆域图。
嘴里悠悠道:
“如得斯民小康,朕就如愿了。”
画面一转。
一名脸色苍白的富态胖胖愁眉苦脸的看着朱棣。
“爹,没钱啊。”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上的那一幕,浑身颤抖。
“丢人丢到家了……”
……
【永乐元年(1403)九月的一天,朱棣突然感慨,说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富庶的日子,是我的愿望。】
【理想很美妙,但他即位的早期经济局面却相对糟糕。】
【论责任,还是他闹下的。】
【靖难之役年头不算长,战争规模却极其惨烈。】
【几次大战争都是近百万人的阵仗,又是冷热兵器混杂时代,大量火器用于战场,破坏力相当巨大。】
【战争的范围,更从河北一直到长江流域,又全是明朝的经济发达地区。】
【大明的民生经济遭到了沉重打击。】
……
天幕上。
原本充满烟火气的村庄已经人去屋空。
茅草搭起的屋顶已经坍塌。
木枝竖起的藩篱也倾倒在地。
黄土地上,干涸了片片褐渍
向远处望去。
阡陌田地上,杂草丛生。
……
【就连《明太宗实录》里也承认,拜这场战争所赐,“淮以北鞠为荒草”】
【对这件事,朱棣本人也很认账。】
【登基早期就颁布命令:各级官员,凡是擅自劳苦百姓的,一律要治以重罪。】
【和明初类似,此时都是土地荒芜、人口逃散。】
【那解决的办法也是按照明初的老经验来,招抚垦荒。】
【规定只要是已经回家种地的,地方官要优厚抚恤,新开垦的土地,也暂停征收赋税。】
【凡是逃亡的农民,不但新开垦的土地免税,逃亡以前拖欠的赋税,同样一概减免。】
【这招很管用,命令颁布后,不但战乱中逃跑的农民多有回乡,就连战乱之前好些为逃税跑掉的乡民也都回来了。】
……
大明。
老朱撇了撇嘴。
“光下令有什么用。”
“这帮人最擅长欺上瞒下了!”
“你只说说是没有用的。”
……
【中国古代官场在治理民生问题上,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欺上瞒下。】
【特别是碰到闹灾,地方官怕折腾,经常隐瞒不报,瞒不下去才报告。】
【对这个问题,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极为火大,多次惩治官员,甚至屡兴牢狱。】
【朱棣也很快碰到这问题。】
【而他的办法就是定规矩。】
【地方上发生水旱灾害,地方官必须在限期内奏报,晚报就要治罪。】
【如果地方官不报告,被别人报告了,那么瞒报的人治罪,举报的有奖。】
【如此一来,官员们互相监督,瞒报事件大为减少。】
【开垦移民之事快速进行着。】
……
大明。
马皇后怼了怼板着脸的老朱。
“你干嘛!”
老朱不满的嘟囔着。
马皇后笑盈盈的说着扎心窝子的话。
“抄吧。”
“老子抄儿子,不丢人。”
……
南宋·孝宗时期
赵昚默默盘算一阵。
“就凭这些政策,不足以支撑五次大规模的北征。”
“所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凑军费吗?”
……
【而在赈济灾民的流程上,朱棣的要求就是一个字,快!】
【从永乐年间开始,明朝地方上闹灾,只要地方官核实,不需奏报中央,就可执行赈济。】
【而且赈济的内容,除了给灾民发放钱粮,国家还常出资帮助灾民代赎回被卖的儿女。】
【这条规矩,沿用终明一代。】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能看出朱棣对民生治理的在意了。
但这一条法令的漏洞也太大了。
若是后续的皇帝没有针对其做出专门的监察规划。
那这就是一条能通天贯地的贪污大道。
“心是好的,令是好的,可惜办事的人不一定是好的。”
……
【在很多救灾的制度上,朱棣是超过朱元璋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废除了明朝陪纳制度。】
【所谓陪纳,就是指一旦乡村发生农民逃亡事件,那么没逃跑的农户便要分摊逃跑者的赋税徭役。】
【在老朱眼里,这招可让农民互相盯着阻止逃跑之事发生,而这招也的确十分方便有效。】
【但朱棣发现了一个问题。】
【逃跑的欠了税,没跑的替他扛。】
【那长此以往岂不逼着大家一起跑?全跑光了谁种地?】
【所以从永乐早期起,朱棣便传召各地,彻底废除这项制度。】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算是看明白了。
“什么朱棣啊,叫朱补好了。”
“这是来给老朱的那些拍脑子制度来缝补丁的。”
“朱元璋这是什么异于常人的绝想啊……”
……
【于此同时,兴修水利也开始进行。】
【这一点倒是也没办法,朱元璋几次水利修建主要集中在海堤,内涝问题很严重。】
【尤其是江南一旦下大雨还容易闹灾。】
【而这时的江南已是明朝的财政重地,轻易闹不起灾,但偏怕啥来啥。】
【朱棣登基头一年,江南起了水灾。】
【从苏州到上海,全成了一片泽国,当地官员们大举抗灾却收效甚微。】
【朱棣这下起了决心:治!】
【征用民工十万人,选派户部尚书夏元吉治水。】
【夏元吉也不含糊,经两年奋战,治水大军接连挖通了刘家河、大黄埔等支流河道,建立起密集的泄洪水网。】
【不但水道畅通无阻,更灌溉良田无数。】
【这也形成了著名的“黄浦夺淞”,奠定了现今吴淞江(苏州河)成为黄浦江支流的格局。】
【而这套水利工程,也是今天吴淞河水利工程的方案。】
……
大唐·玄宗时期
“能人异士何其多啊。”
李隆基羡慕的看着天上的水利工程,
自古以来什么样的人才最难得?
丞相?大将?
都不是!
是会治水的人才最难得!
大可像郑国渠、都江堰一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小可灌溉良田,提升亩产,稳定国本。
“只要不瞎折腾,他民生一栏也要到顶了。”
杨玉环鼓着腮帮子,闻言抬头看向皇帝。
“那迁都跟北征算不算瞎折腾?”
李隆基眸光一闪。
“原来如此……”
……
【随着江南地区水利治理的完成,当地的经济迅猛发展。】
【甚至北方的物资军粮也越发依赖于南方的物资供应。】
【而与此同时,另一大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天幕上的画面缓缓上移,固定到一条熟悉运河上。
【重修京杭大运河。】
……
大隋。
杨坚一个激灵!
“拿开!快把它拿开!”
“朕看不得这个!看不得!”
……
大唐·高祖时期
“治水和通渠还是有区别的。”
李渊眯着眼睛看着天幕。
“年轻人,不要太心高气傲!”
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碰的。
君不见杨广之故?
……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381_3381280/1111061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