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开海
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各处私底下还筹备着典礼,表面上则是已经开始着手组建朝堂。
刘陵准备暂且沿用三省六部,他没设置内阁,毕竟内阁的一半作用在于集权,而这个作用对现在的他来说毫无意义。
朝堂百官,天下万民,军中虎贲,遵的永远都是他刘陵的号令。
他现在还没老。
或许等以后自己实在没精力去处理政务了,倒是可以弄这个东西试试,毕竟以往听说内阁二字都是从历史书上得知,具体如何操手和适应如今大汉的朝局,到时候肯定还得慢慢研究,急不得。
刘陵收回思绪,对旁边的工部大匠作邱三狗微微颔首,道:“可以开始了。”
大匠作是工部的中层官职,但也等于是一个衙门的主官了,而且能担任这种官职的人,身份必须要是匠户。
匠户以往都是贱籍,现在居然也能做官?
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光是大汉国内的各种匠户,国外的不少匠户也冲着“光宗耀祖”的名头,想要取得大汉朝廷赐予的匠户身份。
大匠户邱三狗负责的,是火药。
在他们两人面前的巨大校场中央,摆放着一尊不大的铁炮,几名匠人费力地往里面填装了实心炮弹,继而在刘陵面前上演着让他有些熟悉的一幕:
点火。
“轰!”
当铁炮炸响的时候,它身底下肉眼可见地震起一圈尘浪,一枚实心炮弹随之飞出,但只是在空中有气无力地飞了一段距离,随即重重砸在地上。
开跑的时候,整个校场的地面为之一颤,站在刘陵面前的两队盾兵当即竖盾护在他面前。
但这次试验极为成功,至少没出现炸膛或是炮弹卡在炮身内部纹丝不动的情况。
刘陵挥手示意面前的士卒们让开,在旁边几名臣子忙不迭的劝谏声中,他走入校场内,邱三狗慌忙跟在他身边,这次极为坚决地拦住他。
“主上万金之躯,万万不可冒这个险,天知道里面那药料有没有烧完,可危险着呢,下官去就好了。”
“罢了。”
刘陵站住脚步,看邱三狗带着几个匠人重新围到铁炮周围,翻来覆去地查看它全身,随即,邱三狗露出一丝喜色,喊道:“主上,这个炮身和药料都能用,臣有办法了!”
从第一次南下大宋回来后,刘陵每半年都会拨一大笔钱粮给邱三狗这些匠人,让他们专心研究火药。
至今,大概已经有三年了,这期间耗费的钱粮绝对是海量,毕竟要不断去试验制造火炮的材料,以及制作火药的成分。
刘陵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现在真要细究的话,他已经不如邱三狗这些人“专业”了。
“主上,最多再有半年,臣能让炮弹打到数百步外,威力绝对远超投石车!”
“加紧做。”刘陵没说什么慢慢来不着急之类的话,而是简洁明了地回答道:“炮弹打到五百步外,封爵,打到七百步外,封伯,打到一千步外,封侯。
其余的匠人,但凡在其中有功劳的,我不会吝惜爵位赏赐,你也是知道的。”
“臣,定然竭尽全力!”
“去吧。”
火药终于出了成果,刘陵今天心情不错,等回到书房时,儿子刘承正在那儿吭哧吭哧地练字,刘陵在他旁边坐下,默不作声地开始处理文书。
刘承已经习惯了父亲的这种沉默,反而安心下来,只是写字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分神去瞥父亲,他难免会偶尔写错一笔。
“怎么了?”
刘陵看向儿子,伸手从他手里拿过字帖,不由得摇摇头。
“以后每天少玩点,早点把字练好了,以后多的是人会看到你的字,这也是你的脸面。”
“哦”
刘承低头听着,见父亲脸上并没有怒容,便胆大了几分,问道:“父王,你今日去哪了?”
“去看火药。”
“火药?”
刘承想了想,回答道:“我知道那个,母亲曾跟我说,火药局的那些人都是拿钱不做事的,平白浪费钱粮。说什么.光吃饭,不下蛋.”
“这火药局又不是什么老母鸡。”
刘陵露出一丝笑意,回答道:“若是做成了,火药能比刀剑更方便杀人,射的也比弓弩还远。”
“可是.咱们大汉兵马不已经是天下第一了吗,为什么还要耗费那么多钱粮和人去做这个火药呢?”
刘陵懒得去跟儿子慢条斯理地一条条解释,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脑袋,问道:“打仗要穿什么?”
“.甲胄?”
“士卒手里要拿什么?”
“兵器?”
“那让你的甲胄比敌军的甲胄更坚固耐用,让你的刀剑比敌军的刀剑更锋利,这样可以理解吧?”
“哦”
刘承脑子里对很多概念尚且不清晰,譬如说他只知道父亲每次都能赢,只知道大汉如今是列国之中最强,所以,他很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还要再这般拼命做事。
毕竟已经有了很多东西,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火药,火炮,都是用于打仗的东西,打仗,会死很多很多人吧?
刘承以前还听别人说过,父亲曾拼命往燕云填补人口,那为什么现在又执着于建造杀人的利器呢?
书房里悬挂着一幅舆图,刘陵站起身走到它跟前,默默看着。
北方金国已经残破的不像样子,国内分裂势力严重,其中就有不少是刘陵私底下扶持起来的,让金人内乱,同时在松亭关一带,奚人组成的遥輦九部经常配合松亭关的守军,成建制骚扰金国边境,
西面,夏国支离破碎,自称是宗室或是自称夏国皇帝的人不知凡几,领着各部族的兵马相互厮杀争夺,夏国都城兴庆府几度在众人之间易手,早已从原先的都城变成了十室九空之地。
南面的大宋就更不必谈了,现在内战的正欢。
战争,其实从没停息过,而他已经给燕地争取了好几年的和平,燕地子弟跟随他出门征战,剩下的燕人在家中农桑,日子至少过的安稳,饿死人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他回头看了一眼儿子,后者正慢慢地练着字,刘陵眼前恍惚间已经看到了儿子成年后,穿着跟自己一样的黑色衮服,坐在朝堂上,听着群臣山呼万岁的场景。
自己还年轻么?
风声渐起,韩世忠在殿外等候的时候欣赏了一下宫中景色,他这辈子都没去过大宋的皇城,更不用说什么宫中,再加上这几年全都是在大汉掌兵,对故国的所有想法早已随风散尽。
没什么好留恋的。
俄顷,童贯走到殿门处,对着韩世忠恭恭敬敬道:“主上请节度入内议事。”
“臣韩世忠,拜见主上!”
“起来吧。”
刘陵看向他,不等他开口,韩世忠就主动道:“长城张武派人回报,金人已经私底下积蓄兵力,准备彻底平定国内叛乱。”
抛开现在狗啃一样的局势不谈,金国疆域面积还是很庞大的,再加上连年饥荒死的人已经很多很多,金国现在反而能喘过一口气,不用再去背负庞大的人口压力。
再者,就算是叛军和民变极多,等金人一个个碾压过去后,大部分人至少能在短期内安定下来,不敢再闹乱子。
先攻金国,再攻西夏,南征大宋,刘陵把周围锤了一圈,到头来,目光再度放回到金国身上。
“还有.北安州种师道有了个小儿子。”
听到这话,刘陵也忍不住笑起来,微微颔首:“孤之后会派人送去贺礼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韩世忠言语明显的比以前还要谨慎许多,一问一答有板有眼,反而显得生疏了不少,刘陵对此并不意外,谈了一会儿事情,便示意韩世忠离开。
“臣告退。”
殿内恢复了安静,童贯缓步趋入,对他汇报道:“高丽使者说,希望能在今日黄昏前求见主上。”
高丽人大概急得很,他们国内情形一天天的全是不稳定因素,现在靠着那点兵力和几场胜仗的影响才能勉强维持住局面,若是北方李资谦得到了半点优势,南方的王氏高丽就要凉了。
因此在得到刘陵的首肯后,那些高丽使者几乎就要天天过来问候。
“这些高丽人,啧。”
刘陵有些不耐烦道:“钱粮,船只,什么都给过来,却想要空口白牙地讨要兵力,今日不见他们了。如果他们敢过来,就让人全部丢出去,最好,要让金国使者看到。”
“奴遵旨。”
金国朝堂上下大概也清楚了刘陵的套路,知道国内不少叛乱和民变都是刘陵让人煽动起来的,但他们对这种搅屎棍一样的战术毫无办法。
如果这是在异国土地上,金人铁骑自然是能肆无忌惮地碾碎一切不和谐的声音,可他们国内就如同大宋一般千疮百孔,再打压下去,只会不断消弭金国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当一个地方七八成以上的平民百姓都不服你,你派几个官员和数百兵卒过去有什么用?
同时,金国国内的流民现象依旧严重,往往都是向南流入长城境内,现在北安州和松亭关一带驻扎了大量骑兵,很多时候都会主动接应流民入关。
对此,金人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
完颜吴乞买找不到对付燕人的办法,毕竟开头那几场仗输的实在是太要命,那时候明明是稳赢的局面,却一场又一场地大败,以至于伤筋动骨,再到现在的积重难返。
燕人组合拳的地方就恶心在这里,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会主动进攻,一定会想尽手段消磨伱的心气和兵力,等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才会立刻出兵。
八月,夏日炎炎的风早已微弱,取而代之的是早秋的凉意。
田埂上随风起伏的庄稼随处可见,眼见得终于是一个太平的丰收年岁。
官道上,一小队骑兵正策马飞奔,越过一道商队,急匆匆地朝着东面赶去。
平州海港。
这儿今日人流如潮,平州主官张敦固穿一身紫色官袍,缓缓走上搭建好的高台,伸手从旁边的小吏手里接过火把,点燃了安放在他面前的一支一人多高的大蜡烛。
这种蜡烛谓之“平安烛”,据说点燃后能有上达天听乞求平安的功效。
随着平州靠海的地方兴建起了一座海港,出海前点一根平安烛的习惯也渐渐流传甚广。
寻常人家买不起大的蜡烛,往往就用小的去替代;而不少富商也从其中看到了机会,意识到朝廷接下来的政策肯定是想推行海商,不少人都选择把身家投入进去。
因此除了官府的平安烛外,也能看到许多样式比官府那里更精美的巨大蜡烛。
“诸位。”
可惜这个世界还没出现话筒,要不然标准流程就是张敦固拍拍面前的话筒,咳嗽一声,巨大的嗡鸣声把众人的注意力拉回他身上。
“肃静!”
“安静一点!知州要说话了!”
士卒们不得不在上官的命令下去维持秩序,张敦固扯着嗓子喊了几句话,最终无可奈何地骂了一句,看向身边站着的男人。
耶律大石摇摇头,道:“无妨。”
“这儿肯定有不少金人的细作。”
“本就是为了做给他们看的。”
耶律大石回答道。
张敦固默默思索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向海港的方向,大量的船只汇聚在港口中,当地的巫师已经提前“预测”过海上风浪的时间,虽然中高层将官根本没人信这一套,但底层士卒听到他们的话后还是比较安心的。
说到底,这次航行的距离太远,没人心里能完全有底气去说这次肯定不会出问题。
“等离开平州后,咱们依旧是一路向北,等抵达故辽中京道的时候,沿着莱州锦州等地补充给养,最后才是一路往东,抵达高丽国内,那边会有人接应咱们。”
“海上风浪大,比不得路上安稳、”
张敦固摇摇头:“下官倒也佩服您真的敢带兵去这一趟。”
“大汉以军功为最。”
耶律大石叹息一声。
“韩世忠平草原镇河北,梁喆和李良辅平夏,曲端等人则是带兵攻宋,我呢,虽然四处都混点功劳,但毕竟没有一桩功劳是能单独拿出手的。”
他顿了顿,道:“我去这一趟后,眼前汪洋千里,定将成为大汉疆土的一部分。”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404_3404322/111108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