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十部确定,对外战事结束
海康王宫之内,李元吉经过十多日的整理,总算整理完成。
“这活可真是不容易,看着简单,真要弄详细,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李元吉这些时间,就是在整理九部的职能细化,新增的商部、财部、农部,实际上都是在分化户部的权力,户部的权力,简直大得吓死人,李元吉如今就是要将职能臃肿的部,划分一些出来。
这些每一项,都无比的重要,重叠在一个部门,太多,尽管户部之下也会分出许多下一级衙署,但依旧臃肿,且权力巨大。
整理完成,杨清婉走了过来。
“大王辛苦,给大王准备了一些大补之物,大王可得好好补补身子才是。”
杨清婉来到李元吉身后,为李元吉按摩着,当看见这些大补之物,李元吉心中也很是了然。
不为别的,因为这些时间,导致他一直加班忙这些,两女的房间,他是都没有去过,现在他看得很清楚,如今事情处理完成,今晚他是怎么也跑不掉了,今夜杨清婉的房间,明夜韦珪的房间,直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这件事比较重要,必须得先行做好,这些汤水放在这里吧,你下去准备准备,今夜去夫人你那里。”
与杨清婉浅聊几句,李元吉随即让人去叫岑文本,杨清婉看着李元吉忙碌,也没有久待,便是退了下去。
待将杨清婉准备的这些大补的汤水喝完,岑文本也是到来。
“参见大王。”
李元吉示意起身,随即将整理好的拿给岑文本。
“景仁,你来看看,都已经整理出来了,有什么意见,伱也提一提。”
唐承隋制,如今大唐依旧是三省六部制,各部的职能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李元吉本想将内阁制度给弄出来,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其他的都不用考虑,就一条把他给限制了,人才不够,内阁制一弄出来,下面执行都有问题。
这也是他压根就没有去想优化内阁的事情,如今不过是将各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岑文本拿过开始看了起来,足足看了半个多时辰,才看完。
看完的岑文本,看向李元吉的目光满是敬佩,他是真的被惊到了,没有想到这些竟然全部是李元吉一人所完成的,其他的都还没有什么,尤其是对户部的拆分,岑文本是真的敬佩了。
“大王,臣没有任何意见,大王写得非常详细,许多之处,臣都没有能够想到,却是被大王指了出来,大王之才,臣不及。”
李元吉听后也是笑了,付出了自己这么心血弄出来的,得到岑文本这样的人的敬佩,他心中也很有成就感,但很快就收了起来。
“景仁,叫你来是一起商议的,就不要再夸赞了,你主要看的就是户部、商部、财部、农部,以及教育部这五个部的职能划分,其他的都差不多,优化比较少,主要就是户部,以及新设立的四部。
之前这些,除了教育部外,其他三部的职能几乎都是由户部掌握,如今我详细划分了出来,至于教育部,你应该能够看出来对应的是什么了,但教育部也有不同的职能。”
岑文本听后一脸的苦笑,李元吉让他指出不足,他是真的没有发现哪里有问题。
商部,主管的就是对内、对外的贸易,以及对商品的管理,包括港口码头,只要是经商,就离不开商部,因为需要商部颁发的授权经营,才能在李元吉的封地内经商。
财部,不用多说,就是管财政,以往税收,以及支出、费用规划等等,都是户部,如今全部划分到财部,也就是帝国的钱袋子,只要是钱,那就归财部管,权力也是一点也不小。
农部,管田地以及粮食,田地的变化,各地粮食的生产情况,春耕、收成,以及储备粮等等等等,全部归农部管理,包括水果这些,只要是农业这块,就是农部的事。
教育部,不仅是人才的培养,学院的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还要肩负起李元吉打下封地的语言统一,那就是要让汉语,成为李元吉封地之内的统一语言,原本的语言,只能作为方言之一。
而户部剩下没有被划分出来的权力,仍旧属于户部,虽然分离出来这么多,但权力依旧不小,户口人丁是最基本的,徭役、婚姻等等,依旧是户部的重点,还有不少,依旧没有被细分出来。
“大王,臣真的找不出什么不好的地方啊,大王划分得很明确,各部职能都非常清晰,比起如今朝廷,朝廷各部的职能划分,臣敢说都没有大王的这么详细。
不过教育部的问题大王可以问问孔颖达的意见,还有就是各部的尚书,如今恐怕没有这么多人能够担任,若是大王直接安排,过后即便有合适的人选出现,恐怕都极难安排了。”
看着李元吉一脸要他找出不足的地方,岑文本只能找这些边角了,实在是他真想不出不足的地方,李元吉写的都非常详细,大唐如今各部的职能都没有李元吉这份写的详细,他还能说什么。
这也是他敬佩李元吉的地方,看了之后觉得不难,但在没看之前,谁能想得这么细腻?
从隋朝到现在,都是这样,也没有人认真的去研究去研究这些,但其中许多弊端,直接被李元吉点了出来,岑文本除了佩服就还是佩服。
李元吉听后,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些部门的划分,都是他参考了后世的职能划分而来的,改变了一些,但也有许多没有改变,有的适合后世,未必适合当前,他就没有进行改变,只是进行了优化。
李元吉也是露出了笑意:“既然没有什么问题,那就按这个开始实行吧,教育部的事情,过后我问问孔颖达,不过你要做好准备,按照这些实行,等达和与冯智戣到后,直接宣读吧。
至于各部的负责人,你选出一个名单出来,无法担任尚书之位的,那就担任侍郎,亦或者员外郎,代管各部,等到有了能力,亦或者有合适的人后,再补足尚书的空缺。”
岑文本只能应了下来,对于这个教育部,岑文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总觉得有些怪异,原本的九部,变成了如今的十部,唯独教育部特殊,两字部,其余都是一字部。
“大王放心,臣下去后就开始准备,至于人员的拟定,臣尽快做出呈给大王。”
李元吉点头,与岑文本又商议了一会,岑文本就下去了,李元吉一个人也是直接兴奋了起来,这些成果,都是他一个人弄出来的啊,他弄的这些,严格意义来讲,已经涉及到变法了。
只是如今他这里盘子小,改变起来很容易,换成大唐那种体量,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想要跟着他改变都无法改变,就一个拆分户部,直接通不过。
因为户部的人,绝不会同意,而且其他各部都会阻止,现在拆分户部,以后拆分他们所在的部该怎么办?
被拆分,意味着权力变弱,虽然多出了几个部,多出了一些职位,但对于未知的事情,在安稳时期,所有人都是保守的,即便是历朝历代变法,支持变法的人又有多少?
如今就是因为他这里的各种事务有些乱了,人又少,实行起来容易,等他的基本盘大起来,想要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李元吉也不再去想,随即让人将孔颖达叫来,孔颖达自从来到这里,就一直负责书院的事情,如今李元吉也是要准备开始重用了。
“参见齐王。”
孔颖达到来,对于李元吉,孔颖达自从来到岭南,认知就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岭南这里的一切,让他觉得有些陌生了,这个陌生,是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太多大唐之内都没有的。
而且这些还全都是李元吉弄出来,孔颖达心中很是敬佩,尤其是岭南的发展,更是超乎他的预料,在他眼中,估计所有人都没有能够想到,大唐的齐王,竟然如此全能吧。
主要是有着之前李元吉的衬托,导致现在的李元吉做出这些,让人不得不惊叹,孔颖达也是其中之一,原本对于李渊安排他到岭南,他是有想法,随着这么些时间了解下来,他对这里忽然产生了向往。
在这么一片新的地方,他都对岭南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李元吉看着孔颖达,并没有去想那么多,对于孔颖达,他是尊重的,准确来说对于这些一心只搞学问的人,他都是尊重的,前提得是他的人。
“冲远,你来看看这个。”
冲远,孔颖达的字。
李元吉将教育部的事情递给孔颖达,孔颖达见后,越看越是兴奋,直到看完,目光火热的看向李元吉。
“大王,这是大王做出来的吗?”
看着李元吉点头,孔颖达更是无比的敬佩。
“大王大才,这个教育部,臣非常认同,臣建议,当尽快实行,尤其是大王新下封地,这些事情必须要尽快开始着手,越早越好,不可耽搁。”
李元吉充满了笑意,见孔颖达同意,直接就定了下来。
“哈哈,既然冲远同意,那就这样定下,这个教育部,我可就交给冲远了,如今教育的职能,你也知道了,尽管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
事情定下来,李元吉也是彻底放下心来,起码今后这里的事务,不会再这么乱了。
又是十多日时间过去,岑文本匆匆找来。
“大王,正平传来书信,苏我氏及其同党尽数被诛,摩理势得掌大权,另外摩理势再次运送三十万两白银到来,据说这是摩理势搜集了倭国,以及从百济弄来的白银。”
李元吉听到这个消息,神情一震。
“正平那里已经成功了吗?”
李元吉无心关心那所谓的三十万两白银,他关心的是倭国,占据了倭国,他还缺那三十万两白银?
岑文本兴奋的点头,韦挺那里成功,代表着他们在倭国的计划,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
李元吉看完韦挺传来的书信,也是忍不住激动起来。
“好,既然这样,传信远林,让他停止对倭国的军械交易,其他交易也要减少,重心将精力放在新罗、百济上,同时对高句丽开展贸易。”
岑文本点头应下,随即再次开口。
“大王,还有两件事,达和与冯智戣他们再过十日便能到,叔方他们再过一月不到,就能抵达。
另外虞明和传来加急书信,已经结束战事,云州之地全面掌控,韦云起的消息也有了。”
李元吉听后迫不及待的拿过信件看了起来,越看越是激动。
“哈哈!好!景仁,虞明和传来了好消息,韦云起上书辞去了原本职务,麾下八千军,也有三千余人愿意留下,其余尽数返回。
韦云起愿意来这里了,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啊。”
对于韦云起,李元吉是真的眼馋了许久,带兵打仗一流,治理一方同样是一流水准,这是一个跟刘仁轨一般,同样非常出色的大才。
岑文本听后也满是笑意:“恭喜大王,再增一大才。”
李元吉乐了一会,随即平复下来,如今他这里大才少,多了一个人,就会让他高兴不已,也是无奈。
岑文本这时也是接着开口:“大王,如今云州已攻下,大军可以和韦云起一同返回,但是大王,云州该留下谁驻守为好?
那里撩人恐怕不是轻易能够收服的,而且按照原本的计划,骠国北部,过后我们也要占据,打通去往天竺的陆地道路。
留在云州的人,不仅要能够治理地方,还要能够处理好与骠国,以及梳理通道的事务才行。”
李元吉沉思一会:“传信过去,让杨树留下驻守,将这些事情传达给杨树,另外再让李响回柳州府,注意防范大唐出兵。”
杨树本就是撩人,对于当地土著的心理,无疑更加了解,加上熟知这里的发展模式,人也稳重,经过历练,李元吉想来是没有多大问题。
主要也是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杨树在那些人里面,已经是最优选了。
再次重申吧,隋朝以及唐朝武德年间,户部的名字其实是民部,之所以后面是户部,是因为民部的‘民’,避讳李世民的名字,从而改的户部。
因为户部被大众所知的原因,书中就直接用的户部,而不是民部。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417_3417093/111109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