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名震西陲
虽然天下大多数地方还在打仗,两燕两魏互相对峙。
但对于李元徽治下的江淮百姓来说,日子还算不错,过得去。
没兵祸,没天灾,赋税和徭役都在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甚至都有不少百姓都在偷着感叹,这先皇死了,日子怎么反倒好过了?
当然这话可不敢明着说。
但对于目前主政的李将军,百姓多是感叹他的年轻,才十几岁的当了大都督,好像心肠还不错?
毕竟之前的太守和将军们可没人管他们饿死不饿死。
屯田的收获很不错,按照此前的约定,三成粮食拨给了淮南郡。
毕竟种子、农具方面都是淮南郡方面提供的,要不李元徽上哪去调拨这些去?
粮食方面,都督府大概分得了二十万石军粮,足够五万大军能吃大半年,而秋收之后,也还是要继续耕种的,江淮这边是一年两季。也就是目前屯田面积,就够养现在这五万大军了。
不过屯田面积还是要继续扩大的,毕竟这军队的规模也得扩大。
负责屯田的典农校尉陈琼,直接升官了,被封为典农中郎将。毕竟实际他负责的,可是好几万的人队伍。
屯田队伍除了耕种之外,也是要进行军事训练的,有点类似于预备役。各军如果出现大量战损缺额,就从屯田营里面选拔精壮。
而屯田营的流民对于这种安排也并没有意见,因为他们都按照春耕时候的约定,分到了自己应得的粮食。
这个年头,没什么比粮食更重要的东西了。
人没吃的,就得饿死。
即便是上升到战略层面,粮食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无论是作为穿越者,还是自幼接受的家族教育,李元徽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都足够深刻。
所以在战事结束之后,定下封赏名单之后就开始关心其秋种和粮食存储等情况。
毕竟江淮这边是一年两季,这茬麦子收了,马上就得下一茬了。
并且在古代,粮食的存储尤为重要。
李元徽是挨个仓库过了目,看到成袋子的粮食码成垛,温度湿度都没什么问题之后,又特意嘱咐了管理粮食仓储的主簿张抚,严防监守自盗。
负责看管的吏员们,偷着卖些粮食,若是数目太多对不上仗就直接“走水”了,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
李元徽的眼底可是不揉沙子的,敢在军需供给上给他找事,一定得弄死。这种事必须一开始就杜绝。把红线画出来,谁碰就弄死谁。
想要好处去别处弄去。
关二爷怎么败的?那不就是后面管后勤的出了问题。窟窿填不上了,先是起了把火,后来交代不了干脆投敌卖了个干净
除了关心粮食和军械等后勤问题,朝廷也发了回函,同意李元徽所请,拨付战马和具装、大铠等。
这样一来,李元徽就得加紧选派人手,扩充重骑兵了。
兵员方面,是从四个轻骑营里面挑选精锐。至于主将,李元徽想了想之后,决定让堂兄李玄道出任。
重骑兵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兵种。比如冲锋队形如何排列,行军多少里要换马,日常的训练组织等。
这一点无论是常雁衡还是张坚、张镇恶,都没有统领重骑军的经验。
堂兄李玄道本就骁勇过人,之前也在中军的重骑任职过都尉,非常了解重骑兵的作战和训练。
于是,突骑营就直接交给李玄道。
值得一提的是,刘玄机的夫人,李十四娘,就是李玄道的亲姐。
“十五哥,突骑营我可就交给你了,人,全军你随便挑,马和甲胄、军械,都在路上,一个月内就能从洛阳发过来.”
李玄道的长相,也是遗传了李家人的优良传统,长相俊朗,剑眉星目,身形矫健。
十八岁的年纪,比李元徽要大两岁,族中兄弟排行十五,所以李元徽叫他十五哥。
“十九你放心,这突骑营就我一定帮伱带好.”
李玄道跟李元徽并肩站在突骑营的校场上,看着正在训练马术的新骑手。
表过决心的李玄道瞥了眼四周,然后低声问道:“听说,四伯他们也出兵了?”
蜀中出兵的消息,还是从长江上游传下来的,李元徽其实也所知甚少。毕竟两边都没法策应,不过三哥在出兵之前还是给他写了份家书,派遣心腹走长江水路送到江淮的。
所以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嗯,上个月月初从汉中出发,有十万大军,现在也应该快到陇右了。”
“若这次四伯和九哥他们能拿下陇右,就能一窥关中啊”
说道这,兄弟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两人都姓李,同出一族,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在大多数时候,都非常牢靠。
特别是干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比如造反之类的。
另一边,几千里之外的祁山道。
李源终于率领六万余人的大军,和数万民夫赶到了陇右。随后,立即以三郎李玄庆为左统军,命其率领本部的三千飞军和六千人的板楯蛮军、外甥王翊所部四千人步军,羌王杨万敌所部的四千骑军,为前部,轻装简从,迅速支援街亭方向的慕容阿保。
随后又命女婿柴荣为右统军,统领本部四千人,以及刘思行、许世开两部各三千人,加上氐人首领符飞所部三千骑,奔赴陇西郡,阻挡凉州之军。
自领本部两万余人,以及氐人首领强勇所部骑军三千,巴郡、蜀郡、南中等地豪强部曲六千余,合计大军三万,在李三郎后面,目的地同样是街亭。
临走之前,李源还特意嘱咐女婿柴荣,要他一定要沉住气,劝说二郎不要轻举妄动。
如果二郎不听劝,你不要跟他胡闹,一定要把陇西守住。
狄道、故关都可以丢,但一定要守住襄武。
李源还是比较了解自己儿子的,四个嫡子之中,二郎是行事最为果决的。
若是兵力不足,应该还会选择坚守,一旦有援军到达,势必会主动出击。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自家二小子的胆气。
有没有援军,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
在柴荣的援军刚上路,奔陇西方向疾行的时候,李二凤亲自率领三千骑军,趁着萧卷部初到故关立足未稳之际,攻其不备,展开突袭。
在洮水河畔,以三千骑军大破两万凉州军。
萧卷本人被亲卫抱着仓皇而逃,两万凉州军虽然精锐,但经过长途跋涉本就有些疲累,又觉得己方拥有优势兵力,敌军不敢出城作战,谁知道偏偏遇上李二凤这个大神?
猝不及防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部众四散奔逃。
取得全胜之后的李二凤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将所部三千精骑分作数队,分别以张谨、窦琮、刘宗训等领之,轮番追击,持续追击数百里,一直追到洮水和黄河汇集之处。
凉州军因为李二所部的骑军追的急切,始终没有机会进行整队再战,投降者极多。
最后统计战果,凉州军两万余人,战死两千余,投降的就有万余人,余下皆四散奔逃。
凉州都督、征西大将军萧卷运气好,在其子萧克夷的建议下没有选择向北狂奔,而是在亲卫保护向西逃窜,最后逃出了生天。
其余如西平太守穆长陵、金城太守王僧第、酒泉太守魏华、鹰扬郎将达奚长孺、河西豪强窦准等人全部被生擒。
李二郎之名,从此名震西陲。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430_3430748/1111096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