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257章 财务状况

第257章 财务状况


丰凯已经是国内最顶级的农机厂商之一。

    所以东和农机农机具的更新和扩大都不是问题,麻烦的是农机手。

    初成立时,东和农机不仅承接嘉禾内部的耕整地、播种和机收,服务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周边的区域。

    如今,东和农机农机手和后勤服务加起来养了约两百多人,各类机械器具和维修加油等设施三千余台。

    除了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还配套有深松机,旋耕机,各类青贮铡草机,播种机等农机具。

    覆盖了牧草、小麦和玉米大豆等领域,

    并建立了以深松整地、精量播种、中耕深松、机械除草、机械收获、农机农艺相结合为主的机械化标准。

    基本实现了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集农业机械销售、维修保养、农机作业、托管服务、技术培训、中介服务于一体,

    成为了活跃在天南地北、田间地头,极具现代化气息的机械化部队,堪称一股农机洪流。

    然而,近两年,随着集团的大踏步发展,尤其是阿魏戈壁的两百万亩土地,让东和与外界的联系逐渐断裂开来。

    这期间,国内的农机专业化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其中,东和的部分机手因为受不了常年呆在鸟不拉屎的偏僻地方,也有一部分机手回到家乡。

    这些人都是老手,在几年的农机作业和服务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农事经验。

    回家乡后,贷款买上一两台丰凯的农机,承包几十上百亩地,然后为周边乡镇的农户播种玉米、小麦,深耕土地。

    既能解决周边农户的燃眉之急,还能赚上一笔服务费。

    一年下来,这小日子过得也很是滋润,还照顾了家里人。

    丰凯农机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嘉禾对返乡创业的机手也是鼓励支持的态度。

    而为了留住更多熟练的机手,东和农机在福利待遇上也作出了一些调整。

    工资+社保+福利,平均每人每月的用工成本约两千五,每年的保底工资支出约六七百万元。

    再加上维修服务、燃油、运费,每年农机的摊派成本,东和农机基本上只能维持运营。

    想要靠自身完成设备更新和扩大队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严格来说,东和农机也赚了,赚了一堆铁圪塔。

    两三年的高强度运营和摊派,东和最初购置的几百台拖拉机和机具现在都已经是零成本。

    当天晚上,蔡斌独自琢磨了很久。

    东和农机基本上是张伟和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对里面的头头道道很是清楚。

    也有自己的一套绩效考核机制。

    但他总感觉还不够。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后,他就从金塔出发,才将将七点就到了集团总部。

    恰巧看到老板从食堂吃完早饭出来。

    他心里莫名感到震惊。

    老板这么早就来了?

    不是才出差回来吗?

    他连忙到食堂吃早饭,总部的食堂异常的丰盛,馒头,面条,豆浆,鸡蛋,糊锅…

    员工可以自行选择吃什么。

    蔡斌简单整了份面条,那劲道十足的口感让他味蕾一亮,碗里配的牛肉也是份量十足。

    他却没心思过多的品尝,三下五除二的吃完,就往老板的办公室走去。

    …

    郭阳赶了个大早到了公司,吃了早饭,泡了杯茶,就开始研究财务报表,以及财务规划。

    但没一会儿,就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

    “老板”

    郭阳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材敦实的男子走了进来,愣了一下,才认出这是蔡斌。

    “来这么早?”

    “那也没有老板你早呢!”

    “弄张椅子过来坐。”郭阳说道,一直以来,东和农机也都是放任张伟在折腾。

    集团的各项耕作任务,每年也都能圆满完成,还为丰凯农机的产品推广做出了贡献。

    所以张伟回家乡创业,郭阳一直挺肉疼,但也选择了祝福,好聚好散,以后也肯定还有合作的机会。

    没过一会儿,蔡斌就搬了张椅子,在郭阳办公桌对面坐了下来。

    这时,他才看见老板桌上整齐的码了一摞文件。

    蔡斌按下心中的情绪,开口说道:“老板,东和的这批农机,我计划进行一次大更新。”

    “说说看?”

    “今年冬天和明年一整年的农机任务都很重,现有的机械和人力很难完成任务。”

    “东和现在的负债还得差不多了,前两批购置的猎豹拖拉机,以及一些配套机具,可以当二手机卖,能解决掉大部分资金,贷款也能解决一部分。”

    蔡斌顿了顿,说道:“其余的,可能还需要集团再支持一部分资金。”

    郭阳挑了挑眉,想了一会儿后,才起身到墙边的文件柜里找出了两份文件夹。

    其中一份是张伟走之前留下来的。

    郭阳当时只简单的扫了一遍,后来就因为打假的事情给耽误了。

    他把张伟留的那份资料给了蔡斌,说道:“这个你也看看,张伟提的一些建议。”

    郭阳则是看起了东和的统计资料。

    截止2006年三季度,东和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22亿元,总动力17.9万千瓦。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7台,推土机3台,玉米播种机27台,玉米收获机21台,牧草收获机、打包机等215台套,植保机械,喷灌设备,开沟机,捡石机,抽沙机,运输专用车……

    一长串的固定资产名单。

    有些还统计了作业面积。

    比如那两台芬特930,这些年大展身手的机会可不少。

    四年时间,每台的累计作业面积都已经上百万亩,以购买成本来算,早就收回了成本。

    不过其主要配套的液压翻转犁,目前基本快处于报废的状态。

    而且没法修,

    一是因为是进口设备,二是当初郭阳用自然能量和机械碎片进行了改造,其几十个犁铧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其一天不停歇的干24小时,能深翻四五千亩的地。

    不过长期在阿魏戈壁这种石头遍地的戈壁荒漠上作业,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刀片豁口甚至断裂。

    除了这两台外,其余也有很多农机的累计作业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以上。

    按市场价算,这些农机早就赚了不少钱。

    略微了解了会儿东和的情况,郭阳又翻了翻嘉禾今年两年的项目情况。

    不计算沙漠和阿魏戈壁的话,有约130万亩土地涉及到开荒,还有大约100万亩涉及到耕种收。

    按目前的机械来算,确实很勉强。

    然而,一直以来,嘉禾和几大农垦公司,以及一些农机合作社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靠着内部+外部的方式,完成了这两年的开荒。

    结合现有的情况。

    郭阳清楚东和农机确实有必要更新设备,农机手队伍也需要保持活力。

    又等了一会儿,蔡斌也把资料看完了,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

    他没想到张伟会想得这么长远。

    郭阳见状,开口说道:“张伟应该也是有了这些想法后,加上家里的问题,才会想着回家乡创业。”

    此前,郭阳和张伟详细聊过。

    在农机服务这块,东和靠着嘉禾这棵大树,过了几年好日子,未来三四年也应该会很轻松。

    但以往的托管服务、中介服务、农机销售等轻资产运营能力都没了,市场竞争能力下滑得厉害。

    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管理成本上涨等等。

    都将导致重资产运营的东和农机,会越来越像蹒跚走路的老人。

    所以,在张伟的设想里。

    东和也要和市场化的专业合作社一样进行改革。

    机手也应和东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特别是在收入分配和财务管理方面,不能再以单纯的作业面积作为绩效考核标准。

    而是要为每位农机手分别建立账本,对作业面积、作业用油、作业收入、配件费、维修费等收支情况实行单机结算。

    机手干了多少活、加了多少油、用了多少配件、花了多少钱都一清二楚。

    让农机手和农机实现深度绑定,调动农机手的积极性,让机手多赚钱,同时也卷起来。

    这些也就是刚才蔡斌看到的内容。

    他这才意识到东和农机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不单是完成任务,还要给公司节省成本、创造效益。

    为什么现在很多机手更愿意出去单干?

    因为更自由,效益也更高。

    拿一台进口的联合收割机来说,价格在23~27万元,政府补助三分之一。

    自己掏16~19万元。

    如果实行跨区作业,一季能干800亩左右,毛利5万多元,净利3万。

    本地收割再赚3~4万元,那不到3年就能收回所有的投资。

    这样算,购置农机可比办置小型企业划算太多了。

    郭阳看蔡斌一直在盯着张伟留下的规划出神,敲了敲桌面,让蔡斌回过神来,才开口说道:

    “农机更新我来推动,农机手还是固定在200人上下,有缺口了再招聘。”

    “你先根据张伟的这份规划,再出個具体的方案,另外,农机加油站、配件供应网点、修理网点等细节也可以再优化一下。”

    “好。”蔡斌点了点头。

    对农机服务这一块,郭阳前世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了解的也比较深。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能体会到张伟的难能可贵。

    短短几年间,便总结了这么多的经验。

    他有预感,张伟的创业一定能成功,其目标客户肯定也有嘉禾。

    等蔡斌走后。

    郭阳又继续研究财报。

    前三个季度,嘉禾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41亿元。

    苜禾农牧95亿元,

    天禾种业60亿元,

    河西乳业59亿元,

    丰凯农机24亿元,

    全王生物2.4亿元,

    沙海农牧卖肉苁蓉,以及出租日光温室收入了0.6亿元。

    就这份数据,基本上就能稳稳超过新希望六合,拿下国内第一农牧业集团的宝座。

    不过郭阳更想低调点。

    靠着苜禾和天禾两位大哥,整体的利润也有近160亿元。

    不过这里并没有计算投资。

    今明两年,预计用于再投资的资金同样也不少。

    嘉禾粮油60亿元+预期的亏损;

    阿魏戈壁18亿元;

    全王生物的生物源农药工厂,以及提取物工厂扩建,等也基本上完成了建设,合计投入了约10亿元;

    天禾的制种基地由10万亩扩张到50万亩,还有海南的10万亩制种基地,以及惠农网,小计20亿元;

    苜禾农牧疆省和金塔的100万亩盐碱地改良,以及戈壁的开发,小计20亿元;

    沙海农牧的100万亩沙漠治理,以及14万亩现有梭梭林等的养护,没有20亿也拿不下来;

    猎鹰农业的草原退化治理可以暂且不计。

    一扒拉的算下来,两年需投资出去148亿元+。

    但嘉禾明年的预期收益只会更高,郭阳在纸上圈出一个个数据,以现在的财务状况,还有很大发挥的余地。

    160+160-148=172。

    有些还是后面两三个月就能提前开始回款的,比如说苜禾和天禾的种子销售款。

    结合这段时间在外的考察,郭阳心中一些思路也慢慢的定了下来。

    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下一片温暖而柔和的光辉,窗外的祁连雪山在阳光的映照下也栩栩生辉。

    办公区也传来了忙碌的声音。

    郭阳也陆续找来一些人,了解着一些重点工作的情况。

    连着忙了几个小时,正当郭阳准备歇会儿的时候,瞿阳匆匆的走了进来。

    “老板,市场上又开始有人再带天玉1号的节奏了!还是在往转基因上扯。”

    郭阳挑了挑眉,问道:“哪个不开眼的,还敢往这上面跳?”

    “查了,是家广告公司,但应该是收了有些公司的钱!”

    郭阳走到茶几那边坐下,瞿阳主动的泡上了茶。

    “今年玉米大丰收,天玉1号的种子成色也很好,产量稳稳超过10亿斤,甚至有望超过12亿斤!”

    “有人慌了!”

    郭阳笑道:“能不慌吗,抢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只是这手段还忒低端了点。”

    瞿阳说:“那家广告公司倒是小事,有关部门已经去查了,就怕其余的种子公司联合在了一起。”

    “这半年,不只是我们在忙着并购,沙洲、登海、大北农、丰乐等公司都没闲着,纷纷引入了国际资本。”

    “甚至隆平高科眼红玉米种业的市场,也和利马格兰达成了协议,出让了部分协议。”

    郭阳一边体会着红麻茶的芳香滋味,一边说道:“你觉得有用吗?”

    在目前国内的玉米种业市场上,天禾的优势已经极其明显。

    尤其是在加强打击种业套牌后,挡在面前的所有拦路虎都已经扫平。

    瞿阳说:“就是有点恶心人!”

    郭阳笑道:“你要这样想,如果今年天玉1号种子能销完,国内玉米市场的八九成都是我们的,他们现在这样已经很克制了。”

    瞿阳愣了愣,要这样想,几十上百家种子公司,就争夺那两三成的市场。

    那确实挺揪心的!

    但农业部和G安部盯得紧,想搞小动作都没啥好办法,只能引进更多的国际资本。

    瞿阳又说道:“天玉1号的仿制品,再有一两年,应该就有上市推广的了。”

    “没事,这两年钱就能赚够了,后面就是少赚点,何况天玉8号明年也开始推广了。”

    沉吟了下,郭阳说道:“反倒是德农农资超市,可以让袁文武搭乘村村通道路工程的顺风车,加快扩张的脚步。”

    “先把资金计划弄出来,明年可能就没钱了。”

    瞿阳讶异了一瞬。

    没钱?

    这怎么可能?

    除非是又有什么大动作了!

    瞿阳脑海迅速捋了捋天禾需要花钱的地方,德农农资超市和惠农网。

    回头得赶紧把资金申请下来了。

    除了天禾种业外,郭阳也陆续和谢时杰、陆汉斌、向天山、余秦、包心禹几人进行了交流。

    总之,先把资金计划报上来。

    几天后。

    郭阳召集集团各公司开了一次大会,这也是近一两个月第一次开会。

    还好的是各部门的业务都很熟练,各项数据、业务情况、遇到的问题,都和郭阳所了解到的对得上。

    郭阳也借此把今明两年各子公司的资金计划定了下来。

    给各子公司留出了余地。

    至于剩下的大笔资金,郭阳则没有公之于众。

    而是准备陆续进入粮食和期货市场,开始布局。

    …

    张掖的一家高档酒店里,几位国内知名的玉米种企掌权人聚集在一起。

    烟雾缭绕。

    气氛有些沉闷。

    良久。

    作为东道主的沙洲种业谢方林才出声说道:“现在大家就该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天禾种业。”

    “天禾的制种基地大伙都去看了,今年风调雨顺,就没有一块是减了产的。”

    “怎么联合?”

    “联合个屁!”

    另一边,有位稍显年轻的男子也站了起来,“还是各凭本事吧!”

    谢方林说道:“呵呵,隆平高科以为傍上了利马格兰,就以为真能在玉米种业立足了。”

    “刘石,我看你还是太迷信外资了吧!”

    “刘石可是在外资企业干了十几年了,从孟山都,到拜耳,再到利马格兰,现在又到了隆平,那可是洋企的引路人!”

    一听这话,才任职隆平高科首席CEO的刘石就感觉一阵火大。

    “总比你们不思进取好!”

    “沙洲和登海种业靠着先玉335不也活的挺滋润?”

    德农种业的张雷揶揄的说道:“先玉335都故意放任套牌了,还怎么联合?”

    “我只感觉好笑,沙洲先锋和登海先锋去年就在疯狂串货,夏播的市场被你们搅得一团糟。”

    李灯海默不作声。

    一场因天禾而起的聚会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而事后,谢方林转机去了沙洲种业在海南的育种基地。

    在地里,沙洲种业仿制天玉1号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同时,另一款种子即将进入品种审定区试环节的最后一年。

    等审定一完成,仿制的种子就套皮成了已经完成审定的种子,意味着08年仿制的种子就能上市销售。

    这已经是最快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创新。

    国内有很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是这样干的,登海、德农、大北农、丰乐,无一例外。

    不过这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高层推动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和种子fa修订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坚定。

    谢方林只想仿制的种子早点上市销售,多赚点小钱钱,带动沙洲种业的股价上涨,然后再收割一波。

    (本章完)


  (https://www.02sw.net/3432_3432174/111108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